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出爐
磚木結構的古樸房屋,穿鬥式構架,格子門窗……日前,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畫面太美,刷爆朋友圈。
昨日,記者從沙坪垻區文管所獲悉,山洞傳統風貌區建築風格以現代風格為主導,其間穿插著抗戰陪都風格及傳統巴渝風格建築,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4處。目前,範紹增公館、唐式遵公館、夏鬥寅公館、張群公館等修繕完工。
原名老鷹巖
因64米隧道得名
山洞位於沙坪垻區歌樂山上,老成渝公路從這裡通過。如今看似平常的地方,以前的名氣卻很大。
「如今,走成都方向可以通過中梁山、大學城隧道等,不必走歌樂山。以前去成都方向,乘車都要經過山洞。」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李正權介紹,山洞是個地名,以前因為山崖上常有老鷹棲息,所以叫老鷹巖。1927年,修建成渝公路時,在這個地方開鑿長約64米、寬約6米的隧道,這才改名為山洞。
以前,這裡地勢相對平坦,往來行人、車輛常到此歇腳、檢修,沿隧道口公路兩側隨之出現一些棚房、店鋪。老成渝公路建成時,山洞只有幾家農戶,耕田種地過日子。讓山洞名聲大振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內遷,加上1938年2月日軍開始空襲重慶,山洞地區成為主要遷建區之一,許多軍政人員、達官顯貴在這裡修建公館、別墅,這裡一度成為抗戰時期重慶地區的交通要道。」重慶市文史專家曾傳宜說。
傳統風貌區
文物保護單位16處
據了解,抗戰時期,重要機關、軍政大員的到來,使山洞一帶繁榮起來,在樹林中大興土木修房建樓,中式四合院、西式小洋樓、小別墅出現了,進出的道路也建起來了。從市區疏散出來的百姓,也在馬路兩邊修起鋪子,做起了生意,很快形成了一條街。
「抗戰勝利以後,國民政府回都南京,山洞的機關也陸續遷走。」曾傳宜說,直到現在,山洞還有多處當年的公館舊址。
如今,山洞傳統風貌區手繪圖新鮮出爐,畫面太美,刷爆朋友圈。記者了解到,風貌區位於沙坪垻區東南角,歌樂山腳下,規劃面積62.65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約15.26公頃,建設控制區47.39公頃。
山洞傳統風貌區內,建築風格以現代風格為主導,其間穿插著抗戰陪都風格及傳統巴渝風格建築,其中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4處。
「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反映山洞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傳統風貌建築204處。」沙坪垻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山洞傳統風貌區內,傳統風貌新舊建築900餘處,還有11條傳統街巷(3條主街,8條支巷)以及8棵古樹名木和4處景觀池塘。
活態博物館
形成獨特抗戰文化
位於山洞的文物眾多,有範紹增公館、夏鬥寅公館、張群公館等多個公館,大多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坪垻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目前,部分公館已修繕完畢。
據悉,山洞傳統風貌區體現了抗戰時期重慶城市建設與山地地形自然環境融合的特徵,形成了獨特的抗戰文化,是抗戰時期的活態博物館,歡迎遊客前去打卡。
範紹增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社區31-32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範紹增,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7師師長、第88軍軍長等職,綽號範哈兒,因電視劇《傻兒師長》等廣為人知。公館坐西向東,為一棟磚木結構平房,懸山式屋頂,青灰瓦,格玻璃窗,薄木板門,木地板。屋頂正中開有老虎窗1個。面闊3間15米,進深3間10.6米,建築面積318平方米。
唐式遵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33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式遵,抗戰時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公館坐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折中主義建築風格,懸山頂,房外有一吊腳樓,穿鬥屋架。房屋面闊20米,進深7.5米,另有一廂房,總建築面積170平方米。
夏鬥寅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西山新村4-7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夏鬥寅,曾任國民革命軍第13軍軍長、重慶行營總參議等職。公館坐東向西,磚木結構,懸山頂,穿鬥式構架,格子門窗,格式木板門。面闊4間12.8米,進深2間6米,建築面積96.6平方米,素麵臺基0.6米,階梯踏道2級。
張群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24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群系中國國民黨元老,抗戰時期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公館坐北朝南,為一棟磚木結構平房,平面呈L形。面闊4間20米,進深2間13.5米,建築面積310平方米。
周季悔公館
位於沙坪垻區山洞街道平正村13-14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季悔,川康平民商業銀行協理。公館坐東南朝西北,平房,土木結構,懸山頂,木桷子,木地板,挑簷落柱,前落柱5根,後落柱1根,面闊3間,進深2間,中間有1通道,建築面積220平方米。
周均時、梁穎文公館
周均時、梁穎文公館位於山洞街道洪洞灣1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均時歷任上海交大、同濟大學校長、教授,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大學工學院院長。梁穎文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秘書長、重慶大學校長。公館坐西向東,平房,磚木結構,面闊5間18.45米,進深2間8.13米,建築面積231平方米。
曾俊臣公館
位於山洞平正村40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俊臣,著名鹽商,重慶鹽幫會會長,民生公司發起人。公館坐北朝南,為一棟折中主義風格的磚木結構房屋,一樓一底,硬山頂,建築面積236.46平方米。
孫炎公館
位於山洞街道平正村64號。
孫炎,國民黨陸軍大學飛行系少將、教官。公館坐北向南,折中主義風格,磚木結構,懸山頂,另有廂房一間,總建築面積118.97平方米。
潘文華公館
位於山洞平正村75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潘文華歷任川軍教導師師長兼重慶市長等職。公館為四合院,原房屋為條石基礎,土木穿鬥結構。坐北向南,平房,土木結構,懸山頂,正房面闊3間12.94米,進深2間9.8米,廂房面闊10間43.3米,進深2間8.4米,總建築面積425平方米。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周小平 文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