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旅遊景點簡介:「飛機殘骸」見證了一條航線的消失
片馬和駝峰航線飛機殘骸
殘骸紀念碑記載著一段壯烈的歷史,「飛機殘骸」見證了一條航線的消失。1941年底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都控制在日寇手中,當時唯一的對外通道—滇緬公路也在危急之中。經過中、美、英三國的共同努力,開闢了一條印度通往中國的空中運輸線,這就是著名的「駝峰航線」。
1942年滇緬公路完全中斷,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司令阿諾德下令成立美國空運隊,負責印度一緬甸一中國的空運。這條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東到中國昆明,航程1100多公裡,途中經過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南段,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最高處海拔為7000米,因喜馬拉雅山山脈蜿蜒起伏,形狀好似駱駝的峰背,因而得名「駝峰」航線,自1942年5月到1945年8月,中美飛機飛越駝峰航線8萬多架次,運送了80萬噸以上的物資,同時也象受了巨大的損失三年多的時間裡,中美兩國共損失飛機609架,失蹤和犧牲的飛行員多達1500餘人,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航線」。
怒江大峽谷是駝峰航線的必經之路,如今的「石月亮還曾經被飛行員們當做航標。片馬的駝峰航線紀念館內,擺放著20世紀90年代末期在中緬邊境發現的一架最為完整的C-53運輸機殘骸。當時的機長為美國人古米·福克斯,副駕駛員為譚宣,報務員王國梁。這架飛機於1943年3月11日飛越高黎貢山時墜毀,戰友們為了紀念福克斯機長,將當地導航用的埡口稱為「福克斯埡口」,也就是現在的「片馬風雪埡口」。中國抗日航空烈土的三十塊紀念碑上,一共刻著三千三百個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個美國人。這些烈士為了中國的抗日戰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無論他們是哪國人,都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
片馬位於瀘水縣西部,南、北西三面與緬甸接壤,距緬甸克欽邦首府支那僅200公裡,是怒江州唯一的省級開放口岸。20世紀初,這裡曾發生過各民族英勇抗擊英帝國主義的「片馬事件」。到片馬會途經姚家坪森林公園片馬風雪埡口。
飛來石
全國各地有數塊「飛來石」,而怒江的這一塊是「長了眼睛」的。怒江匹河福貢民族中學校內,有三棟平房形成了一個院落,這是該學校的教師宿舍。1983年3月19日,人們一覺醒來,發現天井裡面多了一塊巨石,巨石長達7米,直徑5米,重幾千噸。沒有人知道它是從哪來的。
奇妙的是,這塊巨石正好砸在院中央,沒有傷人,就連房子也僅僅是損毀了北面屋簷的一角,似乎長了眼睛一般,至今也沒有人能搞清楚它的來歷,只是當時連續幾天下大雨,人們由此推測這塊巨石也許是山體滑坡帶來的崩石,藉助慣性砸到了院子中央,但這也僅僅是沒有得到證實的推測。於是就產生了種種傳說,其中有一種說法最有趣一這個院落是蓋在一塊高有七八米,直徑10多米的巨大石頭上的,而這塊飛來石是公石來尋找母石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匹河到匹河中學還有一段路要走,所以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也可以放棄這個景點。
石月亮
車過福貢再行約30公裡,在怒江西岸高黎貢山山脈中北部利沙底鄉境內,海拔2720米至2850米之間的山峰中,有一個又大又圓的石洞。從遠處眺望,恰似一輪明月高高懸掛於山林峰海之中。這是一個大理巖溶蝕而成的穿洞,東西長32.70米,高約60米,洞深約百米,當地人稱之為「亞哈吧」,即石月亮。神秘的「石月亮」地質奇觀是怒江大峽谷的一張新「名片」。傈僳族和怒族都有許多關於石月亮的傳說,不少都具有神話色彩給石月亮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公交線路:在福貢至貢山的途中,坐在車上即可觀賞。路邊有一個觀景臺,是觀賞石月亮的最佳位置,但如果坐的是班車,一般是不能停下來的。不過怒江人民非常質樸好客,司機有時會主動停幾分鐘以便遊人拍照。
徒步獨龍江
獨龍族大約有7000餘人,被稱為「太古之民」,至今仍保存了許多原始而獨特的社會形態、民族風俗及宗教信仰。
獨龍族散居於獨龍江險峻的山嶺之中。獨龍江與外界的交通過去一直依靠馬幫,古老的人馬驛道穿過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這片保護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動植物基因庫。20世紀末這裡修建了一條從怒江貢山至獨龍江鄉政府的公路,獨龍鄉也是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從此那條古老的人馬驛道漸漸荒蕪。獨龍江的鄉級公路在5~8月的雨季、12月到次年4月有積雪的時間段,可能會因為天氣和路況的原因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