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的短髮,緊握的雙拳,8年多來,無論嚴寒酷暑,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前都有一名「少女」端坐凝望,她似乎在無聲呼喚:真相不應被忘記!
她就是2011年「誕生」的世界第一座「慰安婦和平少女像」。2020年8月14日,第八個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到來之際,這名「少女」能得到等待已久的真誠道歉嗎?
資料圖:佇立於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的「慰安婦」和平少女像銅像。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她的「誕生」,來自眾人之力
在第八個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當天,位於韓國京畿道的小城安山市將揭幕一座和平少女像。日本駐韓使館門前的「和平少女」,又將迎來一名「小夥伴」。
建設這座新少女像的資金,並不是來自當地政府,而是由民間團體在短短3個月內,從171個團體、多達2303人那裡籌集到的6944.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贊助金,建設而成。
安山市民表示,建造這座少女像,「是為糾正最近成為焦點的,韓日間被歪曲的歷史」。
事實上,這已不是當地的第一座少女像。4年前,因樸槿惠政府與日方籤署了「韓日慰安婦協議」,韓國曾出現了一波建設少女像的高潮,安山市也不例外。
當時那座少女像的資金,同樣是來自當地民眾捐款,主辦方負責人為此還進行了長達近一個月的街頭募捐活動。「在安山設立和平少女像,是為了不忘記我們的歷史」的呼聲,打動了當地的市民。
資料圖:韓國民眾以「慰安婦的一生」為主題上演話劇,悼念戰爭時期遭日軍欺凌的「慰安婦」們。圖片來源:東方IC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落成當天,有市民表示,「雖然沒到現場,但我和家人都為銅像設立出了一份力」,還有市民表示,「不希望再出現像慰安婦問題這樣令人心痛的歷史」。
她的身世,訴盡戰爭罪惡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韓國境內的「和平少女」已經超過了100名,而作為她們的「大姐」,第一名「少女」的誕生之路,並不平坦。
1991年8月14日,韓國金學順老人打破沉默,第一個以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身份公開站出來,將日軍的暴行公諸於世,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賠償。她說,「我就是活著的證據」。
1992年1月,時任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訪韓前夕,「慰安婦」受害者挺身而出,在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集會,要求日本政府正視歷史,並對受害者作出正式賠償。
資料圖:韓國民眾高舉「慰安婦」受害者照片在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集會抗議。
由於日方一直沒有滿足這些要求,數年來,相關團體都會風雨無阻地在每個周三,到日本駐韓使館前抗議。因為韓語裡周三被稱作「水曜日」,這一長達數年的抗議活動也被稱作「水曜示威」。
然而,在曠日持久的示威期間,受害人逐漸凋零。1997年,金學順老人離世。
為讓她們早日等到日本的道歉,在活動主辦方的努力下,第1000次「水曜示威」(2011年12月14日)時,第一位「和平少女」於日本駐韓使館前「誕生」。此舉招致日本強烈反對,而自那之後,日本右傾化加速,在諸多歷史問題上更是大開倒車。
在此背景下,和平少女像開始在韓國「遍地開花」。不到十年時間裡,韓國民間團體在首爾、釜山、光州等主要城市和一些地方城市大量建立少女像,「她們」遍布道路、公園和學校,儼然已經成為「慰安婦」問題的標誌。
她的呼喊,何日能夠實現?
現如今,「慰安婦」問題已成了日韓間的主要矛盾之一。
不久前,有韓媒曝出,位於韓國平昌的一座私人植物園內也有一座少女像,但特別之處是:少女像面前還有一座跪拜的男性雕像。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報導,這組雕像別名是「謝罪的安倍」。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很快對此報導表示不滿,還說:「若報導屬實,將對日韓關係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雖然這座植物園的園主金昌烈已表示,「跪拜雕像」並非特指安倍,但「慰安婦」問題在兩國關係中的敏感性也再次凸顯。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對中新網表示,「慰安婦」問題在當前的日韓關係中,是一個最直接的政治障礙,日韓關係能不能變好,關鍵是解決「慰安婦」及其相關問題。
資料圖:韓國總統文在寅。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儘管日韓在2015年就此問題達成了「最終且不可逆」協議,但這一協議在韓國遭到普遍反對。現任韓國總統文在寅上臺後,韓政府也多次對協議表達不滿,說協議存在「嚴重缺陷」。2018年,韓方解散了根據這一協議成立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會」。
而隨著二戰勞工賠償等矛盾接連爆發,日韓關係2019年以來空前惡化,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景更加不樂觀。楊希雨認為,「兩國歷史問題眾多,如果在慰安婦問題達成妥協,必然會牽扯其他歷史問題」,短期內「恐怕很難找到出路」。
她的足跡,銘刻歷史真相
近些年來,「和平少女」們逐漸從韓國「走向」世界,中國、菲律賓、美國、德國……各地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而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遭遇:遭到日本強烈抵制。
2017年9月22日,美國舊金山市揭幕「慰安婦」雕像後,其「姊妹友好城市」大阪立刻發出了「絕交」威脅,但舊金山市仍表示,雕像一事「沒有交涉和商討的餘地」。
2017年9月22日,美國舊金山市聖瑪麗廣場,「慰安婦」雕像揭幕儀式隆重舉行。中新社記者 劉丹 攝
2018年9月,中國臺灣臺南市的一座少女像遭到日本右翼團體代表藤井實彥腳踹;菲律賓的兩座和平少女像更是慘遭「黑手」,分別於2017年底和2018年4月被「強拆」,第二座雕像的存世時間甚至僅有兩天……
對於「慰安婦」少女像的存在,日本某些人士有如芒刺在背,巴不得讓「她們」早日消失。然而,「和平少女」的腳步,並不曾因為這些威脅而停止。如楊希雨所言,這也反映出世界各國的初步共識:「慰安婦」問題是一個反人類、非道德的戰爭罪行。
針對日本在全球到處抗議、妄圖「封殺」和平少女像的圖謀,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的所作所為,還是想掩蓋歷史,抹殺歷史,以維護日本的國家形象。
然而,這些小動作並不會動搖受害國家民眾追求真相的決心,也無法改變真實發生過的歷史。
「和平少女」們不會說話,不會變老,更不會屈服。為了等待侵略者的真誠道歉,她們將一直佇立下去,讓這段歷史永不被遺忘。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奧林
原標題:《「和平少女」的無聲抗爭:與「慰安婦」受害者一起等待道歉》
編輯:曾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