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生態省的「綠色密碼」:浙江,一片山水的綠色崛起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溫州文成百丈漈,青山飛瀑相映成趣。 範宇斌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3日電(記者 柴燕菲 邵燕飛 範宇斌)2020年,浙江大地的生物「朋友圈」有點熱鬧:刀魚闊別20多年重現蘭江,衢州、麗水多地上演「熊出沒」,「世界動物活化石」金斑喙鳳蝶現身泰順烏巖嶺,中華斑羚、中華穿山甲穿梭於神仙居的崇山峻岭……回顧一次次珍稀生物出沒浙江的足跡,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徐徐打開。

曾幾何時,珍稀生物也曾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它們的衰落、消失、重現,見證著家園生態之變。幸運的是,2003年浙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當年,該省提出創建生態省成為浙江「八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6年一以貫之,浙江率先建成中國首個生態省。

站在向「十四五」邁進的重要歷史節點審視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作現實,全域大美格局逐漸形成,一批「耀眼明珠」從大花園建設中脫穎而出,「變盆景為風景」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浙江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鮮明特徵。

浙江東白山,群山起伏。 範宇斌 攝

一條道路的重新抉擇

浙江的綠色躍進從兼顧好「要有所為」與「有所不為」起步。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天台縣後岸村,2007年前,家家戶戶打石板,很多村民得了石肺病,那時男性村民平均年齡只有51歲。村莊發展的未來路在何方?

天台縣委書記楊玲玲說,從「賣資源」走向「賣風景」是後岸村當年的明智選擇。「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後岸村於2009年啟動村莊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從此吃上了旅遊飯。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0年的零收入到2019年突破465萬元。」

一個後岸村旅遊火了,又興旺了天台山旅遊。「為防止一哄而起、同質化競爭,我們引導各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個性化發展,促進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楊玲玲舉例道,塔後村主打康養牌、安科村主打親子遊、張思村主打古村體驗遊等。李白筆下的「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時至今日依然是遊人心中的詩與遠方。

藉助生態環境賦能發展在浙江並非個例。從一窮二白的山區鄉鎮到美妝產業高地,湖州吳興埭溪鎮在十多年前陸續關停礦山和機組,修復生態,美化環境,盤活大量礦地。重現綠水青山之美的同時,也引來了一大批投資者的目光,該鎮由此開啟了「美妝夢」。

「以前是窮鄉僻壤的山旮旯,如今美妝小鎮已成為與上海東方美谷、廣州白雲美灣齊頭並進的全國三大化妝品集聚區之一。美妝產業對埭溪鎮財政的貢獻率超過60%。」吳興區副區長、埭溪鎮黨委書記厲雲燕感慨道。

一幕幕「綠色覺醒」讓越來越多的地方嘗到了甜頭,這得益於浙江自創建生態省以來,率先建立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率先實施GDP考核差別化評價指標體系,率先取消相對欠發達地區的GDP考核,「環保一票否決制」首開先河……

通過一組數據,或許可見浙江與優美生態環境之間,正趨向等號。2013年,浙江省設區市重汙染天數曾達174天次,2019年這個數據降到0。「從174到0的質變」帶來更多的「浙江藍」。

麗水遂昌龍洋鄉茶園自然村,勾勒「未來鄉村」模樣。 範宇斌 攝

一片山水的綠色崛起

從按下「速度與激情」的暫停鍵到答好「灰與綠」的選擇題,浙江生態環境的「潛在優勢」從此不斷釋放。其成績在國家生態省建設的16項指標中得到印證:浙江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環保產業比重等指標遠超標準。

展望未來,浙江於2020年提出新目標——到2025年,將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範區。在此背景下,該省多地以美麗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為可持續發展攢起底氣。

每個周末是麗水蓮都利山村村民藍福亮最忙碌的時候。隨著當地打造休閒農旅,藍福亮開起農家樂,往來不絕的城裡遊客,讓他兩三天下來便有數千元收入。

「2009年,我們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585元,到2019年底已經達到29800元了,村集體收入也從零突破到了每年三十幾萬元。」藍福亮的笑帶著山裡人特有的淳樸。

在浙江,依託美麗生態,像藍福亮一樣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轉型到新業態的老百姓數以萬計,日漸富足的生活也讓更多笑容展露在他們的臉上。

舟山嵊泗嵊山島後頭灣村,面朝大海卻人去樓空,成為遊客心中的「綠野仙蹤」。 範宇斌 攝

水長而美,是謂永嘉。在楠溪江上遊,58歲的源頭村村民周順風拿起竹篙一點一撐,船隻蕩波前進。他沒想過,時隔30多年後,還能接手父親撐過的竹篙。只不過,從載貨物變為載遊客。小小舴艋舟喚醒的不只是鄉愁,還有楠溪江沿線鄉村振興新希望。航道疏浚、花海打造、文化植入……隨著系列項目鋪開,沿線8個村上萬村民的增收夢如願照進現實。

不僅於此,浙江還展現出生態與生活疊加的創造力。2020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從脫貧到富民的浙江實踐來看,因地制宜是其中的關鍵詞。

海拔800多米,這是過去的武義縣上夫山村村民的生活「高度」。從全年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的窘境,到如今,家家戶戶住進新樓房,買起小轎車,做起電商生意,日子越來越紅火。

這背後是武義縣率先全國走出了一條以「整體搬遷、異地安置」的下山脫貧新路徑。20多年間,該縣已成功將世世代代居住在深山裡425個自然村搬遷到山下,5萬多名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誠然,生態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和民生以及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休戚相關。

「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表示,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從生存到發展、從城市到鄉村,良好生態正成為老百姓剛需,而加強生態建設也成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明確要求。

杭州臨安龍門秘境,村民與遊客在溪水中嬉戲。 範宇斌 攝

一座大花園的人人耕耘

綠水青山顯「金」價。在創建美麗中國先行示範區的目標下,該省不斷協同推進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

在「兩山」理念的誕生地——安吉,昔日關停礦山的困惑早已「煙消雲散」,環境、空氣、水成為了「搖錢樹」,沉睡的綠色資源不斷被喚醒。安吉龍王村的村民沒有想到,5幢廢棄的老屋和27畝廢棄竹林能賣出300萬元。

此般高價如何得出?龍王村黨總支書記張春華介紹,自從安吉籌建綠色銀行,龍王村將零散的山水林田湖資源「存入」,經銀行摸底、確權、估價,統一打包給企業運營,生態價值頓時彰顯。這是浙江創新生態經濟化的一個縮影,該省已發布中國首部省級「GEP核算標準」。

除了在體制機制上創新實踐,政府的頂層設計、行動效力、前瞻目光同樣可貴。

地處浙南邊陲的山區縣泰順,以「舍」與「得」之間,彰顯綠色發展的決心。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該縣3年裡婉拒40億元投資,卻在2020年連續3個季度GDP保持正增長。「護美『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我們實現了『三大轉變』,生態大縣變生態高地、山區小城變最美山城、一片美變全域美。」泰順縣委書記陳永光說。

台州臨海古城,生態與人文相得益彰。 範宇斌 攝

而這背後政府也在努力幫助加快發展地區提速「兩山」轉化通道。浙江出臺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政策,該省財政擇優確定20個非海島縣(市、區)和3個海島縣(區),2020年至2022年每年投入21億元專項激勵資金予以重點支持。

同樣做出「舍」與「得」的還有海島洞頭,為生態「讓道」,溫州市區與洞頭相連的靈霓大堤在2020年歲末「破堤通海」。

2006年建成通車的靈霓大堤,東延了溫州城市發展空間,卻阻斷了海洋生物的洄遊通道,甚至影響到紫菜養殖。「在破立之間,洞頭持續深入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讓漁民在家門口實現『人海共生』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洞頭區藍色海灣整治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昌達說。

全國首個生態省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2021年伊始,浙江提出將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大花園耀眼明珠,建設「詩畫浙江」大花園鮮活樣板,充分發揮大花園建設重點平臺的輻射帶動效應。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浙江生態文明建設一路走來,讓美麗成為民意也是民生,一張藍圖繪到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

站在生態文明現代化先行的嶄新起點,從浙江看見美麗中國,一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所言,「中國在生態文明這個領域中,不僅是給自己,而且也給世界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朝著綠色經濟的轉型。」(完)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綠色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跨越西方傳統發展道路的新理念,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經驗,正在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借鑑。當這一「綠色宣言」響徹神州、傳遍世界,5600萬浙江兒女萬分自豪。
  • 關於美麗中國先行示範區的浙江實踐與戰略謀劃
    面對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加大的現實困境,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擘畫了生態省建設的戰略藍圖。在推進生態省建設過程中,習近平同志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並先行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等重大科學論斷與具體實踐相結合。
  • 浙江26個原欠發達縣綠色崛起成為全省經濟新增長點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杭州5月8日電 題:浙江26個原欠發達縣綠色崛起成為全省經濟新增長點新華社記者謝雲挺「我們這個山區縣去年遊客接待量達到浙江武義縣旅遊委員會主任王得偉說,15年前,全縣全年接待遊客只有32萬多人次,如今,打響了溫泉養生名城的品牌,旅遊產業成為全縣支柱產業之一。武義原來是個欠發達縣。王得偉說,當地旅遊產業能夠大發展,得益於省委「八八戰略」提出後,省級部門出臺推動欠發達地區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的系列幫扶政策。
  • 浙江麗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十一連冠」背後的綠色密碼
    麗水以山水清麗聞名。 本文圖片均來自麗水市委宣傳部整個8月,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古堰畫鄉「駐85」民宿每天價格在一千至兩千元的客房都早已被預定一空。在經營者葉麗芳眼裡,窗外滿目的青山綠水就是自己民宿最值錢的地方,「連空氣都帶著一絲甜味。」
  • 深讀|綠色,蚌埠崛起的密碼
    千載以降,千裡揚波,滾滾不息的大河,奔湧著歸澤入海的大禹精神,灌流五省聯通;勇立潮頭,匯通四海,擁河崛起的蚌埠,秉持著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攜手區域共榮。走千走萬,還是淮河兩岸。兩年前,《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獲批、淮河流域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 綠色長白山的生產力密碼
    染透這一綠色底色的,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6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不懈的生態保護之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60年,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審為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人與地理圈等10個國際組織評為全球28個環境監測點之一……在國內和國際自然保護領域,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著眾多榮譽和光環。
  • 和政 綠色崛起正當時
    和政 綠色崛起正當時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雲祥 「對面工地就是我們正在建設的花卉產業項目,建成後,這裡將成為全省最大的花卉中心。」
  • 宣城:立足綠色 打造山水生態城
    (資料圖片)宣城,是一座美妙神奇的城市,美在生態、妙在景觀、神在文化、奇在山水。如何讓「綠水青山」永不褪色,給「金山銀山」添足成色?在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指引下,宣城市持續將「生態立市」作為三大戰略之一,聚力打造山水生態之城,把一方水土建設成為生態大公園、文化大觀園、旅遊大樂園、宜居大家園。
  • 瞭望丨綠色長白山的生產力密碼
    近年,長白山的生態保護由單一模式向系統化方向發展,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著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長白山已順利通過世界生物圈保護區10年評估,被列為中國的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示範單位。
  • 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發布: 洞頭區生態治理綠色崛起案例入選
    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發布: 洞頭區生態治理綠色崛起案例入選2020年11月06日 16:51:14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近日,浙江發布了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洞頭區生態治理綠色崛起案例——東岙村藍色海灣「黃沙」變「金沙」的成功經驗入選,交出鄉村振興的優秀答卷
  • 全國首個綠色印染團體標準柯橋起航
    全國首個綠色印染團體標準柯橋起航 2018-05-02 08:39:53 來源:柯橋日報 4月27日上午,全國首個綠色印染團體標準——《綠色印染要求通則》(T/SKBJ001
  • 綠色浙江臺灣行:上山入海走花蓮
    2日,綠色浙江臺灣行進入第二天,經過壯美的蘇花公路,團員們來到了東海岸的花蓮,再一次上山入海感受自然,走訪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七星潭海岸
  • 山水武寧:獨具特色的綠色崛起答卷精彩紛呈
    九江新聞網訊(張永林 羅仁)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山水武寧收穫滿滿的一年。一年來,武寧縣委、縣政府努力寫好生態與發展兩張答卷,以生態文明示範區、綠色發展先行區、最美小城樣板區建設為抓手,積極爭當同類縣(市、區)的「領跑者」,以全省第一的成績榮獲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 「十三五」成就巡禮 綠色為筆描繪美麗中國「山水圖」
    中建一局三公司在建設美麗中國進程中邁出堅實步伐,環境治理業務不斷做實做大。相繼成立基礎設施分公司、基礎設施部、哈爾濱城市公司等業務部門與二級機構,提升戰略引領力與價值創造力,在西北、粵港澳、東北、華南等國家重點區域,建設了內蒙古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大同汙水處理廠、龍遊汙水處理廠、深汕特別合作區汙水處理廠等10餘個國家、屬地重點環境治理工程,以全方位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技術手段投身綠色中國、美麗中國建設。
  • 浙江諸暨:綠色福利盡情釋放
    滿眼是綠色,步步是風景。這是浙江諸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呈現出來的美好景象。生態是浙江諸暨後發趕超的最大潛力,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工作,通過生態治理和修復,重塑青山綠水的生態格局,做好綠色生態文章,大幅提升園林綠化生態效應。
  • 桃源:綠色崛起幸福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桃源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要求,確立生態立縣戰略,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將生態民生工程這根主線貫穿始終,不斷探索生態與發展共贏之路,努力提升「人間仙境、山水桃源」品牌。
  • 自貢國家高新區綠色「加減法」 做好四川綠色發展範例城市
    2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自貢高新區始終堅持「生態打底、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自貢國家高新區也因綠色發展的實踐和經驗,在本屆C21論壇上被評為「四川綠色發展範例城市」。  在城市生態上做「加法」打造宜居綠色城市  自貢高新區副主任楊敬華說,作為除成都綿陽之後四川第三個國家級高新區,川南首個國家級高新區,如何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共贏,如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青山綠水」和「金山銀山」之間的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點,我們一直為之努力奮鬥,一直在做綠色發展加減法,打造綠色產業,建設綠色城市。
  • 【青青島觀察】萊西打好生態王牌 加速綠色崛起
    「母親河」大沽河貫穿萊西全境,是青島北部的山水屏風;小沽河、洙河和五沽河綠水環繞;萊西湖一泓碧水,讓擁有大海的青島更顯靈動之氣;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溼地姜山溼地蘊藏豐富,讓人流連忘返。稟賦自然,得天獨厚。萊西市利用好大自然的饋贈,在保護生態的過程中探索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 「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綠色崛起,美麗山城底氣何來?
    作為曾經的「老、少、邊、窮」山區縣,泰順當前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加快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推進「兩山」轉化。「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探訪泰順綠色崛起背後,記錄山城新發展的生動畫面。
  • 致力綠色崛起建設美好永泰
    「只有堅持綠色崛起,才能建設美好永泰。如果只強調發展崛起,不保護青山綠水,不惜犧牲生態環境,建設美好永泰就是一句空話。」福建省永泰縣縣長李新賢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致力綠色崛起,建設美好永泰』,是永泰縣主動融入海西、推動居後趕超的戰略需要,也是立足縣情、著眼未來發展做出的現實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