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新村漁港:疍家人的「兩棲」新生活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航拍陵水新村漁港(資料圖)。 王曉斌 攝

中新網海南陵水9月21日電 題:海南陵水新村漁港:疍家人的「兩棲」新生活

中新網記者 王曉斌

海南省竣工最早的國家級中心漁港是陵水新村中心漁港(下稱「新村港」)。新村港擁有二十多平方公裡水域面積的天然潟湖,這相當於30個故宮的佔地面積。潟湖內,超過一千家漁排成片浮在水面。世代以水為伴的疍家人築屋漁排上,形成了一座浮動的「威尼斯城」。

航拍陵水新村漁港,港內漁排密布。(資料圖)。 王曉斌 攝

這座漁排上的「浮水之城」如此富有特色,乃至一度被訛傳為「古陵水八景」之一。殊不知它的誕生時間比新村還新,是一個地道的「80後」。

海南地方志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叫陳福滿的香港商人在新村港內建立起第一個浮式網箱魚排,漁民們隨後紛紛效仿,並且在漁排上建起了居住的房子,浮動「漁村」自此成片在水面拓展,成街成市。

航拍陵水新村漁港(資料圖)。 王曉斌 攝

這對於身居海上漁排的疍家人來說,歷史似乎走了一個輪迴。「二百多年前疍家人祖先浮海而來,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都住在錨泊港的船上。」今年74歲的郭世榮是疍家調陵水縣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漁船裡出生的他整個童年時光都是在船上度過,直到15歲那年,郭世榮家才開始在港邊的沙灘上建高腳屋。

陵水新村不少疍家人過著「兩棲」生活。 王曉斌 攝

「潮水的落差有一兩米,漲潮的時候水緊貼著那個房子的地面,房子就像直接建在水面上,直到退潮才露出高腳屋的本來面目。」郭世榮回憶道,最多的時候,兩百多棟高腳屋被密密麻麻建在新村港邊。

居住在船上的疍家漁民。 王曉斌 攝

在用蠟燭和煤油燈照明的年代,成片的木製高腳屋有極大消防隱患。追憶自己的青少年時代,郭世榮對1957年的高腳屋火災事件記憶猶新:「幾個出海回來的人聚在一起喝酒,結果都喝醉了,照明的火就點燃了木屋,然後成片燒起來。當時的場景,應該跟古代三國時期的『火燒赤壁』時差不多吧。」

疍家人居住的漁船內景,船艙被隔出多個生活功能區,上層為臥室,甲板層做廚房餐廳。 王曉斌 攝

因為火災隱患等諸多因素,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當地政府的號召和安排下,船上及高腳屋裡居住的疍家人全部上岸,在離岸邊幾百米的新村劃地建房。最終聚村成鎮,是為「新村鎮」。

陵水新村漁港內的養殖漁排。 王曉斌 攝

高腳屋消逝,新房漸次蓋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岸上發生劇烈變遷之時,新村港潟湖水面上的景觀也在發生著變化。翻看新村港老照片,林立的帆船桅杆非常搶眼。郭世榮說,六七十年代機械化作業試驗成功後,機械動力逐漸替代了風帆。自此港內「噠噠」的柴油發動機之聲不曾停歇。

「因為養殖漁排的引進,潟湖內更大的變化出現在八十年代。」陵水縣新村鎮文化站負責人鄭家養介紹,因為養殖成功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漁排迅速佔據潟湖水面。目前,新村港有上千家養殖漁排。這些規格大同小異的漁排以塑料桶、泡沫等材料做浮子,綁上木板隔成「田」字形的一個個養殖籠口。籠口裡,養殖有石斑魚、金鯧魚、軍曹魚等品種。籠口之間,則是漁民們居住的小木屋。

黃亞領的漁排裡養殖的龍蝦 王曉斌 攝

與先祖們終年漂泊水面不同的是,如今居住漁排的疍家人是一種「兩棲」的生活狀態。新村港擁擠的漁排「城市」裡,疍家漁民黃亞領坐在自家門前悠閒地喝茶。和許多養殖漁民一樣,他岸上是樓房、漁排上是木屋。

如果行情正常,擁有36個籠口的黃亞領年收入輕鬆超過大多數都市白領。「現在我大部分籠口養的是龍蝦。」近年來陵水所在的「大三亞旅遊圈」海鮮消費強勁,黃亞領瞄準本地市場,調整自己的養殖策略,「旅遊旺季就要來了,希望今年的行情一如既往地好。」

疍家漁民黃亞領在瀉湖內投放的漁排有36個籠口 王曉斌 攝

「如今新村港的漁排,和漁船一樣,成為陵水疍家文化的主要載體。」鄭家養介紹,積年累月,當地產生了疍家漁排的家神崇拜。疍家漁排的家神,是用一塊狀似墓碑的紅木板,板邊刻畫龍鳳,正面寫著家裡已去世五代人的姓名簡歷。家神被安放在漁排上的一間木房裡,神位前擺放香爐,供奉水果煙茶。「疍家人每天早晚六點鐘燒香叩拜家神,表示敬孝家神,願家神保佑自家漁排四季平安,漁排裡養殖的魚長得又大又快,增產發財。」鄭家養說。

今年74歲的郭世榮是疍家調陵水縣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王曉斌 攝

得益於新村港這片港灣,疍家人在陵水形成了別具風情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語言歌調等疍家文化。鄭家養透露,當前該縣正在為陵水疍家文化組織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完)

相關焦點

  • 最新推薦|疍家人之於漁港碼頭的故事,領略海南各大漁港風情
    在海南疍家人主要分布在各個漁港和碼頭,因為漁港是我們居住的地方,碼頭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在疍家族裡,有許多的老人是一輩子都沒上過岸上,生老病死船和大海就歸屬。在疍家族裡,每個人都經常會得聊的事情就是,那個港口的碼頭比較好,哪個海域的魚是比較多的。而我們的故事就是漁港碼頭的故事。
  • 做海富了新村疍家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坐索道俯瞰陵水新村港,湛藍海面泛著金光,一艘艘漁船沿碼頭一溜排開,港內一口口漁排網箱呈「井」字型散落於藍色海面上,猶如水上田園。港內密密層層浮著一幢幢紅色房頂的小木屋,構成一道極富特色的海上景觀。港內機聲隆隆,人來船往,一個喧鬧繁華新漁村映入眼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漁港起 百業興 城鎮旺
    如何在進行漁港建設的同時,將漁業產業、漁業風情小鎮和漁民生活相融相生、實現一體化發展?如今,一批具有濱海特色的漁業風情小鎮正在海南華麗綻放,生動詮釋了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海洋漁業與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以港興業  1100多公頃碧波蕩漾的港灣裡,600多家漁排星羅棋布。
  • 海南周刊| 陵水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在新村漁排上,疍家人在收穫養殖的三刀魚。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  提到珍珠港,大家會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港口。  上世紀80年代,海陵珍珠養殖場曾培育出震驚世界的巨型珍珠王,陵水也因此一躍成為我國重要的珍珠養殖基地。重達6克(當時的世界珍珠王重量為5克),直徑達15.5毫米×19毫米,在這顆巨型珍珠王的培育過程中,全國勞動模範、新村人黎學章做出了重要貢獻。  黎照月是黎學章的侄子,數十年來一直在陵水新村從事珍珠生產行業。
  • 到海南玩,漁港不要錯過。藍天碧海、風土人情和海鮮美食一網打盡
    東方市八所漁港是海南三大中心漁港之一,也是海南西部最大的漁港。瓊海市潭門中心漁港是海南通往南沙群島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東沙群島作業漁場後勤給養基地和深遠海魚貨集散銷售基地。萬寧烏場漁港6、陵水新村漁港。
  • 在陵水有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這裡的人們過著兩棲生活
    在海南的陵水的新村港,有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這裡有著一大片天然的瀉湖,水域面積等同於三十座故宮。這裡也被人們稱為浮動的「威尼斯城」在新村港生活著很多都是身居魚排之上的疍家人。依舊有著不少人過著兩棲的生活。世代以捕魚為生,有很多在水上建起高腳屋,還有很多建在魚排之上,也有很多人直接生活在漁船之上。
  • 影像記錄疍家人故事
    三亞漁港社區疍家人的孩子在沉船遺址玩耍(2007年攝)。  海南疍家人自秦漢時期從東南沿海遷徙而來,聚居在漁業資源豐富的海灣灘涂,造舟為屋、傍海而居、觀察潮汐、看風使舵,隨魚蝦汛期遷移各處港灣,採珠拾貝、撒網垂釣、耕海謀生。至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疍家人已分布在海南各處港灣。據明《正德瓊臺志》記載,正德七年( 1512年),在崖州(今三亞)的疍家人人口為1593人,崖州成為當時海南疍家人最多的地方。
  • 楊威勝:海南疍家人
    據史料記載疍家人在海南三亞的存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疍家人已深深地融入了海洋,世世代代生活在南海這方熱土,在此繁衍生息的同時還孕育出獨特的「疍家文化」。「疍家文化」與「天涯文化」和「海洋文化」可謂一脈相承,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是海南和三亞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海南三亞發展變遷和華麗轉身的有力見證。
  • 海南陵水有一座浮動的「威尼斯城」水域面積等同於30座故宮
    在海南的陵水的新村港,有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這裡有著一大片天然的瀉湖,水域面積等同於三十座故宮。這裡也被人們稱為浮動的「威尼斯城」在新村港生活著很多都是身居魚排之上的疍家人。依舊有著不少人過著兩棲的生活。
  • 海南省44座漁港列入農業部漁港名錄 獲批覆立項建設漁港11座
    漁港是海洋漁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隨著海南省海洋漁業轉型升級,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要求,海洋捕撈業需要漁港提供更強力的生產保障和服務能力支撐。因此,加快漁業港口群建設,增強服務海洋漁業能力已迫在眉睫。為給海南省漁港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本報今起推出海南漁港建設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海南陵水 跨過分界線看另一種風景
    2019年5月,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中國最美外景地」展示推介,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以其獨特的熱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資源,成為中國4個最美外景地之一,向世界打開了一扇魅力之窗。陵水地處海南島東南部,緊連三亞,位於海南東部的黃金旅遊線上,距離三亞鳳凰機場58公裡,搭乘東環高鐵至三亞只需25分鐘、至海口僅一個半小時,是熱帶濱海城市之一。從海口沿G98東線高速向南,跨過一條分界線,便是熱帶,是另一種風景,是詩意陵水。北緯18°橫穿全境,是陵水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椰林藍天、水清沙白,是陵水給人的第一印象。
  • 陵水南灣猴島:碧水藍天 猴趣橫生
    南灣猴島生態景區位於中國海南省陵水南約14公裡的南灣半島,總面積10.2平方公裡,是世界上唯一的熱帶海島型獼猴自然保護區。島上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中生活著1500餘只可愛的獼猴,它們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南灣猴島生態景區是海南省知名旅遊景區,擁有國家AAAA級景區,海南省十佳景區,海南文明旅遊風景區稱號,是海南十大亮麗品牌之一。
  • 陵水疍家文化節鑼鼓喧囂,千船出海、疍家婚俗鬧不停
    疍家永傳承,陵水樹文風 8月16日 2020首屆陵水疍家文化節 在陵水新村鎮中心漁港碼頭落幕
  • 上百年的海南疍家漁村,迎媽祖成為最隆重的節慶活動
    海南陵水,這裡的新村港居住著大量的疍家人,每年到了正月,接近元宵節的時候,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迎接媽祖都儀式,歷代相傳,據說至今有上百年的歷史,從而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展成為一種民俗活動。海南臨海居多,疍家人對於媽祖的崇拜由來已久,所以紀念媽祖、傳承媽祖文化也是在發揚我國文化之瑰寶。新村港,地理位置特殊,歷史悠久,數百年的歲月裡,讓這個於山之靈海之碧,港灣幽深青山雋秀的地方,變成了為一方居民阻擋風浪的家園,漁家遊民——疍家人便生活在這裡。
  • 今日告訴你,陵水有多美!
    日前,在深圳文博會上有一項榜單揭曉,陵水和海南其他3個市縣入選了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作為海南旅遊目的地之一,陵水究竟有多美?它又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吸引廣大來客呢? 近來,陵水發揮自身優勢資源,湧現出諸多新玩法,陵水旅遊的名聲溢出圈外。
  • 新村她是一個鎮
    在鶯歌海的時候,朋友教我怎麼吃蝦,他們和我說,野生蝦的蝦頭,精髓全在裡面,除了頭部的殼不吃外,其餘的可以全部吃掉。對我而言,在內地,整個蝦頭是要扔掉的。關於他們製作的作品,我都有看過,總覺得還是不夠接地氣。總是以一種十分官方的視角去講述這個地方和這個地方的人。
  • 「環遊海南」海南陵水,滿滿的都是好風景
    )在海南陵水新村港,一群以舟楫為家的族群——疍家人,正用千百年積澱下來的智慧與風情、美食與文化,演繹著辛勤又充實、詩意又自由的「水上人生」。他們就是——疍家人。這裡散落著600多個疍家漁排,居高俯瞰,船與船之間的網狀木板猶如海上阡陌,遠遠望去,仿佛遠道而來的威尼斯,被冠以「海上街市」之稱,是陵水為人稱道的「八景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提到珍珠港,大家會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港口。而在海南東部,有一個港口曾被譽為珍珠港,那就是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新村港。  因為被半島所環抱,新村港內風浪極少,是難得的避風良港。
  • 海南陵水縣新村港:良港育珍珠 疍家伴漁排
    在新村漁排上,疍家人在收穫養殖的三刀魚。海南日報記者&nbsp張杰&nbsp攝&nbsp&nbsp海南日報記者&nbsp宋國強&nbsp攝&nbsp&nbsp  文\海南日報記者&nbsp於偉慧  提到珍珠港,大家會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美國的港口。而在海南東部,有一個港口曾被譽為珍珠港,那就是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新村港。  因為被半島所環抱,新村港內風浪極少,是難得的避風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