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躍進號沉沒之後:賠款到位,減少了經濟損失

2020-12-09 上遊新聞

歷經四年,「躍進輪」交付使用

1958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了黨的「八大」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由此,敲響了全國工農業生產「大躍進」的鐘聲。

6月,我國政府決定在大連紅旗造船廠建造我國第一艘萬噸貨輪,並取名「躍進輪」。9月,大連紅旗造船廠開工建造。1961年4月初步建成,5月第一次輕載試航後回廠整修。1962年5月再次輕載試航,11月,重載試航後回廠整修,12月,交給交通部先在我國沿海營運一個時期,然後交付遠洋營運。

1963年3月,交通部提出以「躍進輪」代替原來選定的「勝利輪」(和平32號輪)首航日本,以擴大對外影響。該建議於4月11日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同意。隨即,交通部即電告遠洋局和上海海運局,指示由「躍進輪」首航日本。4月30 日「躍進輪」從青島出航,交通部再次電告遠洋局和上海海事局共同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躍進輪」船舶總長169.9米,寬21.8米。首航日本,載重量15930噸,滿載排水量22170噸,吃水9.72米,營運航速 18節。該輪是我國建造的第一艘現代化遠洋貨輪,船上安裝有當時先進的「航向——4型」陀螺羅徑、航跡自繪儀、無線電測向儀、水壓計程儀和航海雷達等多種航海儀器。

首航日本,於韓國濟州島附近沉沒

1963年5月1日13時55分,「躍進輪」行駛至韓國濟州島附近,在濟州島南80海裡、靠近日本海的蘇巖礁突然發生海難事故,14時10分,「躍進輪」沉沒。

「躍進輪」遭遇不幸的消息傳至中南海,周恩來總理心情十分沉重,要求海事部門迅速做好救援工作。同一天,中日貿易促進會接到日本電告:「躍進」號59名遇險船員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經日本漁船「壹岐丸」救起,並已轉登日本巡視船「甑丸」號。總理立即命令已駛往該海域的中國護衛艦把遇險船員接回。次日19時30分,59名遇險船員在黃海海面登上「221」號護衛艦,安全返回祖國大陸。

賠款到位,減少了經濟損失

「躍進輪」是我國建造的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是第一次載貨去日本門司港的中國貨輪,也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的我國建造的第一艘遠洋貨輪。「躍進輪」於1963年4月20日投保,僅船殼部分的保險金額就達125萬英鎊(其中船殼機器100萬英鎊,費用增值25萬英鎊)。人保公司按照慣例在倫敦及歐洲市場辦理了對外分保。人保自留額21萬英鎊,其餘104萬英鎊通過再保險分給了20多個國家的90家保險公司。

當時,美國與我國仍處於敵對狀態,在經濟上對我國進行封鎖禁運。一些西方國家還未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在這樣的形勢下,「躍進輪」的交付使用及首航日本都有積極的政治意義與經濟意義。不幸的是,「躍進輪」首航日本,即在韓國濟州島附近沉沒,此海難事故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震動。

周恩來總理接到「躍進輪」海難事故報告後,隨即召開有關部門碰頭會,一方面要求迅速做好救援工作,另一方面分析該輪的沉沒原因,同時了解該輪的保險情況。保險公司的同志根據船舶保險條款的主要精神,向總理作了回報。

船舶保險條款規定,由於船長或船員的疏忽造成海難事故(如觸礁等)致船舶沉沒,保險公司應予賠償。如果是敵人使用水上武器造成船舶沉沒,因「躍進輪」已加保了戰爭險,保險公司也應賠償。且「躍進輪」因向國外辦理了分保手續,大部分損失可從國外攤回。

在當時國際上對我國封鎖禁運的情況下,周總理又關切地詢問那些與我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或者只是半外交關係的國家,我們的損失能否從那裡攤回?保險公司的同志當即答覆,有些國家雖然與我們沒有外交關係,但我們是通過第三國家的關係和其建立再保險業務關係的,我們和倫敦保險市場的關係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沒有中斷過。同時,按照國際慣例,發生巨額賠款時,分出公司要隨時電報通知外國接受分保的公司,外國保險公司應當及時將分保部分的賠款分別匯來,這是接受分保公司的信譽問題。

周總理在了解到「躍進輪」的經濟損失可以通過保險途徑可獲得經濟補償時,很快認識到保險和再保險的意義與作用以及其專業性與複雜性。接著又向保險公司的同志了解保險公司辦理這類業務的情況:「保險公司能從國外攤回外匯賠款,那就要付出外匯給國外的保險公司,我們每年在國際分保上是付出的保費多,還是攤回的賠款多?」

保險公司的同志解釋道:「就『躍進輪』這一筆分保業務來說,攤回的賠款要比分出的保費多得多。就整個分出保險來說,扣除收回的分保手續費及經常的、較為零星的、小額的賠款等外匯外,在一般正常賠付率的年度,是要付出一定數額的外匯。正是因為在正常年度,國外接受分保的公司有一定數額的利潤,哪怕是很小的利潤,國外的保險公司也才願意接受我們的分保」。

「躍進輪」分保業務涉及20多個國家的90家保險公司,分保部分的保險金額為104萬英鎊。當弄清損失原因和決定實際賠償金額後,人保公司即分别致電國外接受分保的公司要求攤回賠款。除少數公司攤付的賠款須經政府核批,稍為推遲外,絕大部分保險公司在三、五天內均將應攤的賠款全數匯來。

為了讓總理及時了解攤回賠款的情況和向有關領導與部門宣傳保險,人保公司每天都將有關情況編寫成簡報呈送總理及有關部門,直至應攤賠款全部攤回為止。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往事|我參與了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躍進號沉沒調查
    ▲躍進號。        1963年5月1日,由大連造船廠製造的新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處女航中意外沉沒,這一事件震驚中外,在周總理的親自領導下,全國多個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參與「躍進號」的沉沒調查,在這些調查隊伍中,其中就有一支海軍調查組,大連艦艇學院的資深教員陳立就是其中的一名調查員
  • 日本給中國造成巨大損失,為何他們沒有給我國任何賠款?
    日本對中國的入侵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相關數據表明,在入侵中國的14年中,日本在20多個省和1500個縣市進行燒殺搶掠,使1億人流離失所,使2億人淪陷敵佔區。由死亡、殘疾和失蹤造成的總人口超過4500萬人,財產損失達5000億美元。當時,日本的年收入為7.7億美元。如果按照這一水平來補償的話,日本需要40年才能賠完。
  • 揭秘|首航即沉沒的第一艘國產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
    郵票上的躍進號貨輪「躍進」號建成下水後,各大媒體載文歡呼「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下水」,盛讚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這一偉大成就。沉沒之謎1963年5月1日凌晨,新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大型貨輪——「躍進」號,從青島港碼頭出發,滿載玉米,開往日本。下午14時左右,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辦公室的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接完電話,周恩來臉色凝重。他得知:「躍進」號在中國蘇巖礁附近的公海海域突然沉沒。「躍進」號是怎樣沉沒的?
  • 抗戰勝利之後,中國為何沒有獲得日本的賠款
    抗戰勝利之後,中國為何沒有獲得日本的賠款? 在二戰期間,日本為了自己荒誕的帝國夢,向中國展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也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很多中國人都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性命。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當時,列強紛紛漫天開價,只有美國主張控制和減少賠款的金額。1900年12月29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指示美國駐中國的大使說:「賠款應當保持在中國有能力支付的範圍內。」1901年1月29日,海約翰再一次對康格下達指示:「賠款的金額數量應當控制在1.5億美元,也就是大概2.02億兩關平銀內。」如果實行這一指示的話,美國的直接損失和支出將會是2500萬美元。
  • 泰順:早茶因霜凍受損 茶農獲氣象指數保險賠款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文獻報導 2月27日,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深入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三魁鎮茶葉基地,將5000元賠款送至被保險人手中。「如果沒有保險,這損失就只能自己承擔,幸好投保了,明年我打算繼續投保。」
  • 甲午戰爭結束後,得益於《馬關條約》賠款,日本經濟的發展迅速
    從甲午戰爭結束到1912年的這個時期,日本經濟發展迅速,這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日本通過《馬關條約》所獲得的來自中國的大筆賠款。從西方媒體的報導中發現,這個時期日本的經濟質量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青睞。
  • 投資理財要警惕心理陷阱,關於「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上面的問題其實就引出了今天要說的第一個概念:沉沒成本。什麼叫做沉沒成本呢?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並且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簡單來講就是: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 孫立堅:日本經濟不會輕易沉沒
    再加上福島核電站放射物的洩漏事件,更讓國際投資者對日本經濟的未來和世界經濟二次探底,增添了許多憂慮。目前,東北大地震給日本內外經濟造成的最大危害,是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問題。儘管這次深重災難給日本社會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巨大的,但是,它對日本製造業、出口產業和企業競爭力的衝擊,並不一定會超過1995年阪神大地震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 1963年中國曾造建國後第一艘萬噸貨輪 首航即沉沒
    1963年5月1日,由大連造船廠造的建國後第一艘萬噸貨輪躍進號在首航中沉沒,儘管最後結論為觸礁導致,但對萬噸輪建造事業的打擊十分沉重。不過,兩年後萬噸輪建造事業開始順利起來,1965年由江南造船廠造的東風號遠洋貨船交付試航,1969年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大慶號系列大型油輪就此開端。到1974年風慶號萬噸貨輪下水,中國大陸建造的萬噸級輪船已經有10艘左右。
  • 遭遇暴風襲擊,青島城投某光伏電站獲陽光財險支付1.286億理賠款
    7月21日,陽光財險青島分公司舉行保險賠款償付儀式,向青島城投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城投」)支付保險理賠款1.286億元。據悉,這是青島市建國以來最大的單筆財產保險賠款,也是國內光伏行業史上最大的保險賠款。
  • 生活中越來越突出的覆水難收——沉沒成本
    因此,有形成本、無形成本、遞延成本等均屬於我們的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有形成本,如金錢,也可能是間接無形成本,如時間。產生原因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對因為過去的行為或決策造成大量成本積壓、閒置,「大馬拉小車」現象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隨之而來各種非理性心態,總是希望「能多少挽回點損失」。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巨額賠款都給清了嗎?
    清政府雖然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但苟延殘喘的清朝最終還是滅亡了。拋開割地不談,《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還要償還巨額的賠款。為了減少勒索,李鴻章苦苦哀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甚至遭人槍擊受傷,最終賠款減為2億兩。由於其他列強不同意日本侵佔遼東半島,清政府又賠三千萬兩作為贖遼肥,因此賠款共計2.3億兩。
  • 高加索的弱小國家,落後的亞美尼亞,拿得起500億巨額賠款嗎?
    可以說,自從二戰結束以來,人類世界爆發過眾多的戰爭,勝利者索要領土和巨額戰爭賠款的事情已經基本成為了過去式。可以說戰爭失敗一方籤署「割地賠款」條約的事情,幾乎都發生在古代,但在21世紀還能重現「割地賠款條約」並帶入全球視野,著實有些令人瞠目結舌了。
  • 「凡亞比」襲擊廈門 直接經濟損失兩千多萬
    ●「凡亞比」昨晨在漳浦登陸,中心最大風力12級●回良玉副總理對福建防颱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廈未有人員因災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200多萬元昨日7時,今年第11號颱風「凡亞比」,在漳州市漳浦縣古雷鎮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12級。
  • 韓國分析報告:日本將從減少的韓日旅遊業中受到更多經濟損失
    來自韓國的新分析顯示,日本將承受韓日旅遊業減少造成的主要經濟損失。據《韓民族日報》報導, 8月13日,「現代」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題為「韓國和日本之間的『旅行斷崖』的經濟損失和影響」的報告。該報告預測,如果韓國赴日旅行和日本赴韓旅行的數量繼續減少,韓國明年的經濟增長率會下降0.05個百分點,而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則會下降0.1個百分點,是韓國的兩倍。該報告以韓國赴日旅遊人數將下降81.2%作為前提,預計韓國人前往日本的旅遊服務支出將從2018年的51.7億美元降至接近1998年9.7億美元的水平,達到過去2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 損失慘重!中國遊客減少後,泰國旅遊業或損失5000億,GDP減少0.13%?
    不過,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作為泰國旅遊業主要的消費群體之一的中國人消費銳減,泰國旅遊業或遭受重創,損失或5000億泰銖……上周末(23日),在博達倫(Phatthalung)府舉行的活動中,泰國體育和旅遊部部長——Pipat Ratchakitprakan警告稱,目前新冠疫情對泰國經濟,特別是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
  • 唯一讓大英帝國割地賠款的國家
    割地賠款是一種喪權辱國的表現,通常只有弱者才會做出這種行徑。不過從世界歷史來看,一些強者,也曾經割地賠款,就比如普法戰爭後的法國,一戰二戰之後的德國,都曾割地賠款。德國和法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都可以說是強者,但也會割地賠款,原因也很簡單,它們遇到了更強者。
  • 誕生於庚子賠款的清華大學
    ,中有一節論賠款善後事宜,其言曰:當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種損失清償之後,即以盈餘之數交還中國,以為友誼之證,云云。是為美國退還賠款之議之肇端。羅氏又云:此邦[美國]宜竭力助中國之教育發達,使此地大人眾之帝國,能振拔以適於今日之競爭世界,即如招致中國學生來此邦留學高等教育,亦達此目的之一法也。據此則賠款遣學生,其議實創自羅氏也。 不過,促成退款遠非總統一人之力,有兩位幕後英雄值得一提:傳教士明恩溥與駐美公使梁誠。
  • 全球賠款最多國家並非清朝,此國要賠一萬億,現在仍在還二戰賠款
    但是到了1840年以後,腐朽的封建統治者根本不想反擊外地敵,只想剝削底層老百姓,不停地向外賠款。 2億兩白銀,割讓澎湖列島和臺灣島;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在圓明園內搶劫了幾天幾夜之後,讓又讓中國人賠償4.5億兩白銀的「戰爭損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