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餐飲」新模式,能帶湊湊走多遠?|每日新物種

2020-12-18 吳聲造物

新物種的爆發不是偶然。在新物種成為新物種之前,它多半已經在商業叢林裡顯露出巨獸獨有的潛力了。

「每日新物種」是場景實驗室新推出的一個欄目。我們希望能在這個欄目裡,捕捉到商業世界裡那些最早期、最野蠻、最原始的生命力。

「每日新物種」將持續為你推薦值得注意的優質早期項目。

吳聲造物 | ID:wushengzaowu

「火鍋+餐飲」新模式,能帶湊湊走多遠?

作者 | 王君亞

排版 | Josefine

全文閱讀共2227字,閱讀6分鐘

當你逛商場累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去哪裡小憩一下?星巴克還是滿記甜品,如今,火鍋界的傳奇「呷哺呷哺」給出了一個新的選擇。

新物種關鍵詞

餐飲新零售、火鍋+餐飲

物種小傳

湊湊是呷哺呷哺獨立運營的中高端火鍋品牌,與呷哺呷哺在產品定位、裝修風格、服務方式上都有很大區別,最大的特點在於以「火鍋+茶飲」的模式,形成與其他火鍋品牌的差異化。

誕生時間

2016年6月,第一家店開始營業。

成長指標

2017 年湊湊的銷售額為1.17 億元人民幣,佔呷哺呷哺總收入3.2%。湊湊計劃兩年內開到100 家門店,未來將獨立於呷哺呷哺上市。另外,湊湊宣布計劃將茶飲部分獨立開店,主打茶飲+點心,取名「茶米茶」。

推薦理由

1、 「火鍋+餐飲」的模式創新,觸發了火鍋市場的新機會,引導形成新的餐飲消費習慣。

2、湊湊在呷哺呷哺之上的布局,發揮了自身在火鍋底料、物流配送、食材採購等核心能力延展方面的優勢。

生命力分析

湊湊以「火鍋+茶飲」的模式,觸發了整個火鍋市場,可以吃火鍋的茶飲店這一新模式也因此孕育而生。

1)火鍋市場的崛起

目前,火鍋已經成為中國餐飲第一大品類,火鍋底料市場有大概500億元左右的市場容量。我國火鍋店數量達35萬家,佔餐飲商戶總數的7.3%,品類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加劇了一二線城市火鍋店的競爭。上市後的海底撈表示今年要開180-220家店,左庭右院、撈王等火鍋品牌也在持續擴張中。

在川式火鍋中,定位中高端市場的海底撈佔據火鍋市場2.2%的份額,是當之無愧的"火鍋一哥",堅持做單人小火鍋的呷哺呷哺緊隨其後,佔據0.8%的市場份額。

火鍋業的激烈競爭,激發市場內的玩家向著重創意、重體驗等多維度發展。巴奴火鍋以毛肚特色迅速躥紅,海底撈發展其他冒菜品牌且向新三板提交公開轉讓說明書,另外Hi辣推出鍋鍋冒菜餐廳,同時向外賣O2O領域邁進。

2)呷哺呷哺迎來新變革

成立於1998年的呷哺呷哺,早在2014年就在香港上市。根據年報顯示,呷哺呷哺的業績自2014年上市以來一直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2017年再創新高,營業收入年增長高達約32.8%。

呷哺呷哺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貼上了「廉價快捷」的理念標籤,而湊湊的孵化可以看作是呷哺呷哺重要的戰略方向,對呷哺呷哺的品牌價值巨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湊湊背後站著一位火鍋界資深「金主」。

從消費水平來看,呷哺呷哺人均消費在50元左右,海底撈則是在100元左右。對於火鍋界來說,海底撈的人均已經算很高的了,畢竟川派或渝派的火鍋人均消費也就在70元~90元之間而已。湊湊用約130元左右的人均來填補海底撈之上的火鍋市場空白,看得出此舉背後的信心。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最好的戰略是對中間價位市場的全覆蓋。在火鍋市場中,海底撈作為標杆屹立多年。而呷哺呷哺以不到50元的客單價,形成了深入人心的「經濟實惠、價格低廉」的印象。而湊湊不僅將客單價定到130元左右,更揚言要對標海底撈。

消費者青睞海底撈不僅因為價格,更多的還是優質的服務。但呷哺呷哺價格低廉的標籤早已深入人心,而服務方面也不是自身的優勢所在,若想要通過湊湊改變在火鍋市場的印象,取得更大的突破,可以說面臨較大的挑戰。

3)「火鍋+茶飲」的新賽道

據悉,目前在湊湊的門店中,茶飲的銷售平均佔比為18%,這一數據仍在上升。在普通火鍋店中,飲品佔比多為5%以下,而中西餐廳、咖啡廳的飲品佔比在15-25%左右,湊湊的飲品銷量在火鍋業態中算是佔比很高的。

非尖峰時間段如何經營,一直是餐飲企業的一大難題。湊湊藉助茶飲這個受到大眾消費者喜愛的品類引流,提供一個交談+玩樂的休閒空間,以及品牌初期就已成型的飲品外賣檔口設計,彌補了低峰時段的營業額缺失。據悉,在湊湊的產品體系中還將增加港式點心的比例,進一步豐富消費者下午茶時段的點單選擇。

另外,「火鍋+茶飲」的模式,無論在紅海市場的火鍋界還是茶飲行業都是新興的跨界融合。對於企業方來說,這樣的結合可以很好地利用閒置非餐時段店鋪的資源,又能解決購物中心內,消費者缺少休息場所的痛點問題。

每日君觀點

發展時間超19年的呷哺呷哺作出新的布局,目前看來市場反響可觀,年輕消費者群體爭相打卡。但是,呷哺呷哺廉價實惠的定位已深入人心,湊湊新店單價超百元,消費者能否持久買帳,以及在面向更高消費能力人群的運營及市場推廣方面經驗的相對不足,都讓湊湊面臨很多考驗。此外,「茶飲+火鍋」的模式仍需要繼續探索,究竟是偽需求還是新方向,仍有待市場的檢驗。

/End.

互動小調查

查看往期「每日新物種」

「氛享」「造作」「貓卡」

「小睡眠」「一撕得」「愛咕嚕」

「小白心裡軟」「卡卡智能定損」「子彈簡訊」

「戀與製作人」「Bonobos」「Precious Plastic」

「luckin coffee」「Snapask」「譚維維個人形象識別系統」

「質男XY」「Everlane」「編程貓」「薄荷閱讀」

「匡扶搖」「質男XY」「InYard」「編程貓」

「不空文化」「亞佰天辰」

你還想知道哪些新物種?歡迎來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老鄉雞賣「雞火鍋」了,「快餐+火鍋」將成餐飲新模式?
    以「新菜」模式出現,火鍋按份兒賣,一份雞湯鮮蔬小火鍋售價38元,沒有蘸料,雞湯湯底可以無限續。這是繼和府撈麵在麵館裡「賣火鍋「以後,又一快餐品牌推出「快餐+火鍋」模式,它們究竟是想進軍火鍋賽道?還是用新模式尋求第二波增長呢?
  • 湊湊能否挑起呷哺火鍋大梁?
    核心導讀湊湊過去一年高歌猛進,呷哺「平價」品牌定位要失靈?高端火鍋定位,跨品類創新是湊湊脫穎而出的關鍵;呷哺密集升級2.0門店,多品牌創新將成「新常態」嗎?呷哺與海底撈走的是兩種不同的經營路線,一個主打低客單價的大眾市場,一個定位中高端,但呷哺非但沒有在平價市場討得多少便宜,反而陷入低端火鍋激烈廝殺當中,坐看海底撈則在中高端市場一枝獨秀。服務花樣繁多的海底撈,還長期活躍在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視頻平臺。
  • 呷哺呷哺推出旗下火鍋品牌湊湊火鍋 茶憩
    )宣布,公司旗下品牌湊湊火鍋茶憩今日正式登陸香港旺角MOKO新世紀廣場,以新穎臺式麻辣火鍋與臺式現搖茶飲組合打破傳統框架,引領行業創新,呈現最潮臺式餐飲文化風氣。   公司表示,是次香港新店開幕,湊湊將推出日本、美國和牛系列的限定涮品以及其他獨具創意巧思的菜式。
  • 湊湊不再拖累呷哺呷哺 首次扭虧為盈
    財報顯示,2018年新開張共195間餐廳,其中包括168間呷哺呷哺餐廳及27間湊湊餐廳,其中湊湊餐廳營收增加374.9%,增至5.5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湊湊僅用一年時間扭虧為盈,顯示出中高端火鍋市場的潛力,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外賣業務成為了呷哺呷哺的新的營收增長點。
  • 「湊湊」是湊合?顧客去「湊湊火鍋」就餐疑遇變質鍋底
    來源:華商報慕名前往西安曲江創意谷「湊湊火鍋」就餐,其間竟遇到變質鍋底,劉女士提到這一次覓食經歷,心情很複雜……「這麼大的店,開業才三天就出現鍋底質量問題,難道『湊湊』是湊合」?劉女士質疑。『湊湊火鍋』的李姓領班卻一直在徵求我們的意見,不主動拿出解決方案……」劉女士質疑:「商家開門營業,遇到問題難道沒有預設解決方案嗎?為何一直等著顧客開口?我們提出賠償一萬元的解決方案,遭到對方拒絕。」
  • 呷哺呷哺押寶的湊湊火鍋,現在怎麼樣了?
    湊湊2016年6月在北京三裡屯開出第一家門店,該品牌主打「火鍋+茶飲」模式,門店內是火鍋店,店外有可外帶的奶茶窗口,同時也提供下午茶套餐,為的是在提高坪效的同時擴大經營時段和經營範圍。湊湊品牌方對界面新聞表示,其定位是「人均150元以上的聚會路線的輕奢大火鍋」,以填補呷哺呷哺的小火鍋以外的市場空缺,並以茶飲做出差異化。
  • 呷哺呷哺「死磕」海底撈,能否靠湊湊火鍋轉型成功?
    原來,他們為了應對海底撈的競爭壓力,推出了主打高端消費的子品牌"湊湊火鍋"。現在兩年過去了,其結果究竟如何呢?亟需彌補的發展漏洞呷哺呷哺是在1999年成立的,但最初這個帶有閩南特色的單人小火鍋發展卻並不順利。到了2003年非典爆發,乾淨衛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呷哺呷哺這樣一人一鍋的形式才開始受到歡迎並持續走紅,順勢開了多家分店,打開了全國的單人小火鍋市場。
  • 呷哺呷哺推出副牌「湊湊」 到底是個什麼鬼?
    作為呷哺呷哺的新創品牌,湊湊想要做的仍然是火鍋,但卻又不局限於火鍋。  對於湊湊,其創始人團隊給出的解釋是:「湊」字在《說文》和《廣韻》中本義都是指人們在水上相會。創始人團隊認為,「湊」的意思與火鍋的非常貼切,就是朋友因為火鍋,即傳統意義上的因水而相聚。
  • 小龍坎開「龍小茶」,湊湊開「茶米茶」...火鍋味兒的茶飲能火多久?
    另據統計,2017年火鍋餐飲集團20強企業營業額合計超過440億元,排名前三的是海底撈、呷哺呷哺和小龍坎火鍋。其中,小龍坎已在全球擁有近600家門店。雖然火鍋依然如火如荼開店,並且廣受歡迎,但近年來,鮮有創新玩法的火鍋品類,也開始做些突破。比如以「火鍋+茶飲」的新呈現方式開始進入大眾眼帘,如今Ta們也準備單獨開茶飲店來爭得一席之地。
  • 火鍋龍頭起舞,餐飲細分股看戲?
    這不,近幾天港股市場的火鍋類股票就漲得不亦樂乎——截止目前,呷哺呷哺(00520)已經實現「四連陽」,股價累漲超20%,為18.3港元。不過,單單把火鍋類股票上漲歸功到「吃貨力量」上,未免有點過於偏頗。隨著10月餐飲增速首次轉正這一利好消息的釋出,餐飲行業似乎已逐漸走出公共衛生事件的「黑暗時刻」,而這會是支撐火鍋股股價往上走的主要原因嗎?
  • 繼湊湊之後,小龍坎也做奶茶了,這次有何不同?
    這是在湊湊之後,又一家跨界發力茶飲,二者有何不同?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在全國餐飲總收入的3.5萬億元中,火鍋就貢獻了22%,儼然帶頭大哥。為什麼要做奶茶?具體到小龍坎,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餐飲集團百強榜給出了部分答案。
  • 火鍋也有奢侈品牌?帶你去探火鍋奢侈品牌——湊湊
    在看到這家「標榜」自己為火鍋輕奢品牌「湊湊」的時候,其實象姐是拒絕的,讓我排幾個小時隊去吃一頓火鍋,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兒。正好今兒個隊伍沒那麼長,為了寶寶們那管不住的嘴巴,好吧好吧來探一回店吧~跟著鍋底的鴨血豆腐都是可以隨意加的,在這裡說說鴨血吧,畢竟不少做火鍋的企業都曾經被曝使用假鴨血。湊湊的鴨血比較大塊,成型,基本無孔,口感脆;吳記的鴨血比較小塊,不成型,孔相對多,口感軟且粘牙。這麼看來,貌似湊湊的鴨血會「真」一丟丟,但素,象姐還是蠻欣賞吳記鴨血咬下去爆汁的感覺。
  • 呷哺呷哺副牌湊湊開店提速 未來或單獨上市
    來源:國際金融報餐飲企業想要在規模龐大的火鍋市場分一杯羹的態勢仍在彰顯。「我們測了一下,湊湊這個品牌在中國的胃納量最少在1000家以上,所以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賀光啟表示,過去,呷哺呷哺集團在小火鍋領域發展較好,但在火鍋全品類中的大火鍋部分較為欠缺。基於此,人均消費150元及以上的湊湊是集團多元化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呷哺呷哺對湊湊寄予較大期望。
  • 一文帶你了解呷哺呷哺業務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湊湊擴張推動...
    門店突破千家,湊湊門店增速明顯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火鍋餐飲企業,呷哺呷哺有兩個主要品牌,其中,呷哺呷哺,定位大眾火鍋,高性價比;新品牌湊湊,定位中高端,主打私密、約會的臺式火鍋。
  • 第一次吃湊湊火鍋,鍋底怎麼這麼好看!
    白天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坐了一天,頭暈眼花,最想做的事就是趕緊打卡下班回家來一頓火鍋了。中午同事請客,帶我們去了一家還算高檔的火鍋店——湊湊火鍋。說其高檔,一則是因為價格貴,人均比其他火鍋都要貴上三四十;二則是環境好,不過話說回來,杭州大大小小的餐廳在設計、顏色搭配上都是下了苦功夫的;三則味道還算可以。
  • 什麼都可以湊,湊湊火鍋不能湊!
    麻辣盛宴位於武漢國際購物中心b座8層的湊湊火鍋剛一進人滿為患的大廳就被湊湊唯美的古風裝修驚豔到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家臺式火鍋店~>捲成了玫瑰花的形狀可以說是很別致了但因此每條之間都黏在一起需要整個丟進鍋裡哦08湊湊特供肥牛
  • 依靠「湊湊」挑戰海底撈,呷哺呷哺能夠轉型成功嗎?
    出品「湊湊」,挑戰海底撈呷哺呷哺以吧檯小火鍋的形式滿足消費者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但隨著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注重的是享受一頓飯的感覺。同時,這也是「湊湊」誕生的原因,彌補呷哺呷哺在中高端市場的空白。就目前來看,市場上主流的火鍋品牌呷哺呷哺人均消費在50元左右,海底撈在100元左右。
  • 呷哺呷哺首創小龍蝦火鍋 搶佔2000億小龍蝦市場
    今年小龍蝦火爆季來臨之前,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鍋上新了一款小龍蝦火鍋!幹、涮兩吃!據了解,湊湊火鍋推出的首款小龍蝦火鍋已陸續登陸各個門店,定價與其它小龍蝦餐飲品牌不相上下。首推小龍蝦火鍋 幹、涮兩吃湊湊官方微信公號顯示,湊湊火鍋首推小龍蝦火鍋「麻吉鍋」,於4月12日陸續登陸各個門店,在定價方面,單鍋199元,加料109元/10隻,與其他小龍蝦餐飲品牌的價格不相上下。
  • 「火鍋KTV」紅極一時,這種創新模式能走多遠?
    近日,重慶悄然興起了一種火鍋KTV的新形勢,幽默的重慶市民立刻想到了那句「吃著火鍋唱著歌」。試想,在火鍋吃的開心之時,大聲吼幾嗓子怎麼樣?有媒體調查,在美團上,這種火鍋+KTV的餐飲店已經有十餘家,那麼消費者又對這種餐飲+娛樂新模式大家如何看待呢?
  • 呷哺呷哺CEO:公司股價存在低估 湊湊價值還未被釋放
    1998年,呷哺呷哺把「一人一鍋」的吧檯式小火鍋帶到北京。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連鎖火鍋第一股」。在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際,呷哺呷哺門店突破1000家。成為國內直營門店最多,也是第一家把中餐規模化的餐飲企業。而在2016年公司高速發展之際,公司推出了中高端品牌湊湊,主打「火鍋+茶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