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故居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街道,在百脈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有近年所建李清照的紀念堂。
李清照是山東章丘人氏,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作家,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
李清照生於一人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父親李格非經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據說是蘇軾門下。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採出眾。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夫妻相敬如賓,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真是比蜜還甜。
一年重陽節,她作了《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
李清照還是個多愁善感之人,在《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寫道: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後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避亂。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南京)。李清照獨身漂泊在江南,在孤苦悽涼中度過了晚年。
漂泊異鄉,回憶故土,李清照寫下了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她後期詞章更深沉感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
李清照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目前山東的章丘、青州、濟南和浙江的金華都有李清照的紀念館,而以章丘的清照園規模為大,其位於明水百脈泉畔, 佔地總面積為1.8萬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築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綠地1萬平方米。
「清照園」吸收了蘇州園林之精華,又處處呈現出鮮明的宋代建築風格。自1997年5月落成對外開放以來,被眾多遊人稱為它是鑲嵌在中國北方的一顆仿宋江南民居建築的璀璨明珠,同時,它也是一處進行李清照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