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期其實有很多女子都是對旗袍有所鍾愛的,但是我認為能真正將旗袍融入自己生命裡的,只有兩個女人。一個是高貴大氣的宋慶齡,而另一個就是優雅美麗的張愛玲了。對於張愛玲我想大家已經對她很熟悉了,今天是張愛玲的誕辰,這位偉大的女性作家,除了文學作品,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一直覺得,能拿筆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人物形象的作家是非常有魅力,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金鎖記》中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出來了,這是一個有著自己世界的女性。什麼性格的人就會寫出什麼特色的文章,這點真是一點沒錯,縱觀張愛玲筆下的女性角色哪一個不是絕代的旗袍佳人!
張愛玲的筆下真的描繪了許多生動形象的女性角色,不管是《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半生緣》中的顧璐曼,還是《傾城之戀》的白流蘇,那一個不是有著鮮明性格的東方女性。雖然只是文字記載出她們傳奇的一生,但是讀書的時候還是能在腦海中想到她們穿旗袍的華美身影。記得在小的時候,看蔣勤勤在《半生緣》演的顧曼楨就會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除了刻畫的這麼多文學作品的女性形象之外,張愛玲文章中的女性角色也都很愛穿旗袍,不光如此,張愛玲本身就是一個對旗袍有癮的女人。在她的生活裡旗袍是出鏡率最高的一款服飾了,張愛玲信奉驚世駭俗的美學,屬於那種衣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張愛玲在上海時,就特別喜歡旗袍。那時候五十年代初,張愛玲參加第一屆上海文藝代表大會,在所有都開始穿著得體的中山裝時,只有張愛玲一人還穿著簡單素雅的旗袍。張愛玲自己就曾說過,「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所以我們在看張氏小說中,旗袍才是出鏡率最高的道具。
對於張愛玲來說,她的旗袍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沒有什麼是比旗袍還跟她靈魂最契合的服飾了,所以對於旗袍的癮她足足享受了一輩子。就算是1995年張愛玲在家中去世時,她也身穿著一件赭紅色的旗袍,帶著上海四十年代最絢爛繁華的底色,安靜優雅地走完一生。
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