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學典籍的廣泛傳播和各國普遍接受,孔子學堂遍及世界各地,《論語》中關於做人處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許多人。「學以致用」、「學而不厭」、「學而不厭」等等,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篇章,都是儒學的大道,國學的經典之作,都蘊涵著深刻的道理。
作為我國最早的教師,孔子在我國影響很深,古人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在各地修建了許多祠廟建築,稱為孔廟、夫子廟,現在世界上還保存有兩千多座祠廟,以紀念這一時期我國的驕傲。
國內最有名的一座文廟(孔廟),當屬山東省曲阜孔廟,是孔子的故鄉,這裡的儒學氛圍濃厚,古建築群保存完整,由孔廟、孔府、孔林組成的三孔景區,更是流傳著孔夫子的遺存。與曲阜孔廟一起,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成為中國四大文廟。
那麼這次到河南鄭州,鄭州的文廟又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儘管鄭州文廟未能擠入我國四大文廟之列,但它卻是我國第二大文廟,建於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之前,具有相當的年代久遠,據史書記載,它建於東漢明帝時期。
到了鄭州文廟,才發現這裡的文化意蘊,也算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去鄭州逛完百年德化街,從二七廣場乘車到商城遺址,到後發現這裡早已成了晨練公園,公路兩旁分有兩段「大土丘」牆。購物中心遺址旁,偶然發現了這座文廟,免費參觀吸引了我,於是等到九點鐘後,便徑直走了進去。
初來乍到鄭州文廟,稍不留神,便在園內圍牆外閒逛,仔細敲敲大門外的牌坊。這座牌坊刻有「道冠古今」四大字,為孔廟第一偏門,還豎著「玉振坊」。和「道冠古今」相對應的是「天國之德」,雖然我沒有拍,但也可以猜到另一偏門的字眼——「金聲坊」。
鄭州文廟應該也是一個中軸線上的建築,符合我國古代群落建築的風格。第一個映入眼帘的是刻有「欞星門」的牌坊,漢白玉做的很有氣派。本來不懂「欞星」的意思,便查問了下它的意思,欞星(líng)是祭祀孔子的意思。
泮橋,又名「泮橋」,是我國古時候修建的一座石橋,其交通用途很小,主要是封建禮制中的一種形式。橫過泮橋,象徵步履蹣跚,有條件的地方還在兩邊另建兩座橋,即為榜眼橋和探花橋。文廟的前面幾乎都有泮橋,與大成殿、欞星門一起成為文廟建築的標誌。
泮橋底的池塘充滿了靈性,一群群紅金魚悠閒地遊來遊去,這裡就是泮池。蓮池是兩個半圓形的池子,從表面看,這是一潭死水,但是否流動還不知道,但最起碼遊走的魚會帶給我們一些生機。
過了泮橋,便正式進入文廟。正對著我的建築叫「大成門」,大成門兩側有兩幅對聯,燙金大字刻在柱子上,分別寫著「泗水乘法教澤綿綿,春秋共仰人文燦燦,商都一家一言教天地,至聖至尊萬世師表」和「循禮循道,一言以蔽之,萬世師表」。
對大成門而言,去過孔廟的人應該很熟悉,這就是孔廟裡面的建築。大成門均為朱紅色,上有門釘一百零八枚,規格禮制極高。大成門更是鄭州文廟的珍品,據說是鄭州文廟現存的兩座清代建築之一。對於文廟建築文化研究較少的我,並沒有去深入研究,畢竟是自己不太了解。
進了大成門,旁邊就是大成鍾和開鍾迎春紀念碑,相對於這些,我更感興趣的是飛簷建築。高閣上的文廟簷口金碧輝煌,近處刻有各式各樣的神獸,建築更顯威嚴。關於它的意義,我更弄不明白,應該是不同的小動物代表不同的地位吧。
進了大成門之後,最主要的建築就是鄭州文廟的大成殿了,每一座都有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裡面供奉著孔子。由於我的家鄉在山東,孔子故裡曲阜位於隔壁縣市,對大成殿的祭祖儀式十分熟悉。大成殿為鄭州文廟中晚清所建。由於鄭州文廟內部禁止拍攝,我就在遠處拍了個樣子,裡面的碑廊、廂房、天井等,都沒有拍。大成殿旁,有一道祈願牆,望著上面的人,期盼著你的夢想實現。
在鄭州文廟最後面的一座建築是尊經閣,這是文廟中最高的建築,上下兩層,供放著一系列儒學經典,堪稱文廟中的「藏經閣」。但這裡不對外開放。進入園中我從右邊進入,饒了我一次左拐就到了園中。
曾經是鄭州歷史最悠久,佔地最廣,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鄭州文廟,是一處隱藏在城市中心地帶的古建築遺址。仰望一周,滿眼都是現代民居建築,在這片土地上,能夠保存並重建一座文廟,就是對歷史文物和傳統文化的重視。
走出大成門之後,我才發現,左右兩邊還有兩座祠堂,分別是鄉賢祠和名宦祠,祠堂前面立著一道碑文:孔子碑,重修鄭州廟記。在孔子碑前我還站了許久,想著認真研究一番,很快就放棄了才疏學淺的我,文化還是應該不斷學習,內涵還是應該不斷培養。
整座鄭州文廟,雖然是當地最大的古建築,但卻在半個小時內逛完。離別途中,還發現幾處斷壁殘垣,呈石柱狀,亦有碑銘樣式,上有刻紋。這裡應該是鄭州文廟的一個相關部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