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出爐 範哈兒公館修舊如舊

2020-12-21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出爐

  磚木結構的古樸房屋,穿鬥式構架,格子門窗……日前,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畫面太美,刷爆朋友圈。

  昨日,記者從沙坪垻區文管所獲悉,山洞傳統風貌區建築風格以現代風格為主導,其間穿插著抗戰陪都風格及傳統巴渝風格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4處。目前,範紹增公館、唐式遵公館、夏鬥寅公館、張群公館等修繕完工。

  原名老鷹巖

  因64米隧道得名

  山洞位於沙坪垻區歌樂山上,老成渝公路從這裡通過。如今看似平常的地方,以前的名氣卻很大。

  「如今,走成都方向可以通過中梁山、大學城隧道等,不必走歌樂山。以前去成都方向,乘車都要經過山洞。」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介紹,山洞是個地名,以前因為山崖上常有老鷹棲息,所以叫老鷹巖。1927年,修建成渝公路時,在這個地方開鑿長約64米、寬約6米的隧道,這才改名為山洞。

  以前,這裡地勢相對平坦,往來行人、車輛常到此歇腳、檢修,沿隧道口公路兩側隨之出現一些棚房、店鋪。老成渝公路建成時,山洞只有幾家農戶,耕田種地過日子。讓山洞名聲大振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內遷,加上1938年2月日軍開始空襲重慶,山洞地區成為主要遷建區之一,許多軍政人員、達官顯貴在這裡修建公館、別墅,這裡一度成為抗戰時期重慶地區的交通要道。」重慶市文史專家曾傳宜說。

  傳統風貌區

  文物保護單位16處

  據了解,抗戰時期,重要機關、軍政大員的到來,使山洞一帶繁榮起來,在樹林中大興土木修房建樓,中式四合院、西式小洋樓、小別墅出現了,進出的道路也建起來了。從市區疏散出來的百姓,也在馬路兩邊修起鋪子,做起了生意,很快形成了一條街。

  「抗戰勝利以後,國民政府回都南京,山洞的機關也陸續遷走。」曾傳宜說,直到現在,山洞還有多處當年的公館舊址。

  如今,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新鮮出爐,畫面太美,刷爆朋友圈。記者了解到,風貌區位於沙坪垻區東南角,歌樂山腳下,規劃面積62.65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約15.26公頃,建設控制區47.39公頃。

  山洞傳統風貌區內,建築風格以現代風格為主導,其間穿插著抗戰陪都風格及傳統巴渝風格建築,其中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4處。

  「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反映山洞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傳統風貌建築204處。」沙坪垻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山洞傳統風貌區內,傳統風貌新舊建築900餘處,還有11條傳統街巷(3條主街,8條支巷)以及8棵古樹名木和4處景觀池塘。

  活態博物館

  形成獨特抗戰文化

  位於山洞的文物眾多,有範紹增公館、夏鬥寅公館、張群公館等多個公館,大多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坪垻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目前,部分公館已修繕完畢。

  據悉,山洞傳統風貌區體現了抗戰時期重慶城市建設與山地地形自然環境融合的特徵,形成了獨特的抗戰文化,是抗戰時期的活態博物館,歡迎遊客前去打卡。

  範紹增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社區31-32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範紹增,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7師師長、第88軍軍長等職,綽號範哈兒,因電視劇《傻兒師長》等廣為人知。公館坐西向東,為一棟磚木結構平房,懸山式屋頂,青灰瓦,格玻璃窗,薄木板門,木地板。屋頂正中開有老虎窗1個。面闊3間15米,進深3間10.6米,建築面積318平方米。

  唐式遵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33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式遵,抗戰時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公館坐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折中主義建築風格,懸山頂,房外有一吊腳樓,穿鬥屋架。房屋面闊20米,進深7.5米,另有一廂房,總建築面積170平方米。

  夏鬥寅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西山新村4-7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夏鬥寅,曾任國民革命軍第13軍軍長、重慶行營總參議等職。公館坐東向西,磚木結構,懸山頂,穿鬥式構架,格子門窗,格式木板門。面闊4間12.8米,進深2間6米,建築面積96.6平方米,素麵臺基0.6米,階梯踏道2級。

  張群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24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群系中國國民黨元老,抗戰時期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公館坐北朝南,為一棟磚木結構平房,平面呈L形。面闊4間20米,進深2間13.5米,建築面積310平方米。

  周季悔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13-14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季悔,川康平民商業銀行協理。公館坐東南朝西北,平房,土木結構,懸山頂,木桷子,木地板,挑簷落柱,前落柱5根,後落柱1根,面闊3間,進深2間,中間有1通道,建築面積220平方米。

  周均時、梁穎文公館

  周均時、梁穎文公館位於山洞街道洪洞灣1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均時歷任上海交大、同濟大學校長、教授,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大學工學院院長。梁穎文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秘書長、重慶大學校長。公館坐西向東,平房,磚木結構,面闊5間18.45米,進深2間8.13米,建築面積231平方米。

  曾俊臣公館

  位於山洞平正村40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俊臣,著名鹽商,重慶鹽幫會會長,民生公司發起人。公館坐北朝南,為一棟折中主義風格的磚木結構房屋,一樓一底,硬山頂,建築面積236.46平方米。

  孫炎公館

  位於山洞街道平正村64號。

  孫炎,國民黨陸軍大學飛行系少將、教官。公館坐北向南,折中主義風格,磚木結構,懸山頂,另有廂房一間,總建築面積118.97平方米。

  潘文華公館

  位於山洞平正村75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潘文華歷任川軍教導師師長兼重慶市長等職。公館為四合院,原房屋為條石基礎,土木穿鬥結構。坐北向南,平房,土木結構,懸山頂,正房面闊3間12.94米,進深2間9.8米,廂房面闊10間43.3米,進深2間8.4米,總建築面積425平方米。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周小平 文

(責編:高紅霞、羅昱)

相關焦點

  • 大理古城人民路風貌提升展「真」顏!修舊如舊「古」味濃
    白天是人聲鼎沸的煙火氣,夜晚燈火闌珊的文藝範。再回首、隨緣書店、88號西點鋪、飄香小酒館、大冰的小屋......這就是凝聚了吃貨、文藝青年、手工藝人靈魂的人民路。白天是人聲鼎沸的煙火氣,夜晚燈火闌珊的文藝範。再回首、隨緣書店、88號西點鋪、飄香小酒館、大冰的小屋......這就是凝聚了吃貨、文藝青年、手工藝人靈魂的人民路。
  • 杭州平遠裡建築群"修舊如舊" 再現民國裡弄風貌
    杭州平遠裡建築群"修舊如舊" 再現民國裡弄風貌 「平遠裡建築群保護整治工程一期已完成施工驗收,工程一期主要涉及15個牆門,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通過拆除後期的違章建築,恢復原有的建築格局和裡弄式的風貌。」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如此介紹。  沿著浣紗路往北,過解放路口再走150米不到,往右一拐,便到了平遠裡。
  • Apex情報︱修舊如舊•安仁古鎮老街公館風貌提升專家諮詢會
    針對以安仁鎮古街風貌整體提升設計為出發點,立足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古街風貌整治提升,改善提升現有項目品質,在今年實施展現賦予安仁地方特色的小鎮新風貌。會議中,成都阿佩克思奧美董事長樊劍修與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文化產業古鎮打造專家尹建華、成都博物院院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等行業內專家,針對安仁古鎮的打造提出專業意見。
  • 4年半大工程修舊如舊
    圖說:徐家匯天主教堂周六重開 施工方供圖  經過兩年多封閉修繕,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已經完成了為期4年半的大修工程,即將在本周六12月16日重新向市民開放。這次修繕歷時兩年,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的考證,再結合修舊如舊的工藝,重塑了這座文物保護建築的歷史風貌。  徐家匯天主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座西朝東,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是一座新古典主義時期法國哥特復興風格的教堂,紅色的磚牆,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高聳入雲。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築。
  • 「母城」文化濃:重慶渝中5面打造12個傳統風貌街區
    擁有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李子壩歷史文化街區等3處歷史文化街區;以及9處傳統風貌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白象街傳統風貌區、重慶古城牆遺址傳統風貌帶、打銅街傳統風貌區、山城巷及金湯門傳統風貌區、大禮堂傳統風貌區、大田灣及勞動人民文化宮傳統風貌區、魯祖廟傳統風貌區、飛機碼頭—燕子巖—枇杷山傳統風貌區。
  • 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丨一起走進「舊貌換新顏」的傳統風貌區
    為留住「母城」記憶,保護傳承歷史文脈,高品質提升城市價值,11月26日下午,多家媒體記者一同走進渝中區張家花園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第八步道、人和書院等地,感受傳統風貌區的「文化多元」差異化發展,找尋渝中區的歷史記憶。
  • 修舊如舊的百年瑰麗老建築
    就在今年年中,上海首屆建築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揭曉了多處修舊如舊的歷史建築。十一長假臨近,迎著萬裡晴空,去這些瑰麗的老建築打卡吧!項目在充分挖掘建築歷史內涵的同時,也考慮到圖書館的功能性建設以及與城市文化歷史建設的呼應,使舊圖書館建築能與長海路其他歷史建築共同創建充滿生機活力的百年市政文化特色區暨上海市江灣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 揚州五亭橋「修舊如舊」 黃金周開放迎客(圖)
    這座古橋將和其所在的中國名園瘦西湖一起,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向四海遊客展示其獨到的古典風貌。  記者在走訪瘦西湖景區時看到,去瑕存瑜的五亭橋已重新開放。據負責此次修繕工程的揚州古典園林建設公司介紹,五亭橋的屋面琉璃瓦、屋面揭瓦此次做了重點保養維修,對苫背進行了重做,其厚度與原來一致,增補的琉璃瓦色彩、型號、大小、重量,與現有琉璃瓦一致。
  • 連雲港海州古城修舊如舊 孔巷將成旅遊新亮點
    近年來,海州區高度重視古城規劃建設,持續加大投入,堅持「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力爭利用3至5年的時間,將海州古城打造成為蘇北魯南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城。  該項目位於海州古城中心區,北至隍巷、南至中大街、西至皇廟巷、東至孔巷,舊址為原城隍廟。項目復建為三進二院的格局,內有廣場,南向山門三間,門外為八字牆、戲臺,正面為大殿,東西為配殿。
  • 修繕做到最小幹預、修舊如舊 箭扣長城保持「野味」
    修繕做到「最小幹預」 箭扣長城保持「野味」  2772米長城段、17座敵臺敵樓未來三年將按「修舊如舊」完成修繕  「以前是按照工程標準把每一段修好,但現在要想著怎麼恢復風貌,得多琢磨琢磨。」程永茂說。  這種「最小幹預、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曾長期在爭論中處於下風,現在才逐漸被廣泛接受。  年初,《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發布,其中確定了「預防為主、原狀保護」的原則。這意味著,未來長城修繕,都要最小幹預、保持「野味」。
  • 鄭州要求復原商代古城牆要做到"修舊如舊" 市民質疑
    中廣網北京5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復原商代古城牆一定要做到"修舊如舊  一南一北兩座"仿古城牆"近日出現在河南省鄭州市的繁華鬧市區,被該市文物部門視為"東大街東城門商代遺址城牆改造"工程,是"復原性展示",以期再現3600年前商代都城城牆的基本風貌。但不少市民表示,復原的古城牆無疑像個"黃土堆",這與周圍現代建築和市民生活有點"不協調"。同時,市民們還擔心,黃土堆砌的古城牆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因為鄭州本身就是個風沙較多的城市。
  • 上海嘉定鎮保護古建築和文物 州橋老街修舊如舊
    州橋和老街修舊如舊  嘉定鎮上,州橋和西門是兩塊風水寶地,1995年被列入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州橋和西門大街修舊如舊,於今看來,已自成規模。另外,西門大街猶在。所幸的是,2002年4月,市規劃局曾發出一文:西門老街改造必須經過市有關部門同意。毋庸諱言,當時曾有兩種意見,一方面,是呼籲要保護老街;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西大街居民的居住條件。
  • 修舊如舊 甘肅崆峒山凌空塔修復開始(圖)
    據了解,維修將堅持「修舊如舊,復古如古」的原則,力爭使古塔的斜度維持在現有水平,不再繼續傾斜。   (責任編輯:王偉)
  •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水養一方人,土長一座城嘉陵江畔上,「湯屋」依勢而建在夜間綻放耀金光芒這,便是重慶十分著名的景點——洪崖洞但除了這個現實版的「千與千尋」你可知道,在長江河畔上也有一處極具特色的民國風貌建築在等待著人們的探索這,便是擁有百年歷史文化的龍門浩老街
  • 東大街「修舊如舊」工程:玲瓏心思妙布局 老街古韻不知深
    東大街作為我市主城區內碩果僅存的老街區,擁有風貌相對完整的商業與生活相結合的歷史建築物,是「老如皋」傳統風貌的重要遺存。為了進一步加大對東大街的保護和利用,市住建局成立了東大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推進組,在保證原有傳統建築風貌、規格不突破規劃要求的基礎上,對東大街的建築群進行「修舊如舊」改造。
  • 飛機碼頭-燕子巖-枇杷山片區 上榜重慶市傳統風貌區
    飛機碼頭-燕子巖-枇杷山片區傳統風貌區位於我區中南部,保護範圍總面積21.54公頃,包括枇杷山公園、文化遺產研究院、印製一廠、燕子巖、飛機碼頭等一帶。有啥看點?整個片區依山就勢,是我區非常具有山城江城代表性的山水格局體系。該片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包括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李宗仁官邸、菩提金剛塔、抗建堂舊址、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舊址;不可移動文物點3處,包括王陵基公館舊址、王陵基公館(紅樓)、戴笠舊居暨軍統辦公樓舊址;歷史建築1處和傳統風貌建築51處,盡顯「母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如何保護?
  • 修舊如舊讓西藏札達古格王朝遺址煥發生機
    修舊如舊讓西藏札達古格王朝遺址煥發生機  【解說】古格王國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外的一座土山上,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和地方開始投入巨資維修保護遺址。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記者踏訪古格遺址。
  • 修舊如舊再現老上海風情 百樂門月底重開業
    ■ 修繕後的百樂門設舞廳、餐飲、KTV等 記者 陳夢澤 攝原標題:修舊如舊再現老上海風情 百樂門月底重開業說起「老上海」,百樂門不能不提。昨天下午,記者從靜安區召開的「百樂門保護修繕利用專家研討會」上獲悉,經過3年多的修舊如舊,百樂門將於本月底重新掀開「蓋頭」,和公眾見面。記者先睹了重修後的百樂門,外觀上還原了當年百樂門塔頂的原樣及內透光的模式,是歷次外立面修繕最為完善的一次。百樂門修繕方——上海建築裝飾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中偉介紹,百樂門總建築面積約3700平方米。
  • 把長沙家門口的風景手繪成明信片
    把長沙家門口的風景手繪成明信片 2016-10-27 08:27:59 [來源:長沙範公眾號]  [編輯:萬姍姍]字體:【大 中 小】 樹影婆娑的白果園,古樸厚重的程潛公館,內斂深沉的《湘江評論》印刷處舊址......家門口的風景竟被手繪上了明信片啦!
  • 廣州這片修舊如舊的文創街區,藏著李小龍祖居
    廣州這片修舊如舊的文創街區,藏著李小龍祖居,遊客拍照停不下來說到功夫明星,現在很多人會說成龍、甄子丹,但有一個人的名字是李小龍。 李小龍的祖先住在永清廣場,現在改造成了一個新的打卡聖地,在「修舊如新」的外觀上是時尚的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