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98年誕辰,除了文學作品,張愛玲還留給了我們什麼?

2020-12-18 旗袍世界

在民國時期其實有很多女子都是對旗袍有所鍾愛的,但是我認為能真正將旗袍融入自己生命裡的,只有兩個女人。一個是高貴大氣的宋慶齡,而另一個就是優雅美麗的張愛玲了。對於張愛玲我想大家已經對她很熟悉了,今天是張愛玲的誕辰,這位偉大的女性作家,除了文學作品,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一直覺得,能拿筆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人物形象的作家是非常有魅力,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金鎖記》中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出來了,這是一個有著自己世界的女性。什麼性格的人就會寫出什麼特色的文章,這點真是一點沒錯,縱觀張愛玲筆下的女性角色哪一個不是絕代的旗袍佳人!

張愛玲的筆下真的描繪了許多生動形象的女性角色,不管是《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半生緣》中的顧璐曼,還是《傾城之戀》的白流蘇,那一個不是有著鮮明性格的東方女性。雖然只是文字記載出她們傳奇的一生,但是讀書的時候還是能在腦海中想到她們穿旗袍的華美身影。記得在小的時候,看蔣勤勤在《半生緣》演的顧曼楨就會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除了刻畫的這麼多文學作品的女性形象之外,張愛玲文章中的女性角色也都很愛穿旗袍,不光如此,張愛玲本身就是一個對旗袍有癮的女人。在她的生活裡旗袍是出鏡率最高的一款服飾了,張愛玲信奉驚世駭俗的美學,屬於那種衣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張愛玲在上海時,就特別喜歡旗袍。那時候五十年代初,張愛玲參加第一屆上海文藝代表大會,在所有都開始穿著得體的中山裝時,只有張愛玲一人還穿著簡單素雅的旗袍。張愛玲自己就曾說過,「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所以我們在看張氏小說中,旗袍才是出鏡率最高的道具。

對於張愛玲來說,她的旗袍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沒有什麼是比旗袍還跟她靈魂最契合的服飾了,所以對於旗袍的癮她足足享受了一輩子。就算是1995年張愛玲在家中去世時,她也身穿著一件赭紅色的旗袍,帶著上海四十年代最絢爛繁華的底色,安靜優雅地走完一生。

謝謝欣賞。

相關焦點

  • 紀念作家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香港大學紀念文獻展上線
    香港大學官網 圖2020年是作家張愛玲誕辰100周年。9月28日,「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在張愛玲母校香港大學(以下簡稱「港大」)美術博物館官網上線 (www.virtual.umag.hku.hk/eileenchang100)。港大美術博物館官網「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首頁。
  • 止庵:張愛玲文學的與眾不同之處|草地·張愛玲誕辰百年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作者:特約撰稿止庵我們喜歡一位作家,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喜歡這位作家的作品。即使人不在世了,但作品還活著,仍然為我們所閱讀。可是為什麼會喜歡這位作家的作品呢。
  • 百年回眸,打撈張愛玲文學中的「港漂」印跡
    今年是張愛玲誕辰百年,也是她逝世二十五周年。2020,「愛玲愛玲」,文學圈內圈外,紀念專題、分享會、講座層出不窮。在中文世界裡,張愛玲自帶「熱搜體質」,已經被說得足夠多,且從未冷卻過。許鞍華執導、王安憶編劇的新片《第一爐香》剛剛亮相威尼斯影展,還未在國內公映,就引發了書迷對葛薇龍、喬琪喬和梁太太等人物選角的質疑。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別專輯||永遠的張愛玲(上)
    她的作品,讓她的名字成為中國女性的精神符號。著名華人評論家夏志清說:凡是中國人,都應該讀張愛玲。今天,是她的百年誕辰,為紀念這位文學祖母,民國女子對七位創作者和部分熱心讀者進行了訪談,分兩期推出,以此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 劉 洋 風1. 如果給張愛玲貼標籤,你最願意貼上什麼?
  • 張愛玲誕辰百年|專訪許子東:現代文學中最深刻的母親審判
    今年的9月30日正好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早些時候,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許子東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許子東細讀張愛玲》一書,其中選擇了張愛玲的《第一爐香》《金鎖記》《傾城之戀》《封鎖》《紅玫瑰與白玫瑰》《茉莉香片》《留情》《小團圓》和散文作品進行細讀,中間還穿插講述了張愛玲同父母親以及胡蘭成的關係,張愛玲在香港和美國的經歷。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她的故事是生活的隱喻
    2020年因適逢張愛玲的百年誕辰而被讀者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年。日前,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作家止庵與作家張悅然同讀者相聚一堂,聊了聊他們眼中的張愛玲與她的作品。「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 張愛玲誕辰百年|專訪許子東:現代文學中最深刻的審母情結
    今年的9月30日正好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而且她可能一開始沒有計劃出版這部作品,所以她也沒有進行修改。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小團圓》中的那種跳躍感,其實也是張愛玲不想看讓我們看到的嗎?許子東:這要從她的整個創作過程來看。她在早期小說之後其實是要轉向,曾經想轉通俗的寫法,寫了《十八春》,她也寫了左派的小說《小艾》,寫窮人被欺負,到了香港以後,她還寫了政治性的小說——《秧歌》。
  • 張愛玲的遺產全部留給好友,而沒有留給親人,這才是主要原因!
    張愛玲的遺產全部留給好友,而沒有留給親人,這才是主要原因!張愛玲是我國很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她寫的書也都是充滿著浪漫氣息,把關於愛情的事情描述的很細緻,而她75歲的時候去世,卻沒有把遺產留給自己唯一的親人弟弟,而是全部都給了她的好友,這是為什麼呢?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專訪止庵:紀念張愛玲最好的方式是讀原著
    1946年出版了《傳奇》增訂本,但收入的都是1945年之前寫的作品。1946年到1947年大概有一篇小說《鬱金香》,具體時間不詳,應該說這篇還屬於《留情》這一類小說的餘緒。從《多少恨》開始的包括《十八春》《小艾》都變成通俗小說了,她的創作水平下降很多。這也沒有辦法,因為當時的讀者口味就是那樣,原來發表張愛玲作品的那些媒體都沒有了。
  • 張愛玲文學作品的正確藝術審美姿勢,如何理解她獨特的喻象世界
    張愛玲的作品在之前是屬於「不入流」的作品,其原因多是因為我們審美觀的不同,過去我們國人的審美觀主要是以階級對立為主,而真正的文學作品卻是不能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閱讀審美,文學藝術是超功利的,就如王小波說,我們不能以爬窗戶看女澡堂子的方式讀西方的裸體女人的藝術繪畫,張愛玲的作品不容易讀
  • 汪迷線上紀念汪曾祺百年誕辰
    著名作家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高郵,昨天正好是他誕辰100周年的日子,汪迷們通過線上直播紀念他。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高郵市文聯、新京報書評周刊,以及全國十餘家出版發行機構,一同發起紀念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系列活動。
  • 張愛玲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宋以朗說「我這個張愛玲遺產執行者也...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今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在眾多紀念出版活動中,皇冠出版社近日出版《紙短情長:張愛玲往來書信集》,無疑最為亮眼。這是關於張愛玲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1952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1955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40年的往來通信。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裡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讀完60本瓊瑤,不如讀懂一部張愛玲
    那就是張愛玲。她落筆成文,文中有犀利老辣,有世事滄桑,更有人性解讀。今天是她的100周年誕辰,藉此機會再與大家舊話重提。在李安的劇本裡,王佳芝被他下令槍斃後,易默成坐在王佳芝和他做過愛的床上,沉思什麼,惋惜什麼,更多的宣示那一點殘存的愛。張愛玲的原著裡,卻是滿屏的犀利和老辣。描寫易默成是「三分心痛,七分滿足」,滿足於年逾四十還能碰上一個紅顏知己。
  • 收藏故事:沿這張「張愛玲文學地圖」行走上海
    張愛玲與上海,宛如帕慕克和伊斯坦堡,普魯斯特和巴黎、喬伊斯和都柏林、狄更斯和倫敦、卡夫卡和布拉格,有千絲萬縷又密不可分的聯繫。「每次騎車到常德公寓前面的十字路口,回頭看常德公寓在高樓之間,會覺得特別感動。將張愛玲在上海的居所整個走一遍,就像走完她的人生。」在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之際,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楨棟感慨。
  • 桐廬紀念嚴子陵誕辰2000年
    桐廬紀念嚴子陵誕辰2000年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星河灣藝術生活之獨傲才女張愛玲名作品讀
    2020年是張愛玲百年誕辰,也被書迷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年」。10月11日,於張愛玲筆下「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在長沙星河灣裡,一場以「永遠的張愛玲」為題的悅讀私享會拉開序幕。悅讀私享會活動現場同讀獨傲才女張愛玲的傳奇被譽為鯨落,張愛玲滋養了世人的窗和夢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風韻永存的一角對於張愛玲的理解,現場嘉賓們直抒胸臆一次次交流碰撞中
  • 「紀念艾蕪誕辰115周年暨『艾蕪與文化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肖姍姍)6月11日,「紀念艾蕪誕辰115周年暨『艾蕪與文化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都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艾蕪研究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紀念和研究這位開拓了新文學創作領域的現代文人艾蕪。115年前,艾蕪出生在新都區清流鎮一座竹林流水環抱的農舍裡,並在這片土地上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21年,19歲的艾蕪步行80餘裡,來到成都求學。4年後,他從成都九眼橋出發,一路徒步向南,為中國現代文學留下了極具特色的一系列南行文學作品。
  • 汪曾祺百年誕辰 家鄉揚州高郵有相關紀念活動
    除了學界,汪曾祺家鄉揚州高郵也有相關紀念活動。錯落布置,流線理性,起翹的屋頂既仿佛漣漪蕩漾,隱喻汪老筆下「高郵的水」,又似汪老的散文稿紙隨風飄揚,還仿佛一本本汪老的著作疊放在一起向人們述說汪老的故事……內部園林曲徑通幽,與建築相得益彰。
  • 展訊|「貴自然——柳村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展 」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溫馨提醒:疫情期間,浙江美術館實行預約參觀制,具體預約方式請關注浙江美術館官方網站或微信2020年是當代浙江著名畫家、美術界老前輩柳村先生(1920-2015)百年誕辰,由中國美術家協會
  • 泰州舉辦"江淮畫魚人"潘覲繢誕辰100周年作品紀念展
    潘覲繢誕辰100周年作品紀念展 國際在線消息:5月18日,由中共泰州市委宣傳部、泰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泰州美術館(書畫院)、泰州市美術家協會、泰州市花鳥畫研究會承辦的「江淮畫魚人」潘覲繢誕辰100周年作品紀念展在泰州美術館隆重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