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駝峰航線曾造成1500架飛機墜毀,為何還要堅持使用

2021-01-20 騰訊網

駝峰航線誕生於二戰期間,是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承擔著為抵抗日本侵略者運送戰略物資的重要任務,因此被人們譽為空中抗戰「生命線」。這條航線由於要穿越像駝峰一樣起伏的喜瑪拉雅山脈,因此被稱作「駝峰航線」。

那麼,在這條「生命線」上,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駝峰航線全長800公裡,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最後進入中國境內的雲南高原和四川地區。

這條航線所經過的區域,地理環境極其複雜,氣候條件相當惡劣,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最高海拔達到了7000多米。其間山巒起伏連綿,溝壑縱橫,是典型的「禁飛區」。

駝峰航線自1942年開闢,終止於1945年二戰結束。三年多來,無數英勇的飛行員駕駛著飛機,不但要抵抗猛烈的暴風雨和每小時高達200多公裡的橫風,以及嚴重的結冰,面臨隨時墜毀、撞山的危險,還要竭力躲避日機的瘋狂阻擊。

但他們還是憑藉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毅然決然地將抗戰物資和希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戰爭前線,為抗擊日本侵略取得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譜寫了一曲曲抗擊法西斯鬥爭的英雄壯歌,留下了無數個感人至深的英勇故事。

在駝峰航線存在的三年多裡,為了將85萬多噸軍需物資運進中國,共有超過1500架飛機墜毀,2000多名飛行員犧牲或失蹤。航線所經過的山谷中因此灑滿了飛機殘骸,被人們稱為「鋁谷」。

既然這條航線如此兇險,為什麼一定要開闢它呢?

1941年底,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隨之爆發。此後,日本加強了正面戰場的進攻,大規模襲擊了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相繼淪陷,中國戰場成為了阻擊日本侵略者的中堅力量。

為此,日本人在中國投入了超過100萬的兵力,但依然遭到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為了進一步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日本人決定佔領緬甸。一來可以切斷同盟國援助中國抗擊日本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妄圖迫使中國政府投降。二來可以打開通往太平洋的西方門戶,為日後英美進攻日本設置陸路屏障。

如果日本人的圖謀得逞,切斷了滇緬公路,那麼,中國的戰略物資儲存量最多只夠維持三個月。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宋子文也不免驚呼:「倘若日寇進犯緬甸,斷我賴以生存之滇緬路,我後方軍民則無異於困守孤城,坐以待斃。」

就在這樣極其險惡的局面下,中美兩國於1942年6月籤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決定在原來的昆明至加爾各答航線的基礎上,開闢一條空中運輸線,駝峰航線就此誕生。

本來,這一條空中航線大可選擇沿喜馬拉雅山南麓飛行,經緬北密支那、那戌到達昆明,大可不必翻越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不過,在日本佔領緬甸全境後,東條英機指示在緬的日本防空部隊,要不惜一切代價切斷中印空中運輸線路。

為了躲避日軍戰鬥機的圍追堵截,盟國的飛機只得冒險飛躍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

航線開闢的最初幾個月,由於護航力量有限,日本飛機給運輸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後來美國人增加了駐印飛機數量,增強了駝峰航線的護航力度,制空權才逐漸被盟軍所掌握。

說到駝峰航線,就不能不提陳納德和飛虎隊,這支創立於1941年7月的空軍戰鬥部隊,以其插翅飛虎隊徽和誇張的鯊魚頭聞名天下。飛虎隊的飛行員,全部由美國人擔任,其活動範圍非常廣,除了中、印、緬戰場外,還遠及香港、越南、乃至日本等廣大地區。

在駝峰航線存在的三年時間裡,飛虎隊就一直擔任著保駕護航的重任,僅在該航線開通半年時間內,飛虎隊就擊落了日機149 架, 擊毀85架。

從駝峰航線空運開始到抗戰結束,陳納德帶領著「飛虎隊」,和中國空軍一起在中、印、緬戰場共擊落擊傷日軍飛機2000 多架,相當於日本全部飛機產量的三分之一,為駝峰航線上日夜穿梭往來的中美兩國飛機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發生在駝峰航線上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驚險無比、九死一生的經歷。

美國飛行員羅伯特後來接受採訪時,講述過自己經歷的一次生死考驗:他駕駛著C-46從印度出發後不久,就迎面遇上了強烈的風暴,羅盤、定位儀全部都失靈,找不到任何方向,不知道身處何方,強烈的顛簸幾乎讓飛機完全失控。他完全收不到地面控制站的任何信號,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飛機漂移的情況來搞清楚風向,並拼盡全力試圖控制住飛機。

為了飛機和同伴的安全,羅伯特只好命令戰友打開艙門,將一箱箱貨物推出艙外。在此過程中,戰友被甩出了艙外,幸好他用繩索將自己與飛機固定在一起,才又在迎面氣流的衝擊下,重新爬回了機艙,撿回了一條性命。

在1945年1月6日的深夜,一場特大風暴席捲了喜馬拉雅,當時有60架飛機正在穿越駝峰航線,求救電波充斥著整個夜空。在這個寒冷而絕望的夜晚,至少有30架飛機消失在冰川雪峰之上。

這就是這條充斥著死亡的「生命線」上的故事,這些故事在3年的時間裡從未間斷,無數飛行勇士用生命和鮮血捍衛著中國這條唯一通往外界的空中通道,為二戰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太平洋戰爭》等)

相關焦點

  • 美國防部:二戰中約600架飛機在駝峰航線墜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向日本宣戰,1942年日軍切斷滇緬公路,中斷了中國經陸路獲取戰爭物資的最後一條對外交通線後,美中兩國被迫開闢駝峰航線運送物資。當時的螺旋槳飛機飛行高度有限,載重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駝峰航線:「二戰」時最危險航線 一夜失蹤13架飛機
    它的危險性主要是由地理環境造成的:駝峰航線西起印度的汀江,東到中國的昆明、瀘州、重慶等地,大部分處於平均海拔5000米至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及橫斷山脈上空,由於要在連綿起伏的山谷間穿行,無論是飛行線路還是所經地形都猶如駱駝的駝峰,這也正是航線名字的由來。
  • 駝峰航線:二戰中最危險的空中運輸線,中國堅持抗戰的空中生命線
    散布在駝峰航線上的飛機殘骸零部件雖然困難很多,但是中國和美國飛行員還是堅持駕駛重載的飛機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線上日夜飛行。運輸機時刻不停地從印度北部的13個機場起飛,在約800公裡外的6個中國機場之一降落。
  • 40餘件"駝峰航線"墜毀飛機殘骸找到 散落冰川深處
    40餘件"駝峰航線"墜毀飛機殘骸找到 散落冰川深處 2015-08-11 09:59:27來源:四川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初步確定墜毀飛機是飛越駝峰航線的C-109燃油運輸機
    經初步鑑定後認定,這些殘骸系抗戰時期援華美軍「飛虎隊」的飛機殘骸。(成都商報5月20日曾報導)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得知,這架飛機被初步認定為一架C-109燃油運輸機,於1945年3月27日深夜墜毀於青神縣,飛機上四人全部罹難。
  • 墜於駝峰航線的不僅有美機,還有中方48架,殘骸成為路標
    航線所經山峰海拔大多在4500-5000米左右,最高可達7000米,飛機只能在山谷中曲折飛行,如同駝峰,因此被稱為「The Hump」,也就是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不僅要把物資運進中國,還要把遠徵軍從國內運往緬甸戰場。
  • 挺進駝峰航線尋找墜機殘骸 探尋駝峰英雄軌跡車隊成都出發(圖)
    華西都市報訊 (記者曾潔見習記者 楊力 攝影 陳羽嘯)1944年,一架編號為41-24688的C-87型美軍運輸機在「駝峰航線」執行任務時,墜毀在西藏林芝境內海拔4000多米的無人區,長眠冰川深處至今已71年。
  • 駝峰航線:烏雲背後的生死線
    一架飛機,開到墜毀為止;一個機組,飛到犧牲才換。一批又一批的中美青年,二十出頭的年紀,英勇無畏,前赴後繼,踏上前人沒走完的路,堅持飛行,墜亡,飛行……---死亡之路駝峰歷史由來已久,真正面世的資料卻不多。劉小童14歲第一次從科普雜誌上看到「駝峰航線」的一段描述後,便再也放不下這個追問。
  • 抗戰駝峰航線:3000美國空軍殞身喜馬拉雅
    駝峰空運創下了戰爭史的紀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時間最長、條 件最艱險的大空運;也創造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 駝峰空運從1942年5月開始至1945年11月,歷時三年多,中美兩國投入了近萬名飛行和地勤人員、一千多架飛機,往來運送戰略物資70餘萬噸、3萬多名作戰 人員,另有千餘架作戰飛機經此航線投入中國戰場。
  • 老照片失而復得 南京老人:父親在駝峰航線修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印緬戰區,有一條連接中國昆明與印度阿薩姆邦的航線,這是中國對抗日軍交通封鎖、獲取國際援助的唯一通道,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米-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南京市六合區大廠退休老人張雲和的父親在解放前曾是當時中國航空公司的一名機械師,在「駝峰空運」任職期間服務於宜賓機場等站點。
  • 彝族抗戰老兵李仕安:曾飛越駝峰線救出10名飛虎隊員
    「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帶著兄弟們上過抗戰一線,真刀真槍地和鬼子幹兩仗。」說起那段經歷,李仕安至今遺憾不已。主動請纓 帶隊尋找失蹤飛虎隊員1944年4月中旬,隨著一聲轟然巨響,一架素有「超級空中堡壘」之稱的美國飛虎隊B-29戰機,在雷波縣境內月兒坡墜毀。機上11名人員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此事引起中美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 四川驚現「駝峰航線」飛機殘骸
    在四川宜賓市高縣羊田鄉有一個地方叫「飛機灣」,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流傳的一個故事,1944年,羊田處於駝峰航線上,經常有各種飛機飛過,而一架美國軍機就墜毀在這一帶。近日,這個被慢慢淡忘的故事在當地再次火熱,因為在24日,一名村民在挖地過程中發現一些疑似飛機零件殘骸。大家都在討論和猜測,這些零件真的屬於那架墜毀了71年的美軍飛機嗎?
  • 二戰中著名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地圖、圖示
    機場修建好以後,附近農村的農民還要隨時準備好,一旦破損或者遭到日機轟炸,馬上就要來填補和修復。雲南僅僅為了修築機場就動員了幾十萬民工。在沉寂了多年的呈貢機場的一角,至今仍可以看到為抗戰勝利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那些石碾子。在附近莊稼地裡勞作的老農,對它們有一種難於割捨的感情。        「駝峰航線」開闢之初,美軍飛機損失慘重。
  •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中國僑網4月4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2日晚,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二戰「飛虎隊」成員陳科志在洗腎過程中突然病逝,享年93歲,消息傳來,南加州華人社團無不懷念這位洛杉磯唯一的一位
  • 抗日戰爭時期的駝峰航線: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
    「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原始森林;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 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而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飛行員近3000人,損失率超過80%!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那些歲月裡,運輸機時刻不停地從印度北部的13個機場起飛,在約800公裡外的6個中國機場之一降落。
  • 祥雲空戰:為保護中國居民,一美國飛行員在飛機墜毀時放棄跳傘
    素有「彩雲之南」美稱的雲南,在抗戰時期與美國關係密切。當年,在著名的「駝峰航線」為中國戰場運輸物資的倖存飛行員、以及在雲南與日軍作戰的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倖存老兵們,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個地方。同樣,雲南乃至全體中國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當年援華美軍的犧牲和付出。
  • 他曾擊落日軍五架飛機,四次飛越駝峰航線,晚年常去嶽飛廟祭拜
    在中國近代史中,也有很多名族愛國英雄。有一個人,和嶽飛很像,他在抗戰的時候曾打下了日軍的5架飛機,在後期他並沒有繼續自己的飛行事業,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與家人團聚,遠離戰爭,過上了很安逸的生活,後來在他去世的時候,還跪拜過嶽飛廟。這個傳奇人物的名字就是吳其軺,在當時那個動蕩的年代,吳其軺的出生還是很不錯的,家庭狀況不錯。
  • 隱藏在昆明鬧市的「駝峰記憶」
    大觀駝峰紀念館負責人莊金標告訴記者,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機翼通過人背馬扛,貨車牽引,最後才拉到昆明。「駝峰」原代指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脈等幾大中印航線上峰巒起伏、形如駝峰的山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條西起印度汀江機場,東至中國昆明、成都等地的運輸航線被稱為「駝峰航線」。
  • 抗日英雄陳維齡百次飛越駝峰 曾與家人失聯8年
    導讀:陳維齡畢業於南京金陵中學,戎馬生涯中,參與過鄂西會戰,在「駝峰」航線飛過約100架次,是一位抗日英雄飛行員。「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去世前,那麼虛弱,不太能動時,仍想的是能駕機和日軍同歸於盡。可惜他無能為力,流下眼淚,非常難過。」陳安琳感慨地說。
  • 駝峰航線:歷史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C46「迪斯尼的小飛象」和3000多壯烈犧牲的飛行員!
    該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5500米,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由於當年的飛機設施落後,機上沒有加壓裝置,飛機在異常高空飛行,機員需要有極大的耐力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