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狹窄的樓梯,走上位於南頭古城的襟江酒樓二樓,大廳裡緊湊擺放的圓桌前坐滿「嘆茶」的人。桌上沒有茶壺,每人一盅隨衝隨飲,一盅兩件的擺設讓人想起舊時粵式茶樓裡的講究。
歷經一年多的改造,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自8月26日正式迎客。如今開街滿月之際,南頭古城即將迎來中秋國慶小長假的首次「大考」。近日,記者再次來到古城實地探訪,感受到一座全新的文化地標正在崛起。
●南方日報記者 任笑一 何可人
煥新古城注入時代活力
擁有17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歷史上曾是嶺南沿海地區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深圳經濟特區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古城片區逐漸形成城中村的複雜格局。
2018年,南頭古城被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次年10月中旬,南頭古城特色文化街區建設正式開啟全面活化之旅。改造後的南頭古城,設施環境、社區人群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處處充滿活力。
工作日的上午,在位於深南大道邊的南門廣場,記者看到不少遊人、市民聚集在這裡休憩。進入城門,修舊如舊的磚瓦、房簷與充滿設計感的公共街區、展覽空間交相輝映,市井氣息與文化藝術、自然景致融為一體。
中午時分,位於街首的襟江酒樓裡三層樓全部滿座,一張小臺翻了兩三次。用餐的賓客中,既有慕名而來的商務人士,也有居住在周邊的主婦們,還有拖著行李箱前來體驗的遊客。
作為南頭古城南北主街的主力店鋪,此次開業是襟江酒樓時隔百年重回內地。100多年前,顏氏先人在廣州創辦襟江酒樓,後因失火獲得賠償後,於香港繼續經營並成為香港老店蓮香樓的前身。此次,出於對南頭古城文化定位的認同,以傳承中國嶺南傳統飲茶文化為理念,店鋪重新落子內地,並啟用百年前在廣州所用名——襟江酒樓。古色古香的裝飾風格,地道的茶品小食,成為食客體驗嶺南飲食文化的首選之地。
除了大名鼎鼎的香港百年老字號,來自澳門的餐飲品牌薈真集和非凡小食也別具特色。據兩家品牌同屬的集團相關負責人周小姐介紹,該品牌始創於澳門,已有10餘年歷史,在澳門及珠海擁有34家門店以及一家工廠。此次進入深圳市場的首家店面選址南頭古城,緣於對這裡文化定位、改造理念以及運營團隊專業性的認可。「開業一個多月以來,節假日人流量、品牌傳播都是符合預期的,我們的店門口成了網紅打卡地。也有不少商場向我們發來合作意向。」周小姐表示。
據南頭古城項目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26日至9月20日,南北街示範段開放商鋪27間、文化展館15間,舉辦包括南頭牌匾故事展、出土文物系列展、萬化同源展、古城記憶展等展覽。此外,組織源野創意市集、現場音樂會、手工作坊、在地文化分享會等各種活動20場次,接待遊客約35萬人次。在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南頭古城將舉辦「秋仲秋·城南城」系列主題活動,包括燈光秀、巡遊表演、燈謎會、美食會等。
活化傳承保留生活氣息
在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發展部主任溫雯副教授看來,南頭古城與目前深圳比較知名的文化產業園區如華僑城創意園、蛇口G&G創意社區相比,最大的特色在於文化創意與市井生活並存共融。
「不搞大拆大建,活化古城傳承文化」是整個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項目遵循的改造思路。除了已經改造完成並開放的南北主街以及正在改造的東西街段,南頭古城裡其他區域都保留了原貌。街邊有經營多年的麻辣燙、豬腳飯、小士多店,買菜歸來在街上相遇的師奶分享今日菜價,古城裡並不只有陽春白雪,依然煙火氣十足。
在古城經營了20多年的老店九街糖水鋪裡,蔡老闆趁著休息的空當,招呼店裡客人品嘗自己從老家帶來的粵式月餅。這家店最初由蔡老闆的親戚創立經營,是南頭古城裡知名的老店,幾年前蔡老闆夫妻倆接手過來經營。蔡老闆告訴記者,改造前店裡的客人主要是租住在城中村裡的居民,現在多了不少在周邊上班的年輕人,還有慕名前來的遊客。蔡老闆說,雖然現在偏愛奶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一碗糖水」始終是廣東人日常生活裡不可或缺的部分。
老家在茂名的林姐,自1997年嫁到南頭古城,20多年來一直生活在這裡。最初跟跑運輸生意的先生住在步行街外舊菜市場改造的停車場裡。「60平方米的鐵皮房裡,住著老公五兄弟全家。」林姐笑著告訴記者。
2000年之後,努力工作的一家人終於攢夠錢,在城內蓋了自己的房子。如今,林姐的五個孩子中最小的已經在讀初中,有著優渥租金收入的林姐和先生,仍然堅持做著運輸生意,在古城裡過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我們都是吃過苦的人,閒不住。」林姐告訴記者。
在林姐看來,改造後的古城裡的日常生活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每天早上送完小孩上學,她就會到旁邊的中山公園鍛鍊身體,然後到古城裡和閨蜜串門聊天。「改造後環境變好了,看著肯定開心。」林姐說。
打造文化地標任重道遠
一邊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一邊是貼近日常的生活氣息,改造後迎客剛剛滿月的南頭古城,愈發變得生動起來。然而,如何將南頭古城打造成一個文創地標而非僅僅一個商圈,彰顯古城歷史文化特色,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的深圳本地文化和深港澳源頭文化,在未來長期運營管理中仍是一個難點。
在走訪中,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遊覽者,其中一些人認為南頭古城目前更像是一個旅遊景點,對於深度文化特色的呈現還有待挖掘。同時,不少商家也提出一些現實問題,比如交通方面,由於周邊停車位嚴重不足,出行大多依賴公共運輸,而已開通的地鐵站距離古城較遠,全家出行的遊客和市民較為不便。此外,除了主力商家之外,許多小店面臨日常和周末客流量懸殊的矛盾,導致經營壓力較大以及人手配備困難。
對此,南頭古城項目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後期古城持續入駐特色商戶以及增加產業,特別是產業園區與品牌公寓開業後,工作日客流量會穩定上升,將平衡不同時段的客流量,整個古城的社區生態也會發生變化。古城停車配套資源稀缺這一客觀情況,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運營公司高度關注,擬對現有的停車場進行改造,增加停車位數量;同時也正在協調周邊的空地和停車場,計劃通過改造增加車位數量。運營方表示,地鐵12號線規劃有南頭古城站,將於2022年開放運營,現古城周邊公交線路充足便利,可解決公共運輸需求。
「一般來說,一個文化產業園區從崛起到成熟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目前南頭古城還在改造當中,從她的歷史底蘊、區位優勢以及未來規劃來看,值得期待。」溫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