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2020-07-24 南岸旅遊

水養一方人,土長一座城

嘉陵江畔上,「湯屋」依勢而建

在夜間綻放耀金光芒

這,便是重慶十分著名的景點——洪崖洞

但除了這個現實版的「千與千尋」

你可知道,在長江河畔上

也有一處極具特色的民國風貌建築在等待著人們的探索

這,便是擁有百年歷史文化的龍門浩老街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1891 渝開商埠


自1891年重慶開為商埠起,龍門浩碼頭應運而生,各國商船開始穿行於長江之上。那時的龍門浩碼頭商賈雲集,人山人海,是最大的外商聚集地。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長江河畔上,曾經的零星漁船漸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日漸成熟的商業通行局面。


修舊如舊,風採如初


龍門浩老街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包含有18棟歷史建築。重慶海關別墅舊址、美國大使館武官住處舊址1號樓、美國大使館武官住處舊址2號樓、美國大使館臨時辦公樓舊址、新華信託儲蓄銀行……這些充滿歷史的樓宇都是不可複製的瑰寶。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對於這些文物古建築,老街在修復時期也是格外小心,秉承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還原古建築的本來面貌。柱子、鬥拱、橫梁、椽子等構件,每一項都是一門手藝,是需要修復者傾盡全心的技藝。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舊磚|舊瓦|舊條石


為了更好地還原建築舊貌,老街的修復,聘請了一流的文物修復工匠,並且從各地老建築上收集了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老街每一棟建築的屋面都採用了波形瓦赫小青瓦,室內地面則為水磨地面。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這裡的每一塊磚石,每一片青瓦,都被時光沉澱出一篇篇悠悠故事,而老街,用故事填滿故事,續接起了一段新的開始


門窗|榫卯


老街的門窗多為木質結構,時過境遷,已是雕花缺損、漆面斑駁,厚厚的灰塵覆蓋在上面,叫人難以辨別其原本的模樣,也很難再進行還原修復。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但為了達到做舊的目的,修復工匠們決定全程依照古法,按榫卯結構進行純手工製作。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PS. 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及其它木製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


磚卷拱


百葉窗上,一條由磚塊構成的弧形線條十分特別,看著也較為美觀。或許這條弧線在許多人眼中只是一個簡單的裝飾,但其實它也具有承重的作用。要知道,磚拱結構是一門老手藝,其原理就在於將豎向彎矩轉化成磚塊之間的壓力,從而達到不使用鋼筋混凝土也能固定的效果。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這樣既能保持美觀又實用方便的老手藝在老街還有許多運用之處,比如老街上隨處可見的老虎窗、勒腳、坡屋面等,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貝。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如今的龍門浩老街,已然成為一個集復古典雅、時尚新潮於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開埠文化、抗戰文化、巴渝文化在這裡異彩紛呈。美食、景點、藝術、休閒……老街都能滿足你。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品味 | 江水一岸,百年歷史,修舊如舊,老街味道


龍門浩老街

在一磚一瓦中聆聽歲月的低訴

在一樓一景中感慨生活的美好


▽▽▽

本文由南岸旅遊原創發布

供圖感謝:龍門浩老街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上海嘉定鎮保護古建築和文物 州橋老街修舊如舊
    州橋和老街修舊如舊  嘉定鎮上,州橋和西門是兩塊風水寶地,1995年被列入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州橋和西門大街修舊如舊,於今看來,已自成規模。另外,西門大街猶在。所幸的是,2002年4月,市規劃局曾發出一文:西門老街改造必須經過市有關部門同意。毋庸諱言,當時曾有兩種意見,一方面,是呼籲要保護老街;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西大街居民的居住條件。
  • 修舊如舊!石龍百年老街中山路將更新活化,打造「東莞永慶坊」
    更新單元面積達458畝根據《東莞市石龍鎮規劃管理所石龍鎮新維村木材廠片區產城融合類更新單元前期服務商及中山路配套服務項目的中標、成交公告》顯示,更新單元屬於連片「產城融合」舊改項目,擬更新用途為商住、住宅及相關配套。
  • 山城文化的縮影,百年建築再現往日光彩,這樣的重慶很有味道
    龍門浩老街的名氣一直都在,可我卻從未去過,這個周末去老街曬了曬太陽☀ 發現這裡還真是個適合拍照的好地方~在龍門浩老街既可以欣賞重慶山水之城的獨特魅力,又可以一覽橋都風採,還能遙望長江索道跨江的瞬間。作為重慶主城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老街, 2017年底復建完成,18棟歷史文化建築均採用了百年前的建築工藝
  • 4年半大工程修舊如舊
    圖說:徐家匯天主教堂周六重開 施工方供圖  經過兩年多封閉修繕,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已經完成了為期4年半的大修工程,即將在本周六12月16日重新向市民開放。這次修繕歷時兩年,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的考證,再結合修舊如舊的工藝,重塑了這座文物保護建築的歷史風貌。  徐家匯天主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座西朝東,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是一座新古典主義時期法國哥特復興風格的教堂,紅色的磚牆,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高聳入雲。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築。
  • 修舊如舊!清代哈密流行服飾有多美?一起圍觀→
    這是一批流行於清代的精美服飾它們歷經上百年的歲月洗禮已出現褪色、破損等「病症」嚴楓介紹說由於這批哈密服飾在國內比較獨特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豐富堪稱「穿在身上的歷史」為向人們再現它們留存100餘年的歷史文化該館特意邀請了中國絲綢博物館、寧夏博物館專家對這批服飾進行保護和修復工作截至今年11月已修復完80餘件
  • 黃桷埡老街改造即將完成!南岸區老街「扎堆」,是如何做到留「舊...
    龍門浩老街:建築體現中西融合風格2018年9月,龍門浩老街正式開門引客。據悉,龍門浩老街有著百年的歷史,開埠文化、抗戰遺址文化、佛教文化、巴渝文化、碼頭文化在這裡異彩紛呈。老街的修復聘請一流的文物修復工匠,用各地收集起來的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以修舊如舊為原則,採用百年前的建築工藝,恢復龍門浩老街的昔日風採。龍門浩老街在建築風格上中西融合特徵明顯,可以看到青磚黛瓦、舊街灰牆。
  • Apex情報︱修舊如舊•安仁古鎮老街公館風貌提升專家諮詢會
    安仁,一個濃縮了川西近代史的百年風雲古鎮, 是國內唯一以文博立鎮、發展文博旅遊的小鎮,現有現存文物的價值和規模、擁有博物館的數量,在全國同類小鎮中首屈一指
  • 修舊如舊 甘肅崆峒山凌空塔修復開始(圖)
    崆峒山一景:古塔託松  凌空塔位於甘肅省崆峒山,因塔頂長有兩株百年青松而形成「古塔託松」奇景。由於地震等自然原因,目前凌空塔已傾斜1度16分,塔身多處出現裂縫,糟朽的塔內木樑已起不到對塔身的整體拉結作用。
  • 修舊如舊讓西藏札達古格王朝遺址煥發生機
    修舊如舊讓西藏札達古格王朝遺址煥發生機  【解說】古格王國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外的一座土山上,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和地方開始投入巨資維修保護遺址。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記者踏訪古格遺址。
  • 探秘| 葭沚老街這麼多的歷史遺存,椒江如何精雕細琢地去保護?
    ,是葭沚老街片區最為核心的空間要素,形成於清朝中期,已有800餘年歷史。這條老街與東西大街十字交叉,地上一三塊石板鋪就,構成商業主街。明末清初,此地就有相當規模的「當鋪」三家,藥號、酒坊、書場、茶樓、劇社一應俱全,還有四五家打米廠。台州第一家電燈公司——恆利電氣公司也曾初選址於此。至今,我們還能在街巷中找到商埠文化的烙印,如賣雞巷、賣狗橋等。
  • 修舊如舊再現老上海風情 百樂門月底重開業
    ■ 修繕後的百樂門設舞廳、餐飲、KTV等 記者 陳夢澤 攝原標題:修舊如舊再現老上海風情 百樂門月底重開業說起「老上海」,百樂門不能不提。昨天下午,記者從靜安區召開的「百樂門保護修繕利用專家研討會」上獲悉,經過3年多的修舊如舊,百樂門將於本月底重新掀開「蓋頭」,和公眾見面。記者先睹了重修後的百樂門,外觀上還原了當年百樂門塔頂的原樣及內透光的模式,是歷次外立面修繕最為完善的一次。百樂門修繕方——上海建築裝飾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中偉介紹,百樂門總建築面積約3700平方米。
  • 一個南濱路上的明珠:龍門浩老街!
    龍門浩老街,屹立於南岸的江畔,鐫刻著老一輩重慶人的記憶。龍門浩老街已經百年的歷史了,開埠文華、抗戰遺址文華、佛教文華、巴渝文化、碼頭文華在這裡異彩紛呈。通過一流文物工匠的修復,整個老街用了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採用百年前的建築工藝,恢復了龍門浩老街的昔日風採。龍門浩老街裡分布著許多小街,錯綜複雜的青石板路,讓我們感受到了山城的獨特地理風貌。傍晚輕軌從旁邊呼嘯而過,在燈光下分外絢麗,簡直是一道奇幻亮麗的風景線。
  • 修舊如舊的百年瑰麗老建築
    就在今年年中,上海首屆建築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揭曉了多處修舊如舊的歷史建築。十一長假臨近,迎著萬裡晴空,去這些瑰麗的老建築打卡吧!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武康大樓的故事請參閱《風花雪月武康大樓》一文,這棟建築一如我們這座城市,在百年滄桑洗禮之後,沉澱下來的是大氣和包容。在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整治架空線入地的大背景下,2019年初武康大樓優秀歷史建築修繕工程正式啟動。
  • 青藏高原「小故宮」:六百年前壁畫「修舊如舊」 被首次臨摹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  文物講究的是修舊如舊,我們作為文物保護者,其實就是起到一個文物醫生的作用,不是人們所想到的在原有的壁畫上進行重彩,敦煌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們對我們瞿曇寺裡面現存的壁畫進行了全方位的修復。
  •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2017年05月25日 11:01   來源:石獅日報
  • 杭州平遠裡建築群"修舊如舊" 再現民國裡弄風貌
    杭州平遠裡建築群"修舊如舊" 再現民國裡弄風貌 「平遠裡建築群保護整治工程一期已完成施工驗收,工程一期主要涉及15個牆門,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通過拆除後期的違章建築,恢復原有的建築格局和裡弄式的風貌。」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如此介紹。  沿著浣紗路往北,過解放路口再走150米不到,往右一拐,便到了平遠裡。
  • 連雲港海州古城修舊如舊 孔巷將成旅遊新亮點
    中國江蘇網訊:海州古城是連雲港歷史文化的源頭和重要文化載體,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近年來,海州區高度重視古城規劃建設,持續加大投入,堅持「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力爭利用3至5年的時間,將海州古城打造成為蘇北魯南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城。
  • 為啥說認識臺灣,臺南這條老街才是真正的開始
    臺南幾乎濃縮了整個臺灣地區的四百年歷史變遷。臺灣《時代周刊》刊載的一篇文章中寫到:「認識臺灣,應該從臺南開始;認識臺南,就從老街道鑽探起。」這其中老街道的代表就是神農老街。秀木翠竹斜倚朱紅窗欞,濃烈的懷舊情感不知不覺便在胸中奔流,在歷史與現實間,似乎就此展開反覆對話。神農街,來之前僅僅知道她是一條臺南的百年老街,白天到此一逛,竟然出乎意料的安靜。
  • 遊「夏氏府第」古建築群,修舊如舊,桐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人們往往說的一句話是「修舊如舊」。因為有許多古建築由於某種需要而被裝修的「煥然一新」,實際上是對古建築的破壞,嚴重損害了古建築的文物價值。筆者16年在現場拍攝的圖片,依據 「原址、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進行。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的實踐經驗來看,建築體系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築,二、三十年就要翻修。所以「修舊如舊」是相對的!
  • 東大街「修舊如舊」工程:玲瓏心思妙布局 老街古韻不知深
    東大街作為我市主城區內碩果僅存的老街區,擁有風貌相對完整的商業與生活相結合的歷史建築物,是「老如皋」傳統風貌的重要遺存。為了進一步加大對東大街的保護和利用,市住建局成立了東大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推進組,在保證原有傳統建築風貌、規格不突破規劃要求的基礎上,對東大街的建築群進行「修舊如舊」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