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大政策扶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
十大政策扶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擴大就業的若干政策》(簡稱《政策》)。

放寬市場準入、給予財稅支持、降低企業費用、加強金融扶持、支持創業就業、降低用工成本、加強住房保障、推進品牌建設、鼓勵招大引強、劃定實施範圍……《政策》明確了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10大扶持政策,真金白銀,乾貨十足,力度罕見。

開設「綠色通道」,設置「最簡程序」

截至2016年底,全省還有49個貧困縣、5871個貧困村、331萬貧困人口,其中許多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的難度大、成本高。

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關鍵在穩就業,根本在強產業。《政策》明確提出,推動貧困地區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幫助貧困人口就近就業、長期就業,要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的基礎上,依託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工業(含農產品加工業)。

《政策》提出,凡在貧困地區園區內符合產業政策、環境保護、規劃、安全生產等「紅線」要求的工業企業(含農產品加工業),均可享受稅費、金融、用工、住房等多方面的優惠。

在市場準入方面,《政策》明確,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設「綠色通道」,設置「最簡程序」,在規劃許可、土地審批、環評審批等方面推行「即來即辦」模式,實行審批「一站式」辦理、「一次性」辦結。實施「先照後證」「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改革。

降低貧困地區農村工業電價,實行城鄉同價

財稅支持方面,全面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發展、科技創新、創業就業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穩定吸納當地勞動力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佔比達到15%以上的企業,從投產之年起,連續三年按企業所繳主體稅種和土地使用稅省級部分依法予以獎補,單個企業最高獎補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在降低企業費用方面,《政策》也有實招:對新入駐園區標準廠房的企業,支持市縣財政對廠房租金予以補助,省財政從投產之日起按照年租金30%的標準給予連續三年補助。優先支持貧困地區企業通過參與電力直接交易購入省內外低價用電;降低農村工業(含農產品加工業)電價,實行城鄉一般工業用電同價;農產品初加工業用電執行農業電價。

貧困地區企業上市融資可獲適當獎勵

金融扶持方面,《政策》提出,支持貧困地區企業上市融資,對於向中國證監會上報首發上市申請材料並處於在審期的,給予適當獎勵。參照精準扶貧「財銀保」方案,企業穩定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佔比達到15%以上的,可獲得貸款支持。

《政策》鼓勵地方政府整合培訓資金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對實施效果好的貧困縣給予每個縣100萬元獎補。對企業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籤訂勞動合同且實際在崗12個月以上,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按政策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同時按每人每年1000元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崗位補貼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1500元。

支持貧困地區引進500強企業

《政策》明確,對貧困地區工業企業(含農產品加工業)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費率過渡試點政策。企業因生產經營困難,經批准後可暫緩1年繳納養老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此外,園區企業職工符合公租房保障條件的優先享受租賃補貼。

根據《政策》,對新獲批或新註冊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商標、馬德裡國際商標的貧困地區企業,省財政將給予10萬-20萬元不等的補助。《政策》同時鼓勵貧困地區企業參加境內外展示展銷活動,建立重點展會名錄,企業參與名錄內的展會所交展位費予以全額補助。

同時,支持貧困地區引進產業帶動力強、就業吸納力強的工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別是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企業,採取「一事一議」方式,從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專項研究、重點支持。

「每一條都是真金白銀」

「每一條都是乾貨,都是真金白銀,達到了同類政策最優。」《政策》起草小組負責同志表示,當前,全省脫貧攻堅已進入關鍵時期,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出臺《政策》,將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力量。

記者注意到,《政策》的實施範圍包括全省51個國貧縣和省貧縣,已經脫貧的貧困縣摘帽不摘政策,仍可享受優惠。《政策》執行時間至2020年12月31日。(記者 唐婷 通訊員 黃梅)

相關焦點

  • 桐廬迎春商務區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為進一步加快桐廬迎春商務區(以下簡稱商務區)產業發展,全面提升商務區綜合競爭力,經商務區管委會研究,結合商務區工作實際和歷年政策執行情況,制定如下扶持政策。  (三)註冊在商務區但實際辦公不在商務區的稅源型企業適用本扶持政策。  二、相關政策  (四)推進創新創業發展  註冊且入駐商務區的創業創新項目,須在註冊之日起一年內向商務區評審工作組提出評審要求。
  • 何培英: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法律規制研究
    內容摘要筆者以電影產業的政策扶持和法律規制為研究對象,先從電影產業的概述著手,介紹了電影產業作為一個產業發展的原因和特點,及介紹電影產業的發展主要靠政策的扶持和法律規制來促進發展的模式。接著筆者介紹了世界範圍內主要國家的電影產業發展模式及特點,以此為參照指出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現狀主要是靠政策扶持和僅有的一些法律規制來促進,政策中的稅收、貿易、人才支持等政策導致電影製片者過度依賴政策扶持的獎勵政策,而不是活躍市場經濟來進行融資、支持等的手段,導致了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模式為政策扶持為主法律規制為輔的模式類型,進而提出我國想要更好的發展電影產業應該以法律規制為主政策扶持為輔的主張,通過法律規制的主導作用帶動市場經濟對電影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 2019湖南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北京)產銷對接活動在京舉行
    12月14—16日,「2019湖南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北京)產銷對接活動」在北京市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圖中)、副省長隋忠誠(左五)等一行巡館。各種特色湖南農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12月14—16日,「2019湖南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北京)產銷對接活動」在北京市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副省長隋忠誠出席開幕式。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韓衛江、中國供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順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盧彥、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漢中與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 ...調研時強調: 強力打造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飛地經濟」發展全國品牌
    李軍在和遠、一致企業調研時強調: 強力打造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飛地經濟」發展全國品牌 2020-12-08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業界別:打響株洲紅茶品牌 促進茶葉產業發展
    去年11月,第15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在茶陵盛大舉行,18個國家和地區的茶行業組織負責人、茶文化專家和知名茶企業家共700多人參加,極大地擴大了株洲茶產業的影響,提升了株洲茶文化的地位。推進株洲紅茶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其勢已成、其時已至,我們應因勢利導,打響株洲紅茶品牌,促進茶葉產業發展。
  • 山陽發展十大脫貧產業
    山陽縣創新推行「三帶三創」產業扶貧模式,選優發展中藥材、林果、畜禽、養蜂、茶葉、食用菌、光伏、旅遊、勞務輸出、電商十大脫貧產業,精準推動脫貧攻堅。山陽縣制定了十大脫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單項脫貧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晰了全縣產業發展的總體布局,重點培育中藥材、林果、畜禽、食用菌、勞務等產業。
  • 2020湖南茶葉「十大精準脫貧先進縣」——炎陵縣:小茶葉開啟致富大道
    2014年,炎陵縣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164戶26761人,貧困發生率達16.57%。如何讓如此龐大的貧苦人民脫貧、過上幸福生活?炎陵縣因地制宜,創新產業扶貧思路,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讓產業發展成為貧困群體增收脫貧的「金鑰匙」。
  • 社科院民族發展藍皮書:民族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顯著...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李京澤)25日在北京發布的「民族發展藍皮書」《中國民族發展報告(2020)——民族地區決勝全面小康》(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8-2019年民族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顯著下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 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上線 政府採購助力消費扶貧
    如何幫助貧困地區破解農副產品銷路難題?政府採購是一項新思路。記者看到,剛剛上線的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上集中展示了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副產品,商品涵蓋水果、蔬菜、禽蛋等多個類別。平臺實現了網上交易、物流跟蹤、在線支付、產品追溯的一站式聚合,鼓勵各級機關、央企和地方國企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
  • 發展扶持政策呈現六個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9日宣布,全美已劃定首批5個經濟「希望區」(Promise Zone),將統籌協調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等方面的力量促進這五個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通過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受教育機會、增加保障房供給等政策扶持措施,實現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均衡發展的目標。
  • 扶持喀什特色手工業和旅遊紀念品產業發展
    「喀什地區民族特色手工業、旅遊紀念品產業生產規模小、產品種類少、與先進技術融合程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進一步發展。」在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自治區人大代表古再努爾·阿不裡米提建議,通過拓寬貸款渠道、實行固定資產投資獎補政策等扶持政策,助力喀什地區民族特色手工業、旅遊紀念品產業集聚發展壯大,助農增收。近年來,喀什地區民族特色手工業、旅遊紀念品產業有了一定發展。
  • 湖南再推十大特色文旅小鎮 促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鎮授牌儀式在長沙舉行。 文崇達 攝中新網長沙7月15日電(記者 鄧霞)龍山縣苗兒灘鎮的土家織錦燦若雲霞、新寧縣崀山鎮裡丹霞地貌美麗壯觀、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炎陵縣鹿原鎮為炎帝神農氏的陵寢所在地……7月15日,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在長沙共同為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鎮授牌。邵陽市新寧縣崀山鎮裡丹霞地貌美麗壯觀。
  • 湖南石門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戶脫貧
    近年來,該縣強力推進精準識貧、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的路子。近日,記者跟隨湖南省網信辦與省扶貧辦聯合牽頭的「精準脫貧在石門」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訪石門各地,探訪了當地精準扶貧之路。嶽家棚村土雞養殖基地,村民將雞裝箱運往大山外據介紹,近年來,石門縣依託湘佳牧業、稼禾農業、渫峰茗茶、漢唐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在全縣廣泛推行「公司+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柑橘、茶葉
  • 832個貧困縣全部編制產業扶貧規劃,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
    同時,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產業扶貧政策已覆蓋98%的貧困戶,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群眾基本都能參與到產業扶貧之中。 鹹豐縣是農業農村部定點幫扶34年的一個貧困縣。34年來,鹹豐縣實現了從極度貧困到解決溫飽,再到邁進小康的三次歷史性跨越。
  • 河南:重點支持貧困地區種豬場和規模豬場建設
    3月16日,記者從全省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視頻會上獲悉,今年我省要抓好53個貧困縣和9536個貧困村扶貧產業全面提升,加大對剩餘貧困人口超過5000人的20個縣(市、區)和52個未脫貧村支持力度,通過6大行動4項服務,推動主導產業升級、帶貧主體升級、產業服務升級。
  • 西藏阿里地區貧困發生率按下「歸零」鍵
    阿里地區行署常務副專員袁富國稱,2016年以來,全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民眾6183戶23159人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8.7%下降到零。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著獨特的高原景觀,被遊人稱之為「天上阿里」,但因自然環境惡劣、地理位置遙遠,脫貧攻堅工作面臨著脫貧難度大、致貧因素多等諸多挑戰。
  • 六盤山區甘肅區域貧困現狀與因地制宜脫貧政策研究
    甘肅省以往的農村扶貧政策主要集中於政府資金的扶持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種政策充分發揮了政府在反貧困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卻忽視了農民在脫貧致富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這一方面與貧困農戶因循守舊,參與脫貧的積極性不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政府缺乏對貧困農戶的引導有關。 2、忽視了城市對農村扶貧開發的反哺作用。
  • 湖南華萊:引領安化黑茶產業全方位發展
    湖南華萊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全面推動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為己任,不忘初心,夯實根基,創新發展,砥礪前行,引領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產業做大展現華萊實力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素有「茶鄉」之稱,產茶制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鐵」的記載,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 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
    (六)產業扶貧成效顯著2019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越來越多的稻田資源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將稻漁綜合種養作為漁業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技術指導示範,推廣稻漁綜合種養,促進農漁民脫貧致富,取得顯著成效。
  • 加快千億產業建設步伐 打造「湖南紅茶」公共品牌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通訊員 伍崇嶽)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把茶葉作為全省強農行動、鄉村振興的十大產業、七大千億產業給予重點扶持。為加快千億茶產業建設步伐,構建湘茶新增長極,推動紅茶產業發展,省委、省政府做出「繼續支持安化黑茶宣傳推廣,重點推進紅茶資源整合、打造『湖南紅茶』知名品牌」的決策部署,自2018年起,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開始在全省重點支持「湖南紅茶」省級公用品牌建設,通過構建標準體系、挖掘文化內涵、組織展示展銷、開展推介活動、加大廣告投放等,全省發展紅茶產業積極性高漲、紅茶品質明顯提升、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業規模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