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香港中環金融街8號的香江四季酒店,樓高45層,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灣,套房住一晚價格不菲。
旁邊還有一棟60層的高樓,同屬酒店管理,是長租公寓,月租5萬港幣到20萬港幣不等。
這個地兒,叫「望北樓」。
而這裡面住過的富豪和明星,估計一地鐵也拉不完。
2017年,剛生下第三胎兒子的吳佩慈,男友紀先生允諾她可以搬出四季酒店,住進位於西半山的豪宅,婆婆到場更是奠定了準兒媳的身份。
對於吳小姐來說,鉑金包包,江詩丹頓手錶,名車鑽戒都是男朋友送的。
相比這些,男朋友還擁有兩家香港上市的博彩公司,一家塞班島的七星級酒店「博華皇宮」也順利開業,日進鬥金。
這是啥?妥妥的豪門!
但很難想像,這樣的條件,在香港連個十大財團都評不上,更不用說香港四大家族了。
可福布斯2020億萬富豪榜世界前十的富豪中,竟然沒有一個是華人富豪,號稱富可敵國的香港四大家族,排名基本也是在三十名開外,其財富連馬雲、馬化騰也比不上。
李嘉誠在2018年宣布退休,91歲的李兆基則在2019年退休,李嘉誠跟李兆基目前的財富從榜單來看是300億美元左右。
四大家族中的郭得勝、鄭裕彤已分別於1990年和2016年去世。
郭得勝去世後,他的財富由三個兒子共同持有,目前大哥郭炳湘的身家是87億美元,郭炳聯跟郭炳江的身家是170多億美元。
鄭裕彤去世之後,他的財富是由大兒子鄭家純持有,目前財富是1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四大家族的總財富加起來,不過才1000億美元左右,只是富豪榜第一位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的三分之二左右。
屬於四大家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麼?我們來真相一下。
衣食住行全掌控
有人把李嘉誠叫做李半城,為什麼這麼叫他呢?主要是:
7個香港人就有一個1人住的是李嘉誠開發的房子,
香港有一半的人為他打工,就算不是直接為他打工也有間接的為他打工,
商超、碼頭、電信,甚至電力都由李家掌控。
據說,有個小夥子曾經試圖脫離李嘉誠的影響力,可是最後發現買一瓶水也是李嘉誠生產的。
李兆基李家是恒基兆業地產創始人,還經營能源產業。李兆基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主席,該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氣的唯一供應商。
鄭裕彤是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也是開發房地產的,同時還有周大福珠寶金行,恒生銀行,該家族產業涵蓋珠寶業、酒店、百貨、物流、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服務等
郭得勝是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的家族是香港最多土地儲備的公司之一,該家族還控制著香港多家主要手機運營商和最大的巴士公司。
可以說香港人的衣食住行全被這四大家族的產業hold住了,怎能不富呢?
第五富豪劉鑾雄自嘆不如
香港第五富豪劉鑾雄說香港前20的富豪幾乎都被外界給低估了,這並不是香港四大富豪的真正實力。
劉鑾雄是香港候補財閥,比李嘉誠、李兆基等人他還只能算一個後輩。他在福布斯上的財富也只是100多億美元,不過這也不是他真正的實力。劉鑾雄坐擁4家上市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是華人置業。其實劉鑾雄的大部分財富都是他在投資市場上獲得的。
劉鑾雄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靠炒賣銀行債券,大賺了500多億元。加上他的其他資產,劉鑾雄的實力絕對不止100多億美元。劉鑾雄說過自己手裡收藏的藏品就價值超過了100億元,他喝掉的紅酒如果放到今天,也價值70億元。劉鑾雄豪車就不用提了,他28歲就一口氣買了10臺法拉利。如今他就擁有4架私人飛機。他的一條褲子就價值17萬元,而且一次性買100條。
看看如此闊氣的劉鑾雄,實力還遠不如李嘉誠等四大家族,就知道四大家族被低估了多少。
福布斯只計算公開資產
福布斯等財富雜誌只計算公開的上市資產。
可不管是李嘉誠還是李兆基他們都有很多的資產放在非上市公司中。比如說李嘉誠家族有5600億港幣的資產就放在了家族信託基金中,由於這幾家公司都沒有上市,所以這筆巨額的財富就沒計算到李嘉誠的個人財富中。
李兆基也有一家恒基財務投資公司,李兆基全球網羅了一班股市奇才,讓他們去打理自己的私人投資基金。這支基金當年李兆基不過是注入了500億的資產,如今已經上漲到1300億的規模。
同理鄭裕彤跟郭得勝家族也擁有類似這樣的家族基金,這樣的基金按照福布斯的計算規則都沒有計算到個人財富名下。這也就是為何李澤鉅持有李嘉誠家族基金三分之二的權益,但是卻一直沒有登上財富榜的原因。
兩棟樓就不下百億收入
郭基輝08年加入新鴻基,負責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的住宅及商業項目;替父郭炳江任職董事參與決策,成為了第三代掌門人。
如今,新鴻基是香港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香港第一高樓環球貿易廣場,簡稱ICC,ICC的租金一平米每月高達900元。廣州最高的周大福中心目前的租金是一平米每月200元,不過才ICC的4分之一而已。這棟大樓是由香港新鴻基的郭氏家族,投資200億建成的,這棟大樓一年的收入就超過了50億。
ICC之前,香港最高的大樓是IFC。這棟大樓高達415米,也是目前香港的第二高樓。這棟大樓也是新鴻基的郭氏家族興建的。IFC是目前全球最賺錢的摩天大樓。這棟大樓寫字樓的租金一平米每月高達1800元,是ICC的兩倍。IFC每年可以給郭家貢獻超過90億的租金收入。
僅僅這兩棟大樓,郭家就已經可以每年躺著賺得盆滿缽滿了。
李嘉誠的時代過去了,當年馬雲在香港如此說。
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鄭裕彤,老一輩的他們以一生打拼成就的商業王國,成於地產,也苦於地產,高光漸逝。
時代雖然過去了,家族財富依舊沉澱了下來,依舊是榮光無限,富可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