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局長劉德學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一國兩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隨著澳門回歸祖國懷抱,澳門從此走上了與祖國內地同呼吸、共命運,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
20年來,澳門始終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緊密結合澳門實際和長遠發展,圍繞「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的戰略目標定位,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完善了澳門特區的法律體系。
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核心要義
回首20年來澳門的成功經驗,劉德學認為,除了從根本上應當歸根於「一國兩制」作為一種制度設計和安排本身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之外,還取決於澳門在具體實踐層面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和制度精髓,並結合澳門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長遠發展目標,同時也緊密結合國家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的全局戰略,創造性地將「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所規定的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劉德學看來,澳門得以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主要是準確把握了以下幾個要素:
一是正確處理「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澳門始終把「一國」作為「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尊重和維護中央對澳門的全面管治權,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權。
二是積極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責任,並不斷通過一系列機制加以配套落實。
三是正確處理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在落實憲法和基本法時,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
四是使愛國愛澳成為澳門社會的核心價值。澳門居民的國家認同感普遍較高,這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愛國愛澳意識的培養和大力支持國民教育密不可分。
五是緊扣民生發展,關注社會保障。回歸以來,澳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特區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切實的社會保障穩定了民心,成就了澳門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
為澳門持續發展夯實法律基礎
回顧20年的澳門特區法治建設工作,劉德學特別強調,澳門特區政府以落實基本法的配套立法、完善社會民生法律、推進重點立法項目作為立法工作總方向,並與立法會緊密溝通、相互配合,共同持續健全完善澳門特區法律體系。
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澳門共制定和修訂了290項法律和632項行政法規。這些法律法規不僅包括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的法律,還包括保障社會民生和居民基本權利方面的法律。這900多項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對特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特區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夯實了法律基礎。
與此同時,對於回歸前已經生效的澳門原有法律,澳門特區政府亦積極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和澳門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在1976年至1999年12月19日期間公布的共2123項原有法律和法令進行清理及適應化處理。到目前為止,有關的法律法規清理工作已經完成。
「法治是澳門穩定的堅強保障。」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始終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貫徹以人為本,加強法治建設和施政宏觀戰略研究。基本法是澳門穩定發展的基石,是澳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堅實法律保障,也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
通過制度優化提升司法效率
在回歸以前,澳門司法機關作為葡萄牙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並不具備自身的體制和架構以及完全、排他的審判權和終審權。澳門回歸祖國後,基本法明確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獨立的審判權,並設立了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及檢察院,並於同日頒布了《司法組織綱要法》(以下簡稱綱要法)。
劉德學強調,回歸20年來,澳門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完善澳門司法體系,通過制度優化,提升司法效率和維護司法公正。
為了優化司法組織法律制度,澳門特區政府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綱要法進行了四次修改。「這四次修改包括司法組織的專業化改革、補充司法人員數量、提高司法隊伍質量、大力推廣中文在司法程序中的應用、提升司法透明化、改革訴訟程序等,使特區司法體系進一步完善。」葉桂平告訴記者。
劉德學特別指出,澳門特區政府2019年對綱要法進行的第四次修改,明確規定只有身份是中國公民的法官及檢察院司法官才可負責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檢控及審判工作,有關制度是澳門在「一國兩制」下獨立行使審判權的體現,同時也展現了司法機關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重要使命和職責。(記者 汪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