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爾各答英殖民時期遺留的景點,不得不看

2020-12-25 藍田攝世界

加爾各答是印度第三大城市,在英殖民時期曾經是印度的首府,故而也遺留了很多英式建築,並融合了印度傳統建築。

首先來說說豪拉大橋。修建於1936年,完工於1942年的豪拉大橋,當時是世界第三長的懸臂橋,而今是世界第六長的懸臂橋,在當初看網上介紹時,都覺得不可思議,到了現場一看,的確讓人嘆為觀止。不過,在橋上有士兵把守,不能在橋上拍照,這是在橋外面拍的一張。

第二個景點就是豪拉大橋旁的花市,就在豪拉大橋下面,來看豪拉大橋,就乾脆把花市一網打盡。

加爾各答這個花市在整個印度都算是很大型的花市,每天來往的買賣人群非常眾多,花的種類也有好幾十種,印度人民供神要花,結婚要花,家庭要花,總之各種活動都需要鮮花,而且印度鮮花非常便宜,一朵嬌豔欲滴的紅玫瑰零售價也才5毛人民幣。

第三個景點是泰戈爾故居。泰戈爾是印度最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以及詩人,在當時是享有盛譽的一位印度傑出人物,加爾各答這所紅色大宅,就是他的故居,也是他平靜離世的地方,現在成為一個加爾各答的一個景點,需要持護照複印件買票。

第四個景點是維多利亞紀念堂。維多利亞紀念堂是一座用於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為印度女皇加冕的建築物。外國人門票和本國人門票相差10倍,但這裡非常乾淨且漂亮,值得遊覽,但紀念堂裡面不能拍照。

第五個景點就是維多利亞紀念堂對面的聖保羅大教堂。兩個景點之間就隔著一條馬路,單走一個景點不如將兩個景點一起遊覽了。加爾各答的聖保羅大教堂建於1839到1847年間,建築為典型哥特風格,是加爾各答最大的教堂。教堂本是純白色建築外牆,不過因為歲月的侵蝕,外牆已不再潔白如初,但這座哥德式風格的教堂依然是傍晚時分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第六個必去景點就是特蕾莎修女的仁愛之家。這座隱藏在加爾各答巷道裡的很小型的修女院,只有寥寥幾個修女,二樓是特蕾莎修女生前居住的地方,裡面可以照相,但是不允許拍修女。來這裡的人主要是參觀或禱告,還有一些外國人跑來這裡申請當義工,義工工作場所在其他幾個地方,比如有垂死之家、兒童之家等等,可以申請幾天到幾個月不等的義工。

總之,如果拋開加爾各答的髒亂差以及性價比十分低的各種住宿場所,加爾各答依然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印度城市,值得一遊。

相關焦點

  • 19世紀殖民時期的輝煌,同片天空下的兩個印度,神奇的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在我看來一點都不「印度」,甚至還有一點「英倫」,因為這座城市作為英殖民時期的首都,曾經擁有19世紀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加爾各答在殖民地時期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也是全印度第四大城市,現在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還能看到很多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建築。宗教文化在這裡得不到最大的體現,反而重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在北印的三個月裡,加爾各答的住宿是我走過的城市裡第二貴的,不過吃飯倒是很便宜,讓我有點意外。
  • 英國為什麼把印度首都從加爾各答遷到德裡?
    1600年,英國以貿易為名,成立了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以促進貿易發展、互通有無為名,實則是英國一步步殖民南亞次大陸的工具。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當時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統治下的帝國實力強大,一開始東印度公司選擇通過繳納盧比來試探統治者的反應。
  • 混亂中的魅力、泰戈爾和英帝國的痕跡:從加爾各答開啟印度之行
    加爾各答往往是人們前往印度的首站,國際航班的價格相對便宜。我們從泰國曼谷飛過來,只花了不到600塊錢。從國內飛往加爾各答也有便宜機票。這個城市位於印度的東部,是印度第三大城市,在曾經的英帝國殖民地時期,它在140年間都是英屬印度的首都。
  • 英屬印度的首都,為何從加爾各答遷至新德裡?
    從地圖上看,近乎獨霸次大陸的印度坐擁著29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但這與鼎盛時期的英屬印度相比仍舊小得多。英屬印度囊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地,如果算上1839年和1886年併入的亞丁和緬甸,英屬印度的版圖規模更加驚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英國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屬印度的首都竟是位於東北邊陲的加爾各答。
  • 印度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是印度最早擁有地鐵系統的城市
    加爾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屬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新德裡),是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世界大城市黃麻產量名列前茅。人口1572萬人(2020年1月)。
  • 野生的印度了不得,但加爾各答不太一樣
    提到加爾各答(Calcutta) 的時候, 恐怕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特蕾莎修女以及聖經裡描繪過的極端「貧困」。這當然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不過加爾各答作為印度最神秘以及最被誤解的城市,遠不止這些。位於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從 18 世紀便是印度的首都,一直到 1911 年英國殖民政府將統治中心遷到新德裡。
  • 印度從加爾各答遷都新德裡
    1911年,英屬印度的首府從加爾各答遷到了新德裡。當時加爾各答並不是印度真正意義上的首都,它只是英屬印度的首府。在1911年的時候,印度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是英國的殖民地。加爾各答當時是印度東部最大的城市,印度西部還有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叫孟買。
  • 歷史上的印度強國,即使龐大,最終也淪為英帝國的大莊園!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東印度公司於1612年在蘇拉特建起了第一家代理機構,到17世紀中葉,先後在孟買、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建立了據點或代理。1670年,查理二世準許公司有權獲得領土,並在其控制區內建立軍隊、鑄造錢幣和行使其他權力。圖片來源:高品圖像17世紀最後10年,東印度公司無可爭辯地成為印度次大陸的準國家,擁有了可觀的軍事力量。
  • 印度電子觀光籤證費大幅下降
    持印度電子籤可以在16個指定國際機場入境,包括:艾哈邁達巴德、阿姆利則、班加羅爾、欽奈、科欽、德裡、伽耶、果阿、海德拉巴、齋浦爾、加爾各答、勒克瑙、孟買、特利奇、特裡凡得琅和瓦拉納。同一申請人一年內只能申請兩次此類別籤證,如一年內已經超過兩次的申請將會被拒籤。
  • 印度(上)| 我在加爾各答做義工
    可轉念一想,時間軸已經來到了21世紀,1947年開始,英屬印度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英國了撤了,他們創造了加爾各答,當然他們也有理由帶走這裡的一切,空留下殖民城市的外殼。今日的加爾各答,我們依然可以看見茶餐廳、老式的有軌電車、維多利亞紀念館、翻版英國海德公園的馬坦公園,但自從英屬印度的輝煌不再,首都遷至新德裡後,加爾各答正在逐漸衰落。
  • 衛星航拍印度5大城市,孟買靠海最繁華,加爾各答市最像我國上海
    孟買吸引了來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該市成為各種社會群體和文化的大雜燴從衛星地圖上看,孟買靠近海邊,擁有天然地理上的發展優勢。從衛星地圖上看,德裡地形比較平緩,有利於向周圍發展。三、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新德裡)是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世界大城市黃麻產量名列前茅在殖民地時期,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這期間,該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
  • 加爾各答:印度文化之都
    加爾各答:印度文化之都 2015-01-30來源:環球網 印度加爾各答可謂是全印首屈一指的文化之都。你可能想像不到,路邊普通茶館的業主會和茶客們滔滔不絕地談論最近名聲大噪的作家。   印度加爾各答可謂是全印首屈一指的文化之都。你可能想像不到,路邊普通茶館的業主會和茶客們滔滔不絕地談論最近名聲大噪的作家。就連黃包車夫也會用作家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愛車。UjF瀟湘晨報網  加爾各答可以算是圖書愛好者們的天堂。除了書展,這座城市還有數不盡的大小書店,連鎖的或者私人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 印度旅行—加爾各答篇(Kolkata)
    我們先看了大多數人推薦的Mariahotel,結果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非常濃重的消毒水味道,夥計帶我們看房間,房內完好的保留了上任房客離開時的摸樣:散亂的床單,被子上各種毛髮,可疑的汙漬,加上那股消毒水味,我聯想到了——停屍間! 最後到旁邊的MODERN LODGE住下,500Rs的風扇房有獨立廁所,房間雖在旅館的天台,但下水道總飄出一股屎味,房內設施也非常陳舊,R表示在印度條件只能如此了。
  • 2001年,印度加爾各答GDP總量超青島167億美元,現在怎麼樣了呢?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前首都,現在印度的第三大城市。這裡獨特的文化氣息曾孕育出世界級的詩人泰戈爾。同時與印度歷屆奧運會少得可憐的金牌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加爾各答在諾貝爾文學、物理、和平獎方面各有一位得主,其中一位還是一個修女。
  • 實拍:印度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的城市面貌
    旅行隨筆: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帶你來印度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看一看,看什麼?看看印度加爾各答的城市面貌是什麼樣子的!圖中您看到的是印度加爾各答街頭的人力車,看上去,有點類似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街頭的黃包車,如果你看得仔細,一定會發現車夫是光著腳跑的。在車夫停下來休息的片刻,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簡短採訪了車夫,車夫說他來自於加爾各答郊區一個農村,農閒的時候,就會來市區拉拉人力車,貼補點家用!
  • 印度加爾各答發放救濟食品
    5月8日,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社區廚房,廚師烹製食物準備發放給貧困居民。 印度衛生部9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該國累計確診59662例,死亡1981例。 新華社發5月8日,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社區廚房,廚師烹製食物準備發放給貧困居民。
  • 最印度氣息的城市,藏濃濃的市井生活,看起來卻像中國4-5線城市
    小馬為什麼會推薦大家去加爾各答?因為這是一座多元的城市,曾經是英屬時期印度的首都,可謂那時候相當繁華,影響力也很高。但是如今顯然沒有曾經的名聲,不過好在留下不少那時候的建築,因此加爾各答看起來既有濃濃的印度本土風情,又有濃濃的英式的現代風情。
  • 英屬印度殖民時期,印度的土邦王室何去何從?
    在印度獨立以前,土邦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在印度整個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所有印度土邦管轄的領土加在一起的面積達到1149萬平方公裡,佔到印度總面積的45%,人口達到了8600萬。因此英國能否順利統治印度,印度土邦的態度很關鍵。
  • 航拍加爾各答,曾經英屬印度的首都
    加爾各答位於胡格利河上,這是恆河下遊一條分流,長約260千米,流入孟加拉灣。從1772年到1911年的140年間,加爾各答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加爾各答位於恆河三角洲衝積平原上,土壤類型是衝積土,包括粘土、淤泥、沙子、沙礫。
  • 「萬裡路」印度舊影:1900年代印度殖民時期的寺廟與信仰生活
    因為建築是一本石頭寫的書,整個社會在那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全部在建築中被凝固了。100年前,印度歸屬英國殖民地,即英屬印度。它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在西方人進入印度之時,讓西方人首先關注到的就是印度的宗教及寺廟建築,讓我們跟隨100年前人們的眼睛來遊覽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