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冰心誕辰:一片冰心在玉壺,讀懂已不再少年

2020-12-18 雲歸雲

1900年的今天,冰心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原名謝婉瑩,筆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

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女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兵作家。

一,作品一二

伴隨我整個少女時代的冰心奶奶,至今對她文章裡的各種場景還有記憶:要離開家到大洋彼岸留學前舅母小表妹的關切問候、跟友人在午夜秋涼中聊天、母親重病侍疾的點滴、「陶奇」一家去北海公園泛舟野餐……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仿佛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她用女性的智慧之光照亮了多少在黑暗中前行的人,為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而不迷途。

那年我們學過的《繁星》、《春水》、《小桔燈》……我對冰心的《小桔燈》一直記憶深刻,那是一篇有溫度的課文,一直想不通小桔燈的線為什麼燒不斷?不知道現在的課本還有沒有?

提著的小桔燈,照亮了這世界上的愛與美好。

小時候,讀過她的一首《荷葉母親》: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借物詠情的手法,讓我耳目一新。

中學時代的摘錄本裡摘錄了許多她的詩句,印象中有一本摘錄本的首頁便抄錄了她的一句:「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正如她所說:「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唯有《好夢》 :獨自歸來的路上,瘦影在地。過去的一百二十分鐘,憧憬在我心中,如同做了一場好夢。

她的筆墨清新,善於捕捉人生中的種種機緣。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腹有詩書氣自華,冰心就是這樣一位從內心出發,平平淡淡的女作家。

二,這樣的評價

能溫暖你的文字,就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她的文章裡充斥的美好,總能使人豁然開朗,她對兒童的大愛就足以讓現在的很多人緬懷。

冰心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兒童般真摯語言的魅力:童趣、簡單、純淨的心靈,如冰心一般閃爍在這天地間,成為這世間美好萬物。

梁實秋是這樣評價冰心的: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於詩;《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巴金:「我讀冰心詩,最大的失望便是襲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幾無女流作家之長。我從《繁星》與《春水》裡認識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有你在,燈亮著。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日本的一位作家:「冰心文學作品中所體現的寬廣人性是它的生命力,雖然作品數量很少,而且沒有長篇,但冰心那富有聲音的作品,以及對人性的一種側面的仔細的洞察,就像《小桔燈》一樣,賦予我們以溫暖心房的光芒。」

徐志摩說,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泰戈爾對宗教的信仰,對生命的善待深深地影響了冰心。

都說文人相輕,女人相妒。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中寫到: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

其實,如同網絡上熱傳的這段話:你永遠不知道在別人嘴中的你會有多少版本,也不會知道別人為了維護自己而說過什麼去詆毀你,更無法阻止那些不切實際的閒話。而你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更沒必要去解釋澄清,懂你的人永遠相信你。

三,婚姻子女

曾經聽說,冰心自幼在三代親人的特別呵護下成長,她的心胸之中充滿對他人的愛和同情,雖歷經百年滄桑,她愛心不變,從而造就了中國現代文壇以愛為主題的壽星老大師。

冰心的一生有三段婚姻。

第一次包辦的婚姻裡,新婚之夜,因為沒有感情不願同床,折騰得新郎眼皮打架。洞房花燭夜,在保衛自由與愛情的戰鬥中,冰心與新郎講道理:「愛情不能施捨,更不能欺騙」。

這段經歷,冰心在自傳中說:婚,只能成假,不能變真。

後來,她在《女兵自傳》中寫道:「處女的貞操,不能為一個與他毫無愛情的男人而犧牲,我寧可和他拼命,決不能屈服!」

第二段婚姻中,冰心在《愛的清算》中這樣評價他的丈夫:「奇之於我,一百條恩愛,一百零一條罪狀……」曾經的山盟海誓,二人最終分道揚鑣。

第三段婚姻,冰心與吳文藻相濡以沫,親密無間,共同生活了五十一年。後來人們對於才華橫溢的吳文藻是這樣評價的:一個實足的「傻夫」。

其實,幸福的婚姻不外乎一個道理:你在作,我在笑。

除了第二段婚姻去世的女兒,冰心有三個孩子,他們的性格雖然不同但都很優秀。長子吳平,1931年生,北京市九三學社常委;長女吳冰,1935年生,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導、教授,美洲文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次女吳青,1937年生,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冰心的觀念裡,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冰心對孩子的要求嚴厲之處在於孩子的習慣,她不允許孩子懶散、邋遢,認為那是懈怠、不節制的表現。她不允許孩子說謊,發現孩子說謊會嚴厲教育,甚至讓孩子喝苦的奎寧水來讓他們記住。

冰心在孩子的教育中,最看重不是什麼學習成績、孩子前途,而是品質。孩子擁有好品質,才能掌握人生的大方向,不犯原則性錯誤。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把握好品質培養的原則基礎上,給予孩子寬容、理解、支持與讚美,就是給予了孩子全部。因為孩子會在這寬容和讚美中如花綻放,走進一個美好的世界。

四,太太的客廳

冰心的一篇《太太的客廳》,成為了有些人詬病的緣頭。

他們說這是冰心的嫉妒狹隘心腸在作祟。《太太的客廳》在冰心的眾多文章裡根本入不了精選。文中人們所猜測的太太指的是林徽因。

其實,林徽因的才氣以及在古建築文化上的貢獻確實不少,冰心在散文上的造詣也不是各種酸幾句就能被詆毀的。兩個人只是在某些價值觀上有不同,也許冰心是傳統女性,而林徽因是現代女性。

各展風流一域中, 百年之後料應容, 俱以微粟歸滄海, 或化星辰向太空。

悲喜自渡,他人難悟易誤。都是普通人,誰也不是白蓮花。

《太太的客廳》發表於1933年10月,1933年初發生長城抗戰,1933年5月籤署塘沽協定,而後學生運動爆發。6月國民黨憲兵開始壓制學生上街。而此時以胡適為首的部分北平學術界人士公開要求學生不受鼓動安心求學。而這部分人,剛好是林徽因客廳的常客。冰心嘲諷的是一批國難當頭還惦記著文化沙龍的人。

文壇的事誰又能說得清,既然都是過去式,何必爭人家的私生活,那些流傳後世的作品,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有一句非常深刻的話現在都記得:眼因多流淚水而日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日益溫厚。

五,墓碑被潑漆

冰心的散文中,母親給她的母愛,在她的筆下溫婉又不失真,純真美好治癒又不粘稠,這些都源自她源自爽朗乾淨的本質。

然而前幾年的一則墓碑被孫子潑漆的事件,又把冰心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一個人的聲音和足跡,如果能被另一個人深深的懷念和銘記,這就是永恆 。

不管,你有多麼真誠, 遇到懷疑你的人,你就是謊言。

不管,你有多麼單純,遇到複雜的人, 你就是有心計。

不管,你有多麼的天真,遇到現實的人,你就是笑話。

不管,你多麼專業,遇到不懂的人, 你就是空白。

所以,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你需要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

就是這樣一位史上留名的老人,卻被自己的孫子在墓碑上潑漆,可嘆!

而如今,浮躁的社會,也再難有大師。

今天是冰心的誕辰,寫下這些,緬懷兒時那些溫暖的文字,可惜一片冰心在玉壺,讀懂已不再少年。

作者簡介:

一片云:文字的堆砌者,語言的搬運工。時光可以慢慢蒼老,時間卻永遠不會為誰停留,它是最好的寫者。

相關焦點

  • 唐詩閒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家冰心)再後來,課本裡就出現了一首王昌齡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全詩如下: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是河南人,洛陽是河南省的大城市,於是就覺得這首詩親切,很自然就記下來,當然,這首詩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最後那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不但是冰心,還要把冰心放在玉壺裡。多清澈,多晶瑩透亮啊。
  • 王昌齡說:不要相信別人的謠言《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寫作背景:王昌齡家境貧寒,在30歲的時候,考上了進士。開始在汜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當了個縣尉,後來被貶,又在江寧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丞。可就是這麼點小官又沒能保住。
  • 小學生必背古詩之《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兩句詩寫了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水,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非常孤獨,這種景象,應託出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後兩句詩寫了朋友,此次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裡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像他們也同樣思念著自己,他囑託新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
  • "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冰心"指什麼?中獎網友公布
    《[贈書]"一片冰心在玉壺"裡的"冰心"指的是什麼?》今天,北京又雙叒叕下雪了!朋友圈一片雪景。下雪天適合做什麼?古詩有「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句子,「冰心」所指,乃是清潔乾淨、不為功利所擾動的心;看似很冷,其實有著不與人計較的溫度。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2: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句譯文:寒冷的冰水與江水連成一片,友人離去隱隱的孤獨在我心中。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我的近況,就說我依然像玉壺一樣清潔。玉壺賞析:《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 八月初,一程山水,一程人生,一片冰心在玉壺
    8月初,與你品鑑幾首詩,共看一程山水,一程人生,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美好詩情畫意。01八月,邂逅一首好詩,對待朋友,一片冰心在玉壺8月裡,邂逅一首好詩,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在這首詩中,我們一起共感詩人的孤獨,一起品讀他對親人的牽掛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
  •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朋友圈名人真多!|跟著唐詩去旅行NO.43《芙蓉樓送辛漸》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鎮江芙蓉樓始建於東晉,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不幸毀於兵亂,1992年,重建於金山腳下。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士子都曾在此駐足留連,登高賞景。不過如果僅僅是風景這邊獨好,而沒有王昌齡送辛漸的千古離歌,芙蓉樓或許不會有後來的聲名遠播。那麼作為芙蓉樓這一文化地標的締造者,王昌齡又是怎樣一位詩人呢?
  • 追憶世紀老人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壺,那麼你讀過她的哪個作品?
    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 《芙蓉樓送辛漸》第二首,很少人知道,尾句堪比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詩七絕,以李白王昌齡為最,而王昌齡最經典的七絕,其中之一就是千古名篇《芙蓉樓送辛漸》,其中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家喻戶曉。然而,《芙蓉樓送辛漸》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共有兩首,我們大多數人熟知的,是第一首。
  •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奶奶
    這是冰心先生筆下的旖旎畫卷,她已經離開我們21年了,但每到春天卻都會想起她。不止想起她的《繁星春水》《寄小讀者》,想起的是她一輩子活得都像春天那樣爛漫,用溫柔的文字喚醒世人心中所塵封的愛。作家介紹冰心,女,原名謝婉瑩,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
  • 品讀《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冰心」而死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自開元名相姚崇作了《冰壺誡》以後,李白、王維、崔顥等人都有以冰壺來自我勉勵的作品,王昌齡這裡不過是把冰壺分開了成了冰心和玉壺而已,冰心還在玉壺之中,其實也就是自己還堅守著那份信念。
  • 文壇巨人的愛情和友情:巴金、蕭珊和冰心的世紀感情
    蕭珊去世後,巴金寫了《懷念蕭珊》、《再憶蕭珊》等文章來紀念她,之後多年巴金一直孑然一身。不僅如此,巴金還將蕭珊的骨灰一直放在自己的臥室中,只因他心中只有她一人。冰心生於1900年,原名謝婉瑩,筆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於1999年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在文壇史上,無人不知巴金和冰心60年餘年的莫逆之交,他們一直以姐弟相稱。
  • 一片冰心 情動四城(故居·故事)
    圖④:吳文藻冰心紀念館。  資料圖片  圖⑤:昆明冰心故居。在冰心的散文名篇《我的故鄉》中,細膩筆觸記錄著家鄉點滴,文章中描寫的院子,正是坐落於福州市南后街北口西側與楊橋巷交匯處的冰心故居。  1903年,冰心隨父遷至煙臺;再次回到福州時已十一二歲,在福州女子師範學校學習不足三年,冰心再次隨父親北上,就此離開故鄉。  這短短的歲月,被她以真摯溫柔的字句寫進書裡。
  • 冰心老人家的第二故鄉——煙臺
    說起名字好聽的城市,我個人覺得最好聽的是冰心老人家的第二故鄉煙臺。我個人也非常喜歡煙臺這個城市。煙臺市,因煙臺山而得名。是一座沿海城市,是避暑勝地,是夏天旅遊的首選。主要景點有墩檯燈塔、抗日烈士紀念碑、冰心紀念館和原各國領事館區等。冰心老人家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冰心老人家並非出生在煙臺,卻是成長在煙臺。可以說煙臺是冰心老人家的第二故鄉。她的成長與煙臺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後人以此紀念冰心老人家。所謂一片冰心在玉壺,就像這座城市一樣美好。
  • 南宋湖田窯八方珍珠底香草紋玉壺春瓶
    宋影青八方玉壺春瓶一片冰心在玉壺 南宋湖田窯八方珍珠底香草紋印模工藝玉壺春一件 全品無殘,喇叭口,細長頸、膽腹、圈足略作外撇,高24釐米,口徑6.5釐米,底徑7釐米,腹徑13.2壺身底足細賞圖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是宋瓷中具有時代特徵的一種典型器物。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
  • 「民間傳說」一片冰心在「玉衡」,神明改字奇夢預兆一生
    北鬥七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文眾所周知。然而,在清人的一個夢境中,「玉壺」被改成了「玉衡」。一字之別,預示著怎樣的人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衡。」周蓉和一看詩文末尾,說到:「我記得詩的結尾是『玉壺』二字,這裡怎麼說是『玉衡』呢?」神明對他說:「是啊,是『玉衡』才妙,要是『玉壺』就不妙了。」周蓉和醒來後想了想,但不解其意。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竹杖芒鞋輕勝馬」,這句寫得俏皮傳達出一種不畏風雨,笑傲人生的自在與輕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詞人由眼前的風雨聯想到人生旅途中的風雨,說要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坎坷與崎嶇。「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三句寫雨過天晴的景象,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 一片冰心在玉壺--記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築師黃錫璆...
    已到古稀之年,這位醫療建築界的「梁思成」仍耕耘在設計一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現代醫院建造中,似乎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疲倦。 「醫院是救命的地方 設計上決不能搞形式主義」提起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築師黃錫璆博士,人們可能並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