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於駝峰航線的不僅有美機,還有中方48架,殘骸成為路標

2021-01-20 騰訊網

作者:慎獨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抗戰前夕,中國但凡有所見解的軍事家都斷定,中國要想在未來戰勝日本,就必須採用持久戰,利用中國廣袤的國土作為戰略緩衝,憑藉地形節節抗擊日軍,讓資源匱乏的日本在持久戰中消耗光自己的資源。然而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持久戰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中國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打持久戰。

高山大川是我們的天然屏障

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國,不多的工業根本支撐不了抗戰,要想戰勝勢必要依賴外國的資源。抗戰前,中國與英美德等歐美國家有廣泛的貿易往來,中國得以獲得武器以及戰略物資,為抗戰做準備。比如與德國的貿易,鎢砂與豬鬃換來了德國的武器裝備,才有了德械師。

然而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海陸軍開始封鎖我沿海,通過海路獲得外援的難度加大。滇緬公路與駝峰航線,這兩條線路堪稱中國抗戰生命線。其中滇緬公路開工於1937年底,中國動員了20萬民工與200名工程師,在付出3000人死傷的代價後,於1938年8月建成通車。這條公路在抗戰期間,除被英國封鎖3個月外,僅有13天是無法通車的,堪稱抗戰史中的一個奇蹟。

另外一條駝峰航線,論悲壯毫不遜於滇緬公路,論奇蹟令人難以置信,論故事充滿傳奇。1942年7月,美國應中方要求,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前身)成立了一個新的航空運輸司令部,由特納上校負責。這個司令部主要由陸軍航空隊組成,加上英國及大英國協的軍隊與勞工,和中國民航的航空公司。這條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跨越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脈,進入中國的雲南與四川,全長500英裡,約800多公裡。

如果現在有這樣一條民航航線,乘客可以欣賞到中國西南最雄偉的山脈,以及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等大河,絕對是一條獨一無二的觀光航線。但在當時,這對飛行員來說就是一條死亡航線。航線所經山峰海拔大多在4500-5000米左右,最高可達7000米,飛機只能在山谷中曲折飛行,如同駝峰,因此被稱為「The Hump」,也就是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不僅要把物資運進中國,還要把遠徵軍從國內運往緬甸戰場。根據計算,駝峰航線每個月要運輸7500噸物資,這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運輸最關鍵的是飛機,可當時所有的飛機都無法完全勝任駝峰航線的飛行。飛機只能在山谷中穿梭,而這些山谷高低起伏不定,天氣變幻莫測,對於飛行員來說全程都面臨著生死挑戰。就是這樣,每一架飛機還都不能滿載,只能搭載有限的重量。

為了應對複雜的駝峰航線,美國陸軍航空隊使用了各種飛機,如四發的C-87,以及由轟炸機改裝而來的C-109燃油專用運輸機。C-87飛行高度較高,可以在山峰上方飛行,但事故率較高,非常容易因為結冰而墜毀。而C-109在裝滿燃油後基本就是一個巨大的汽油彈,一旦降落時發生事故損失十分慘重,所以這兩種飛機很快被美國陸軍航空隊拋棄。

高山大川是我們的天然屏障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最終答案是C-46與C-47飛機,C-46的航程與最大高度均不如C-47,但勝在載重更大。C-46特點是機身短粗,橫截面大,可以塞進去更大的貨物,比如一輛吉普車或一門105毫米榴彈炮。雖然設計上只能運輸40人,但擠一擠差不多能裝80人。而且C-46適應能力強,可以在簡易機場降落。C-47則擁有良好的飛行性能,經常被用於投放傘兵。這兩種飛機的加入大大提高了運輸量,1943年12月達到了12594噸,且在這之後運輸量節節攀升。

C-46運輸機

對飛行員們來說,最大的敵人便是複雜的環境與多變的天氣。因為戰事緊張,很多飛行員都缺少經驗,並且要在1天內多次往返。得不到良好維護的飛機是他們第二個敵人,因為機務人員與零配件嚴重不足,飛機只能在不完好的狀態下起飛,因機械故障而墜毀的情況比比皆是。為此後勤人員甚至乾脆深入山中,沿著航線收集墜毀飛機的殘骸,用於維修其他飛機。

C-47運輸機

駝峰航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略橋梁,這座橋梁可謂是用血肉鑄造而成的。從1942年7月到1945年8月,美國陸軍航空隊損失了1500架以上的飛機,損失率接近80%,犧牲飛行員超過3000人。只有100架飛機的中國航空公司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總共有850000噸物資通過駝峰航線運抵中國,其中中國航空公司運輸了9500噸。

中航運輸機

這條航線到後期已經無需導航,因為在晴天時,墜毀在下面的飛機反射的光就可以引導飛行員到達目的地,這些滿是墜毀飛機的山谷也被稱為「鋁谷」,附近村寨的居民的日常用具很多都來自飛機殘骸,成為一種獨特的戰爭記憶。不少飛行員在墜機後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援助,感受到了戰爭同盟之間的友誼。

相關焦點

  • 四川驚現「駝峰航線」飛機殘骸
    在四川宜賓市高縣羊田鄉有一個地方叫「飛機灣」,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流傳的一個故事,1944年,羊田處於駝峰航線上,經常有各種飛機飛過,而一架美國軍機就墜毀在這一帶。近日,這個被慢慢淡忘的故事在當地再次火熱,因為在24日,一名村民在挖地過程中發現一些疑似飛機零件殘骸。大家都在討論和猜測,這些零件真的屬於那架墜毀了71年的美軍飛機嗎?
  • 美國防部:二戰中約600架飛機在駝峰航線墜毀
    這位名叫姚金宇的小商人到緬甸北部做玉石生意時,聽說中緬邊境的原始森林中有無數的二戰飛機殘骸,激起了他的探險欲望,單槍匹馬到森林中尋找。據《國家記憶》作者章東磐說,姚金宇就帶一袋米、一口鍋、幾雙鞋,不顧危險,靠一己之力在幾年內找到一些飛機殘骸,但最終因無力償還債務,以自殺了結了自己的生命。這是無數尋找二戰飛機殘骸故事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個,說明人們沒有忘記當年的歷史。
  • 初步確定墜毀飛機是飛越駝峰航線的C-109燃油運輸機
    C-109  C-109是從B-24轟炸機改裝而來的燃油專用運輸機,所有武裝彈藥均被拆卸,機身內安裝有8個油罐,能夠裝載2900加侖高辛烷值航空汽油,主要負責為「飛虎隊」供應油料等補給。  駝峰航線  二戰期間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1945年。
  • 挺進駝峰航線尋找墜機殘骸 探尋駝峰英雄軌跡車隊成都出發(圖)
    華西都市報訊 (記者曾潔見習記者 楊力 攝影 陳羽嘯)1944年,一架編號為41-24688的C-87型美軍運輸機在「駝峰航線」執行任務時,墜毀在西藏林芝境內海拔4000多米的無人區,長眠冰川深處至今已71年。
  • 駝峰航線:「二戰」時最危險航線 一夜失蹤13架飛機
    一夜間就有13架飛機失蹤最慘烈的一次是在1945年1月6日,對於駝峰飛行隊來說那無疑是黑色的一天,僅一夜間就有13架飛機失蹤,因為他們遭遇了一場百年難遇的特大風暴,狂風中還夾雜著雨、雪、冰雹。據那天在加爾各答中航總站通訊臺值班的黃明回憶:「收到的電報時斷時續,一開始地面並沒有太當回事,駝峰上空哪一天沒掉過飛機?
  • 40餘件"駝峰航線"墜毀飛機殘骸找到 散落冰川深處
    40餘件"駝峰航線"墜毀飛機殘骸找到 散落冰川深處 2015-08-11 09:59:27來源:四川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駝峰航線 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
    雨季過後就是長達幾個月的雷雨季節,有多變的上升、下降氣流和強勁的季節風。再後就是嚴重的結冰,經常是整個飛機都被冰層包住,強勁的逆風有時達到每小時150公裡以上。即使最有經驗的飛行員,也不能完全保證飛行安全。航線上及機場內設備極為簡陋,維修人員缺少,器材也不足,沿航線途中只有為數很少的導航設施。還有飛機的性能限制,在這條航線上,往往爬升不到超過山峰的高度,只能在山谷裡穿行。
  • 抗戰中,駝峰航線曾造成1500架飛機墜毀,為何還要堅持使用
    駝峰航線誕生於二戰期間,是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承擔著為抵抗日本侵略者運送戰略物資的重要任務,因此被人們譽為空中抗戰「生命線」。這條航線由於要穿越像駝峰一樣起伏的喜瑪拉雅山脈,因此被稱作「駝峰航線」。那麼,在這條「生命線」上,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 抗日戰爭時期的駝峰航線: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等地,向東橫跨野人山、高黎貢山、怒山、怒江、瀾滄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或四川省。印度汀江至中國昆明航線長約800公裡,山勢海拔在4500-5500米上下,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 抗戰駝峰航線:3000美國空軍殞身喜馬拉雅
    而前前後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他們給這條撒著戰友飛機殘骸的山谷取了個金屬般冰冷的名字「鋁谷」。因此,「駝峰航線」又稱為「死亡航線」。地理位置險要的駝峰航線「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
  • 駝峰航線:二戰中最危險的空中運輸線,中國堅持抗戰的空中生命線
    雖然空運指揮部內有一些有經驗的民航以及軍用運輸機飛行員,但其他人大都是剛受過飛行訓練,飛行時間很短,對在惡劣條件下駕駛多引擎運輸機幾乎沒有經驗,這些更加重了駝峰航線上的墜機率。一位駝峰航線的飛行員回憶他曾在印度的一個機場一天內目睹四次墜機事故——兩架C-47,兩架C87,三名飛行人員遇難。飛行人員還經常被派往喜馬拉雅山麓撿回飛機殘骸上的零件以維修編隊內剩餘的飛機。這些悲劇性的墜機的一個副產品是當地出現了大量的由飛機殘骸鋁片做成的器具。
  • 駝峰航線:烏雲背後的生死線
    1998年,這個東北小夥兒放棄工作離開妻女,隻身來到成都,應聘成為一名記者。很簡單,西南是中國抗戰後期的大後方,對日空戰的主陣地,更是駝峰航線的重要起始點。靠著當記者寫稿的收入,劉小童踏上了自費尋訪駝峰英雄之路。
  • 中緬邊境:「駝峰航線」延續的故事
    原標題:中緬邊境:「駝峰航線」延續的故事   邊防官兵發現飛機殘骸   1995年秋的一天,滇西某邊防部隊兩名戰士在執行任務中,發現一農民手中有兩塊金黃色的金屬物,經反覆詢問,農民才道出那是從海拔3400多米的片馬鎮長尾巴山上一處飛機殘骸中掏出來的。情況很快報告到了部隊周政委和劉副政委那兒,兩位領導極為重視。
  • 二戰中著名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地圖、圖示
    當時各種運輸機載重量分別為4噸、6噸和8噸,如果計算一下,人們就可以驚奇地發現,當年平均每天都必須有100多架飛機在如今比較寂寞的滇西上空飛越穿梭!據昆明機場總站站長郭漢庭回憶:高峰時,巫家壩機場每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成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
  • 雲南旅遊景點簡介:「飛機殘骸」見證了一條航線的消失
    雲南旅遊景點簡介:「飛機殘骸」見證了一條航線的消失片馬和駝峰航線飛機殘骸殘骸紀念碑記載著一段壯烈的歷史,「飛機殘骸」見證了一條航線的消失。1941年底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都控制在日寇手中,當時唯一的對外通道—滇緬公路也在危急之中。
  • 四川宜賓高縣一鄉鎮發現疑似1942年美軍墜毀飛機殘骸
    71年前的故事引發猜測一個地名:飛機灣因為一架美國軍機墜毀在這一帶,高縣羊田鄉扇子田改名「飛機灣」。一個故事:美機墜毀86歲周國榮回憶,1944年,高縣縣城來了個外國人,他是一名美國軍人,他的飛機墜毀了。一個發現:齒輪零件村民挖魚塘,挖出輪胎橡膠、錐形齒輪狀的零件。
  • 駝峰航線:歷史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C46「迪斯尼的小飛象」和3000多壯烈犧牲的飛行員!
    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和中國雲南昆明之間開闢了一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駝峰航線」於1942年4月開闢,美國空運隊和中國航空公司共同承擔空運任務,其中以美國空運隊為主。它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
  • 隱藏在昆明鬧市的「駝峰記憶」
    這是駝峰航線53號運輸機的機翼,機翼上依稀還能看到印有「中國航空公司」字樣。1996年從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運回昆明後,就一直陳列於此。圍繞這段機翼及53號運輸機的歷史,這裡建設成「大觀駝峰紀念館」供市民遊客免費參觀。圖為市民在參觀大觀駝峰紀念館 劉冉陽 攝 「當時飛機殘骸在大山深處被找到,這段機翼歷經千辛萬苦,耗費了大半年時間才運到昆明。」
  • 48小時內,美海、陸、空軍派3架軍機赴南海、東海、黃海
    自今年以來,美國軍方頻繁派遣多種型號軍機抵近中國周邊海域進行各種情報偵察活動,其惡劣行徑極具挑釁意味。對此,中國外交部、國防部等多部門早已發出嚴厲警告。然而,美軍仍然不知收斂。近日,48小時內,美海、陸、空軍派3架軍機赴南海、東海、黃海偵察,其意欲何為?難不成又是來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