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後日本威脅有多大?美國修建太平洋堡壘,預防日軍登陸戰

2020-12-12 丹書戰史

正當大清朝風雨飄搖的最後幾十年裡,海上鄰國日本卻在暗地裡發奮圖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實力挑戰昔日的大清帝國,甲午海戰中一戰擊敗遠東第一艦隊,至此成為東亞一霸。不過對此感到擔憂的不止大清朝,還有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

俄軍戰艦,在對馬海戰中被擊沉

甲午海戰發生於1894年,美國於1898年在普吉特海灣修建岸防要塞,目的是為了保護西雅圖,免遭海上襲擊。至於要塞防的是誰,在當時的情況下,太平洋地區沙俄的遠東艦隊不足以構成如此致命威脅,北洋艦隊又覆滅了,那就只有日本聯合艦隊的前身--日本常備艦隊。

作為美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西雅圖的官方別名為翡翠之城,這就足以證明它的戰略價值,必須予以重點保護。

西雅圖

整個防禦工程在1903年竣工,主要有兩座重炮陣地,安裝有8門305毫米要塞臼炮,7門254毫米地井炮,以及一些152、127毫米的加農炮。

日常裡火炮都被要塞的混凝土牆保護,在外看不到主力火炮本體,通過一些老照片可以看出,這些混凝土防禦設施厚達好幾米,面向敵人一方還增加綠化偽裝。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又沒有飛機等引導,要想和這樣的要塞硬戰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M1890型305毫米臼炮

M1890型305毫米臼炮,也被一些文章稱為要塞炮、迫擊炮,該炮炮身短粗,安裝在固定的炮座上,可以360°旋轉。採用尾部裝填的方式,裝彈時需要將炮身放平,打開尾部炮閂,用專門的彈藥推車對準炮膛將彈藥推入。該炮射程不遠,但是威力大,彈道彎曲,可以攻擊複雜海灣處的目標。

254毫米地井炮則是一種機械升降式的加農重炮,這也是地井炮稱呼的由來;裝填時火炮通過機械搖臂放平,完成裝填後再升起攻擊目標,這樣可以減少火炮暴露的時間,讓敵人防不勝防。

呈升起狀態的地井炮

這套設施中除了炮兵部隊,還有為數不少的陸軍,他們一方面為炮兵提供保護,另一方面也可用於與有可能發生的登陸敵人交戰。

至少在一戰之前,這座要塞裡的火炮仍然是十分先進且致命的,任何企圖在這裡登陸或者通過的艦隊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然而美國人高估了日本艦隊的實力,甲午海戰中日本艦隊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之後爆發的對馬海戰中,日軍的取勝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指揮,而非單純依賴硬實力的戰鬥。

放低狀態的地井炮

一戰後日本海軍獲得極好的發展環境,日本聯合艦隊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成長為足以挑戰美國的龐大艦隊。但是以日本的工業產能來看,聯合艦隊的極限也就是偷襲珍珠港了,連攻佔都無法做到,要說進攻西雅圖直接登陸美國本土,這種可能性小得幾乎不能再小。

二戰期間,為了預防日本可能做出的瘋狂舉動,美國仍然於1942年加強了岸防要塞的火力,部署了一些76.2毫米炮。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發展,日軍只有節節敗退,已經無力發起反擊,西雅圖要塞守衛的日子過十分愜意。

臼炮裝填訓練

二戰後要塞已經徹底失去作用,在航空兵面前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靶子,美國開始拆除相關設備。到60年代,美國又著手恢復這一歷史遺蹟,他們將二戰菲律賓戰役期間自毀的同型號要塞炮運回美國,經過大規模的修復後重新安置在要塞內,供人們參觀,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要塞內的火炮大多有傷痕,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原裝貨。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日軍明明有補給,為何大都是餓死的?
    中途島海戰慘敗之後,日本喪失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實力大為減弱。但日本並不打算停止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反而加快了速度,以期奪回戰略主動權。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戰區,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其周邊島嶼進行了一系列爭奪戰,這就是瓜島戰役。
  • 看完日軍遺留的大量武器殘骸,才知道日本被美國打的到底有多慘!
    1943年7月,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一次規模中等的登陸戰。此時,距離瓜達卡納爾戰役結束還不到5個月,距離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被擊斃還不到3個月。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幹掉一名美軍,需要的代價有多大?
    二戰時期日軍在亞洲戰場就是惡魔般的角色,幾乎沒有多少國家是對手,不管是在武器裝備上還是軍隊整體戰鬥力上的,所以這就使得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跟我軍的傷亡利弊達到驚人的五比一,也就是說平均犧牲5人才能幹掉一名鬼子 ,實力差距從這裡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因此那個年代先烈們過著極其艱苦的日子。
  • 甲午戰爭清軍炮臺,裝備精良,見到日軍竟潰敗逃走,清軍反被炮轟
    與很多記載不同,事實上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 美日太平洋戰爭轉折之戰:塞班島登陸戰
    如果從的拉包爾,紐幾內亞到菲律賓,雖然可以躲開駐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日本陸軍主力,但是這些島嶼上的日軍數量也不少,打起來,需要相當的時間和巨大的損失。美國海軍認為應該從中太平洋出擊,通過佔領一些重要但面積狹小,日軍兵力薄弱的珊瑚環礁,而快速截斷日本與南洋的聯繫。而在這樣的戰鬥中,對付這些孤懸大洋上的小環礁,會充分發揮美國艦隊的巨大的空中和炮火打擊威力。
  • 揭秘甲午戰爭堅船利炮的清軍為何敵不過不如自己的日軍?
    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 美國領事拍攝日俄戰爭,日軍佔領旅順
    【旅順口的日本船塢】船塢在水岸邊(人工)建設的,造船、修船的地方(亦可停泊船隻);可以分為:旱塢、浮水船塢、灌水船塢等等。浮水船塢還可以幫助深水船舶駛過淺水航道、打撈沉船等。【日軍步兵】1896年,因參與甲午戰爭、乙未戰爭有功,乃木希典被任命為第三任臺灣總督(1896年10月14日-1898年2月)。乃木希典擔任總督期間,曾經數次提出將臺灣賣給法國,甚至賣還給清朝的建議。【日軍炮兵】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直接指揮旅順會戰。
  • 甲午戰爭失敗的清軍:火炮是日軍6倍,步槍從美國、德國進口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清朝敗於日本,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降低;《馬關條約》喪權辱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甲午戰爭爆發前,西方的軍事專家一致斷定:「這場仗中國肯定會贏!」為什麼這麼說呢?海戰方面,外國普遍認為中日兩國的海軍實力不相上下,清朝在總噸位上略有優勢,而日本在技術上更先進,雙方幾乎打成平手。
  • 燃燒著的大洋,日本與美國的太平洋大博弈,日軍大舉進攻威克島
    燃燒著的大洋,日本與美國的太平洋大博弈,日軍大舉進攻威克島 威克島位於太平洋中部地區,這座島嶼的面積並不大,是一座珊瑚礁島,但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它成為了太平洋軍事的焦點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日本曾經圍繞這座,本不知名的小島爆發過激烈的爭奪戰。
  • 貝蒂歐島戰役:打得異常慘烈,日軍少將被大火燒死
    貝蒂歐島,島上的守軍最高指揮官,是精通土木工程學的柴崎惠次少將,在海灘地帶布置有包括203mm岸防炮在內的25門火炮,以及密集的輕重機槍火力點,島上守軍包括朝鮮勞工多達4800
  •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佔據優勢地位的美軍損失卻比日軍還要慘重
    硫磺島戰役是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戰爭,使得自視甚高的美軍首次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傷亡高於日軍。日軍的頑強抵抗使得美國人膽寒,幾乎沒有勝算的日本人沒有打算投降而是寧可全體"玉碎"也要阻止美國人。甚至可以說正是硫磺島戰役讓美軍重新開始審視放棄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轉而思考是否要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合影,日本軍旗成為最好戰利品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突襲珍珠港,第二天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隨之爆發。海軍陸戰隊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力,而有意思的是,每當馬潤們攻下一座島,他們總會與繳獲的日本軍旗合影,以紀念勝利。
  • 美媒憂心中國打造南海"潛艇堡壘":威脅美國本土
    報導認為,中國有一支配備彈道飛彈的核潛艇艦隊,其規模在不斷壯大。中國擴大對南中國海的領土主張,旨在建立深海避難所,按軍事說法就是「堡壘」。中國的潛艇艦隊可以躲在那裡,避免被發現。出生於美國的安全問題專家卡爾·塞耶說:「南中國海是中國潛艇很好的藏身之處。」他在新南威爾斯大學任教。多處海床深達數千米,而在海底峽谷,潛艇可以輕易躲避偵察和探測。
  •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打開了日本的門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大軍事強國蘇聯和美國也卷進了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太平洋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就是衝繩島戰役了,這場戰役是美國在太平洋戰役中傷亡最大的戰役,同時也發來了日本的門戶,因為衝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戰略位置被譽為日本的「國門」,所以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 二戰傳奇,日軍的夢魘,兩天殺死一千五百名日本士兵
    持續了半年之久的瓜島戰役美日雙方為了爭奪瓜島逐次派兵增援,在海、陸、空展開的激烈的爭奪,半年多的瓜島戰役最後以日本無力在進行消耗而撤軍(日本在戰艦、戰機、士兵的傷亡上遠超美軍),美國最後完全取得了南太平洋的主動權,並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約翰·巴斯隆也在瓜島戰役中一戰成名!
  • 甲午戰爭的巨額賠款幫了日本多大忙?
    根據中日學者統計,日軍在戰爭中所繳獲的艦船、武器、彈藥等軍需物品,以及日軍在中國民間搶劫的財富,共計約8000萬兩(不完全統計)。當時,俄國正在亞洲謀求霸權,加緊向中國東北和朝鮮擴張,嚴重威脅了日本的安全和利益。因此,「戰後經營」的總目標就是為了對抗沙俄南下,爭當遠東霸主。
  • 500磅炸藥炸不開的日軍堡壘,松山要塞因何被稱為「東方馬奇諾」
    此役,雖然遠徵軍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日軍以千餘人的兵力據守此地3個月,使得遠徵軍大量傷亡,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日軍構築的松山陣地特別堅固。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生的節節敗退中,意識到了松山此地作為滇緬的依託作用十分巨大,所以決定在松山修建要塞。
  • 史上最昂貴二戰劇集,血腥的太平洋戰場!(內含資源)|硫磺島戰役|...
    01  史匹柏+湯姆·漢克斯的這對黃金組合自《拯救大兵瑞恩》後,聯手打造了二戰經典劇集《兄弟連》,創下了多個紀錄。意猶未盡的二人再次聚焦二戰,將視線投向了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本在這個戰場上,投入了巨大兵力,並經歷多個血腥戰役,最後直到日本投降。
  • 相比蘇聯「引爆富士山計劃」,美國的原子彈無疑是拯救了整個日本民族
    1945年2月19日美日雙方爆發的硫磺島堪稱太平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硫磺島一戰,不僅日軍傷亡慘重,而且也讓美軍擁有了可直接轟炸日本的重要軍事基地,至此,美軍的一隻腳已經跨入日本國門,日本的滅亡指日可待。
  • 二戰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為何這國卻要給日軍修建紀念碑?
    日本在二戰時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幟,對亞洲各國進行殘暴的侵略,日軍在各國所犯下的累累罪行,至今仍讓人痛恨。然而卻有一個同樣是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對日軍卻是感恩戴德,甚至不顧各國反對為日軍修建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