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看了「一條」攝製組,在北京對高曉松母親張克群的採訪,其中,就聽她談到「紅牆黃瓦」的北京古代皇家建築中,關於古代建築的屋頂上「裝飾獸」的話題。
作為一名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古建築研究者,建築大師梁思成的弟子,她畢生致力於建築學,對古建築深深的熱愛,出版了《北京古建築物語》系列三本書。
她介紹說,中國的古代建築,有的金碧輝煌,有的青磚碧瓦,那些雕欄彩繪,不僅是藝術之作,更有很多細節上的門道在裡面。古代建築物的屋脊上,那些排列整齊的裝飾小動物,叫做「走獸」,而「走獸」的主要作用,第一是固定,起著釘子帽的作用。另一個功能,就是顯示建築等級的作用。
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走獸」的前世今生,它的具體作用吧。
01「走獸」的傳說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四靈」,它們就是麒麟,鳳凰、龜和龍。人們認為,是它們各自行使著神聖的權力,守護著人間,為人們帶來和平、安康。
所以,人們就把這「四靈」,稱為「四大吉祥獸」,並且,還喜歡佩戴有「四大吉祥獸」的配飾。
在建築中,也將這「四大神獸」,放在屋頂上,用來保護家宅的平安,庇佑人們人丁興旺。
因此,很多建築上出現的裝飾獸,都是由這個「四大神獸」派生出來的。
02「走獸」的排列規律
通過觀察,我們還發現,不同的建築物上,排列的裝飾獸的多少、大小,都各不相同。
房頂上的裝飾獸,按照類型來劃分:
可分為屋脊走獸、簷角走獸、垂脊吻獸和仙人走獸。一般房屋的正脊上,安放吻獸和望獸,垂脊上安放垂獸,戧脊上安放戧獸。
在唐宋時期,脊獸的數量,當時才僅有一隻,後來,人們根據傳說,不斷增加脊獸的數量,到了清代,已經初步形成完整的體系。而且,安放裝飾獸數量的多少,還被看成是標榜等級的方式。
房頂上的裝飾獸,按照等級來劃分:
是顯示建築的等級,等級越高,數量越多,且通常都是單數。
在皇權之上的古代,只有皇帝主持朝政的金鑾殿,可以安置10尊脊獸。其他地方,根據等級規模,一般安置1、3、5個單數位的裝飾獸。
而且,安放何種裝飾獸,還要根據各種動物所代表的意義來放置,有很多講究。
比如:現在我們在故宮太和殿,看到的一系列裝飾獸,就是根據民間傳說,鑄造的「仙人騎鳳」系列。
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湣王即位後,因為窮兵黷武,驕縱自大,造成了君臣不和、內外樹敵的局面,終於,也引來五國聯軍的聯合討伐。於是,他慌慌張張的出逃,但是,還是不停被官兵一路追殺。就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一隻美麗的鳳凰飛到齊湣王的面前,齊湣王驚喜萬分,立即飛身跨上鳳凰的背上,鳳凰飛上了天,把他救走了,他絕處逢生。所以,這脊端的「仙人騎鳳」,也蘊含著「逢兇化吉」的寓意,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而那個重脊的頂端就是騎鳳仙人,後面的次序,則為:「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押魚,狻猊獬豸九鬥牛,最後行什像個猴」。
那麼,這個「行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它的意思是說,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我們可以看見,屋頂上排列的那些裝飾獸,足足有10個,其實,那也是9個,最後那個,是加的一個神猴子,叫做「行什」,它是能飛的猴子,可以通風報信。
所以,過去北京就有句俗語「你長行什了啊」,意思就是「你長能耐了唄,猴子你都能上太和殿了」,實際上,就是拿這個事情,打的個比方。
因此,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古代建築的屋頂上常常會排列一些裝飾獸,不僅有尊崇神明的意思,也有使用功能。
因為,中國古代建築,大部分是磚木結構,屋頂所放的琉璃瓦,很容易順著木製檁梁朝房簷向下滑動。因此,古人就用「瓦釘」,將簷前的瓦片固定,用一些動物裝飾,來掩飾裸露在外面的瓦釘。
這也是古代勞動人民,講究建築美觀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