天主教內部或出現嚴重內鬥:保守派擁護前教皇,改革派支持現教皇

2020-12-12 達夫觀察

自從本篤十六世宣布他將成為600年來第一位辭職的教皇以來,天主教神學家、教規律師和其他人就警告稱,梵蒂岡的兩位教皇並存於世,一位在野,一位在朝,但自稱「名譽教皇」,仍然穿著教皇的白色罩袍,可能會造成嚴重內鬥。本周,他們最擔憂的事情或已變成了現實。

與奧斯卡提名影片《兩位教皇》相呼應的是,在野的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與在與紅衣主教羅伯特·薩拉合著的名為《來自我們心靈的深處》書中,重申神父獨身主義的「必要性」,他的立場並沒有什麼新奇之處,主要捍衛教會多年傳統的獨身主義。但是,與此同時,教皇方濟各也在考慮放寬對已婚男子擔任教士的禁令,也在考慮是否要任命亞馬遜地區的已婚男子為神職人員,因為那裡的神父極其短缺,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與人合著新書的言論,涉嫌掣肘教皇方濟各,這引發了信徒的擔憂。

前教皇本篤十六世的介入意義重大,因為是否堅持教士獨身主義問題,可能是現任在朝教皇的議程上最重要和最具爭議性的決定。它引發了一種平行的主教制度或官方教會教義的幽靈,而此時,在保守派渴望維護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執政時的東正教的純粹性,而改革派為教皇方濟各的自由化改革歡呼之際,天主教內部或出現嚴重內鬥:保守派擁護前教皇,改革派支持現教皇。

裡昂大學的神學家吉恩-弗朗索瓦·奇龍牧師在法國天主教日報《Croix》上撰文稱:「像前教皇本篤十六世那樣,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出版一本關於耶穌的書是一回事。在普世教會當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上公開表明立場,則又是另一回事。」

1月14日,周二,本篤十六世與這本書保持距離,並要求取消他的合著者身份。這本名為《來自我們心靈的深處》的新書,將於周三(1月15日)以法語出版,下個月將以英語出版。本篤十六世的長期私人秘書、大主教格奧爾格·甘斯韋因表示,這位在野的前教皇與他的合著者、來自幾內亞的紅衣主角羅伯特·薩拉可能存在「誤解」,雖然前教皇本篤十六世為這本書寫了一篇文章,但他從未打算被列為這本書的合著者。

這是本來可以解決的問題,儘管並不一定完美。然而,這本書的英文出版商伊格納修斯出版社拒絕讓步,並強調稱,這本書仍會將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列為合著者。

在一份聲明中,總部位於舊金山的伊格納修斯出版社表示,該出版社從法國出版商法亞德提供的文本中選取了部分內容。法亞德列出了兩位作者各自撰寫的一部分內容,以及一份共同撰寫的引言和結論。這份聲明強調:「伊格納修斯出版社認為,這是一份合著出版物。」伊格納修斯出版社、法亞德出版商和所有其他出版商顯然覺得,比起紅衣主教撰寫的書,前教皇參與合著的書肯定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

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與這本書的聯繫令人驚訝,因為他在2013年卸任時曾發誓要「隱居於塵世」,不再掣肘梵蒂岡現教皇,當時,他之所以作出這種承諾,正是為了避免任何暗示他仍然掌握教皇權力的指控。梵蒂岡的兩位教皇,在野的前教皇再惹爭議,在朝的教皇難以招架?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與人合著新書,涉嫌掣肘教皇方濟各引發信徒擔憂。

最新的爭議再次表明,前所未有的現實,在野的前教皇與在朝的教皇,仍然需要解決一些分歧。一些評論員呼籲對未來退休的教皇制定新的規定,包括不允許稱其為「名譽教皇」或穿著教皇專用的白色法衣,以此消除所有與教皇真正的或象徵性的聯繫。相反,他們認為,這些在野的前教皇應該被稱為「羅馬榮譽主教」,穿上傳統的黑色祭司的衣服,並恢復使用他們擔任教皇之前的名字。

另一些人指出,本篤十六世辭職引起的界限特別模糊,在今後的任何教皇退位時都應該予以糾正——因為甘斯韋因擁有雙重角色:他既是在野的前教皇本篤十六世的私人秘書,也是在朝的教皇方濟各的長官,但是,甘斯韋因等其他助手仍然堅持向本篤十六世匯報工作,他們是擁護前教皇的保守派。

維拉諾瓦大學神學家馬西莫·法吉奧利認為,主要的問題在於,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及其助手們已經幹涉教皇方濟各長達七年之久,他們共同構成了「名譽教皇」的辦公室,不向任何人負責,也不受任何規則的約束。

法吉奧利在《國家天主教記者報》上寫道:「就像當初沒人接受教皇的辭呈一樣,也沒人告訴前教皇本篤十六世不能做什麼:他可以穿什麼、他不能穿什麼、他可以住在哪裡、或他可以有什麼樣的助手。」他指出,退休主教至少要遵守梵蒂岡的官方指導準則。

該指導準則在梵蒂岡網站上可以查詢,其中寫道:「名譽主教將謹慎行事,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幹預教區的管理。他應該避免展示任何態度或發展任何關係,這些態度和關係甚至可能暗示教區主教擁有類似的權威,這將對教區的生活和團結造成破壞性的後果。」這也就讓人們產生猜測:天主教內部或出現嚴重內鬥:保守派擁護前教皇,改革派支持現教皇。

長期關注梵蒂岡的神父託馬斯·裡斯表示,在野的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基本上遵守了其承諾,即保持低調,不多說話。裡斯本周在《宗教新聞服務》上寫道:「然而,前教皇本篤十六世無論什麼時候這樣做時,他都會登上頭條新聞,並討論他的觀點與教皇方濟各的任何不同之處,對於一個重視團結的教會來說,這樣做的問題很大。」在談到最後一位退位的教皇時,裡斯表示:「我們不想像前教皇塞萊斯廷五世的繼任者那樣,將他們監禁起來,但教會需要明確,梵蒂岡只有一位教皇。」

莎拉則否認了來自某些方面的指控,即稱他操縱了92歲的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就在上周,一部德國電視紀錄片還顯示,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虛弱得幾乎說不出話來。薩拉出示了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寫給他的信,這封信中明確表示,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參與了撰寫這本書,並同意將其出版。

但是,這位紅衣主教——一位純粹主義者和保守派的英雄,同時也是一位對教皇方濟各持批評態度的人——也承認,他知道前教皇本篤十六世撰寫的關於牧師獨身主義的文章肯定會引起爭議,但他仍然說服了本篤十六世,並認為這是值得的。莎拉引用了他自己給本篤十六世的信中的話說:「我想,你可能會認為,你的評論可能不太合適,因為這種言論可能會在報紙上引發爭論,但我相信,整個教堂都需要這份禮物,我們可以在2019年聖誕節前後或2020年初發表。」

儘管莎拉堅稱前教皇本篤十六世是出於善意,但在與甘斯韋因交談後,她同意將前教皇本篤十六世的名字從這本書的未來版本中移除。莎拉在推特上寫道:「考慮到《來自我們心靈的深處》這本書的出版引發的爭議,我們決定未來出版這本書的作者將是:紅衣主教羅伯特·薩拉,本篤十六世特別貢獻。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將絕對保持不變。」

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與人合著新書,涉嫌掣肘教皇方濟各引發信徒擔憂,儘管醜聞或可能已經平息,但對「名譽教皇」和薩拉的影響卻沒有消失,薩拉之前曾與教皇方濟各發生過衝突,在2019年年6月,在教皇方濟各75歲生日時,薩拉將向他遞交辭去梵蒂岡禮拜和禮拜辦公室長官一職的辭呈。

作為首位非洲教皇的有力競爭者,薩拉一直受到右翼的推動。但對教皇方濟各持高度批評態度的傳統主義博客主羅拉特·凱利周二表示,鑑於薩拉利用一位老人的嫌疑,這起醜聞扼殺其可能繼位的任何機會。凱利認為,這場爭論「完全破壞了他作為神聖崇拜長官的權威,並埋葬了他在未來的秘密會議上可能得到的任何機會,遊戲結束了。」

相關焦點

  • 天主教內罕見起內訌 教皇被指控散播「異端」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 羅文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鹿文】教皇方濟各竟然被指「散播異端」?近日,天主教神學領域傳出驚天內訌:全球20多個國家逾60名教職人員和宗教學者聯名上書,控訴教皇方濟各「支持異端立場」,這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 梵蒂岡新老兩任教皇內鬥!現任教皇終於認輸了,做出一個重要決定
    方濟各與南美印第安人握手強烈的反對但是,自從方濟各推行這項政策以來,就一直遭到天主教內部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今年1月,本篤十六世和一位黑人主教合著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來自我們的內心深處:神職、獨身和天主教的危機》。很明顯,這本書就是批評方濟各的,認為這位現任教皇引發了天主教的危機。
  • 梵蒂岡新老兩任教皇發生內鬥,在孌童等問題上意見不合
    新書的封面這項政策違背了天主教的獨身主義,即神父是不能結婚的,因而遭到了教會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值得注意的是,本篤十六世是這本書的聯合作者,這被外界解讀為老教皇和新教皇之間的矛盾、內鬥徹底公開化了。還有人稱,現在的梵蒂岡有兩位「白衣男子」,意思是有兩位教皇。當地時間1月14日,在引發爭議之後,薩拉發了一條推特,他寫道:「考慮到這本書引起的爭議,我們決定這本書的作者是羅伯特·薩拉,由本篤十六世貢獻。
  • 教皇方濟各首次表態支持同性伴侶民事結合
    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近日明確表態,支持同性伴侶的民事結合(civil union),這是首次有教皇如此公開表態。方濟各的言論得到了同性戀天主教徒支持,但也激起了教內保守派成員的不滿。我支持這種做法。」Euronews報導將方濟各的此次表態稱為「裡程碑式的支持」,這是羅馬天主教會首次有教皇公開支持同性伴侶間的民事結合。一直以來,天主教所認可的婚姻僅限於男女之間。目前一些國家和地區允許同性婚姻,而一些國家和地區則只允許同性伴侶進行民事結合。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民事結合與婚姻的差異不盡相同。
  • 梵蒂岡教皇管家洩密事件牽出教廷內鬥危機
    媒體猜測,這起洩密事件由心懷不滿的樞機主教精心策劃,其目的可能是要打擊獨攬大權的教廷國務卿貝爾託內,甚至篡取教皇寶座。義大利媒體日前公布了新近洩露出來的梵蒂岡內部信函,其中包括教皇的手寫便條。自稱「鼴鼠」的人在隨附的信件中說,他們擁有數百封其他秘密文件,而教皇的管家保羅只是一個「替罪羊」,「鼴鼠」提出「那些真正對醜聞負責的人應該被解職」,並把矛頭直接指向貝爾託內和教皇私人秘書喬治·甘斯萬。貝爾託內被外界稱為「梵蒂岡首相」,一些人嫉妒他所擁有的權勢。因此,有猜測認為別有用心之徒企圖利用這起醜聞把貝爾託內拉下馬。但鼴鼠們的目的似乎不只那麼簡單。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到了3世紀基督教不僅成為了一個內部組織嚴密的教派,還調整了其反羅馬的教義,終於在392年被羅馬帝國確立為國教。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布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
  • 畸形的珍珠: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運動巴羅克文化的出現
    巴羅克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運動的文化,發軔於義大利羅馬,主要服務於教皇和教廷貴族,後來傳播到天主教國家,如西班牙、奧地利和德意志南部。古典主義是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宮廷文化,發軔於法國,主要服務於國王和宮廷貴族,後來傳播到新教國家,如英國、尼德蘭和德意志北部。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教皇敕令引發猶太人反對 或成600年首位退位教皇
    這一「精神危機」肇自領導全球六分之一人口和一半以上基督徒的羅馬天主教最高領袖教皇本篤16世新近的敕令遭國際猶太勢力的全力反對,以及天主教內外各種勢力的強烈反響,造成本篤16世騎虎難下的困難窘境。  這一敕令馬上遭到國際猶太勢力的全力反對,以及天主教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強烈反響,造成本篤16世騎虎難下的困難窘境。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梵蒂岡內部消息透露:本篤16世如果被逼得走投無路,甚至會考慮辭職,以「維護教廷聲譽」。
  • 不是國王的教皇才是我印象中的教皇
    讀書前先惡補了幾天關於「教皇」、「聖權統治」、「梵蒂岡國」等關鍵詞的知識,才發現是我的知識面狹隘了。自公元754年起至1929年,在義大利亞平寧半島中部,有一個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由羅馬天主教教廷統治,與神聖羅馬帝國有著密切關係,叫做教皇國。身居羅馬城的天主教教皇既是天主教教眾的精神領袖,也是統治教皇國的「國家元首」。
  • 福音派教授:羅馬天主教教宗選舉與新教基督徒有什麼關係?
    羅馬天主教新教宗選舉出來後,弗朗西斯一世成為媒體和國際關注的一大熱點,新教宗的選舉也是宗教界的一大要事,更是基督教界的一大要事。然而,新教基督徒似乎對此並不了解。有些新教基督徒或許認為有什麼必要去關注羅馬天主教的教宗選舉,新教宗的選舉跟新教基督徒有什麼關係?
  • 教皇發調查問卷 欲解決同性戀、離婚等天主教難題
    在2014年10月舉行的世界主教大會之前,梵蒂岡新任天主教教皇豪爾赫·馬裡奧·貝戈格裡奧展開了一份由38個具體問題組成的世界性調查,以求獲得受精神折磨的天主教家庭的第一手資料。在這次未公開的行動中,教皇並未詢問有關兩性的問題,只是針對今天在天主教會中仍被視為禁忌的幾個具體問題發問。
  • 沃姆斯帝國議會,皇帝與教皇的矛盾和「勾結」,宗教改革達到高峰
    原來,1519年1月12日老皇帝馬克西米連去世以後,德國的老對手、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密使便出現在德國各地,他們用花言巧語和巨款賄賂的辦法,妄圖博得選侯們的歡心以問鼎德國。然而,具有德國血統(馬克西米連皇帝之孫)的西班牙王查理,利用德國高漲的民族情緒,在弗格爾巨額貸款的資助下,終於擊敗弗朗西斯一世當選,稱查理五世,並於1520年10月23日在亞琛加冕登基。
  • 教皇和他的國
    教皇的退位也使人們將目光再次聚焦於梵蒂岡。天主教的改革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有數據顯示,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的天主教徒。十億人,教皇只有一個。那麼一個人如何才能具有成為教皇的資格呢?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由於新教在我國稱基督教(俗稱耶穌教〕,基督教一詞遂產生了兩種涵義:一是指世界性公認的基督教各派總稱;二是指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新教。「天主」一詞是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故把他們傳播的宗教定名為「天主教」。
  • 教皇方濟各的左傾和虛偽
    那麼教皇方濟各到底在哪些方面跟左派那麼情投意合?  第一,詆毀資本主義。  這個新教皇上任以來,天主教內反資本主義的聲音更高漲,因方濟各帶頭詆毀市場經濟。他有著名的兩段論∶人類社會疾苦之根是不平等,不平等之源是資本主義。方濟各甚至用「市場暴政」(tyranny of markets)來形容資本主義。
  • 天主教神父強姦上萬兒童:孌童醜聞,梵蒂岡難再迴避
    事實上,天主教和孌童之間的關係,早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教廷在對待教士孌童問題上長期捂著蓋著,堅持「家醜不可外揚」的內部調查機制,且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天主教要求教職人員脫離家庭「全心侍奉上帝」,教廷始終反對女性出任教職,對墮胎、避孕、同性婚姻、離婚都持反對態度。但歷史上形形色色的改革方案,最終導致一個個新教派誕生,卻並未能推動天主教在這些方面做根本性改革。
  • 十五世紀基督天主教的改革,是出於內部的需求,還是外部的威脅?
    百家號作者:元欣聊歷史對於大家來說,社會上的政治改革是經常見到的。那麼大家對於基督教的改革是否有認知呢?最新小編一位長者討論宗教的歷史故事。他了解的比較多於是跟小編普及了基督教歷史上的改革事件。以及改革前後的因素和作用。
  • 馬丁 路德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導致新教產生的影響人物之一
    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階層對現狀不滿,下層人民苦難更為深重;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威信明顯下降,教會內部的改革派已多次發難。路德在大學時期已對當時的世事和教會景況感到苦悶。他在修院虔修和鑽研神學、哲學理論時,悉心探討釋除苦悶的真諦,但自覺毫無收穫。
  • 方濟各:性問題困擾大教皇
    如今,關鍵問題是羅馬的決定,而這,是調查結果的接收者、教皇方濟各尚未透露的。    教會官方承認的內心掙扎,是方濟各迫在眉睫的最大挑戰。他必須表明,自己將順應教眾的呼籲改革教義,還是維持自己廣受歡迎的和藹形象,卻最終毫無作為。    乍一看,他沒什麼可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