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家在時事中找到創作線索。樺甸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吉林10月12日電 (石洪宇)「十一」黃金周剛過,農民陳淑江便一直在自家的玉米田裡忙活著。他專心使用農具的同時,掛念起由其創作的作品。
「主業種地,副業畫畫。」47歲的陳淑江是吉林省樺甸市公吉鄉西河沿村的農民畫家。10月初,由他創作的三幅農民畫參加了日本大阪國際畫展。
陳淑江創作的作品。樺甸市委宣傳部供圖
「我把黑土地上的民俗和風光融合到畫裡。」陳淑江說,作品《一幅農家小院》以一棵果樹、一間民房為背景,果樹掛滿了秋天的果實,一名小女孩站在院子裡。這些元素烘託的是豐收和幸福的喜悅。
作品《包餃子》色調偏暖,窗外的雪花、屋內的餃子和火炕,展現過年的熱鬧。《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則展現東北民間戲劇,突出東北的民風民俗。
陳淑江作品。樺甸市委宣傳部供圖
陳淑江稱,其參加的畫展有公益性質,他拿出最能體現中國關東風情的作品赴展,「也是向國外介紹自己的家鄉。」
實際上,農民畫在吉林省頗有群眾基礎,當地擁有數萬名農民畫家。而陳淑江所在的樺甸,一批農民畫家在1990年前後著手創作。
巨幅農民畫登上樓體 楊光輝 攝
目前,來自樺甸的農民畫作品受邀參加各類國內大展,還赴美國、日本等國展覽,部分作品還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浙江美術館、北京音樂廳畫廊等機構收藏。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徐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農民畫起步於1958年前後,而到了1990年有了長足進步,農民畫開始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等元素。
農民畫家創作巨幅農民畫 楊光輝 攝
樺甸市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當地農民畫家從傳統生活中挖掘素材,還從時事中找到創作線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農民畫家創作了《共克時艱》《白衣天使》《鍾南山》等作品。
近期,當地農民畫家主要關注「光碟行動」,巨幅農民畫還登上當地樓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