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愚園路,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這是滬上鬧市區一條極具歷史文脈的幽靜街道,作為過去的租界領地,不少舊時上層社會名流都曾安居於此。而如今,這條布滿梧桐樹的馬路已經101歲了。就在前不久,一家名為「故事商店」的快閃店悄悄降臨這裡,現代與歷史的融合,為這條百年老路注入活力。
■見習記者 戴硯君
愚園路1112弄弄堂口,有一間佔地僅9平方米的小屋,墨綠色的格調與馬路兩邊的梧桐樹遙相輝映,既有時尚感又不乏復古格調,這家不收費、只售情懷的「故事商店」已經在短短時間裡,收藏了許多關於這塊街區的記憶,也由此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來。
「社趣更馨」是一個由多元角色組成的社區營造團隊,通過跨學科式的碰撞與協作,服務於社區居民,實踐於公共生活空間,探索美好的生活理念和共贏模式,「故事商店」正是該團隊在社區營造的新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起初尋找店鋪時,秉承著能讓團隊以一個主題的方式坐落在街區裡的想法,對所在地文化的挖掘方式,讓居民對整一件事情有認知。最終選定了這裡,以挖掘愚園路故事的方式、以陪伴的角色,共同締造街區、社區、園區三區聯動體系,打造有溫度、有趣味的城市空間。
「故事商店」設立首批三十餘名「一日店主」。
擁有一頭髒辮、渾厚嗓音的湯木,在愚園路上經營著一家吉他店。當「店主」的那日,湯木抱起吉他說起了自己朋友的故事:「給你們講一個番茄炒蛋的故事……」氤氳燈光下,他回憶起自己談戀愛、入軍營、做音樂、找美食、和朋友相處的故事。湯木每講完一個故事,都會唱起自己為這個故事而寫的歌——關於喜歡的女孩的《你好金山,再見漁船》,關於採集愚園路聲音的《什麼事》,還有關於不要熬夜、關於想念、關於路邊遇到的人還沒有起名字的歌。
他說他希望自己的歌是有故事性的,就像一個小話劇一樣。深夜的「故事商店」最後只留了湯木身旁的一盞暖光燈,陸續有人路過駐足,受邀進門一起聽湯木講故事、唱歌、喝酒,散場時已是深夜……
一條路,走多了,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故事商店」裡一面玻璃牆上,掛滿了記錄愚園路回憶的小卡片,每個走進這間屋子的人,都能夠在這裡直面生活的「酸甜苦辣」。項目負責人大海介紹說,牆上的卡片分為兩種類型,分別 由「生活者」和「觀察家」留下回憶。在這裡寫下故事的,有居住於此67年的老伯,有僅僅停留12分鐘的遊客,有從愚園路的東面搬去西面的居民,也有被工作壓力所迫來此寫下心願的「滬漂族」……
「富春小籠真好吃」,一名剛上學的孩子用「歪七歪八」的字樣,記錄著「吃貨」眼中的愚園路。還有些學齡前尚不太會寫字的小朋友,則用畫筆描繪著童年的記憶。就在記者坐下閱讀牆上卡片時,一位四五歲的小男孩跑了進來,拿出畫筆,熟練地在卡片上塗鴉著,大海說,這位小朋友幾乎天天都要來玩。
在這裡久住的人,感慨著、深愛著這裡的一切。
某個周一的晚上,有一位姑娘進來說想寫故事,拿出手機就開始謄寫起來。因為擔心她一張卡片不夠寫,當日「店長」還開玩笑地給她多拿了兩張,最後她寫滿了整整五張卡片。在這五張卡片的文字裡,她講述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26年裡,看到愚園路一點一滴的變化,從童年時的幼兒園、小學、少年宮、零食店、麵館,到現在新的辦公空間、公共空間、咖啡館……愚園路將原來的慢節奏和現在的時尚潮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喜歡的愚園路。
生活在愚園路長達67年的老伯,對這條路上有著太多的回憶,他在卡片上寫下最想說的話:「這是我家幾代人生活過、留下足跡的地方。感恩愚園路!感動於愚園路!感謝愚園路給予我生命太多美好的記憶!」
一條路,有人來,也有人走,更多的是對這座城市的愛。
有故事寫到:「在這裡生活了兩年,馬上要離開回老家,感謝這條小馬路上的包容和親切,這是上海留給我最美好的記憶。」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有一張很可愛的卡片,是一位四川來滬打工的女生留下的,「本以為在上海的六個月實習結束後就要回到家鄉,不料在實習的最後一天被小哥哥表白了,我決定要留在上海繼續奮鬥!」
一名山西的高中生在這間屋子留下了心願,「為了體驗上海的愚園路而來到南方,突然愛上這座城市,希望兩年後的高考能如願考上交大。」
姚阿婆一早從宛平南路專程打車過來,她說昨晚在報紙上看到「故事商店」,就很想過來告訴店主關於她和帕金森病的故事。姚阿婆在54歲的時候得了帕金森,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得了這個病,不少人對此感到恐懼,不願意接受治療,有一些就胡亂吃藥,導致病情加重很快離世了。她今年已經86歲了,看到故事商店後,就很想把這個故事去告訴更多朋友聽,有這個病並不意味著生命終點的到來,她自己在堅持服用相關的藥物後,已經又走過了30多年的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讓更多人不再恐懼。
還有一位阿姨,每天都路過此地,但是只在門口駐足,卻不願進來,阿姨不明白年輕人為什麼要收集這些故事?是不需要工作嗎?阿姨想了解如今年輕人是怎樣生活、怎樣思考的。大海告訴她,以前人們習慣講名人的歷史故事,認為偉人才是值得被記錄的,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們太習以為常把經歷當做不起眼的事情,慢慢認定自己只是個平凡人。如今,有這樣的載體,繼續平凡的故事,哪怕不起眼的小事,可能都會引起閱讀者的共鳴,從而拉近人與人的聯繫、變得親近。
在「故事商店」坐了一個下午,大海端來一杯豆奶,一旁的錄音機裡傳來了熟悉的老歌,這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或許因為這裡充滿了人情味吧……
據悉,這家「故事商店」將開至10月底,主辦方將從所有記錄下來的故事中,最後遴選出其中的101個最有趣、最感動、最溫暖的故事,集結成冊,配上漫畫,製作成立體的口袋故事書,作為送給「百年愚園路」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