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日」系列活動③」禮門鄉:挖掘培育鄉土人才,助力全域旅遊

2020-09-24 海峽導報大寧德

編者按:2019年以來,禮門鄉著力挖掘培育棕衣編制、木拱廊橋營造技藝、篾藝、評話等傳承人、民間藝人,加強非遺人才等鄉土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舉辦文化旅遊節、非遺知識展示、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引導非遺文化走進校園、走進村莊、走進千家萬戶,助力全域旅遊。


9月18日,禮門鄉舉辦第四屆文化旅遊節暨第十屆陳峭旅遊推介會,邀請了省內外眾多旅遊人才及李樹文、張昌智等市縣非遺傳承人參加活動。本次活動宣傳、推介周寧縣禮門鄉得天獨厚的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資源和產品,推進禮門鄉文旅產業融合,展示禮門鄉非遺人才,為禮門鄉文旅產業和非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窗口和平臺。


推介會現場


本次活動邀請了來自福建、浙江等省內外的23家旅行社旅遊領域經營管理人才,為宣傳禮門、宣傳周寧搭建起了一個交流對話平臺。


旅行社經營管理人才代表發言


會後,陳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同參會旅行社籤訂合作框架協議。下一步,禮門鄉將加強與省內外各地的旅遊對接,擴大旅遊合作覆蓋面,持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靜態展示區


各非遺傳承人還開展了精彩的《唐宮走禮》民俗展示、木拱廊橋營造技藝、虎樁拳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


《唐宮走禮》


禮門鄉仕本村李唐後裔表演《唐宮走禮》。「唐宮走禮」又稱「禮生走禮」,是周寧李氏「三年一貢」祭祖習俗的主要儀式之一,既有唐朝王室風格,又兼具當地特色。

禮門鄉仕本村李唐後裔表演《唐宮走禮》

王詩琦 攝


木拱廊橋營造技藝


禮門鄉秀坑村被譽為「中國木拱廊橋營造技藝之鄉」,其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秀坑村的張氏家族有二百多年的木拱廊橋建造歷史,由其建造的廊橋遍及閩東北、浙西南地區。張昌智是木拱廊橋營造技藝第八代傳承人,2014年還曾應邀前往德國雷根斯堡建造廊橋,是海外建成的首座中國木拱廊橋。

禮門鄉秀坑村張昌智指導六中學生進行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展示

魏孫亮 攝


虎樁拳


禮門鄉秀坑村南少林拳歷經二百多年,共有十八代傳人,相傳為南少林寺武僧因躲避清廷圍剿,流落閩東深山,感恩秀坑村民收留而傳授。秀坑武術曾傳播閩東、閩北、浙南等地,目前,秀坑南少林拳中,以虎拳(虎樁拳)傳承最為完整。現今,秀坑南少林拳第十六代傳人以張必西為代表,第十七代傳人中張昌貴、張昌清、張林祥最為突出。

禮門鄉秀坑村武師展示虎樁拳

林文輝 攝


來源:周寧微黨建

ND1905

相關焦點

  • 寶應亂針繡人才藝術館開館,省市縣領導為鄉土人才頒發牌匾
    為展示鄉土人才風採,引領鄉土技藝傳承,推動寶應縣亂針繡產業發展,12月10日上午,中國·寶應亂針繡人才藝術館舉行開館儀式。 近年來,寶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土人才工作,積極推進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著力打造「點室館苑」 培育陣地,在全市率先成立鄉土人才「名師工作室」,集中創設了一批鄉土人才「
  • 組圖:文創夜市助力江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 江才宣 顧蓉蓉)8月27日晚,2020全球菁英人才節系列活動——主題為「破土成才雲上傳承」的江寧區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暨首屆鄉土人才「三帶兩助」文創夜市,在龍湖南京龍灣天街西廣場舉行,通過全球網絡直播,展示江寧及南京非遺文化項目和江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洪澤區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實施「鄉土人才素質提升」行動,針對鄉土人才實踐經驗豐富但理論水平不高、創新能力有限的短板,加大培育力度,開展訂單式、專業化培訓。,讓鄉土人才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通過開展鄉土人才傳統技藝展示、職業技能評比、農民創客評選等活動,選樹鄉土人才中的鄉村工匠、
  • 【亮點展示】全南縣:統戰助力全域旅遊
    全南統一戰線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才集聚、智力密集、聯繫廣泛優勢,全力助力全域旅遊,助力旅遊產業從無到有實現爆發式增長,短短二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個、省4A級鄉村旅遊點2個、省3A級鄉村旅遊點1個,建成一批星級酒店、精品民宿,舉辦旅遊文化節、江西省青少年攀巖賽等一系列活動,彰顯出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法寶作用。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 江西婺源:「人才+體育」助力全域旅遊
    央廣網婺源11月10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呂富來 王倩)「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江西省全民健身示範縣……」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婺源創新體育人才培養戰略,做到「以才促體、以體興旅、體旅融合」,突破鄉村旅遊淡旺季分明「瓶頸」,為全域旅遊貢獻「體育力量」,取得明顯成效。
  • 讓鄉土人才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竹蓀蛋、杏花雞、百香果、竹芋粉等特色農產品打響名堂,銷量大增;帶動普通農戶和貧困戶再就業;群眾種養殖收入提高……在封開縣,鄉土人才在脫貧攻堅一線嶄露頭角。
  • 美高梅舉辦「澳門酒店及旅遊業人才發展策略」專題講座
    為進一步助力澳門建設成為大灣區首屈一指的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美高梅於5月29日舉辦「澳門酒店及旅遊業人才發展策略」專題講座,邀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兼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擔任主講嘉賓,為美高梅團隊成員和高等院校代表們闡述澳門酒店及旅遊業的人才發展現況及相關發展趨勢
  • 「長三角人才一體化·鄉土人才」築夢雕琢之路
    目前,江蘇東海縣水晶產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其中從事水晶工藝品創作及雕刻人才7000人,擁有水晶加工企業3000多家,年交易額超180億元,電商交易額超80億元,水晶鄉土人才真正「香」了起來。傳好技藝傳承接力棒孫睿(左)在指導雕刻技藝作為水晶非遺傳承人,我在將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時刻不忘傳授技藝,系統地培養後繼人才。2009年,我創辦了東海縣至善坊水晶雕刻技能培訓學校,成建制、成規模地培訓人才,形成一套獨特的培訓模式,從源頭上解決了水晶雕刻人才短缺難題。
  • 九寨溝旅遊人才培養開發示範基地舉辦全域旅遊創新人才培訓班
    9月7日上午,九寨溝旅遊人才培養開發示範基地2020年全域旅遊創新人才培訓班在九寨溝開班,四川省旅遊培訓中心主任向和頻、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副局長李怡出席開班儀式。此次培訓是疫情後,以九寨溝旅遊人才培養開發示範基地名義舉辦的首次全州性培訓活動。
  • 民宿管家人才技能大賽 打響黟縣特色人才品牌
    為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大力培育民宿經營管理技能人才,提高民宿管家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促進民宿行業間交流合作,由黟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縣文旅體局、縣人社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民宿協會等多家部門共同參與的
  • 奇創「全域旅遊」案例集錦(二)
    」概念,到2014年完成全國首個全域旅遊規劃項目《成都市溫江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多年來,奇創旅遊集團在全域旅遊領域不斷探索實踐,為眾多目的地提供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全域旅遊落地運營與實施、全域文旅融合、全域旅遊指導國土空間規劃等全域旅遊系統解決方案,受到眾多客戶好評。
  • 拾萬鎮:挖掘人才潛力,推動「稻香文旅小鎮」建設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鎮,拾萬鎮努力創新人才工作理念,不斷推進「稻香文旅小鎮」建設,努力打造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通過定向招聘,設立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引進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本土人才等各類人才18名(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16名)。建立鄉土人才儲備庫,夯實基層戰鬥堡壘。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堅實「營盤」。
  • 連雲港123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行動計劃
    【連網】 (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胡學鋒)日前,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部門發文確定了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能手和新秀培養對象名單,連雲港市共有123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行動計劃。其中,「三帶」名人12人,「三帶」能手28人,「三帶」新秀83人。
  • 美高梅始創業界先河 培養人才傳遞匠心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另一方面,為向澳門年青一代灌輸工匠精神,美高梅亦與工會和學校合作,將培育計劃延伸至學校,為澳門未來建立具有實力和工匠素養的人才儲備奠下堅實基礎,助力人文灣區建設。我們建議這次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緊扣時代主題,緊密結合澳門產業特點。 通過開展工匠技能培訓,舉辦傳統工藝展示交流活動,從而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將澳門建設成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和世界旅遊中心貢獻力量。
  • 景泰縣構築人才發展「新高地」
    強化培育,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突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導向,圍繞農技推廣、種植養殖、畜牧獸醫等人才需求,量身打造主題鮮明的「靶向學習」培訓,先後依託縣農技中心、農廣校的師資力量,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0期1000餘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250人,其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100人,培育產業扶貧帶頭人109人,培育農村創新創業青年41人。
  • 遂寧大英縣召開鄉村文化旅遊人才培訓會 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大英縣鄉村文化旅遊人才培訓會會議現場12月11日上午,遂寧大英縣鄉村文化旅遊人才培訓會在大英縣雙創中心召開。大英縣農家樂代表、文旅智庫專家、文旅骨幹、各鎮、街道辦文旅工作負責人等參會。據了解,此次培訓會旨在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加大旅遊人才培養力度,為大英縣全域旅遊發展、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
  • 富川縣蓮山鎮:「鄉土人才」助力春耕生產
    人民網富川4月23日電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為確保春耕生產不被疫情耽誤,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18名「鄉土人才」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群眾開展春耕生產。在蓮山有18名像黎炳建這樣的「鄉土人才」,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宣傳指導春耕生產,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他們還對種植大戶和現代生態種植基地開展「一對一」聯繫服務,滿足群眾春耕生產技術需求,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今年以來,蓮山鎮「鄉土人才」到田間、進果園,開展現場指導服務32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100多份。
  • 永春縣桃城鎮成立鄉村治理人才驛站
    東南網11月3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 通訊員 陳博文 謝麗瓊)11月3日,永春縣桃城鎮舉行桃城鄉村治理人才驛站揭牌儀式,這標誌著該鎮深化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據了解,桃城鄉村治理人才驛站是桃城鎮與永春縣生態文明研究院聯合創設鄉村治理人才平臺。該驛站通過改造村莊閒置空間,融入人才眾創和社區共建,激活傳統鄉村社區群眾活力,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建設。並以鄉村產業為核心,以人才連結城鄉,構建城鄉聯動、三產互融、鄉村有效治理的發展格局。目前,該驛站主要分為善治工作坊、多功能大廳、公共文化展廳、辦公區和接待區五大空間布局。
  • 浙報頭版︱黃巖設鄉村振興學院培育鄉土人才
    得益於黃巖與同濟大學的合作,在規劃設計專家指導下,烏巖頭村著手對100多間老房進行保護性改造,發展文創產業、鄉村旅遊。如今,綠水青山與鄉土風情,引來近20家文創工坊、民宿和農家樂入駐。烏巖頭村也成為校地聯合培養鄉村人才、指導鄉村實踐的樣本。
  • 奇創「全域旅遊」案例集錦(四)
    本系列案例集錦將分享奇創多年來重要的全域旅遊項目成果。同時靖西是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單位、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培育單位。為服務「兩創建」,支持靖西打造中越邊界新型口岸城市,奇創聚焦廣西中越邊關風情帶打造、跨境旅遊示範、邊境旅遊公路、地方文化表達等方面,提出靖西打造中國邊境度假第一IP,並制定詳細的全域旅遊創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