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庚子賠款的清華大學

2020-12-12 全歷史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1931年12月3日,清華校長梅貽琦在就職典禮上講出了這句後世廣為傳頌的教育名言。梅先生治校十七年,被清華學子譽為「永遠的校長」

梅貽琦校長

就在1907年12月3日,也就是梅貽琦就任清華校長的24年之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國會年度諮文裡,首次提出以庚子賠款援助中國教育事業。根據《辛丑條約》,中國應付賠款2444萬778元8角1分美元,提議通過後,美國從1909年1月1日起實行「退款」,將當時尚未付足之款項1078萬5286元1角2分存入花旗銀行帳戶,準許清廷在美方監督之下撥用資金。清廷利用這筆資金籌建了清華學堂,是為清華大學之前身。這筆資金還被用來選拔赴美留學生,梅貽琦正是首批庚款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

關於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退款之功,胡適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記》一文中寫道:

西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君諮文議院,中有一節論賠款善後事宜,其言曰:當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種損失清償之後,即以盈餘之數交還中國,以為友誼之證,云云。是為美國退還賠款之議之肇端。羅氏又云:此邦[美國]宜竭力助中國之教育發達,使此地大人眾之帝國,能振拔以適於今日之競爭世界,即如招致中國學生來此邦留學高等教育,亦達此目的之一法也。據此則賠款遣學生,其議實創自羅氏也。

不過,促成退款遠非總統一人之力,有兩位幕後英雄值得一提:傳教士明恩溥與駐美公使梁誠。

駐美公使梁誠

提及「明恩溥」,人們可能會有些陌生,但熟讀魯迅著作的人,一定會記得阿瑟·史密斯這個名字。明恩溥就是阿瑟·史密斯,魯迅強烈推薦同胞閱讀他的名著《中國人的氣質》:「看了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幾點說得對,變革,掙扎,自做工夫,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讚,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明恩溥在書中直接且犀利地白描了中國人的形象,引發了許多爭議。但也正是他,在1906年面見美國政要的宴會上兩度發表慷慨激昂的餐後演講,力主退回庚子賠款,鞏固兩國友誼。他的熱情打動了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事情隨之發生變化。

作為駐外使節,梁誠針對庚子賠款的交涉更早。20世紀初抵制美貨運動過後,美國高層擔心對華貿易的前景,出身於留美幼童的梁誠1905年藉機勸說美國國務卿海約翰:「中國財政支絀,貴大臣所深知,現籌賠款已窮羅掘,一概還金,勢須加增租稅,民間艱於負荷,仇洋之念益張,大局或有動搖,禍患何勘設想。」

當時,英法等國都在考慮退回部分賠款,用於推動留學事務,美國因「索取過多,不合道德」而流露出退還之意,梁誠趁熱打鐵,收集了不少文件資料,將其編錄成冊,以此遊說自己結識的美國外交部官員,終於同明恩溥一道促成了退款提議。

對此,1921年《清華周刊》紀念號給予高度評價:「退還賠款一件,既非我國政府的起意,也非美國政府的自動。我們要推求本校第一的功人,還應該感謝促成此事美前外交總長海約翰和當日外務部之中堂尚書,勸令美國減收賠款及主張辦學以興起美人之觀感的駐美梁前公使。」

明恩溥所著《中國人的氣質》

1909年美國歸還庚子賠款之際,同樣是留美幼童出身的唐國安奉命選拔庚款留學生,名單中不僅包括梅貽琦、胡適、趙元任等大家,也不乏近代各個學科的領路人,譬如數學的胡明復、姜立夫、江澤涵,物理學的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化學的楊石先、侯德榜、莊長恭、孫承愕,生物學的秉志、胡先輔、錢崇澍,建築學的茅以升、梁思成,以及氣象學的竺可楨。辛亥革命爆發後,留學計劃擱淺,清華學堂改為清華學校,唐國安成為第一任校長。

左二周培源,左三孫立人,最右側梁思成

依照章程,清華辦學宗旨為「培植全材,增進國力」,方針為「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由於初期屬於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制也與眾不同,更貼近美國學制,「高等科注重專門教育,以美國大學及專門學堂為標準,其學程以四年計;中等科為高等科之預備,其學程以四年計」。

不久以後,清華就不再滿足於留美預備學校的角色,因唐國安病逝而接任校長職務的周詒春提出了長遠規劃。他先是興建了並稱「清華早期四大建築」的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大禮堂,又面向全國招收人才,向女學生敞開清華大門,還將高等科取消,轉設大學。

1921年,清華大學修建大禮堂

與此同時,清華一改全盤西化的教育方針,吸納文化大師,有「四大導師」盛名的梁啓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先後來校任教,奠定了清華的名校根基。1914年,梁啓超以「君子」為題演講,援引《易經》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語,勉勵清華學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遂成清華大學校訓。始於庚子賠款,盛於文化導師,清華大學的中西合璧,堪稱美談。

趙元任、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編輯說明

校對 / 歐皇喵

封面 / 姜博約

排版 / 拳擊漢堡肉 火車便當

相關焦點

  • 庚子賠款的錢最後都到哪裡去了?美國帶頭返還賠款,日本最無恥!
    有一次,他就賠款之事與美國當時的國務卿海約翰討論。席間,海約翰突然感嘆道:「庚子賠款實屬過多了」。這一關鍵信息被梁誠捕捉到後,在後來的時間裡,他多次在美國國會以及議會中四處遊說美國,希望退還部分庚子賠款。 在梁誠的努力下,美國政府終於鬆口了。
  • 2020庚子年再說「庚子賠款」:今天的中國已不是1900年的晚清
    辛丑條約籤訂現場2020年也是庚子年,但不是1900年的庚子年。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最近,學術界再次掀起了一場關於美國「庚款興學」的爭論。這其中,持肯定意見的人認為:美國這樣的舉動極大地幫助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而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表示:美國之所以這樣做,不過是想用中國的錢培養反對中國的勢力罷了。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巨額賠款都給清了嗎?
    不就之後,清朝政府就被推翻了,那麼這些賠款怎麼辦呢?《馬關條約》條約的賠款是全部賠了,日本得到這筆賠款後國力大大增強,連最落後的北海道、偏僻的小學校都通上了電。對比中國現在仍有地方沒通上電,真是痛心不已!
  • 近代優質大學的創辦與發展,離不開「庚子賠款基金」,關於「庚款...
    X 近代優質大學的創辦與發展,離不開「庚子賠款基金1900年是舊曆庚子年,這年因義和團運動引起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同時向列國宣戰,戰敗後於1901年籤訂《辛丑條約》共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
  • 不可忘記的歷史:兩座用中國庚子賠款建的歐洲火車站
    今天聊聊兩個我去過的歐洲的火車站,其特別之處在於都是用中國的庚子賠款建的:米蘭中央火車站米蘭中央火車站位於米蘭市奧斯塔公爵廣場(Piazza Duca d'Aosta),是建造時間比較早而且是一直使用到現在的火車站
  • 臺灣為何有一個清華大學?這裡沒老蔣嘛事,是美國「施捨」的
    但是,在清華大學的建史上曾有過三個階段,即:北京的清華大學、西南聯大、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西南聯大作為清華大學的一個階段,是因為抗戰爆發而搬遷的,其基礎都是原在北京的清華大學,這個很好理解。但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多少?
  •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與清華大學和協和醫院的關係
    用從晚清所得的庚子賠款建了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
  • 庚子賠款中最無恥國家!直到1937年,還在跟中國要錢
    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多的《辛丑條約》。除了本息共9.8億以外,各省地方賠款0.2億以上,一次辛丑條約的實際賠款總數是10億兩白銀以上。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這項巨額賠款使中國社會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主義社會。
  • 《清華大學》校園風景實拍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舊稱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的公立大學。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近代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就是1901年籤訂的《辛丑條約》,在學這段歷史時,震驚於賠款之多、當時中國之弱,但卻沒有深刻了解這些賠款數字背後的殘酷事實。
  • 清華大學的招生比例是怎麼定的?和歷史事件有關!不是按人口比例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歷來是大眾評判一個學生是否成功和是否是學霸的重要參考依據,因為這兩所大學在國內的水平和口碑均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兩所院校不分伯仲! 但是,多麼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像清華大學這樣的數一數二的大學呢?
  • 清王朝滅亡後,那些欠西方列強的賠款和借貸,後來又如何處理?
    為平息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大量增加的軍費開支令人不堪重負,不得不向西方借錢;另一方面,軟弱無能的清廷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被迫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造成巨額賠款。它還加速了清王朝衰敗的進程。人們很好奇,清王朝滅亡後,那些欠西方列強的賠款和借貸,後來又如何處理?一、清廷外債情況。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10年後清朝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那麼問題來了,「庚子賠款」執行了才十年,大清就「賠死」了,剩下的錢怎麼辦?說到這事兒,不少「讀史到深情」的「票友」們,常大談特談列強「退還庚子賠款」的典故,捎帶感恩下幾個西方國家的「仁慈」「公正」。但這些晚清年間「要錢很積極」的列強們,就能這麼痛快吐出到嘴的肉?不妨,先可以瞧瞧一個傳說中「退還庚子賠款」很積極的國家——美國!
  • 美麗中國旅遊景點推薦第30期:瀋陽天主教堂,修建費來自庚子賠款
    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現存建築為1912年由南滿教區法國蘇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在原址上重建的。1900年7月2日在庚子之亂中教堂被義和團燒毀,堂內一百多名男女,包括一名外國神父,都被燒死。1909年用庚子賠款重建教堂,1912年竣工。法國人梁亨利設計。教堂坐北朝南,雙塔高40米,進深54米,用青磚砌築,正面中央部位是大玫瑰窗。這是一座風格純正的哥德式大教堂。
  • 就是你曾經糾結的考清華還是考北大的那個清華大學來啦!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誕生於1911年,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國立清華大學」。
  • 清末雖窮困賠款卻一分不欠,這一點就讓洋人非常佩服,很有骨氣!
    其他的暫且不論,但就清末對列強的賠款而言,清王朝雖然很窮,家無餘糧,但卻一分不欠,這一點讓友邦洋人都非常佩服。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清末三次大賠款,是否都還請了。《南京條約》籤約現場油畫1、賠款2100萬銀元的《南京條約》和賠款400萬兩白銀的《天津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英在南京籤訂了《南京條約》,大清賠償2100萬銀元。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賠款於4年內分做7次全部償清,「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
  • 梅貽琦:手握巨款卻一生清貧,清華大學的百年校長,死後葬入清華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被迫割地、通商、賠款,其中僅美國就分得賠款1365萬美元。四年後,時任美國國務卿的海約翰認為美國得到的賠款太多了,應該"退還"回一部分。這個提議被擱置了兩年,直到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校長看到中國學生頻頻去往日本留學,才又重提此事。
  • 為什麼有人說清華大學的招生名額分配和美國有關?
    說起清華大學,我們知道這所學校和北京大學被稱為中國最高級的學府,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很多學子都以考上這兩所學校為目標。不過由於報考這兩所學校的人太多了,而學校的師資力量有限,所以只能錄取部分。今天說的是慶華大學的錄取名額是怎麼來的。說真的真相非常令人驚訝,竟然是美國人制定的。
  • 他是清華大學創始人、第一任校長,也是清華第一個死於任上的校長
    他就是清華大學的創始人、第一任校長——唐國安。1907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打算將部分庚子賠款退還給中國,用於派遣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唐國安參與了此事的籌劃,並擔負起了遊美學務處的日常主要工作。1909年9月,唐國安親自護送47名第一批留學生赴美。為了做好留學生赴美學習前的準備,遊美學務處在北京西北郊的王府舊園——清華園原址上改建了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取名「清華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