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消費篇(1)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煒
「十多年前的春節,走親訪友是主題,兄弟姐妹間團團圓圓在家聚餐,而今春節在家的時間少了,親朋好友相約外出自駕遊。」家住上海浦東的劉女士近日告訴記者。
大年初二至初四,劉女士與兄弟姐妹共5家15人,乘3輛自駕車到浙江桐廬農家樂玩了3天。劉女士二哥去年新買了一輛70多萬元的奔馳7人座轎車,今年春節出遊不僅坐上家裡老少三代5人,還帶上了大哥夫妻倆。他們給記者看了出遊帳單,除去汽油費,農家樂住宿及餐費每人180元/天,再加上遊覽富春江小三峽、垂雲通天河、深澳古村等景點,以及途中的餐飲,每人平均消費了680多元。
劉女士還說,二姐夫妻倆今年春節坐高鐵到四川走親戚,遊覽了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景點。四川親戚好熱情,幾乎每天帶著他們上餐館,有一次是25人圍坐著一張超大的圓臺。「大家不時把各自出遊的照片發在微信裡,過年比以前更熱鬧了。」
春節長假還是出境遊的小高峰。在浦東某中學工作的韓老師幾乎每個寒暑假外出旅遊數十天,近年更是熱衷出境遊。他愛好冰雪運動,與新婚的妻子在北歐過春節。寒假十多天,小夫妻倆已踏訪5個以上歐洲國家。在上海某外資保險公司工作的陳女士,把年假與春節假期連在一起,一家三口也到歐洲旅遊,讓剛讀小學的兒子體驗了戶外滑冰。陳女士還忙著購物,買自己喜愛的帽子就花了150多歐元。
韓老師對記者說,「中國經濟整體向好趨勢沒有改變,老百姓對未來生活很有信心。職業穩定的話,收入可以支撐消費升級。再說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早已發生變化,大多想著趁年輕趕緊消費,等老了再去歐洲滑雪勝地也只能站著感慨了。」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另據統計,春節七天長假,上海共接待遊客509.2萬人次,同比增長15%,實現旅遊收入66.2億元,同比增長34%。外灘、豫園分別累計接待遊客220萬人次、70萬人次,同比增長54%、39%。上海居民外出旅遊消費共983.2萬人次,發生消費111.2億元,人均花費1130.9元,外出旅遊目的地城市主要集中在蘇州、杭州、南京等周邊城市。
春節期間的消費升級,表現為消費熱點由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消費結構優化,新興業態不斷湧現。尤其是中等收入群體的購買需求大,服務消費、新興消費的興趣濃。除了從「盼望著吃」向「盼望著遊」轉變,還表現為吃的消費升級。由於春節外出餐飲替代在家聚餐的勢頭越來越突出,很多飯店餐館不想放棄春節生意。大年夜至初六,上海正常營業的飯店餐館較往年增多。
不少上海市民的「年夜飯」,延伸到春節前兩周。劉女士兄弟姐妹7人,每年輪流請客吃「年夜飯」。今年春節輪到她家做東,提前兩周安排在周日,請大家到金茂大廈吃自助餐。每人250元的消費,劉女士共請了近50位親友。
相關數據顯示,上海人的年夜飯越吃越好。滬上85家樣本餐飲企業除夕堂吃年夜飯平均每桌消費2981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6.1%。
大年初二與初三晚上,記者先後來到上海奉賢的百聯南橋購物中心及浦東的文峰廣場,商場裡顧客盈門,餐飲區尤其熱鬧。蜀公館、邵東家、晉家門等連鎖餐館還要排隊等號。很多上海人不僅來聚餐,而且要看上一場熱門電影。今年春節,大家最愛的是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據統計,今年春節票房創歷史紀錄,2019年春節檔(大年三十至大年初六)票房累計超過58億元,超過去年57.51億元。2月10日晚,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票房已累計突破20億元。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8.5%。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今年春節的旅遊、餐飲、購物、娛樂等消費數據來看,消費增長較為明顯,表明春節的年味兒沒有變淡。但百姓的消費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即節日期間的精神消費增速明顯大於物質消費增速。如節日裡旅遊、觀影活動火爆,服務消費快速增加,網絡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亮點紛呈,顯現出明顯的消費升級勢頭,消費升級成為帶動消費增長的積極因素。王堯基認為,節日裡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相對「此消彼長」,既與國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關,也與國人的文化水平整體上升有關。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