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候鳥無國界――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1)

2020-12-19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

4月25,全球跟蹤守護候鳥活動「跟著大雁去遷徙」14位志願者,經過10天4000公裡的長途跋涉,來到俄羅斯阿穆爾河畔的哈巴羅夫斯克,受到當地社區和志願者的熱烈歡迎。

本次行程,中國鳥人將與俄羅斯方面的保護區、社區和學校開展廣泛互動,交流生態和候鳥保護的理念與經驗,共同守護遷徙鳥道平安。

此前的3月17日,在小白額雁即將北遷之際,活動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了盛大「送雁北遷」儀式。

本次活動標誌著民間志願者已經將護鳥活動延伸到國外,以而推動遷徙鳥道的全面保護。

然而,本次活動的亮點遠遠不止這些。這是一個有鳥類棲息地農民志願者參與的活動;而國際領先的國產衛星跟蹤技術,精準地顯示跟蹤目標的遷徙信息;同時,國內頂級鳥類、生態學家和科研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溼地機構,也直接或間接參入到本次活動。

從洞庭湖到雙鴨山,再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志願者一路走來,到處留下感動,湖南日報新湖南已連續10天進行了長篇報導。然而,相對「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的影響力,單一直播未免掛一漏萬。現在,隊伍已經進入俄羅斯,再回首,仍然被中國民間的環保力量而感動。總而言之,非兩個字不能形容,那就是:情懷。

一、漁民的地理

「古人靠水而居,勤而知足,以獺為鄰而不欺,見雁北遷而不舍,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廿四節氣間,過著宜我宜它的一生。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讓我們找回這種人生。」這是「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發起人周自然在2012年在博客中寫的一段話。

時隔6年,周自然找到了這樣一位「古人」,他就是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的志願者付錦維。

付錦維網名「洞庭鷹」,是一個漁民。家居東洞庭湖西岸的華容縣注滋口鎮東浹村,與天鵝大雁比鄰而居,冬春季節,每天行走幾十公裡巡護,真正保護了大雁。

特別是候鳥遷走的時候,那種失落感,讓人感到內心的純善。

付錦維守護的天鵝和溼地位置很偏,過去捕鳥之風肆虐,毒死的天鵝用車拖,是2013年鳥案的發生地,此後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設置了這個巡護點,付錦維和協會骨幹志願者範欽貴、萬朋舉等人堅持巡護,使鳥類捕捉和傷害降到最低。

付錦維和範欽貴這樣純樸和執著的人,有了江豚協會的支持,幹的是驚天泣鬼的大事情!

老付是一個愛思考的人,他認為對洞庭湖溼地破壞最大的是矮圍。伴矮圍而建的排水溝,一到秋冬退水,就把溼地的水排得乾乾淨淨,溼地失去保水功能,不耐旱的水草迅速枯死,水草失去多樣性,鳥類隨食物種類減少。而洞庭湖水面2/3是矮圍,所以要恢復洞庭湖溼地生態,必須摧毀矮圍。

付錦維、範欽貴等人,不但對溼地和候鳥進行巡護,同時也對洞庭湖的溼地修復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兩人頑強對抗了地方勢力,自已花錢在排水溝設下堵口,屢扒屢堵,最終保住近兩萬畝溼地!

冬天,這裡水深沒踝、草深及膝,剛好適合天鵝棲息。今年大年初一起,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此處觀鳥,目測此處有3000多隻小天鵝,雁鴨類更多。而只要把堵口扒掉,溼地就消失,小天鵝就隨之流浪。

可喜的是,政府認識到了矮圍的危害性,3年來,湖南省、嶽陽市政府陸續對洞庭湖區的矮圍進行拆除,溼地系統得到恢復,連續兩年洞庭湖過冬候鳥數量有所上升。

付錦維、範欽貴對天鵝大雁有極深的感情,長期的巡護期間,他們救了很多鳥。去年冬天一次巡湖時,發現一隻斑嘴鴨誤入漁民的地籠,當即與人下水相救。當時有個想法是送到江豚協會,裝衛星跟蹤器再放飛,看看這隻野鴨到底何處何從,協會也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但老付考慮再三,覺得為滿足自已的好奇心而把候鳥帶離生境,結果會害鳥,於是一一放飛。

本次跟蹤活動,也是老付的圓夢之旅---洞庭湖邊的漁民,目前只有他能幸運地跟著候鳥,走進它們在俄羅斯的出生地。

二、蒼鷺解天機

本次跨境跟蹤活動的終點,不是人為設定的,而是一隻蒼鷺的北遷路線的終點,志願者還將在這裡設立「跟著大雁去遷徙」8號標誌。

關於候鳥遷徙,人們有太多的問題。它們怎麼定位?每年的路線是否相同?速度是多少?連續飛行時間多長?怎麼應對突發情況?不管是科學家,還是普通人,都太希望了解遷徙的奧秘。

2014年7月18日,周自然用「大雁去遷徙」的微博名發布了一隻名叫「鷺鷺」的蒼鷺遷徙的秘密:「#跟著大雁去遷徙#之鳳鳥至,河圖出。一葉落而知寒,一鳥歸而知秋。洞庭湖環志的蒼鷺,在俄境內棲息3月,近日已回黑龍江。」

遷徙路線顯示,「鷺鷺」從2014年3月8日,從洞庭湖放飛以後,開始往北遷徙,依次飛經湖南、湖北、河南、山東、天津、河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9個省(市),於4月12日飛過黑龍江進入俄羅斯!歷時一個月,行程6000多公裡。

10月,英雄的鷺鷺載譽而返,愛鳥人士一片歡呼。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動協科考委副主任,瀋陽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出差途中繞道嶽陽,與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深入溼地核心區,希望一睹它的芳容。周海翔仔細研讀這隻蒼鷺在俄羅斯境內的棲息路線圖,判斷光源處是它的巢穴,光芒處是它每天的活動範圍!3個月,估計它們已成功繁殖後代,然後舉家開始南遷。

「太美妙了!」周海翔激動地說。圖示顯示,蒼鷺每天都往不同的方向取食,重複路線很少,說明這個棲息地,各個方向都食物充足。

一定要到這個地方去看看,志願者們非常期待!活動發起人周自然說,「跟著大雁去遷徙」08號遷徙標誌,就立在俄羅斯猶太州,蒼鷺「鷺鷺」的巢穴。

三、小白額雁帶來的驚喜

本次報導以「小白額雁情結」為題,已經詳細報導「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的緣起和眾多科學家和鳥類發燒友的情結。但是通過本次跟蹤,仍然有更大的驚喜。

這次活動的主題叫做洞庭湖-雙鴨山-猶太州(俄羅斯)小白額雁「寒寒」和「鷺鷺」的遷徙跟蹤直播。這裡只提到一隻小白額雁,但是到底有多少小白額雁在遷徙?如果不是通過這次跟蹤發現,大家根本就不能夠想像,這個數量可以用遮天蔽日、鋪天蓋地來形容。

按照小白額雁路線跟蹤,志願者來到祖國最東部的黑龍江省撫遠縣,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農田和溼地裡,看到數以萬計的大雁包括白額雁、小白額雁和其它的雁,在這裡往返中國和俄羅斯以及朝鮮半島和日本。

如此數量巨大的遷徙的大雁,不可能只來自於洞庭湖、鄱陽湖,可見,大雁的越冬地遠遠不是人們平時心目中想像的幾個主要的越冬地,它的越冬地應該廣泛地分布於黃河以南、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一帶。

以前,鳥類科學家和研究者大部分都以為大雁是從洞庭湖、鄱陽湖,通過渤海灣、從興凱湖方向往遠東和西伯利亞遷徙的。因為興凱湖和吉林橫春一帶,在候鳥遷徙的高峰,大雁也是鋪天蓋地。但是,通過這次跟蹤,湖南、東北志願者才徹底弄明白,在遷徙高峰已過的時候,在烏蘇里江、在撫遠這個地方,有如此數量巨大的雁群,它應該是從興凱湖沿烏蘇里江往北遷徙的雁群和從內蒙古、遼寧沿松花江來的雁群的一個匯聚的地方。

那麼,問題就來了。

這麼多大雁通過兩條重要的通道朝這裡匯流,這裡的保護勢必就要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地位。所幸的是,這個地方的民眾的環境意識和鳥類保護意識、法律意識都還是比較強的。在志願者隊伍通過的過程中,教育部門就主動組織多所學校來參加「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

通過大雁去遷徙活動,一些戶外團體也決心組織發起護鳥志願者團隊,這些都是好的趨勢;但是,護鳥活動仍然任重道遠。

四、走進洞庭湖

湖南是個內陸省份。但是,洞庭湖不是一個封閉的湖。她吞吐高原的雪水,納三湘四水而東流,自古以來,航運達於四海,浪花淘盡英雄。每年,南來北往的候鳥,又將她的澎湃的生命力,帶向北極和南半球。

正因為如此,洞庭湖是各種生物的母親湖。作為共同的母親,她有無限的光榮,同時也有不堪承受之重。「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社會公眾走進洞庭湖、了解湖湘文化、感受洞庭湖的美麗與憂傷,使公眾感受到更多的自豪與責任。

3月17日,來自百年名校長郡中學的學子,沿著湘江北上,與省內文史專家互動,途中經過蔡家洲航電樞紐,銅官窯,左宗棠、郭嵩燾故居,屈子祠,嶽陽樓,一路上文化名家為學子深度解讀湖湘文化。文史專家陳先樞先生還特意向本次活動捐贈了「湖湘文化」系列圖書,同學們一路上分享了陳先樞的作品《湖湘遷客》18篇;銅官窯非遺文化傳承人通過視頻,給同學們出了一道有關「一帶一路」的研究性課題;嶽陽文史專家張小章解讀了湘江和洞庭湖的洲、島、塔、廟和古岸。活動還邀請了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負責人作了題為《洞庭湖的美麗與憂傷》的生態演講。痴心守護江豚、麋鹿、候鳥,江豚協會志願者對洞庭湖的無私奉獻,深深打動了同學們。同學們主動向志願者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保護母親湖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麓山外國語實驗學校校長張輝是第三次帶領學生參加「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他表示,學校將以活動為契機,引導學生深度關注湖湘文化,關注母親湖,提高學生的生態意識和人文素養。

兩校優秀學生代表,在「跟著大雁去遷徙」01號終點標誌前,宣讀了《鳥道宣言》,倡導社會對候鳥和遷徙通道進行全方位保護。

五、走出洞庭湖

候鳥無國界,萬裡一春秋。候鳥把人們的眼光帶向了遙遠的國度。湖南、特別是嶽陽環保志願者通過對候鳥的跟蹤,使公眾認識到,候鳥遷徙過程涉及生態和人文環境的因素,每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候鳥遷徙安全。

今年4月,我國東北地區氣溫偏低,以及嚴重的海洋汙染,使鴨綠江口的牡蠣等海洋生物量減少,最終導致全球遷徙的候鳥大濱鷸和斑尾滕鷸數量大幅減少,物種生存了受到嚴重威脅。

2016年4月,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此時正是洞庭湖白額雁和小白額雁過境三江平原的高峰期,而東升溼地出現人為投毒,致雁群死。

2014年,一批出境俄羅斯的小白額雁的信號,再沒有回到國內。而2014年通過俄羅斯WWF反饋信息,一隻佩戴「環球信士」衛星跟蹤器的小白額雁在俄羅斯猶太州被當地獵人槍殺並在網上炫耀,雖然跟蹤器從莫斯科被輾轉送回,但遷徙的生命不再。

實際上,愛護環境保護候鳥是普世價值觀,鳥道安全考驗公民教育之成敗,同時說明,候鳥遷徙需求全過程守護。

基於這些原因,「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定位於全球候鳥遷徙跟蹤守護行動,於2015年起整合民間環保力量,組織了洞庭湖、鄱陽湖到圖們江口、呼倫貝爾和烏梁素海的全程自駕跟蹤守護,發現了很多遷徙中的問題,推動多地聯合護鳥,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洞庭湖-雙鴨山-猶太州小白額雁「寒寒」和蒼鷺「鷺鷺」遷徙跟蹤直播,是護鳥力量第一次走出國門護鳥,而在俄羅斯猶太州設立的08號遷徙標誌,將成為民間護鳥人士放眼全球的標誌。

六、跳踉北海窺虞淵

當今社會不斷進步,人們衣食住行之外,越來越注重生態環境和精神需求。2012年,俄羅斯總統普金曾經親自駕駛滑翔機引導白鶴飛翔,很好地傳遞了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而在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的生態發展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自覺踐行這樣的理念,給全社會展示他們生活中的詩與遠方。

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幾乎以一已之力,調動千萬級的資源,護豚護鳥,保護洞庭湖和長江生態。從2012年「跟著大雁去遷徙」洞庭湖1號碑起,就參與並支持本活動,2016年全程參與「洞庭湖-烏梁素海」小天鵝遷徙直播,10天連續長篇報導,讀者連呼「精彩」。

本次活動3月17日啟動儀式,江豚協會把家底掏出來,動用湖南日報社新媒體平臺《新湖南》直播,當日點擊量150000+。周自然撰詞《卜算子》評價道:「沅湘繞吾宅,洞庭濯我足。漁舟唱晚水雲間,一旦風波惡。蘆雁是吾鄰,江豚是吾諾。銅琶鐵板大江流,何以笙簫默。」

周海翔,前文已介紹,從事野生動物研究及棲息地保護20年,是本次活動總導演,負責國內東北區的行程安排及現場解讀。

環球信士科技周立波博士,也是一個有著真正的候鳥情結的人,本活動所有跟蹤信號來源,都是他提供的。小白額雁跟蹤項目是鳥類學家曹春光教授的研究項目,就是他幫忙爭取過來的信號的使用權(環球信士是設備提供方,他無權在合同期內公開跟蹤信息)。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沙辦公室主任蔣勇,其21年的鳥類工作經歷和小白額雁情結,是跟蹤活動成行的直接原因。本次活動,他聯合WWF北京、東北和俄羅斯哈巴州辦公室來協調東北溼地和俄羅斯保護區,同時WWF東北辦公室派出專家馬志龍與活動組同赴俄羅斯,參與守護和科考活動。

黃喜民,是寶清縣民間野生鳥類保護中心發起人、2016年寶清縣特大毒雁事件親歷者、三江平原溼地守護者、「跟著大雁去遷徙」07號碑立碑人。

曹大宇,網名「愛鳥的胖哥」,護鳥影響力覆蓋東三省,本次他帶法庫縣野保協會參加了獾子洞送鶴北遷活動。

英國「志奮領」獎學金湖南校友會,首先贊助了本活動洞庭湖1號碑和鄱陽湖2號碑,以及此後多次分享活動。

廣州開思生物科技的劉慶輝,是在汨羅江邊長大成功的企業家,工作之餘一直關注洞庭湖保護和治理。聽說本活動要全程守護家鄉的候鳥到俄羅當即表示要提供贊助。

而來自國家級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秀食品企業金磨坊公司,已經是連續3年支持本活動立碑。

晏向科是一家票據印表機品牌「標拓科技」的創始人,他的家鄉就在本次活動的出發地,洞庭湖畔的錢糧湖,他從13年起,就參加了本活動在洞庭湖和鄱陽湖的立碑儀式,這次也給予了資金支持。

而來自湖南株洲、遠赴黑龍江伊春做工程項目的曹毅,從朋友圈看到來自家鄉洞庭湖的護鳥隊伍要到雙鴨山,當即聯繫到發起人,要求一起自駕守護一段距離。

撫遠海外旅行社是本次活動的接待單位,他們了解了本次活動的真實意圖後,主動聯繫了俄方旅行協會,並對接哈巴州、猶太州兩州的保護區,為本次行程提供最好的服務。

周自然將@環球信士周立波 博士定製贈他的安化黑茶,送給撫遠海外旅行社,感謝他們為活動量身打造本次行程。更加令人感動的是,他們主動聯繫當地教育局,組織全縣城區六所學校的優秀學生代表及老師,媒體200人,前來參加送雁北遷活動。而活動後,更多的人受到感動,現在撫遠縣一些戶外團體已在著手籌建護鳥協會,而這些都發生在志願者在撫遠活動的兩天時間內。

衡陽雁去知何處?

桃花流水必有源。

我欲乘風追萬裡,

跳踉北海窺虞淵。

洞庭湖-猶太州(俄羅斯)大雁遷徙跟蹤之旅風風火火,我們離古人心中的「北海」,「虞淵」越來越近。奧秘最終會被解開。而詩與遠方,正在路上。

(俄羅斯境內的溼地。這就是傳說中的「虞淵」嗎?)

(圖片作者:張小章、蔡延軍、黃喜民、周自然、周海翔等)

[責編:王相輝]

相關焦點

  • 勞歌只向鳥兒吟——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0)
    勞歌只向鳥兒吟——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0)湖南日報記者 徐亞平古往今來,詩人不可勝數,詩歌更是瀚如煙海。在「跟著大雁去遷徙」發起人周自然看來,寫得最好的「鳥詩」,是唐代詩人賈島的《題戴勝》: 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
  • 教授想挖老鼠洞――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8)
    教授想挖老鼠洞——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8)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王敏等開始都是靜靜地聽,聽到那句「為了天空的小鳥」,車上三男一女都跟著唱起來:「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 中國鳥人,跟著大雁去遷徙! 多好的中國故事啊!
  • 跟著大雁去遷徙——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1)
    跟著大雁去遷徙——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1)湖南日報記者 徐亞平每日數百裡奔走,每日無數次停車調查、宣傳,「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人人都是環保「播種機」。5月5日,吉林省林業廳緊急下發《關於加強野生鳥類保護工作的通知》,全省動員,確保春播種子全部覆土,以免畜禽誤食,保障候鳥出境。黑龍江省亦以此為鑑,連下3個通知應對。5月9日,吉林省琿春市林業公安和當地誌願者,將5月1日救助的豆雁「圖圖」和白額雁「信信」放飛。
  • 鴻雁傳書第二人——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3)
    鴻雁傳書第二人——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3)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4月18日,「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志願者跋山涉水,走進雙遼省級保護區,觀摩了環保專家王敏老師為受傷灰鶴做胸部傷口縫合手術。
  • 蒼生一一垂丹青——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8)
    隊伍中,年長的志願者馮景智、劉麗夫婦,是資深鳥類攝影家,他們所到之處,只要是有鳥,總是他們第一個發現,而且準確的報出鳥種,在琿春救助中毒大雁的現場,大家忙於救治,而馮景智冷靜判斷中毒原因,指出周邊應該還有大雁中毒的情況,大家按照這個思路去尋找,果然又發現了一些中毒的雁鴨,從而揭開春播種毒死遷徙候鳥的殘酷現實。
  • 烏蘇里江念洞庭——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2)
    鳥人到烏蘇里江,自然是看鳥、看溼地。但阿荻多帶了一份心思:看魚、看食物鏈、看漁業文化。他覺得:「烏蘇里江上也存在越境捕魚、文明捕魚的情況,但這邊做得比洞庭湖好多了。」1一提起東北,人們大概首先想起的冰雪風光與高大豪放的東北漢子、美麗直爽的東北姑娘。
  • 鄱陽湖畔新一代護鳥人: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1000公裡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今日推出的是鄱陽湖畔新一代護鳥人林發榮的故事。
  • 黃河岸邊護鳥人
    1.給大鴇溫暖的家黃河灘的冬夜,總是格外的寒冷,但在河南新鄉黃河溼地一帶,常常可以看到一群冒著嚴寒保護越冬候鳥的志願者的身影。遷徙至黃河灘越冬的候鳥中,有一種鳥叫「大鴇」,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6年4月18日,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基金會的支持下,當地正式掛牌成立了一個社區保護地「中華大鴇保護地·長垣」。2.「遷徙」的護鳥人宋玉傑也是志願者團隊中的一員。過去5年來,他自己也像「候鳥」一樣,每年隨著大鴇等候鳥「遷徙」:半年在外省打工,半年回老家護鳥。
  • 候鳥的噩夢!保護區內為何頻現捕鳥陣?網友:鳥人只會幹鳥事
    據河北的護鳥志願者介紹,他們在新安縣白洋澱溼地內,發現的捕鳥網陣,長度不下五千米。有的還擺成了「八卦陣」,中間開一道口,鳥兒飛進來之後就很難再出去了!他們將這些捕鳥網拆除後,第二天又有人給裝好了!「捕鳥者都是附近的村民,每天都有人來這裡收鳥販賣!這些捕鳥網在2016年就有了,一到冬季就有人在這裡捕鳥!」
  • 松花江邊的護鳥人(2)
    新華社照片,吉林市(吉林),2020年4月20日松花江邊的護鳥人4月20日,任建國在向市民普及鳥類知識。提起護鳥的經歷,任建國說:「長白島就是我的家,水鳥就是我的家人。」隨著護鳥事跡逐漸流傳,任建國成了吉林市的「環保明星」,當地政府還在江邊蓋起一座形似巖石的護鳥公益小屋。任建國在這裡救助候鳥,建設愛心鳥巢,給市民普及鳥類知識,堅守著他心中這份責任。
  • 【生態文明@溼地】溼地深處護鳥人
    候鳥遷徙的季節,王建民忙著拍鳥,忙著護鳥,忙著為自己熱愛的溼地保護和候鳥保護事業付出滿腔熱忱。  像王建民這樣的護鳥人全國各地都有,他們雖標有著不同形式的護鳥行動,但目的是一致的:做溼地中鳥兒們的保護屏障。  失望過,灰心過  生態保護這條路並不好走,不止身邊的同行者,王建民自己也灰心過。天津曾經吃野味成風,遍地開花的野味餐廳令志願者們束手無策。
  • 松哈大溼地秋季護鳥專項行動拉開帷幕 | 綠會志願者行動
    8月11日,由黑龍江獵鷹大隊、黑龍江野保大隊志願者、哈爾濱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信息員組成的聯合巡查組,遵照中國綠髮會、中動協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哈爾濱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指導下,深入阿什河水系哈爾濱市香坊區成高子鎮開展秋季護鳥聯合巡查活動
  • 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為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著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
  • 鄱陽湖護鳥人:是守護神,也是一顆釘
    原標題:鄱陽湖畔護鳥人,打斷肋骨也不悔2019年12月,白鶴等候鳥陸續來到鄱陽湖越冬。新華社記者周密攝鄱陽湖存在著兩個時間,一個是北京時間,一個是候鳥時間。北京時間,是湖區民眾工作、生活的時間;而候鳥時間,是生命流轉的時間。
  • 安慶菜子湖溼地昔日獵鳥「天堂」 而今獵鳥人變為護鳥人
    菜子湖溼地的美景以及東方白鸛又是一年候鳥遷徙的時節,宜秀區菜子湖20.29平方公裡的溼地上,迎接來5萬多隻遷徙越冬的候鳥。在這片距離最近村莊只有200米左右的溼地上,人和鳥是怎樣和諧共生的?12月1日,記者走進菜子湖溼地,結識了曾經以獵鳥為生、如今變為護鳥人的當地農民王軍,聽他講講人與鳥的故事。獵鳥人變形記冬日的清晨5點,天地間還是漆黑一片,家住羅嶺鎮姥山村的村民王軍已經騎著自行車趕到了菜子湖溼地附近,先是爬到觀鳥臺上用望遠鏡巡視一番,然後打開手電筒四處巡邏。
  • 烏梁素海護鳥人(2)
    新華社照片,呼和浩特,2020年4月5日烏梁素海護鳥人4月4日,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嶽建強駕駛快艇巡護候鳥(無人機照片)。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的烏梁素海溼地,是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現已成為我國疣鼻天鵝等候鳥的重要繁殖地。從每年3月下旬開始,疣鼻天鵝等候鳥在烏梁素海溼地集中產卵、孵卵,保護人員在這一時期加強巡邏防護工作,隨時監控它們的生活狀況,確保它們順利產卵。
  • 阿拉看環境 |「獵殺者」蛻變「護鳥人」崇明東灘「草根」金偉國的鳥哨傳奇
    要是碰到個蠢笨的楞頭鳥,小夥伴們就可以歡快地玩耍一下午了。在崇明東灘溼地,一位穿著長筒水靴年近六旬的男子,熟練地吹響口哨,不多時,一隻鳥兒便乖巧地駐足在他的身旁。這種另類的捕鳥方式,聞所未聞。仔細觀察,「捕鳥人」金偉國手中的「口哨」並無獨特之處,半截竹管鑲上黃豆大小的銅片,即成一隻鳥哨,結構並不複雜。「以前的鳥哨更簡單,沒有銅片,鑲的是竹片,純天然材質。」
  • 8年時間,持續保護候鳥、研究候鳥全球遷徙路線
    一葉落而知寒,一鳥歸而知秋。11月10日,「跟著大雁去遷徙留住江豚的微笑」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舉行,愛鳥志願者們從遼寧瀋陽灌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出發,將抵達湖南洞庭湖,活動將持續至11月22日,途中將為遷徙候鳥立下第十塊保護碑。奔波千裡,只為見證候鳥南遷。2012年,在瀏陽工作的愛鳥志願者周自然發起「跟著大雁去遷徙」這一公益活動。
  • 湖南省秋冬季護鳥飛啟動儀式暨第四屆「聖輝·護生功德獎」頒獎典禮
    ,國防科技大學原副教育長張永忠少將,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省佛慈基金會理事長聖輝長老,湖南省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周秋光,藍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正軍以及來自全省「候鳥守護者」行動網絡各地團隊、大學生護鳥營代表、野保志願者等100餘人共同吹響了全省秋冬季「護鳥飛保護行動」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的衝鋒號。
  • 雷州建立全民護鳥長效機制 又是候鳥歸來時
    時隔一年,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候鳥如期而至。近日,記者走訪雷州多個地方,用相機記錄候鳥的美。湛江雷州灣溼地是華南沿海少有的連片大面積天然海灘涂,也是大陸沿海遷徙水鳥最後的能量補給站。為加強該市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近年來,雷州市通過多項措施,多方聯合,斬斷危害候鳥的「利益網」,鋪開一張保護候鳥的「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