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確定墜毀飛機是飛越駝峰航線的C-109燃油運輸機

2021-01-20 四川在線

  殘骸上的數字依稀可辨

  C-109燃油運輸機資料照片  李肖偉供圖

  飛虎隊

  正式名稱為美籍志願大隊(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又稱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創始人是美國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成立,在中國、緬甸等國對抗日軍。

  C-109

  C-109是從B-24轟炸機改裝而來的燃油專用運輸機,所有武裝彈藥均被拆卸,機身內安裝有8個油罐,能夠裝載2900加侖高辛烷值航空汽油,主要負責為「飛虎隊」供應油料等補給。

  駝峰航線

  二戰期間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1945年。穿越印度、緬甸和中國三國,途經高山、冰川、熱帶瘧疾區、原始森林,全長500英裡,地勢海拔均在4500至5000米上下,最高海拔7000米,山峰連綿起伏,狀如駝峰,故名。

  5月17日,眉山市青神縣村民在岷江河灘打撈出部分飛機殘骸,目前暫時保管在縣文管所內。經初步鑑定後認定,這些殘骸系抗戰時期援華美軍「飛虎隊」的飛機殘骸。(成都商報5月20日曾報導)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得知,這架飛機被初步認定為一架C-109燃油運輸機,於1945年3月27日深夜墜毀於青神縣,飛機上四人全部罹難。

  墜機時間

  史料記載:

  72年前墜於青神

  5月23日,岷江青神段東岸,誰也不曾想到,在此處一片面積不過幾百平方米的水下,還埋藏著72年前一段烽火連天的歷史。

  眉山市青神縣文管所副所長嶽華剛前幾日從此處回家,便埋頭整理資料。在一本《青神縣備徵錄》上,他找到了明確的記載。該書記載道,「吾華對日抗戰,我同盟美國在川中開建機場,在彭山航行川滇,則青神上空為所必經。民國三十四年春三月二十七日深夜,美空軍48984號巨型機由彭山升霄逾眉山入縣境,偶因失靈,機頭噴火,摧毀於治南五裡許觀音灘江岸,縣人傾城往觀……美空軍四人同時並命,軀斷肢分,血濺河沙,壯烈以殉職也……」

  而《青神縣誌》裡,也有類似記載:1945年3月27日深夜,美國援華抗日空軍部隊第48984號重型轟炸機從彭山機場起飛,掠過縣城上空時突然起火燃燒,墜毀於城南3公裡處岷江西岸南附鄉(現南城鎮)河灘,機體爆炸,4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不排除是發生器械故障失事的。」按理說,飛機失事,機上人員可以跳傘逃生,但該機上四人均全部罹難。對此,嶽華剛揣測,可能是發生故障時,飛機正在青神縣城上空,一旦跳傘,飛機便無法掌控,很有可能會墜毀於青神縣城,於是,為了不傷及更多的人,機組人員選擇把飛機開到了河灘空無人煙處。

  機組人員

  專家:部分曾葬於成都

  戰爭早已結束,但疑問接連而來:這飛機是一架什麼飛機?墜機前發生了什麼故事?這四名遇難者如今葬於何處?

  《青神縣誌》中記載,「事後,美軍方安排人員親臨現場收殮遺體,裹以載歸。縣人為示悼念之情,特收揀其殘剩衣冠,後葬於青神,號盟軍四軍人衣冠墓。」

  《青神縣備徵錄》中記載,「時縣長江北羅派警護守並急電上司,不日盟軍二員奉派至,機骸不取,載殘屍三具以去。越數日復來,賞藥物為酬,參與縣民集體之追悼。月餘,又得殘肢於江湖,即取淤沙岸也,仍以上報,久之,遷葬之令下,今縣長王中江擇地葬於縣南十六七裡,後盟軍又索以去,乃取其衣冠封土而藏之……然美空軍四人銜名與生平等諸所不詳……」

  5月22日,成都商報記者與前美軍第14航空隊(即「飛虎隊」)中美混合團第一大隊第二中隊空軍中尉飛行員楊訓偉的兒子楊本華取得聯繫,他向成都商報記者介紹了二戰駐華美軍作戰史料田野調查員李肖偉。1999年,李肖偉還是一名電視專題記者。一次偶然機會,李肖偉得知抗戰時期大邑縣西嶺雪山的主峰曾墜落過一架飛機。2001年,楊本華、李肖偉帶領一支探險隊,經過7天的徒步跋涉,在大邑縣找到了一架代號為「螳螂祈禱」,編號42-6286的B-29飛機,他們一行將這些殘骸辛苦地運下山來,其中,螺旋槳發動機等大件捐獻給中國軍事革命博物館,而一些小件,則捐給了新英格蘭航空博物館,如今在這座博物館裡,還有這架飛機殘骸的專門展櫃。

  為了破解墜機之謎,李肖偉利用業餘時間開始調查工作。沒想這一調查,竟把被掩埋在歷史深處的「超堡隊」(即當年的美軍第20航空隊)挖掘了出來。「我慢慢發現,這遠不止是對抗戰時期美軍戰機墜機事故的調查,背後所隱藏的故事,才是真正需要還原的歷史。」

  對於青神縣的墜機,李肖偉稱自己曾於十年前親自到青神縣調查過,得知這四名遇難者被葬於成都鳳凰山美軍公墓,後被美軍帶回美國。

  「基本上,每一架飛機都有綽號,也發生過很多事故,但由於機組上四人全部遇難,我們暫時也就無從得知。」李肖偉說,但可以想像的是,這架飛機,一定經歷了不止一次的生與死,墜機前,機組人員也不會只有這(集體墜機)一個選擇。

  是何機型

  初步認定為C-109燃油運輸機

  由於《青神縣備徵錄》上並無詳細記載,僅有「美空軍48984號巨型機」這一說法,考慮到舊時民間習慣將美軍B-29重型轟炸機稱為巨型機,一開始,青神縣方面初步判定這些殘骸來自「飛虎隊」的B-29重型轟炸機。

  但這說法被李肖偉否定。李肖偉查閱美方的資料後,得出的結論是:根據編號為44—48984可查詢到,這是一架美國陸軍航空運輸總隊(ATC)的C-109燃油運輸機,主要負責為「飛虎隊」供應油料等補給。

  「B-29重型轟炸機的編號是以62/63/64/65/24/93這些數字開頭的,沒有48984這個編號,所以一定不是B-29轟炸機。」李肖偉說,1945年3月以後,B-29部隊都從四川撤到印度了,所以這架飛機所運的油,是供十四航空隊,也就是飛虎隊使用的。

  此外,李肖偉還給出了飛機上遇難的四人名單:駕駛員——中尉Mahlon J.Tyler;副駕駛——Collin N.Burlage;無線電員技術軍士——Harold Olson;機械師——William M.Nagy「目前的資料顯示,C-109正常的配置就是四人。」李肖偉說。

  成都商報記者在媒體公布的美軍飛越「駝峰」航線犧牲烈士名單(1931.9.18-1945.9.3)中,查到了這四個人的名字,這四人遇難的時間均為1945年4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資料顯示,駝峰空運最開始時曾使用過C-109燃油專用運輸機,這種運輸機就是從B-24轟炸機改裝而來的。

  作家劉小童所著的《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壯的一幕:駝峰航線》裡,也有C-109的介紹。該書中稱,C-109是從B-24轟炸機改裝而來的燃油專用運輸機,由於其飛行不穩定等原因,C-109也和C-87一樣不受飛行員喜愛。滿載的C-109若摔機著陸,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爆炸,使機組人員喪生。

  嶽華剛對飛機的型號和編號暫無異議,但他認為還有一點沒有對上:青神縣方面的資料稱該飛機墜於1945年3月27日,李肖偉從美方得到的資料顯示該飛機墜於1945年4月3日。經過溝通分析,嶽華剛和李肖偉認為,可能是3月27日晚墜毀的,但美方是幾日後,也就是4月3日才確定。當時通訊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可能導致了記錄上的時間差異。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幾乎不可能有兩架飛機墜落於同一地點。」李肖偉說,「各方在時間記錄上有衝突也是正常的。」

  此後打算

  省考古院水下考古中心將實地查勘

  昆明市社科院的資料顯示,駝峰航線穿越印度、緬甸和中國三國,途經高山、冰川、熱帶瘧疾區、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艱險的一條航線。在這條航線上擔任運輸飛行任務的,是美國陸軍航空運輸總隊(ATC)和中國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主要是C-46、C-47、C-53、C-54、C-87、C-109等等。擔任護航的,是美國陸軍駐印度的第10航空隊和駐中國的第14航空隊。

  日本投降後不久,這條航線停止飛行。在3年多的時間裡,經駝峰航線空運到中國的,共有80多萬噸物資(其中10萬噸為駐華美軍自用)。

  嶽華剛稱,此次發現的飛機殘骸,對研究中國抗戰史和研究青神縣革命老區歷史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已上報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院。根據省文物局指示,該遺物如被查實為抗戰時期失事的美軍飛機殘骸,則為歷史文物,已安排省考古院水下考古中心負責人組織專家實地查勘,下一步,是原址保護還是進行清掘打撈,將遵照專家意見進行。

  23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省考古院水下考古中心處證實,相關人員將於近日前往青神縣實地查勘。

  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美國防部:二戰中約600架飛機在駝峰航線墜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向日本宣戰,1942年日軍切斷滇緬公路,中斷了中國經陸路獲取戰爭物資的最後一條對外交通線後,美中兩國被迫開闢駝峰航線運送物資。當時的螺旋槳飛機飛行高度有限,載重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40餘件"駝峰航線"墜毀飛機殘骸找到 散落冰川深處
    40餘件"駝峰航線"墜毀飛機殘骸找到 散落冰川深處 2015-08-11 09:59:27來源:四川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墜於駝峰航線的不僅有美機,還有中方48架,殘骸成為路標
    航線所經山峰海拔大多在4500-5000米左右,最高可達7000米,飛機只能在山谷中曲折飛行,如同駝峰,因此被稱為「The Hump」,也就是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不僅要把物資運進中國,還要把遠徵軍從國內運往緬甸戰場。
  • 抗日戰爭時期的駝峰航線: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
    美國C-46運輸機飛越喜馬拉雅山(南部餘脈) 「駝峰航線」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二戰結束。「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原始森林;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
  • 駝峰航線:歷史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C46「迪斯尼的小飛象」和3000多壯烈犧牲的飛行員!
    該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5500米,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由於當年的飛機設施落後,機上沒有加壓裝置,飛機在異常高空飛行,機員需要有極大的耐力和技術。
  •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中國僑網4月4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2日晚,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二戰「飛虎隊」成員陳科志在洗腎過程中突然病逝,享年93歲,消息傳來,南加州華人社團無不懷念這位洛杉磯唯一的一位
  • 二戰C-47運輸機重走駝峰航線後永久陳列桂林
    駝峰航線目標的C-47運輸機抵達桂林兩江機場。這輛C-47運輸機已有72歲「高齡」,被命名為「BUZZ BUGGY」。CICPHOTO/唐豔蘭 攝" alt=" 11月19日,完成重飛駝峰航線目標的C-47運輸機抵達桂林兩江機場。
  • 駝峰航線:二戰中最危險的空中運輸線,中國堅持抗戰的空中生命線
    運輸機在飛越駝峰航線「駝峰航線」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徵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在駝峰航線上墜機的飛機殘骸這到底是一條怎樣的航線呢?完全可以用毛骨悚然這個詞來形容它的危險程度了。「駝峰航線」始於印度東北阿薩姆,要飛越世界上最兇險的地形。
  • 抗戰駝峰航線:3000美國空軍殞身喜馬拉雅
    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 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而總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 ,損失率超過80%。而前前後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 挺進駝峰航線尋找墜機殘骸 探尋駝峰英雄軌跡車隊成都出發(圖)
    華西都市報訊 (記者曾潔見習記者 楊力 攝影 陳羽嘯)1944年,一架編號為41-24688的C-87型美軍運輸機在「駝峰航線」執行任務時,墜毀在西藏林芝境內海拔4000多米的無人區,長眠冰川深處至今已71年。
  • 多次飛越駝峰航線 雲南最後的飛虎隊老兵離世
    他是雲南省最後一名駕駛飛機飛越過駝峰航線的飛虎隊隊員。   95歲飛虎隊老兵去世   立志救國改名「建航」   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負責人朱俊坤23日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雲南省最後一名曾經駕駛飛機飛越過駝峰航線的飛虎隊隊員陸建航因病於5月19日16時20分在雲南昆明逝世,享年95歲。
  • 駝峰航線:烏雲背後的生死線
    一架飛機,開到墜毀為止;一個機組,飛到犧牲才換。一批又一批的中美青年,二十出頭的年紀,英勇無畏,前赴後繼,踏上前人沒走完的路,堅持飛行,墜亡,飛行……---死亡之路駝峰歷史由來已久,真正面世的資料卻不多。劉小童14歲第一次從科普雜誌上看到「駝峰航線」的一段描述後,便再也放不下這個追問。
  • 駝峰航線 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
    航線北側大法板山區,山峰高達4000~5000米。沿航線全是高山峽谷,時起時伏好似駱駝的峰脊,駱峰航線由此得名。南線,汀江起飛後過杜姆杜摩,改向143度飛140公裡到達奈卡河叉,然後改向124度,飛304公裡至雲龍導航臺,也只能在到達上空時才能確定。飛越古盤崩山,繼續爬高至4500米以上過高黎貢山,瀘水城就在高山底下,瀕臨怒江。
  • 四川驚現「駝峰航線」飛機殘骸
    在四川宜賓市高縣羊田鄉有一個地方叫「飛機灣」,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流傳的一個故事,1944年,羊田處於駝峰航線上,經常有各種飛機飛過,而一架美國軍機就墜毀在這一帶。近日,這個被慢慢淡忘的故事在當地再次火熱,因為在24日,一名村民在挖地過程中發現一些疑似飛機零件殘骸。大家都在討論和猜測,這些零件真的屬於那架墜毀了71年的美軍飛機嗎?
  • 二戰中著名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地圖、圖示
    「駝峰航線」開闢之初,美軍飛機損失慘重。曾在緬甸甘蔗林迫降營救史迪威將軍的斯科特上校,首開人類飛越「世界屋脊」的勇敢嘗試,可在僅距印度阿薩姆邦不到半小時航程時墜毀。其後美軍空運司令部繼續頑強尋找一條安全通往中國的空中航線,不幸,又有160名飛行員和60架飛機陸續被埋葬在青藏高原的冰峰雪谷之中。
  • 抗戰中,駝峰航線曾造成1500架飛機墜毀,為何還要堅持使用
    駝峰航線誕生於二戰期間,是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承擔著為抵抗日本侵略者運送戰略物資的重要任務,因此被人們譽為空中抗戰「生命線」。這條航線由於要穿越像駝峰一樣起伏的喜瑪拉雅山脈,因此被稱作「駝峰航線」。那麼,在這條「生命線」上,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 在雅魯藏布江畔從天而降的駝峰機組
    但不一樣的是,前者的訪問代表了美國的最高當局,攜帶有總統的信函,是有計劃的安排好的訪問;而後者是飛越駝峰航線的美軍飛行員,造訪拉薩純屬意外,事先毫無準備;前者是從陸路經由英屬印度和錫金而來的遠方訪客,後者卻是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
  • 駝峰航線:「二戰」時最危險航線 一夜失蹤13架飛機
    它的危險性主要是由地理環境造成的:駝峰航線西起印度的汀江,東到中國的昆明、瀘州、重慶等地,大部分處於平均海拔5000米至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及橫斷山脈上空,由於要在連綿起伏的山谷間穿行,無論是飛行線路還是所經地形都猶如駱駝的駝峰,這也正是航線名字的由來。
  • 隱藏在昆明鬧市的「駝峰記憶」
    這是駝峰航線53號運輸機的機翼,機翼上依稀還能看到印有「中國航空公司」字樣。1996年從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運回昆明後,就一直陳列於此。圍繞這段機翼及53號運輸機的歷史,這裡建設成「大觀駝峰紀念館」供市民遊客免費參觀。圖為市民在參觀大觀駝峰紀念館 劉冉陽 攝 「當時飛機殘骸在大山深處被找到,這段機翼歷經千辛萬苦,耗費了大半年時間才運到昆明。」
  • 飛越駝峰 | TCZ:以越野的方式,紀念飛越喜馬拉雅的駝峰航線
    TCZ 飛越駝峰Flying the Hump(TCZ為騰衝駝峰機場代碼)全長35公裡,累計爬升1600米+比賽起點:硯湖公園比賽終點:和順古鎮出發時間:2021年3月26日6:00關門時間:2021年3月26日14:30關門時間8小時30分鐘,開放600個名額完賽ITRA積分:2 ITRA Points「駝峰航線「,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線,它為抗戰中的中國架起了一條名副其實的空中生命線,《時代周刊》曾這樣描述駝峰航線:「在長達八百餘公裡的深山峽谷、雪峰冰川間,一路上散落著這些飛機的碎片,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