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帝國(一):羅馬帝國的建立

2021-02-26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羅馬帝國(一):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圖拉真在位時(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裡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

1.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自公元前三世紀已經開始併吞行省;四個世紀後,羅馬的領土範圍已經達到前所未有地遼闊。雖然羅馬仍然被稱為「共和國」,但它已足以被稱為「帝國」。 行使共和制的行省由從前的執政官和裁判官進行管治;他們經由選舉產生,並擁有稱為「Imperium」的當地最高統治權。當時只有少數人擁有不成比例的雄厚財富和強大軍力;他們對其行省的管理是羅馬從共和體制步向絕對君主制的主要因素。不久,「帝權」即由「Imperium」一字表達;英語「帝國」(empire)一字即來自此拉丁字;而這意思可從更之後的羅馬歷史中找到。

羅馬共和國末期是一個動蕩的年代,特別是馬略的軍事改革之後,在馬略和蘇拉的爭權奪利中被削弱,緊跟著是凱撒對龐培的內戰。在這些動亂中,許多元老院議員陣亡、被處死、被謀殺或是自殺。元老院裡充斥著前三頭的支持者,後來則是後三頭的支持者。

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馬克·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聯軍,在希臘的亞克興角與屋大維交戰,史稱亞克興戰役。在戰況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或可譯作「第一公民」)、最高統帥(Imperator,或可譯作「凱旋大將軍」、「大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第一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以後的皇帝也有這些頭銜)。屋大維的這場精彩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2.羅馬皇帝列表

奧古斯都於前27年創元首制,開始了羅馬帝國時期。羅馬皇位的承繼方式一般為養子承繼制,但也有親子承繼的。羅馬多次出現兩帝共治,甚至四帝共治。戴克里先創君主制,將皇帝進一步神化。

(1)元首制①尤利烏斯(朱利亞)·克勞狄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前27年-14年

奧古斯都(屋大維)

第一位羅馬皇帝

14年-37年

提貝裡烏斯(提比略)


37年-41年

卡利古拉

原名蓋烏斯,卡裡古拉為綽號,意為小軍靴。開始羅馬皇帝自封為神的習慣。被刺殺

41年-54年

克勞狄烏斯

被皇后小阿格裡皮娜毒死

54年-68年

尼祿

自殺

②四帝內亂期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68年-69年

加爾巴

被奧索謀殺

69年

奧索

戰敗自殺

69年

維特裡烏斯

戰敗被處死

③弗拉維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69年-79年

韋斯巴薌



79年-81年

提圖斯




81年-96年

圖密善

被刺殺


④五賢帝時代(安敦尼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96年-98年

涅爾瓦


98年-117年

圖拉真


117年-138年

哈德良


138年-161年

安敦尼


143年

二任皇帝

161年-180年

馬克奧裡略

與維魯斯為共治皇帝

161年-169年

維魯斯

與馬克奧裡略為共治皇帝

175年

卡修斯

篡位者,統治埃及和敘利亞,被一位百夫長所殺

177年-192年

康茂德

與馬克奧裡略為共治皇帝

從180年起

單皇帝,被一摔跤選手掐死

⑤193年內亂期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193年

佩蒂納克斯

被士兵殺害

193年

尤利安努斯

被元老院判死刑

⑥塞維魯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193年-211年

塞維魯


193年-194年/195年

奈哲爾

敘利亞的爭位者

193年/195年-197年

阿爾拜努斯

不列顛的爭位者

198年-217年

卡拉卡拉

與蓋塔為共治皇帝

209年-211年

蓋塔

與卡拉卡拉為共治皇帝,被卡拉卡拉殺害

217年-218年

馬克裡努斯

與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被處死

217年-218年

迪亞杜門尼安

與馬克裡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處死

218年-222年

埃拉伽巴路斯

被刺殺

222年-235年

亞歷山大·塞維魯

被叛亂士兵殺死

(2)三世紀危機
①危機高潮時的皇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235年-238年

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

被軍隊殺害

238年

戈爾迪安一世

與戈爾迪安二世為共治皇帝,自殺

238年

戈爾迪安二世

與戈爾迪安一世為共治皇帝,陣亡

238年

普皮恩努斯

與巴爾比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近衛軍殺害

238年

巴爾比努斯

與普皮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近衛軍殺害

238年-244年

戈爾迪安三世

被殺

240年

薩賓尼亞努斯

自立為帝,戰敗

244年-249年

阿拉伯人菲利普

被德西烏斯殺死

248年

帕卡提亞努斯

自立為帝,被士兵殺死

248年

伊奧塔皮亞努斯

爭位者

248年

希爾班納庫斯

篡位者

249年-251年

德西烏斯

陣亡

249年-252年

普裡斯庫斯

在東部自立為帝

250年

李錫尼亞努斯

爭位者

251年

(伊特魯裡亞的)赫倫尼烏斯

陣亡

251年

霍斯蒂利安

與加盧斯為共治皇帝,死於瘟疫

251年-253年

加盧斯

被士兵殺死

251年-253年

沃魯西安努斯

與加盧斯為共治皇帝,被士兵殺死

253年

埃米利安努斯

被士兵殺死

253年-260年

瓦萊裡安

與加裡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波斯俘虜

253年-268年

加裡恩努斯

與瓦勒良為共治皇帝至260年,被殺

260年

薩洛尼努斯

與加裡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殺

258年-260年

因格努烏斯

自立者

260年

雷加裡安努斯

自立者

260年-261年

大馬克裡亞努斯

自立者,陣亡

260年-261年

小馬克裡亞努斯

自立者,陣亡

260年-261年

奎伊圖斯

爭位者

261年

穆斯烏斯·埃米利安努斯

自立者

268年

奧雷奧路斯

自立者,向克勞狄二世投降

②伊利裡亞諸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268年-270年

克勞狄二世

本名為哥特克斯,死於瘟疫

270年

昆提盧斯

暫時與奧勒良為共治皇帝,自殺

270年-275年

奧勒良

被近衛軍殺害

271年

賽普蒂米烏斯

在達爾馬提亞自立為帝,被士兵殺死

275年-276年

克勞狄·塔西佗

病逝

276年

弗洛裡安努斯

被殺

276年-282年

普羅布斯

被士兵殺害

280年

薩圖尼努斯

自立為帝,被士兵所殺

280年

普羅庫魯斯

爭位者,被普羅布斯所殺

280年

博諾蘇斯

自立為帝,被普羅布斯擊敗,自殺

282年-283年

卡魯斯

被雷擊斃

283年-285年

卡裡努斯

與紐莫裡安為共治皇帝,被殺

283年-284年

努梅裡安

與卡裡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殺。

(3)君主制①四帝共治

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正職退位後由副職補上,但這種承繼制度在戴克里先死後無人執行。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284年-305年

戴克里先

與馬克西米安同為奧古斯都,掌管東部,黑色的十字,唯一一位含笑而終的羅馬皇帝

286年-305年

馬克西米安

與戴克里先同為奧古斯都,掌管西部,被迫自殺

305年-311年

伽列裡烏斯

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同為愷撒,305年成為東部奧古斯都,與塞維魯二世為共治皇帝

305年-306年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

與伽列裡烏斯同為愷撒,305年成為西部奧古斯都,與伽列裡烏斯為共治皇帝

306年-307年

塞維魯二世

305年成為愷撒,306年成為西部奧古斯都,與伽列裡烏斯為共治皇帝

306年-312年

馬克森提烏斯

306年起自稱皇帝,被君士坦丁一世打敗,被廢黜

308年-324年

李錫尼

308年起為奧古斯都,被迫退位

308年

多米提烏斯·亞歷山大

自立為帝

310年-313年

馬克西米努斯

305年起為東部愷撒,310年起自稱奧古斯都,與李錫尼瓜分東部,自殺

316年-317年

瓦萊裡烏斯·瓦倫斯

與李錫尼為共治皇帝,被君士坦丁一世處死

324年

馬提尼安努斯

324年起為西部奧古斯都,與李錫尼為共治皇帝,被殺

②君士坦丁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307年-337年

君士坦丁一世

原為四帝共治中的西帝,後擊敗其他諸帝,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統治者。第一位信基督教的皇帝

337年-340年

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丁二世得一份。陣亡

337年-361年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得一份。

337年-350年

君士坦斯一世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斯得一份。被馬格嫩提烏斯所殺

350年-353年

馬格嫩提烏斯

篡位者,自殺

350年

維特裡亞諾

自立為帝

350年

尼波提亞努斯

自立為帝

361年-363年

尤利安(背教者)

陣亡

③瓦倫丁尼安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364年-375年

瓦倫丁尼安一世

西帝

364年-378年

瓦倫斯

東帝,陣亡

365年-366年

普羅科皮烏斯

篡位者,被瓦倫斯處死

367年-383年

格拉提安

被叛軍所殺

375年-392年

瓦倫丁尼安二世


383年-388年

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

西部的篡位者,被狄奧多西一世處死

386年-388年

弗拉維烏斯·維克託

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之子,被狄奧多西一世所殺

392年-394年

歐根尼烏斯

西部的篡位者,陣亡

④狄奧多西王朝

在位

中文名

備註

379年-395年

狄奧多西一世

重新統一帝國

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把羅馬帝國分給他的兩個兒子,至此,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的邊界——古羅馬高度的建築和防禦技術的見證
    羅馬帝國的邊界是英國和德國共同申請的世界文化遺產,包括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安東尼長城和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牆,是羅馬帝國擴張的歷史見證。1987年英國的哈德良長城首先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5年增擴了德國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牆,2008年增擴了英國安東尼長城。
  • 延長羅馬帝國壽命的一劑良藥——古羅馬的禁止奢侈法
    古羅馬甚至專門出臺法律禁止奢侈,並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古羅馬的快速滅亡,是延長羅馬帝國壽命的一劑良藥。 一、古羅馬禁止奢侈法的頒布其實是古羅馬從共和國時期邁入帝國時期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發生巨大改變的剪影 古羅馬的發源大概是在公元前9世紀,位於義大利半島。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最早的莫過於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最後一個階段,是羅馬經過王政時期和共和國時期發展而形成的最終階段。 但凱撒不久以後就遭到了來自元老院的反對派們的刺殺,羅馬帝國未能在凱撒統治時期建立起來。
  • 羅馬帝國不是一天建立的,來看看羅馬帝國吧
    羅馬身為現在義大利的首都,身為義大利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曾經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那麼在古羅馬時期的民族構造和現在的義大利是否一樣那?圖蒙森的《羅馬史》說,羅馬人不是徵服義大利,而是把義大利的所有民族統一成了一個國家。羅馬人誠然是這些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但只不過是一支而已。
  • 【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共和國(一):成立
    羅馬共和國(一):成立 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
  • 你知道羅馬帝國最有名的三個建築是什麼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上一站的內容: 公元前6世紀末期,羅馬人趕跑了最後的君王,自己成立了以元老院、執政官、人民大會三權分立系統為核心的共和國。羅馬共和國靠著穩定的政治基礎平穩發展,並且形成了務實為核心的求真主義。
  • 羅馬帝國衰亡史
    接下來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出身於一些低微家庭的皇帝們挽救了瀕於毀滅的帝國,他們擊敗了國內外的敵人,以強制執行的嚴格軍紀恢復了邊防力量,成為「羅馬帝國的復興者」。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當選皇帝,他以狡猾的策略抹去了古羅馬憲法的最後痕跡。他把龐大的權力分給三個同伴,統治者就由兩個奧古斯都和兩個凱撒頭銜組成了。
  • 歐洲史之羅馬帝國崩塌 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羅馬人建立了一個龐大帝國,不但反吞了希臘,而且還四處開疆拓土。     在公元1世紀時,羅馬帝國涵蓋了整個地中海周邊,地中海變成了家裡池塘,地中海三大半島、以及英格蘭都是羅馬地盤,包括現在法國全部,但蘇格蘭和愛爾蘭不是。那時羅馬帝國估計不屑於發展現在的歐洲大陸,北部僅到萊茵河和多瑙河邊界,主要領土在土耳其、中東和北非地區。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羅馬帝國。在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裡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西哥特人攻破了羅馬城,掠奪了大量財富,揚長而去。此後,西哥特人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起了西哥特王國。
  • 在羅馬城裡尋找古羅馬的歷史,探尋屬於羅馬帝國的遺蹟
    想感受古羅馬的歷史與文化必須親眼目睹古羅馬鬥獸場的雄偉壯麗。這裡保存著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文明古蹟。非常幸運的是,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是古羅馬鬥獸場免費參觀日,剛好被我們趕上了。早上不到8點半開始排隊,9點順利入場。在參觀之前別忘了租一臺導覽機,價格5歐元。
  • 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一說起羅馬帝國很多人瞬間就想起羅馬鼎盛時期的那張地圖,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文明地帶,現在的法國,半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土耳其,義大利,敘利亞,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瑞士。鼎盛羅馬如此之多的國家共同組成了鼎盛時期的羅馬,我們一般說的羅馬帝國也就是這個羅馬而神聖羅馬帝國其實和羅馬帝國完全沒有關係,神聖羅馬帝國是德國的前身
  •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古羅馬境內富庶繁華的龐貝古城頃刻間毀於一旦。天災與人禍的交替出現,撼動了羅馬的統治根基。 所謂的「元首制」,實際上就是共和制外表下的帝王制,屋大維憑藉這一改革舉措,成為繼愷撒之後的又一位獨裁者。
  • 十大帝國之「死於蠻族」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在美國媒體根據領土、民族構成、區域內最高政權等因素排出的世界歷史上十大帝國中排名第一。由於古羅馬對西方世界貢獻極大,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羅馬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就是文明世界,周邊的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都被羅馬人稱為蠻族。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3
    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3 羅馬帝國西部的皇帝美佐利安(馬約裡安,457年 - 461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編寫者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532年,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佔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 羅馬帝國「藝術危機」,「藝術轉型」是對文化的保護,亦是傳承
    古羅馬帝國是一個實力非常強大的國家,但在晚期,古羅馬有逐漸走向衰落的現象,羅馬藝術也是羅馬傳統藝術,在羅馬的傳統文化中,羅馬藝術佔據著重要地位,藝術象徵著羅馬社會的走向,是羅馬歷史的見證者。晚期羅馬有逐漸衰落的現象,但羅馬藝術並沒有隨著羅馬的衰落而衰落,而是逐漸走向了轉型的道路,轉型是羅馬藝術的另一個起點。
  • 聊聊羅馬帝國最「好色」的皇帝
    慢慢地,這些指責新潮流、唾棄新色彩的羅馬學者開拓了色彩倫理這一新的領域。後人根據他們的觀點將色彩分為「正派的」與「不正派的」,而綠色往往被歸為「不正派」的一類裡。但這還是沒能阻擋綠色的流行。古羅馬的壁畫熱衷於以花園為題材,綠色則在這些藝術空間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流行一方面得益於染色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少不了部分貴族支持者的資助和鼓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尼祿皇帝本人。
  • 把皇權一分為四,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影響羅馬帝國近百年
    293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的四帝共治制,是古羅馬帝國分裂的重要標誌,這一時期古羅馬出現了四位皇帝。戴克里先去世以後,四帝共治制度土崩瓦解,卻間接影響了羅馬帝國後期近百年,甚至於整個歐洲歷史的發展。 羅馬帝國的興衰 羅馬帝國的興起最早要從屋大維建立元首制開始,不過屋大維並未公開稱帝,但他一系列的舉動為開創羅馬帝國的壯大奠定了基礎,其死後養子提比略繼承了皇位,繼續實行穩固的統治。羅馬帝國初期近百年的時間裡面,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