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麟在訓練中。王笑笑攝
3比0,馬麟不費吹灰之力擊敗對手,取得了小組賽首勝。在昨天進行的殘疾人桌球世錦賽中,這位來自牡丹江的男單9級衛冕冠軍一上場,便引來不少外國選手「圍觀」。如果不是年幼時那場事故,馬麟或許會成為一名鋼琴家。而今,球場上天賦同樣過人的馬麟,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獨臂球王」。
「我覺得彈鋼琴特酷」
關於學琴的事,馬麟已記不太清楚。「父母說,1歲時有位在音樂學院任教的老師來我家,說我手指細長,是彈琴的好苗子。」3歲時,小馬麟就被父母送進少年宮,很快展現出過人天賦,不到半年就能彈許多有難度的曲目了。
然而天降橫禍。不到6歲時,馬麟去動物園玩,被熊咬去了右臂。鋼琴彈不成了,父母卻並未放棄對孩子的培養。「轉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劉國梁拿了桌球男單冠軍。父母覺得這個項目比較安全,又是國球,就送我去學球了。」
不過,馬麟並未徹底「放棄」鋼琴。「後來家裡又買了琴,沒事還一隻手彈兩下,過過癮。」馬麟樂感不錯,但對別的樂器不太「感冒」,「還是喜歡鋼琴那種感覺,很酷。不過現在沒精力好好學,有時間光琢磨球兒了。」
「想出成績都得刻苦」
如今,馬麟已是兩屆殘世乒賽和一屆帕運會單打冠軍得主,去年還榮膺國際乒聯年度最佳殘疾人男運動員獎。昔日音樂神童說,其實自己打球也挺有天賦,「小時候訓練不是很認真,身體條件也不好,但還是打出來了。」
「剛開始不覺得,練到一定份兒上之後,身體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沒有右臂,馬麟在運動中很容易摔倒,「只能苦練力量,靠腰和腿的力量去彌補。」雖然自稱「天賦型選手」,但馬麟的隊友都說,他訓練刻苦是出了名的。「刻苦?打到一定水平之後,比的就是刻苦。我覺得,甭管什麼項目,殘疾人還是健全人,有沒有天賦……能出成績的運動員都是能吃苦的。」馬麟一字一句地說。
「向健全人選手看齊」
小時候,馬麟一直在健全人體校練球,參加健全人比賽,一直是全省前3名,「那種公平競爭的感覺特別好。」他說,自己一直是以健全人運動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的,也希望有機會參加健全人世界大賽。
每逢健全人世界大賽,波蘭「維納斯」娜塔莉等殘疾人選手總是備受關注。「我曾無數次憧憬那幅畫面,但中國隊水平太高了,我……還得繼續努力。」馬麟透露,自己在殘世乒賽中的最大對手,奧地利61歲老將弗拉茲葉克年輕時就曾躋身健全人世乒賽16強,「我要是打,名次不好說,但一定能贏幾個『老外』。」
「我倆都是奧運冠軍」
很多人聽到馬麟的名字,都會想起健全人國家隊世界冠軍馬琳。「我這名字是爺爺起的,『麒麟』嘛,感覺很大氣。沒想到還有個打球的馬琳,有點冥冥之中的感覺。」馬麟笑說,2008年自己首戰帕運會,曾幻想過和馬琳同時奪冠的情景,「決賽都是對隊友,他贏了,我卻輸了,有點可惜。」
4年後的倫敦,馬麟終於圓夢,「我這個馬麟也拿到奧運冠軍了。」
馬麟和馬琳,並無太多交集。2006年,馬麟在陝西集訓,與代表陝西隊徵戰乒超的馬琳在訓練館不期而遇。「過了幾招,他也說我球兒不錯。」馬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好好打,不能辜負了這個名字。」本報記者 王笑笑
本報訊(記者 王笑笑)昨天,2014年國際乒聯殘疾人桌球世界錦標賽在順義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揮拍。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該項賽事,參與人數和項目設置均超過歷屆。
殘世乒賽創辦於1986年,每4年舉辦一屆,是殘疾人桌球運動的世界最高級別單項賽事。本屆比賽由中國帕運委會、中國桌球協會主辦,共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314 名運動員來京競技。參賽選手根據殘疾程度,經專業鑑定分為11個等級,比賽根據不同等級共設21個單打項目和15個團體項目。全部比賽將於14日結束,其中單打冠軍於10日產生,11日至14日進行團體賽。中國隊共派出29名運動員參加26個小項的比賽。
這是中國首次舉行殘世乒賽,去年,該中心還曾成功舉辦殘亞乒賽。中國隊員高延明表示,越來越多國際賽事的舉辦,有助於提升殘疾人運動在國內的知曉和普及度,「很多殘疾人,尤其是傷殘程度比較重的,根本意識不到自己也能參與體育運動,甚至登上世界大賽舞臺,為國爭冠。希望有更多殘疾人朋友走上運動場,鍛鍊身體的同時,收穫自信與快樂,重拾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