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黑土地尋找創作靈感 「土味」農民畫走出國門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紮根黑土地尋找創作靈感 「土味」農民畫走出國門

2020-10-12 16:36: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梁靜 責任編輯:梁靜

    農民畫家在時事中找到創作線索。樺甸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吉林10月12日電 (石洪宇)「十一」黃金周剛過,農民陳淑江便一直在自家的玉米田裡忙活著。他專心使用農具的同時,掛念起由其創作的作品。

  「主業種地,副業畫畫。」47歲的陳淑江是吉林省樺甸市公吉鄉西河沿村的農民畫家。10月初,由他創作的三幅農民畫參加了日本大阪國際畫展。

陳淑江創作的作品。樺甸市委宣傳部供圖

  「我把黑土地上的民俗和風光融合到畫裡。」陳淑江說,作品《一幅農家小院》以一棵果樹、一間民房為背景,果樹掛滿了秋天的果實,一名小女孩站在院子裡。這些元素烘託的是豐收和幸福的喜悅。

  作品《包餃子》色調偏暖,窗外的雪花、屋內的餃子和火炕,展現過年的熱鬧。《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則展現東北民間戲劇,突出東北的民風民俗。

陳淑江作品。樺甸市委宣傳部供圖

  陳淑江稱,其參加的畫展有公益性質,他拿出最能體現中國關東風情的作品赴展,「也是向國外介紹自己的家鄉。」

  實際上,農民畫在吉林省頗有群眾基礎,當地擁有數萬名農民畫家。而陳淑江所在的樺甸,一批農民畫家在1990年前後著手創作。

巨幅農民畫登上樓體 楊光輝 攝

  目前,來自樺甸的農民畫作品受邀參加各類國內大展,還赴美國、日本等國展覽,部分作品還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浙江美術館、北京音樂廳畫廊等機構收藏。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徐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農民畫起步於1958年前後,而到了1990年有了長足進步,農民畫開始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等元素。

農民畫家創作巨幅農民畫 楊光輝 攝

  樺甸市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當地農民畫家從傳統生活中挖掘素材,還從時事中找到創作線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農民畫家創作了《共克時艱》《白衣天使》《鍾南山》等作品。

  近期,當地農民畫家主要關注「光碟行動」,巨幅農民畫還登上當地樓體。(完)

相關焦點

  • 嘉興秀洲農民畫被斐濟粉絲追捧
    1983年,20多名來自秀洲農村的美術愛好者,前往上海金山參觀學習農民畫。在金山,他們不僅學習了農民畫的繪畫技巧,還萌發了無限的創作靈感。回到秀洲後,這些青年畫家立刻拿起畫筆,把秀洲的山山水水、農忙生活畫了下來。雖然在發展初期受到了金山農民畫的影響,但秀洲農村的繪畫愛好者們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秀洲風格」。
  • 田埂上繪出歲月圖譜——戶縣農民畫中的新中國七十年
    農民畫作者畫記憶、畫現實、畫理想,他們筆下的戶縣農民畫與新中國一路前行。從戶縣農民畫發端到邁向市場、走出國門,從如星星之火的美術組到成立農民畫合作社、農民畫畫莊,一個個看似平常的「進程」,是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等大事件最恰當的註解。
  • 江南·人文|江南農民畫,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若問江南生活之美,何以丹青繪之,自然應以生長且潤澤於土地的民間藝術為參照,而農民畫正是重要的維度。這片土地的煙火蓬勃、欣欣向榮,都在這些各具特色、承載著一個個鮮活傳承故事的畫面中。
  • 廣東農民畫來到墨西哥 展現濃濃民俗風情
    &nbsp&nbsp&nbsp&nbsp2017年7月10日,80後龍門農民畫畫家鍾永廉(左一)向墨西哥當地部族領袖介紹農民畫特色,演唱客家山歌。畫中婚喪嫁娶、天倫之樂等農村生活畫面,不僅讓這個農民子弟重拾童年生活的記憶,而且促使他下定決心拜師學藝,讓反映中國農民生活的繪畫走出國門。&nbsp&nbsp&nbsp&nbsp龍門農民畫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色彩豐富、想像大膽誇張。
  • 廣東惠州龍門農民畫:一張文化名片 一卷民俗風情
    相關資料顯示,龍門農民畫的創作源於清代各種民間傳統手藝——包括神廟壁畫、水陸道場畫,屋頂的彩畫、箱櫃漆畫、灶臺畫,年畫、剪紙、彩燈、風箏等,如龍門縣龍江、麻榨的扎花籃,永漢的古建築灰雕、牆壁畫,還有沙逕的畫花床,龍城的蘇包刺繡、糊龍頭、糊獅頭、扎花燈等。
  • 北辰農民畫:巧筆繪出泥土香
    隨著北辰農民畫創作隊伍逐漸擴大,創作精品層出不窮,藝術表現手法也不斷取得新突破。1988年、1991年,北辰農民畫專題展覽兩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北辰農民畫多次赴瑞典、挪威、美國、韓國、義大利等國展出,百餘件作品被國內外國家級博物館收藏,萬餘件作品被國內外藝術館及個人收藏。北辰區也連續3次被原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之鄉」。
  • 中國「土味」與世界潮流:中國風如何吹向世界?
    外國品牌玩轉中國「土味」受阻,中國「土味」街拍走出國門,深層次的原因是國際品牌對中國風的理解和營銷出現了與中國受眾對接失敗的偏差。 高端品牌「土味」營銷翻車,「土味」是中國的「自嘲」 《新周刊》定義「土味」是中國鄉土意識的延伸,在當代異化成了一種生活趣味的表達、個人氣質和文化氛圍。
  • 國產動畫:走出國門的姿態更加自信
    近年來,中國動畫不再滿足於「圈地自萌」,而是以更自信的姿態走出國門。《伍六七》《哪吒》《大聖歸來》等影視作品紛紛在海外上映,讓中國動畫再次閃耀世界。中國原創動畫劇集《伍六七》海報 資料圖片動畫《伍六七》以主人公伍六七尋找失去的記憶為故事主線,通過講述伍六七在幫助別人和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最終用愛化解仇恨與偏見的故事。以「愛與包容」為內核,在帶給觀眾歡樂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使得《伍六七》不僅能觸動中國觀眾,也能更好地與海外觀眾建立情感共鳴。
  • 電視卡通藝術大咖雪峰山上尋找創作靈感
    電視卡通藝術大咖雪峰山上尋找創作靈感讓動漫為遊客亮出新的興奮點他們一路邊走、邊照、邊記,獲取了大量鮮活的創作素材,汲取了不少動漫創作靈感:「把動漫與旅遊融合,把雪峰山打造成動漫雪峰山,這樣可以勾住未來遊客群體的叩拜雪峰山的信念與旅遊的欲望,這也是旅遊企業和旅遊景區今後一個階段裡,必須高度重視的興奮點。」
  • 徐建平:邳州農民畫輝煌歷程暨個人作品展示
    「文化大革命」期間,雖然只有短時間的間斷,但傳統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卻遭到了嚴重破壞,其浪漫、樸拙、貼近生活的創作特點為公式化、概念化、「三突出」等所代替。1977年,全國美術工作會議召開,特邀邳縣農民畫作者代表出席,由此開始出現轉機。1978年1月,為紀念邳縣實現「壁畫縣」20周年,邳縣革命委員會和江蘇省美術館在南京聯合舉辦「邳縣農民畫、泥塑展覽」。
  • 重慶智慧公交系統走出國門
    明年底全覆蓋緬甸仰光公交領域近日,來自市交通局的消息稱,我市積極推動重慶智慧公交一體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國門,尋找發展商機。據介紹,為了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積極帶動作用,我市以交通技術為引領,通過統籌規劃、人才培養、政策支持等多種方式,引導重慶交通企業讓智慧公交一體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國門。據介紹,2017年,緬甸仰光省最大的國營公交公司曾來渝考察,對重慶的智慧公交一體化產品和管理表現出濃厚興趣。此後,重慶方面與緬甸仰光省開展一系列智慧公交合作項目,開啟了當地公交智慧化管理先河。
  • 乘著綠皮車去旅行,國畫教師能否尋找到新的創作靈感?
    祁峰是一所美術學院的國畫教師,為了尋找新的創作靈感,2017年年末他登上了4083次列車。這是一趟從扎龍溼地駛出,穿越茫茫雪原,經北安北上後鑽入小興安嶺的雪國列車。祁峰前往扎龍溼地保護區尋找野生丹頂鶴,在遼闊的蘆葦蕩裡,他能否近距離接觸這種美麗的生靈?打蒲草,編雞咕嚕,割蘆葦,創作蘆葦畫,生活與藝術的距離並不是特別遙遠。在新生鄂倫春民族鄉,祁峰拜訪了一位鄂倫春狍皮衣製作藝人孟蘭傑。做了一輩子狍皮衣的老人記得每一道工序的細緻要求,也記得許多打獵時發生的故事。
  • 50幅六合農民畫亮相蒙特婁
    活動結束後,魁北克工藝博物館館長皮埃爾·威爾遜應邀來南京考察,在參觀了南京多家博物館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把威爾遜帶到了南京六合區,在這裡他第一次看到了中國的農民畫。威爾遜回憶說,在南京各家博物館的參觀,讓他對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當走進農民畫展館時,他感覺到眼前一亮,這些農民畫非常鮮活生動,把六合農民畫帶到加拿大展出的想法由此而生。
  • 惠州龍門農民畫聚焦嶺南民俗 被譽「廣東文化名片」
    到20世紀50年代,龍門農民畫吸收了當時田頭宣傳畫、工地、村頭的簡單線描手法。20世紀70年代初,當地文化部門組織農民開展繪畫創作活動,農民們拿起畫筆滿懷豪情地創作出描繪家鄉發展變化的牆報畫、生活畫、勞動畫;至20世紀80年代,龍門農民畫的獨特風格初步形成,成為農民畫發展的一個高潮時期,並不斷探索發展至今。
  • 色彩的靈感來自哪兒呢?尋找色彩的靈感來源——軟裝設計配色
    學習色彩設計可以從大自然、攝影作品、電影畫面、服飾配飾和家居軟裝軟裝雜誌上獲得靈感來源,就像繪畫藝術創作需要去生活中採風。另外,每年世界權威色彩機構Pantone,都會發布流行色的趨勢。它對於色彩搭配的引領,不僅限於時尚領域,軟裝設計界也會廣泛運用,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對學習配色很有幫助。
  • 走出「國門」的庫倫蒙藥
    內蒙古庫倫蒙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利說,企業以蒙藥為主、中成藥為輔八大系列104個品種,是全國蒙藥生產企業裡蒙藥生產品種最多的一家,擁有「明目二十五味丸」、「寒水石小灰散」、「消食十味膠囊」等15個蒙成藥獨家產品、1個「回生第一丹膠囊」國家二級中藥保護獨家品種。目前已進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的產品有35個,非處方藥品有24個。
  • 《劍網3》走出國門大受歡迎,碧海雲仙禮盒上線,黑科技是亮點
    可以說,這一次的跨界很成功,而《劍網3》走出國門大受歡迎,讓很多外國網友都記住了這個IP。而此次《劍網3》正是將遊戲文化元素與服飾美學文化凝練融合,在「蓬萊」主題概念的前提下,打造出了碧海雲仙禮盒。這款禮盒大量融入了傳統文化符號,搭配的雲紋飄帶更是體現了人物散發的飄飄仙氣,珠玉墜飾更是凸顯了人物的端莊典雅。而傳統美學的運用,也極大彰顯了國風特色。
  • 音樂劇《葉問》首創英文版走出國門
    全球選拔詠春「功夫唱將」  此次音樂劇《葉問》的主要靈感將來源於葉問傳奇的一生生平。據透露,音樂劇的主要劇情或將來源於影片《葉問》系列,計劃最快將於2014年上演。談起具體的劇情,音樂劇製作人之一王紅明女士表示,音樂劇《葉問》還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目前還沒有確定的劇本。
  • 文創釋放農民畫IP潛力
    原標題:文創釋放農民畫IP潛力模擬鄉村——木質趣味藝術拼圖 龔孜蔚模擬鄉村的木質趣味藝術拼圖、二十四節氣塗色繪本禮盒、知「竹」常樂農民畫手提包……在「以禮『鄉』待——2020餘東農民畫文創產品設計大賽」複評現場,多件農民畫文創產品受到關注
  • 紮根人民繁榮創作 文藝百花再譜新篇
    自市文聯第六次代表大會以來,我市各級文聯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以火熱的文藝創作融入並記錄壯闊時代,書寫嶺東雄郡千年惠州的新精神、新風貌,為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演繹精彩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