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齊慧東:昔日貧困戶 今日領路人

2021-01-09 中國江西網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齊慧東,現年30歲,家住德興市新崗山鎮體泉村,家中一兒一女,自己身有殘疾,喪失了部分勞動力。

  身殘志堅:抓住機遇勇創業

  考慮到他家的實際情況,2014年經申請被選為立檔建卡貧困戶。由於身體狀況不便勞動,齊慧東只有在外地一家布藝油印企業打工,收入不高、家裡生活一直比較艱難。但對於生活,齊慧東一直都充滿衝勁,2016年,隨著德興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淘寶、阿里巴巴等物聯網電商模式火熱興起,老家富足的勞動力資源優勢,促使齊慧東萌發了返鄉創業的念頭。在布藝廠工作多年的經驗讓他牢牢掌握了布藝油印技術,齊慧東隨即和朋友一起商量著回家創辦一個門帘加工廠並在網上進行銷售。

  脫貧有方:政策扶持喜脫貧

  企業剛辦時,只是租賃了一家農房,場地小不規範,還存在生產安全隱患,沒有規範廠房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齊慧東。新崗山鎮政府得知情況後大力支持,利用毗鄰九都工業園的地理優勢,把周邊的邊角料地集合起來建成扶貧創業園,並以優惠的價格租賃給他們,既解決了廠房難題又降低了創業成本。齊慧東和朋友的以門帘為主的「齊氏布藝」熱熱鬧鬧地創辦了起來。「目前,我們一天的快遞達到1000件,月銷售額為300萬左右,共有35位員工,其中精準扶貧對象20人,旺季的時候我們員工的月收入可以達到6000-7000元。」2017年齊慧東說到。

  身份轉變:不忘初心助扶貧

  從以前的貧困戶到現在的脫貧領路人,從接受幫助到提供幫助,齊慧東的身份發生了質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不僅得益於齊慧東本人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敢闖敢拼的毅力,更得益於政府和各個部門對於扶貧產業的全力支持和幫助。成功實現脫貧的齊慧東沒有忘記如何帶動大眾創業,現在全村戶戶裝起了電腦,開起了網店,規模越做越大,體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淘寶村」。目前,齊慧東創立的「齊氏布藝」已成功帶動周邊多名貧困戶就業,也被認定為是「德興市扶貧車間」。從最開始的給淘寶網商供貨到創建扶貧工廠,真正加入電商後,布藝門帘的業績連連往上翻,齊慧東與「齊氏布藝」的發展過程也正是大茅山「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敢於鬥爭」精神的現實體現。

體泉村的標石(圖片由德興市委宣傳部提供)

  如今體泉村裡銷售布藝門帘的網店以及在外地開網店的就有三百多家,隨著市場需求的劇增,有的村民開始自己辦廠,從事布藝門帘加工和銷售業務。共帶動了全村1100餘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移民對象29人從事電商行業,2018年體泉村網上成交額高達1.863億元,營銷額在全省「淘寶村」中排名第一,「江西第一淘寶村」和「德興體泉」布藝的品牌真正打響。今年「雙十一」當天,體泉村農村電子商務累計交易額達500餘萬元,展示了體泉村淘寶村蓬勃的生機和巨大的潛力。這裡也逐步成為了上饒市最大的布藝門帘加工基地。

相關焦點

  • 李志林:昔日貧困戶 今日「領鹿人」
    2014年,李志林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  為了養家,他多次外出務工,皆因殘疾被拒之門外。「別人不要我,我就自己幹,我要活出個人樣來。」李志林說,「2006年,我開始了我人生第一次『創業』——發展袋料香菇。」  為了搞好香菇產業,李志林起早貪黑,虛心向人請教,從立架搭棚、配料裝袋、下種注水、剪菇烘菇,每個環節他都親自上手。
  • 【聚焦】阿右旗:昔日「風沙灘」 今日「新綠洲」
    【聚焦】阿右旗:昔日「風沙灘」 今日「新綠洲」 2020-11-11 18:1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昔日「窮叮噹」 今日「愛擔當」 ——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脫貧不忘...
    昔日「窮叮噹」 今日「愛擔當」 ——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脫貧不忘感恩黨,捐資戰「疫」獻愛心 2020-02-28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省南陵縣工山鎮:昔日貧困戶 今日防汛衛士
    工山鎮廣大幹部群眾都全力投入防汛搶險,其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員,他們是曾經的貧困戶,如今主動要求走上防汛抗洪搶險的一線,表示要為保衛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裡水深且水流很急,很危險,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大雨傾盆,江國平站在麻陽河橋洞下清理著洪水帶來的樹枝和雜物。江國平是工山鎮柏二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
  • 零陵:昔日貧困戶 帶領鄉親奔小康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胡國際)走進零陵區接履橋街道冶木塘村種植專業合作社,鄉親們在忙碌的採摘蔬菜,打包、裝箱,一派繁忙的景象。「以前我們也不知道做什麼,在外打打零工,自從村裡有了合作社,我們工作穩定多了,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太感謝合作社的老闆了。」
  • 河南省新安縣:昔日荒山荒灘雜草生 今日休閒度假好去處
    這裡昔日是一片荒山荒灘,如今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正成為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昔日荒山變綠坡荒山荒灘煥發生機2019年11月昔日人跡罕至的荒山荒灘,在生態治理和農旅融合項目的帶動下,迸發出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大河風雲」景區已累計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
  • 「決勝2020」左家灣村:昔日小村莊 今日致富忙
    2018年年底,左家灣村建檔立卡的共239人,99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圖為兩位務工婦女正在蘑菇種植大棚裡種菌來到郝永紅的蘑菇種植大棚裡,兩位務工的婦女正在種菌。據郝永紅介紹,他的蘑菇大棚每年能產出約20000斤蘑菇,年平均收入能達到80000元左右。
  • 90後「掛麵郎」的人生逆轉:昔日貧困戶 今朝「技術員」
    從昔日返鄉創業的貧困戶,自己摸索著做掛麵,到兩年後擔任縣上掛麵扶貧車間的技術員,郭家溝鎮鑽天咀村村民慕佳宏用辛勤和努力改變著自己的人生。預計年產掛麵90萬斤,年產值760萬元,年創立120萬元,可提供35個扶貧工作崗位,帶動70餘名貧困人口就業,直接就業人員年均年增收5萬元,項目利潤反補貧困戶可使450戶1200餘人受益。來源 吳堡新聞
  • 昔日東臺站,今日高鐵站
    昔日東臺站,今日高鐵站 2020-12-0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湄公河巡航:昔日被劫船老闆 今成護航「領路人」
    【解說】在巡航編隊中,操舵民警被稱為護航湄公河的「領路人」,42歲的張世松就是其中的一員。而九年前,他是一名在湄公河上謀生的「船老闆」。  【同期】操舵民警 張世松  四國聯合巡邏執法之前,說實話經常遭到武裝攔截非法檢查,非常渴望哪一天能有那麼一個組織作為我們堅強的後盾來保護我們。
  • 「領路人杯」巨物挑戰賽——安徽亳州站
    想釣大魚,就用獵青」領路人國際釣具安徽地區賽事全面開展!一、主辦單位:安徽亳州漁和堂漁具冠名贊助單位:威海領路人國際釣具有限公司特別支持:世界紀錄「超級盃」組委會協助贊助單位:北京和美釣具 羽川技研釣具 廣州巨物餌料 香港漁人社 香港傳奇戶外 亳聚大物垂釣中心
  • 道縣:貧困戶 「家門口」就業 工錢日清日結助推脫貧清零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楊林 周絢 田治排)道縣以「合作社+產業扶貧+貧困戶」的模式,產生了巨大的磁場效應,優先考慮貧困家庭勞動力有事做有錢掙,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率落實100%,農業產業用工制度成了全縣脫貧清零的有力保證,讓昔日的貧困戶成了種植戶的「香餑餑」。
  • 昔日建卡「貧困戶」 今天致富「帶頭人」
    今年21歲的戴芳敏是嶺下村人,家裡有8口人,原來是江西九江修水縣東港鄉嶺下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嶺下村是國家「十三五」期間重點貧困村,鐵路扶貧工作隊的黃洪華是戴芳敏他們家的包保幹部。前幾年,戴芳敏跟著父母在溫州打工,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沒再出遠門,黃洪華介紹她到南昌的嶺下村扶貧直銷點幹起了售貨員。
  • 阿右旗:昔日「風沙灘」今日「新綠洲」
    走進阿右旗曼德拉蘇木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牧民寶花種植的16萬畝梭梭林內,登高遠望,茂密的梭梭林隨風搖曳,盎然綠色遮蓋住了昔日肆虐蔓延的漫漫黃沙。進入深秋以來,寶花每天都要到這裡走走,查看新種植的梭梭長勢情況。   「我種梭梭林主要是為了改善嘎查惡劣的生態環境。」寶花說。2001年,寶花購買了幾萬株梭梭苗,和丈夫一起開始在嘎查周圍的沙灘中種梭梭。
  • 昔日貧困村 今日幸福園——商丘市睢陽區塢牆鎮大郭莊村脫貧側記
    走進商丘市睢陽區塢牆鎮大郭莊村,乾淨整潔的村道、高聳挺拔的綠樹、醒目的指示牌、靚麗的休閒文體廣場讓人耳目一新,昔日門前院後的垃圾不見了,「髒亂差」現象消除了,家家戶戶門口擺放著垃圾桶,時不時可以看到保潔員在清掃路面和收集垃圾…一幅美麗新農村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 帶路人 領路人 貼心人(圖)
    被農民兄弟親切地稱為「村裡的帶頭人」「致富的領路人」「群眾的貼心人」,他們就是市國資委駐石各莊鎮敖南村和西南莊村幫扶工作組。「既然組織把我派來了,我就要為村裡做點事,不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幫扶組組長張斌說。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一年多以來,他團結帶領兩位年輕同事,紮實開展扶貧工作,抓黨建聚人心,抓產業促發展,抓建設強基礎。如今,兩村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王雄旺:昔日貧困戶 今日養殖富
    家住通城縣馬港鎮踏水村的王雄旺,本人患肝囊腫、肺炎病,長期需要服藥治療;其妻王紅初患子宮癌,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在村兩委和縣扶貧辦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不等不靠、利用各項扶貧政策大力發展養殖業,2019年實現了脫貧致富。
  • 昔日黃河岸 今日換新顏——舊城鎮的新村葵堌堆
    成立了「葵丘莊園合作社」打造「葵丘莊園」品牌,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方式,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並建立院士工作站,與中科院束懷瑞院士籤訂協議,大力提升了全鎮果樹種植技術水平、及時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難題,提高了生產水平、增加群眾受益。
  • 甘肅岷縣:昔日「茶馬古道」今日重現輝煌
    昔日的茶馬古道重鎮——岷縣,今天在以一批電商創業者們的市場開拓中,再書往日輝煌。甘肅境內的茶馬古道大致路徑先由四川進入文縣,再沿白龍江到達武都,經宕昌至岷縣後進入藏區。同時,該企業與鎮、村兩級籤訂扶貧幫扶合作協議,每年拿出24萬元用於村上貧困戶分紅。截至目前,岷縣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級2服務站18個、村級服務點306個,維修改造1200平方米的縣級物流分撥中心1個、建成鄉郵政所18個、村郵站359個,現有快遞物流公司17家。
  • 自力更生讓他成貧困戶「摘帽人」
    家住嘉平鎮寒坡村二組的夏昭全曾是一名貧困戶。寒坡村地處貓山地區,海拔500多米,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夏昭全家中兩個孩子上學,妻子又患鼻咽癌,家裡為數不多的積蓄被消耗一空。為補貼家用,緩解家庭壓力,2004年,夏昭全開始嘗試種茶。然而,由於種植全靠自己探索,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收入。隨後,他又嘗試種植西瓜,因為沒有技術,沒有經驗,一年辛苦下來,除去農資農藥費用,也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