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利率高達32%,明發集團怎麼了

2020-12-26 齊魯壹點

停牌四年之久,明發集團以另一種姿態再次引發市場關注。近日,明發集團發布了一則美元債的公告,擬發行1.76億美元的債券,按年利率22%計息,於2020年12月5日到期。值得一提的是,若明發集團未能如期償還這筆美元債,則該美元債的利息將會由22%+10%飆升至32%,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值。目前金融環境寬鬆,融資成本也處於下行區間,明發集團此舉無疑表現出「囊中羞澀」的現狀。高息發債疊加此前債務違約,業績表現不佳的明發集團,何時能迎來復牌之日?

22%+10%

明發集團發布的這則美元債顯示,明發集團擬發行1.76億美元債券,於2020年12月5日到期。該筆美元債將用於明發集團若干現有債務再融資及一般的企業用途。

公告顯示,上述美元債的年利率為22%。此外,若明發集團在債券到期日未能根據債券條件支付任何到期款項,則該美元債的利息將會由22%+10%飆升至32%。

此次發債是明發集團年內第二次高息發行美元債。今年1月,明發集團發行了一筆規模2.2億美元、票息15%的美元債券,該筆債券時間也不長,將在明年1月到期兌付。不到半年時間,發債利率就上升了7個百分點,可見明發集團資金緊張程度。

此前市場有消息稱,明發集團有一筆2.2億元的美元債未能到期兌付,構成了違約。據悉,該筆債券在2017年5月發行,利率為11%,應當在2020年5月18日被兌付。此次明發集團高息發債,市場猜測大概率也是為了上述違約債券的償還。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高息發債說明企業確實缺錢,短期現金流沒辦法覆蓋即將到期的債務。另外,明發集團的融資渠道很窄,沒有多餘選項。「除了邁過眼前這道坎,明發集團對於後市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此短時間高息發債也說明其可能擁有短期還款能力,例如有待開發的項目後期會『補血』,不然明發集團此舉無異於飲鴆止渴。」謝逸楓進一步表示。

「落後」融資大環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明發集團高息發債之外,部分房企卻在下調發債利率。4月,華夏幸福將24.75億元的「18華夏01」利率由6.8%下調至5%;不久後,華夏幸福再次發布公告擬將24.75億元的「18華夏03」利率由7.15%下調至4.4%。

萬科也於6月1日發布公告宣布下調公司於2017年7月18日發行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後兩年票面利率,預計利率將從4.5%降至1.9%。

受疫情影響,金融環境整體寬鬆,房企融資成本也處於下行區間。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的幾個月,房企海外發行美元債的平均成本在6%左右,境內發行債券平均成本在3%左右,且在2、3月明顯下降,境內外的寬鬆環境改善了房企融資成本。

顯然這股熱浪並未波及到明發集團,2017年至今,明發集團所發行的境外債利率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特點多為規模小、利率高、時間短。

此前已有債券違約記錄的明發集團此次是否能順利融資?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表示,此前的違約消息對此次發債有一定影響,投資者投資此類債券也會比較謹慎。但22%的利率對一些投資機構還是有吸引力的。目前包括福建等市場的樓市有升溫可能,此類企業的債券發行有積極的意義。

持續惡化的資金面

從近年的業績表現來看,明發集團如「過山車」一般,2016年合約銷售額140億元,同比增長約167.6%;2017年合約銷售額125億元,同比下降10.7%;在2018年,明發集團的合同銷售額163.6億元,同比增長約30.4%;但到了2019年,明發集團錄得合同銷售額113.14億元,同比下降30.8%。

銷售業績不穩定的同時,明發集團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財報顯示,2017年明發集團收入同比增97.9%,但淨利潤同比下降12.42%;2018年收入同比增15.59%,淨利潤再度下滑16.51%;2019年才稍有好轉,收入和淨利潤同比雙向正增長。

高息發債的背後,是明發集團對資金的渴望。截至2019年末,明發集團總負債590.41億元,其中,流動負債545.55億元,非流動負債44.86億元,流動負債佔總負債的比重高達92.4%。

現金流方面,明發集團2019年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11.18億元,同比減少59.78%;融資性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36.50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63.51%。期末現金34.88億元,同比降33.73%,而同期短期借貸64.92億元,現金短債比低於1這個指標。

內部「造血」堪憂,外部融資渠道收窄,明發集團的資金鍊正在接受嚴峻考驗。

四年停牌期

在此之前,明發集團最引人關注的是其股票停牌長達四年之久,雖然業績表現不佳,但其似乎一直沒有放棄復牌的念想。

2009年11月13日,明發集團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掛牌,成為當時繼寶龍地產、禹洲地產之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三家廈門民營房企。但2016年,明發集團在刊發2015年年度業績公告時,其獨立核數師拒絕對該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發表意見,停牌就此開始。

拒絕發表意見的原因在於,獨立核數師發現明發集團在2014年有3筆出售發生的真實性證據不足,分別是出售天津一項目51%的股權、出售代價為1.8億元,出售8個物業單位的使用權給最終控股股東及其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出售代價為6.4億元,出售42組物業的使用權給一名分包商。另外,在現金付款和收款上分別有約9億元和5.4億元沒有合法書面證明支持。

隨後,港交所責令明發集團於2016年4月1日起停牌,並給出四個復牌條件:對前核數師提出的事宜進行調查並披露調查結果;處理2015年財報中的審核保留意見;將所有重大資料告知市場;刊發所有尚未發布財務業績。2019年4月,港交所新增額外三個復牌條件。

四年多時間,明發集團為復牌做了許多努力。包括一口氣發布2016-2018年三份財報,發布調查報告第二份補充資料和內控審閱報告的補充資料,對董事會架構作出變更等。2020年4月23日,明發集團創始人黃煥明退出董事會,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彼時外界認為,黃煥明「以退為進」是積極信號,明發集團復牌指日可待。

目前來看,明發集團復牌還沒有明確的信號傳出,此次高息發債無疑為其復牌增添了新的「負擔」。謝逸楓表示,債務違約疊加高息發債,這些給明發集團復牌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短期內明發集團復牌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便復牌成功,其股價也會出現大幅下跌。

就高息發債和復牌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與明發集團方面取得了聯繫,但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回應。(北京商報)

相關焦點

  • 發債利率最高可達32% 明發集團高息舉債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若明發集團未能如期償還這筆債務,則該美元債的利息將會由22%+10%飆升至32%。若以最高利息計算,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亞洲債券公開市場裡最高的融資利率。停牌四年之久,何時復牌尚未有具體的時間表,年利率22%的的消息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 中小房企高危樣本:明發集團發債利息已高達22%
    來源:財經塗鴉「發債成本的迅速上升,與明發集團此前的違約密切相關。」作者:夏天天雖然債券市場整體利率水平在呈現下降趨勢,但與頭部房企動輒百億級的發債規模相比,中小房企的融資之路似乎並不順暢,即使是小規模的發債也不得不付出高昂的利息成本。
  • 昔日「廈門地產首富」明發集團22%年息發債!590億負債下資金鍊緊繃
    導讀:2.2億美元債違約後,「閩系房企」明發集團擬以22%利率發行新債,若違約則升至32%,利率直逼民間高利貸,此舉令市場譁然。在此背景下,明發集團22%的利率相當引人矚目。同樣是在6月1日,明發集團的同行萬科宣布,擬下調17萬科01債券票面利率,由4.5%調整為1.9%。同為地產商,債券利率卻堪稱冰火兩重天,而在這背後早已埋下了因果。
  • 明發集團高息舉債顯資金隱憂
    償債壓力的不斷惡化,高息發債、出售項目成了明發集團回籠資金的不得已手段。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房企海外債平均融資成本8.07%,同比下降0.72個百分點,5月平均融資成本更是低至6.33%;同時,從房企6月初發債情況來看,同行萬科6月1日發布的「17萬科01」債券票面利率調整為1.9%,華發集團6月2日發行的規模10億元的超短期債券票面利率僅1.35%,保利、旭輝、廈門象嶼
  • 明發集團子公司接連違規遭罰 債務高企償債「壓力山大」
    自2016年4月至今,因明發集團一直處於停牌狀態,公司股票喪失流動性。「錢緊」的明發集團,一直在以高息發債償還舊債,紓解資金困境。  梳理明發集團發債信息,自2013年以來,公司多次以高票息為條件融資。
  • [CFO成績單]明發集團資金鍊緊繃 融資不暢美元債利率超20%
    截止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明發集團及CFO整體的財務成績平均分為79.33分,表現相對較差。明發集團現任財務長為潘永存,於2008年5月2日加盟明發,為財務長、公司秘書及本公司於香港的兩名授權代表之一。
  • 明發集團被迫高息舉債:財報難題未解 土地儲備不足
    根據條款,若明發不能按時償還債務,該債券將按22%年利率加上按年利率10%,上浮至32%。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2月,當代置業曾發行一筆2億美元綠色優先票據,利率為15.5%,創下當時亞洲公開債券發行票面利率新高。明發集團再次刷新紀錄。
  • 昔日「廈門地產首富」22%年息發債!最高可達32%!跌出百強榜
    今年1月,明發集團發行了一筆2021年到期、總規模2.2億美元的債券,利率也高達15%。 不過,這次能否順利融資還需打上一個問號,因為此前明發集團已有債券違約的記錄。 小債注意到,本次發債旨在為明發集團的現有債務再融資及一般企業用途。
  • 年息32%!明發集團借「高利貸」求生
    樂居財經 曾亦 發自廈門停牌至今已有四個年頭,明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HK:00846,以下簡稱「明發」)的股票,在此期間散失了流動性,無法進行交易、質押貸款等操作。融資渠道受限,少了許多真金白銀的流入,迫不得已,明發只能借「貴錢」來紓解資金問題。
  • 昔日廈門地產首富的內憂外患,明發集團除牌倒計時
    自2016年4月1日起,明發集團停牌已滿三年。而按照港交所最新修訂的《上市規則》,明發集團如未能於2019年7月31日前達成全部復牌條件,聯交所將展開取消該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距離港交所給出的截止時間剩餘不到4個月時間,但明發集團仍未公布復牌相關工作的進展情況,只在公告中稱將繼續暫停買賣,直至達成復牌條件後另行通知為止。
  • 「退市威脅」如芒在背 黃氏四兄弟隱退 明發集團開始自救
    同時,明發集團的商業地產起點很高,廈門第一個商業項目廈門明發商業廣場讓明發集團名聲大噪。商業也帶著明發走出廈門,開始全國化布局。一路順風順水的明發集團計劃上市。2009年,明發集團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繼寶龍地產、禹洲集團之後在香港上市的第3家廈門民營房企。
  • 停牌超過三年能否蛻變 明發集團迎來最後時刻
    根據財報,明發集團2016年-2018年綜合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50.9億元、100.71億元、116.42億元,集團2018年綜合收入約為人民幣116.42億元,較2017年增加15.6%。停牌三年,明發集團的綜合收入從表面上看呈上升趨勢,實際上明發集團的淨利潤卻在逐年下滑。
  • 明發集團擬發行2020年到期1.76億美元債 利率高達22%
    6月1日,明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建議發行1.76億美元債券,按年利率22%計息,該筆美元債於2020年到期。   明發集團與聯合證券有限公司(作為配售代理)訂立配售協議,據此,配售代理同意作為有關公司發行債券及配售代理按私人配售基準配售債券的本公司獨家配售代理。
  • 債務壓頂中的明發集團:創始人退居幕後,職業經理人走上前臺
    來源: 中訪網財經近日,明發集團管理層又又又做出調整了。在今年4月黃煥明辭任明發集團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授權代表各職務,黃麗水辭任公司執行董事之後,7月17日明發集團發布公告稱,黃慶祝辭任了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長,黃連春則辭任了執行董事、營運長兼執行副總裁等職務。
  • 起底明發集團發展史
    近年來,一大波閩系房企開始布局全國,以正榮、泰禾、建發等房企為例,規模快速擴張成為各大排行榜的「座上賓」,其中明發集團的發展較為突出。明發集團是廈門最早成立的房企之一,也是繼寶龍地產、禹洲地產之後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第三家廈門民營房企。
  • 河南A股上市公司發債大數據曝光!最高者是它(詳情)
    今年以來,包括上海華信、富貴鳥、春和集團、大連工具機集團、丹東港、川煤集團、中國城建、神霧環保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密集出現債務違約事件,從千萬到數十億不等。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24日,今年以來共有20隻債券發生違約,涉及金額超150億。
  • 創始人黃煥明離任 明發集團復牌在望?
    在香港上市的明發集團自2016年以來遇到了不少麻煩,似乎一直處於「水逆期」。2016年停牌以來,明發集團一度延遲刊發集團的業績和年報,外界對集團發展概況知之甚少。今年,明發集團又重新亮出成績,而今年的種種跡象似乎也在顯示其復牌的可能。
  • 一邊回購52億一邊發債200億,美的集團這是啥操作?
    美的集團擬發行總額不超過200億元(含)的債務融資工具,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寧德時代擬定增募資不超200億元,加碼動力及儲能電池。雖然發債規模高達200億元,但作為白電龍頭的美的集團實際上一點都「不差錢」。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餘額達524.28億元。
  • 明發深圳地產廣告違法被罰 系明發集團子公司
    明發深圳地產廣告違法被罰 系明發集團子公司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0-10-09 08:25:42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監管局對明發集團(
  • 永煤事件後首家省內國企發債:河南投資集團今發行5億短期小公募
    此次發債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廣泛關注。自永煤11月違約以來,市場對河南省企業的信用風險憂慮被放大,嚴重影響了市場對其的發債信心。永煤違約事件以來河南的國企至今尚未發行任何債劵,此次河南投資集團若能發債成功,或為河南企業重新打開債劵市場的融資大門定下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