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覃文奕 華高萊斯 產業諮詢事業部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碩士。對海洋科技、大視覺、農業科技、電子競技等產業有深入研究。
一、海洋牧場與養殖漁業的區別
二 、海洋牧場的技術體系
三、海洋牧場的休閒拓展
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將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搭接,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指出,通過海洋牧場與海上觀光旅遊、休閒海釣等相結合,年可接納遊客超過1600萬人次。在我國沿海很多地區,海洋牧場已經成為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重要依託。
2019年3月印發的《青島市新漁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同樣提出,海洋牧場示範區兼顧生態觀光、海上垂釣、高端立體養殖、牧漁體驗等功能。2019年10月17日上午,第三屆現代海洋(淡水)牧場學術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大連海洋大學陳勇教授也建議海南打造休閒遊釣觀光型海洋牧場。
為了進一步推進海洋漁業的發展,韓國政府於1998年開始在韓國沿岸建設5個不同類型的海洋牧場示範區,而其中,有3個示範區正是「觀光型」或「捕撈+觀光」型。
韓國海洋牧場示範分布
資料來源:楊寶瑞,陳勇.韓國海洋牧場建設與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
觀光型海洋牧場主要設施
在海洋牧場示範區的建設中,韓國把漁業生產與旅遊、觀光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保護生態環境、增大漁業資源的同時,因地制宜地開發海洋空間的旅遊和娛樂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進行娛樂和知識充分結合的旅遊、觀光事業。
利用海洋牧場發展旅遊與濱海旅遊開發的不同之處在於,觀光型海洋牧場可以觀光,但首先,它是海洋牧場。因此,觀光設施多以輕量級、低影響、科普性為主,娛樂度假的屬性偏弱。三大觀光型海洋牧場的主要觀光設施如下——
以體驗最為多元的蔚珍海洋牧場為例,本文將展示不同海洋牧場資源的旅遊利用方式。
2、典型案例:蔚珍()海洋牧場
蔚珍海洋牧場面積約25平方千米,也稱東海海洋牧場。韓國東海海域寒流暖流交叉,無臨海工業,水質清潔,漁業資源品種不多,資源量不如西海、南海豐富,但海濱發達,自然景觀秀麗,有一定觀光基礎,因此,蔚珍海洋牧場以觀光型海洋牧場為目標建設。韓國水產部從2002年起建設,投資355億韓元,2014年11月1日舉行竣工儀式。
蔚珍海洋牧場共有5種類型的團地,均可作為旅遊資源開發,放大獨特海濱魅力。
蔚珍海洋牧場功能分區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根據公開資料製作
1)巖礁貝類形成團地——化形為力,打造浪漫海濱
該團地為漁業型,以增加鮑魚資源為目標,選址巖礁突出部,使增殖放流、海中林形成、資源量增大。但由於巖礁沿海岸分布較廣,呈分散狀,因此在5米水深處投放沿岸魚礁,形成鮑魚棲息地,在其外側10米水深處堆放多層四角混凝土塊,再形成一個鮑魚棲息地,增加鮑魚資源量。魚礁的投放,使得海岸出現了特殊的形狀——愛心海濱,意外的成為網紅打卡地。
愛心海濱
圖片來源:VisitKorea,( 圖片授權:DANIM() ( ))
而未來再發展此類團地則可有意而為之,在滿足目標種魚/貝類棲息的同時,以獨特的形狀投放魚礁,形成景點。
2)砂質貝類形成團地——親近自然,感受生態海濱
該團地為漁業型,以增加黑淺蛤為目標。沒有專門為砂質貝類形成團地投入構造物,以體驗採掘黑淺蛤等多樣生態為主要旅遊體驗。
3)水中生態體驗場——逐步深入,了解多元海濱
該體驗場為觀光型,用與巖礁貝類形成團地相同的方法放流鮑魚作為生態體驗用。但更重要的是,這裡設置了水中瞭望臺,讓遊客從不一樣的角度觀賞海濱。
「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幾乎是我們每一個人心目中的烏託邦,作為一枚追求完美主義者,喜歡純粹自然的事物,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天空之城,直到遇見了它——蔚珍-天空之城,真正的海天一線,水天相接,仿佛漫步於雲間,又恍若行跡於海底。像是那藍天與大海相愛了。站在懸架於大海之上的站臺,感受溫柔的海風」——遊客
天空之城Deunggisan Sky Walk
圖片來源:韓國慶尚北道政府
此外,該團地還在河口處建設了淡水魚生態體驗館,讓遊客了解魚類。這是韓國國內首次展覽鮮活淡水魚的地方。在1999年全國首次開館經營100餘坪規模淡水魚展覽館後,獲得了國民熱烈響應,在此基礎上,2006年11月建成進一步升級的淡水魚生態體驗館並對外開放。這裡可以觀察到真實遊動的來自韓國和國外的119種4,400餘條淡水魚,各種形狀淡水魚陣列在標本瓶內,研究所內實際配備了肉眼觀察鮭魚等孵化過程的設備。戶外生態學習場和戶外水池裡可以觀賞紅鯉魚、香魚、胖頭魚等形體較大魚類和鱒魚、金魚等形體較小魚類相容相安遊動的景觀,備有餵食等戶外現場體驗學習場。現在該館已成為全新的文化、學習、休閒空間。
韓國國家海洋教育中心也將在此建成,水中生態體驗場的主題化和科普性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該中心將在水下天文臺周圍,將安裝人造魚以創造海洋森林,並通過規劃雕塑(如鯨魚、海豹)來打造各種景點。在天文臺內部,張貼了各種水下圖像,並提供水下虛擬實境(VR)體驗。
4)漁港觀光團地——節慶激活,體驗活力海濱
漁港觀光團地依託於蔚珍郡最南邊的厚浦港發展。厚浦港擁有四季海濱美景,能看到東海捕獲的大部分魚類。既可以欣賞到捕魚歸來船隻的模樣,也可在漁市場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到新鮮的海鮮。
厚浦港後方小山坡上建有厚浦燈塔,厚浦燈塔在黑暗的夜晚為漁船照亮回家的路,而白天則成為眺望東海與厚浦港的展望臺。燈塔所在的小山坡上還設有兒童遊樂設施與休息設施,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大海與蔚珍郡的風景,還能欣賞到反方向高1,004m的白巖山美景。
但以上都是漁港普遍具有的特徵,吸引力有限。厚浦港真正走入遊客視線還是因為——竹蟹和紅蟹慶典。除了常設攤位,販賣醃製雪蟹、蔚珍魷魚絲等當地特產外,在蔚珍竹蟹和紅蟹慶典上,官方組織了尋找大海寶物、竹蟹鉗遊戲娛樂、竹蟹舞娛樂等特色主題活動。蔚珍竹蟹和紅蟹慶典於2000年首次舉辦,不僅吸引了當地居民,而且還吸引了其他具有各種體驗計劃和美味佳餚的當地遊客。
5)水中主題觀光團地——同魚共舞,融入繽紛海洋
水中主題觀光團地以水肺潛水觀光及生態體驗為主。水域中會主動放流許氏平鮋、六線魚等定居性魚類,作為觀光景觀而非漁業資源。同時,投放退役軍事艦艇、火車、深水魚礁等作為水中景點。截止2011年,在該海域投放軍宿營艇和警備艇各一艘,鋼製沉船魚礁3艘、自然石18200立方米、鋼製及混凝土等各種形態的人工魚礁1930多個。蔚珍也因此成為韓國獨具特色的著名潛水點之一。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體驗最為多元的蔚珍海洋牧場,也沒有過多的建設旅遊度假設施。而是以保護為前提,不靠大量新增景點,而靠挖掘並放大海洋牧場的特色為主要吸引點。
附:海洋牧場的新興趨勢
目前,海洋牧場除了恢復生態環境、提高漁業生產率、滿足國民海洋需求外,還開始與其他行業/產業搭接,發展出更多的形式。
這一部分的內容並沒有經過系統的整理,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它們甚至並非來源於韓國,但的確對海洋牧場的建設有重要影響。
1)海洋牧場+海上風電
早在2000年,以德國、荷蘭、比利時、挪威等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已開始實施海上風電和海水增養殖結合的試點研究,以達到集約用海的目標。2016年,以韓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也開展了海上風電與海水養殖結合項目。結果表明,雙殼貝類和海藻等重要經濟生物資源量在海上風電區都有了增加。
「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的基本原理,是將魚類養殖網箱、貝藻養殖筏架固定在風機基礎之上。海上風電投入運行後,不僅可以生產清潔電能,樁基還可起到類似人工魚礁聚集魚類的作用,為海洋生物魚類、貝類和藻類等提供良好的棲息、庇護和產卵場所,並吸引海鳥等獵捕型生物,形成一條高度複雜的食物鏈。
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結合示意圖
圖片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據《大眾日報》報導,國內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示範項目「昌邑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範項目」原計劃2019年6月開工,預計2024年6月完工。項目已於2020年3月完成海洋勘察工程招標。
2)海洋牧場觀測網
海洋牧場建設離不開科技與信息技術。長期以來,社會上對海洋牧場認識不夠,很大程度上是與海洋牧場看不見、摸不著、不能全景實時展示的實際狀況有關。
堅持「網際網路+海洋牧場」,建設海洋牧場觀測網,實現對海洋牧場的可視、可測、可控,能夠提升海洋牧場建設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海洋牧場水下狀態、生產方式、產品、環境直觀顯示,展示現代化海洋生物產業形象,普及海洋科技文化知識,強化社會海洋意識。通過即時觀測海洋牧場水生生物生長狀態,開展水質和水動力條件的大數據分析,能夠更好地把握規律,指導科學養殖生產。通過對海洋牧場出現的缺氧、敵害生物等生態環境安全事件在線視頻和在線數據的分析,能夠提升海洋牧場預報減災能力。
山東推進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打造「透明海洋牧場」。借力國家海底觀測網863技術團隊,山東在全國率先布局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牧場觀測網,現已穩定運行的觀測站數量達21個,儲存在線數據300多T。
2018年9月28日,第十屆中國國際海洋產業博覽會在海口拉開帷幕,國際國內首創「智慧海洋牧場DIM(Digital Information Model 數字信息模型)管理平臺」。該平臺藉助DIM(Digital Information Model 數字信息模型)、IOT、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海洋牧場建設相結合而研發,以三維信息模型為依託,將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採集的數據進行直觀呈現。平臺包含網箱分布、船隻定位、視頻監控、水質監測、水文監測、設施設備監測等功能,幫助管理人員實現對海洋牧場運營情況的全面感知。
參考文獻1.楊寶瑞,陳勇.韓國海洋牧場建設與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