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誕辰100周年:讀完60本瓊瑤,不如讀懂一部張愛玲

2020-12-18 墨落說情感

經常收到讀者留言,想要我推薦一些書給大家。

我不覺想起,有一個人的書,姑娘們當真值得讀一讀。

那就是張愛玲。

她落筆成文,文中有犀利老辣,有世事滄桑,更有人性解讀。

今天是她的100周年誕辰,藉此機會再與大家舊話重提。

01《色·戒》

就算你沒看過她寫得書,但改編的電影你一定看過。

《色·戒》裡面全是七情六慾,紅塵情苦,愛恨痴纏。

很多人引用張愛玲原著的裡的那句「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Y道」。

說王佳芝因性而愛,簡直是對原著最淺薄的誤讀。

原著裡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不是因為愛他,而是誤以為他愛自己。

張愛玲在原著裡是這樣寫的: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三次床X,是王佳芝一點點愛上易默成的過程,也是易默成徹底喜歡上王佳芝的過程。

注意,我說的是喜歡。

男人的愛與喜歡有著很微妙的距離。這一點,是在看原著和電影最大的不同。

在李安的劇本裡,王佳芝被他下令槍斃後,易默成坐在王佳芝和他做過愛的床上,沉思什麼,惋惜什麼,更多的宣示那一點殘存的愛。

張愛玲的原著裡,卻是滿屏的犀利和老辣。描寫易默成是「三分心痛,七分滿足」,滿足於年逾四十還能碰上一個紅顏知己。

這七分滿足,淋漓盡致表現了中年老男人的狡黠。

02《半生緣》

如果說《色·戒》是張愛玲對人性無情的嘲弄,那《半生緣》裡就能看見她自己的影子。

記得小時候我看《半生緣》這部電視劇時,只覺得虐心,可憐了顧曼楨,好好一顆白菜被豬(祝)給拱了。

並沒有看出來作品真正的味道。

1997版電影《半生緣》中沈世鈞和顧曼楨

長大後,再看那段經典的結尾——

顧曼楨領著兒子過紅綠燈與沈世鈞一家擦肩而過,她看著這個男人領著老婆孩子消失在眼前……就在前不久這個男人還說,要和她在一起,自己一定能做到!

顧曼楨說,「你做不到……」

這一幕,似乎能聽見張愛玲的冷笑聲,或是根本沒有聲音,只是昂著頭,心下的那一絲輕蔑和悽涼……

如果顧曼楨的角色是她對男人的嘲諷,那姐姐顧曼璐就是張愛玲自己情感的還原。

當舞女的顧曼璐看透了男人本色,但還是為了祝鴻才奮不顧身!

像極了年輕時的張愛玲。

那時候的她,明知他有妻兒家室,還是陪他四處招搖;明不喜應酬露面,卻偏偏去他的座談會上坐坐;雨中乘著黃包車,她不礙世俗的坐在他的腿上。

就在胡蘭成所在的汪偽政府岌岌可危的時候,還與他領了婚書。

一夜之間大紅大紫的天才作家,變成了「願為漢J妻」的無恥女人。

這是一個女人的執迷不悟。

一邊自虐,一邊享受虐愛帶來的快感,一邊清醒地寫下來。

03 《小團圓》

每次看張愛玲寫的文字,我都覺得她真的是個文學天才,能把失戀女人的心態臨摹得那麼到位。

在《小團圓》中,張愛玲這樣形容失戀的感受:

「那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著,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一醒來它就在枕邊,是只手錶,走了一夜。」

這得益於她自己的感情經歷。

她是真的愛胡蘭成,而胡蘭成也是真的渣。

女人在愛情裡,總是追求極致,可最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場與自己的掙扎。

張愛玲的書裡,道盡了這些糾葛。談的是感情,剖析的卻是人性。

與瓊瑤一樣,張愛玲的小說多歸於言情一類。只不過,張愛玲寫的,才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

多少寫情的作家最後都桎梏於凡俗情愛中淪為下乘,可張愛玲卻告訴你:人心最是複雜,複雜到連它的主人也不了解。

有人說,人生一世,不過情愛二字。

少年時讀瓊瑤,以為愛情就是撕心裂肺,女人就是為情而活。

懂事後讀張愛玲,方知太過極致執著的愛,都是劫難!

《小團圓》傳聞是張愛玲的遺作,也是巔峰之作。

有人評價這部小說就是張愛玲的自傳,曾幾度要銷毀,幾經曲折的出版經過更是讓此書增加了迷霧般的神秘色彩。

張愛玲在書序上這樣說:「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以後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作者:墨落)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別專輯||永遠的張愛玲(上)
    原創 民國女子 民國女子2020.09.30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她才情卓絕,一問世就轟動文壇,但幾十年如一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在實際生活中顯得冷漠寡情
  • 讀完60本瓊瑤,不如讀懂一部李碧華
    但她比張愛玲更毒舌,比瓊瑤更會寫情愛,比嚴歌苓更會寫世事滄桑。她的書也許你沒有讀過,但改編的電影你一定看過,裡面全是七情六慾,看得眾生落淚。但她落筆成文,之後便平淡隱去。紅塵情苦,愛恨痴纏,唯有她自己最灑脫。
  • 紀念作家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香港大學紀念文獻展上線
    香港大學官網 圖2020年是作家張愛玲誕辰100周年。9月28日,「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在張愛玲母校香港大學(以下簡稱「港大」)美術博物館官網上線 (www.virtual.umag.hku.hk/eileenchang100)。港大美術博物館官網「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首頁。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上海應該這麼玩
    2020年恰逢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由許鞍華導演的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近日也釋出預告片。這篇,我們便跟隨張愛玲在上海生活、讀書、成名、戀愛的7處足跡,用嶄新的打卡方式帶你解鎖屬於一代才女的十裡洋場。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她的故事是生活的隱喻
    2020年因適逢張愛玲的百年誕辰而被讀者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年。日前,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作家止庵與作家張悅然同讀者相聚一堂,聊了聊他們眼中的張愛玲與她的作品。「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 聊聊女作家吧,亦舒、瓊瑤、張愛玲寫情愛的女人都不含糊!
    本以為它會悄悄沉淪,沒想到再一次喚醒羊不好的回憶。甚至依然痛心疾首:你還我喜寶!羊忽然想誇誇鍾楚紅和張曼玉主演的《流金歲月》,無論是外形,還是內核,都沒拉胯。羊不得不說,現在的影視構建出來的愛情觀,遠遠不如老一輩作家寫的那樣迷人。無論是亦舒、張愛玲還是瓊瑤,她們的愛情會落實到穿衣吃飯,延伸到人性的深淺。即便她們的觀念被超越,或被解構成」渣男賤女「,但也掩蓋不了作家傳遞出來的真實質感。
  • 張愛玲眾多的小說,到底哪一部小說寫得最好呢?
    張愛玲是一個天才型的作家,從小她沒有得到過多少的來自家庭的溫暖,她母親在她年齡還很小時,拋棄了她,一個人去往了英國;她的父親對她也沒有多少的愛,所以她的童年,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幸,但也是這一份幸,才成就了張愛玲,使得她比一般的人更為成熟。她的那一份成熟從她的那些作品中,便是能夠看得出來,一個才二十幾歲的姑娘,居然能夠寫出那麼深刻的作品來,真是令人佩服。
  • 張愛玲:我寫瓊瑤小說,可以寫一百部
    張愛玲致信宋淇中云:《半生緣》也無以為繼,我寫一部瓊瑤可以寫一百部。我覺得,這句話不是吹噓。通俗小說,也就是那麼回事,充滿了粗製濫造。瓊瑤的小說,讀多了,就會發現不同的小說裡有似曾相識的話語。復旦教授嚴鋒建議,不必讀西方通俗小說。他認為絕大多數的西方通俗小說,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那麼少數。請注意,我這裡說的還僅僅是好看,還不是好。我業餘喜歡看外國通俗小說,但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愛好,因為好看的實在太少了。
  • 《情深緣起》改編《半生緣》,張愛玲經典面目全非
    該劇改編自張愛玲名作《半生緣》,片名最初也沿用了原著小說名,臨到上映前卻改為《情深緣起》。此外,這部三年前就開拍的「陳年老劇」原定上星播出,最後卻改為了網播。 該劇首播後引發觀眾吐槽,截至12月1日,該劇的豆瓣評分低至3.3分,僅有兩千多人評價的數據也證明這部作品在市場上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 張愛玲欣賞楊絳,楊絳為什麼瞧不起張愛玲
    其中一封即楊絳談及張愛玲。因已公開,這裡摘錄部分:「前天劉緒源贈我一本《翻書偶記》,序文是你的大筆,忙翻開細讀,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都看不起她。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
  • 止庵:張愛玲文學的與眾不同之處|草地·張愛玲誕辰百年
    正因為如此,張愛玲一直遭受貶損,譬如我曾讀到的一篇文章就說,題材上的這種特點使她的小說類似於鴛鴦蝴蝶派。現在我們大概明白了,一部文學作品,重要的不是寫什麼,而是怎麼寫;不在乎題材大小,關鍵是針對題材的深入開掘以及相應的寫法。
  • 張愛玲用五句話寫儘自己的一生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天才夢》 對於張愛玲來說,家或許是「一襲爬滿了蚤子的華麗的袍」。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麥根路一幢沒落貴族的府邸。這裡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家。 與張愛玲同時代的作家,沒有誰的家世比她更顯赫。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失掉了張愛玲筆下那種悽美之韻、蒼涼之味,如瓊瑤劇般跌宕起伏的悲也壯烈、喜也濃豔,這樣的《半生緣》還能讓你為命運無常、人世浮沉而哀惋嗎?我是萬萬不能的。由蔣欣、劉嘉玲、鄭元暢等主演的電視劇《情深緣起》日前已收官,這部由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從開播之日起便飽受非議,儘管製作班底強大,口碑卻直至劇終也未能逆襲,反而是一「雷」到底。如此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
  • 從「第一爐鋼」到「半生圓」,為什麼張愛玲小說被拍成了瓊瑤劇?
    最近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前有張一山版《鹿鼎記》被批得體無完膚,接著又有一部抗日神劇號稱「亮劍三」,以顛覆性的小白鞋、紅嘴唇、一頭髮油閃進觀眾視野。這些神劇約好了似的齊齊上映,這不,前兩天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半生緣》的《情深緣起》剛上線,又引來了一股觀眾翻看舊片的熱潮。
  • 最暢銷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改名未遂記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青1989年皇冠出版社想為張愛玲出版全新的全集,當時張愛玲只有十冊書面世,宋淇覺得比起瓊瑤44冊巨著有些寒酸,因此上下求索,找張愛玲早年創作的電影劇本和譯本擴充,以壯聲勢。「張愛玲1990年4月22日回信說:我贊成《短篇小說集》分成兩本。稱「一」、「二」不太好,就像是上下冊,不能單買一本。也許可以引黃仲則詩,分別題作《收拾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小標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張ooooooo之二》。不過似乎把《傾城之戀》和《金鎖記》從少作中剔除,不太對。第二本也不是中年寫的,不過照從前中國人的看法或者能算。
  • 張愛玲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宋以朗說「我這個張愛玲遺產執行者也...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今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在眾多紀念出版活動中,皇冠出版社近日出版《紙短情長:張愛玲往來書信集》,無疑最為亮眼。這是關於張愛玲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而這部書信集的問世,也開啟了另一扇了解張愛玲的窗,堪稱研究張愛玲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 張愛玲《北地胭脂》籤贈本中的前塵往事
    張愛玲張愛玲籤贈陳世驤手跡《北地胭脂》,英國倫敦Cassell出版社,1967年印行的初版本, 外護封封面及封底陳世驤張愛玲和賴雅 2020年是著名女作家張愛玲(1920—1995)的百年誕辰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_中國婦女報<20201217期>...
    主人公性格的顛覆,敘事風格的「瓊瑤」化,劇情的擴充、結局的改寫,改變了原著的悲涼底色。當歇斯底裡已是人生常態,愛恨皆是地動山搖,「瓊瑤」風的愛恨情仇,淡化了市井小民於亂世的顛沛流離,也淡化了張愛玲痴愛怨情的宇宙裡那一絲悽楚、灰暗與蒼涼。當絕望的痛感被希冀的明媚所代替——彼已非彼。■ 鍾玲失掉了張愛玲筆下那種悽美之韻、蒼涼之味,如瓊瑤劇般跌宕起伏的悲也壯烈、喜也濃豔,這樣的《半生緣》還能讓你為命運無常、人世浮沉而哀惋嗎?
  • 紀念98年誕辰,除了文學作品,張愛玲還留給了我們什麼?
    一個是高貴大氣的宋慶齡,而另一個就是優雅美麗的張愛玲了。對於張愛玲我想大家已經對她很熟悉了,今天是張愛玲的誕辰,這位偉大的女性作家,除了文學作品,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一直覺得,能拿筆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人物形象的作家是非常有魅力,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金鎖記》中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出來了,這是一個有著自己世界的女性。
  • 張愛玲作品被瓊瑤化,有了《情深緣起》這場狗血大戲
    一個揭開傷疤讓讀者看真實人性的悽涼故事,被改編成了「三對戀人」的狗血大戲,改編後的愛恨情仇對喜歡瓊瑤故事的觀眾來說,可能依然會動容、會受觸動,但它已與張愛玲《半生緣》沒有了氣質上的相通。2018年開拍時,因為有劉嘉玲、郭曉東、鄭元暢以及當時炙手可熱的蔣欣等明星擔任主要演員,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的電視劇《新半生緣》曾經引發一時話題。但這部劇後來改名為《情深緣起》,也從衛視上星劇變成了網絡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