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四苦並非「生老病死」,而是這四件事,很多人不懂裝懂

2020-12-15 大話談歷史

在普通人眼裡,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生、老、病、死。人一生下來,便是哭著來到這世上的,也註定了人這一生要經歷種種痛苦,才肯歸去。有的人無法釋懷,至死都不能明目,而有的人卻能從容應對,在快樂中死去。

而對於修行之人來說,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對他們而言,「生老病死」已是平常,最關鍵的是後面四個,與相愛的人硬生生拆散是苦;用盡一切手段,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苦;與仇人、冤家天天碰面是苦;五陰集聚成身,如火般燃燒,前面七苦相應而生更苦。

其實,關於苦佛教還有另一種定論,他們認為人生四苦並非「生老病死」,而是這四件事,分別是「不知生之苦」,「不知老之苦」,「不知病之苦」,「不知死之苦」,千萬別不懂裝懂了,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真正的「人生四苦」。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不同的是,每個人在面對這幾件事時痛苦程度不同。因為,大多數人實現都不知道「生老病死」究竟有多苦,所以當它來臨時,人們才會變得痛苦非凡。如果早有準備,那麼痛苦就會減輕,修行之人早已預知生死之苦,所以生死在他們身上並沒有一般人那麼痛。

何為不知生死?人必有生死,這是大多數人都清楚的,但是他們依然把人生想像地很美妙,一旦現實不像他們想像得那樣美好,他們就會痛哭異常。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從小就依靠著他們,並且幻想他們能夠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很少有人幻想過父母離世的情景,一旦他們走了,我們便會痛苦萬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如果我們早日知道父母不能久伴身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也許,當他們臨走的那一天,我們才會心態平和地對自己說一句:此生,已經死而無憾!

何為不知老苦?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於精神文化越來越淡漠,卻對物質享受有著極大的興趣。殊不知,當你大肆吃喝,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感時,青春與健康已經悄悄流失。或許,人在年輕的時候並不自知,等到兩鬢斑白,滿臉褶子的時候才知「苦」的根源。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時候,也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不要覺得你還很年輕,就不願意想「老死」之事。也許有人會覺得,想那麼多幹嘛,做好眼前事就可以了,並把這種心態視為樂觀,實際上那並非樂觀,而是不負責任的心態,等到真正老了的那一天,有多少人不生抱怨?又有多少人心態平和地接受。

總之,只有真正悟透了這「佛中四苦」,並找到遠離這四苦的方法,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相關焦點

  • 佛說:餘生很貴切莫浪費,牢記這4件事,一切隨緣,放下便是自在
    01開篇序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成為被福運眷顧的幸運兒,所以總有些人常常去寺院上香祈禱,希望能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在這一輩子富貴榮華,幸福安康佛說:我們身處在末法時代,四周充滿了誘惑,人們諸多的煩惱皆是源於八大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若是深陷其中,便久久見不到淨土,但若懂得放下便是自在。所以,讓自己活得豁達一些,惜福修福才能有福,牢記這4件事情,順其自然,一切隨緣。
  • 佛說:生老病死,人生的苦,每一種,你都要苦中作樂
    佛說:生老病死。人生的過程,總有一個「苦」字相伴左右,活著就要把人生的「苦」,嘗遍嘗盡,你才會珍惜人生的「甜」,苦盡才能甘來,只有苦中作樂,人生才能成長蛻變。人生實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活得不容易,每一個人活著都會有壓力,有煩惱,有種種的痛苦,可是每一個人都努力地活著,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這世界上的每一種快樂和幸福,都要付出相應的一種「苦」,才會換得。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人這一輩子,無非就是個過程,榮華花間露,富貴草上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得意些什麼?失意些什麼?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如行雲般自在,像流水般灑脫,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3.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只是經過而已;無所謂失敗,只是經驗而已。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佛家常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廣行善事,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善報,但其實禍事已經遠離;一個人作惡多端,縱使不會馬上遭到惡果,但其實福報已經漏掉。世上最厲害的「護身符」不在寺廟,不在佛菩薩手上,而就在我們自己的善業裡。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 佛說:不明白這三件事,拜再多的佛,也過不好一生
    很多人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總喜歡寄托在求神拜佛上,豈不知人生今日之種種,皆是自己往日灑下的因,所以佛說:不明白這三件事,拜再多的佛,也過不好一生:佛性則是人性的慧根一已之光只是一點明亮,只有點亮大眾之光,才會燃成一片光明。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佛說: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一個不孝父母的人,他的心是壞的,佛門裡講,「一切唯心造」,心若不正,則諸事不順,坎坷叢生。這不是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因果。父母有恩於我們,若我們不懂得回報,甚至厭棄、責難,要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存心有天知」,你的因果就在你的所作所為裡。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命改不了,但「命運」二字,還有「運」,通過後天的努力,人的命運是可以改的。先天無福,可以靠後天修福。只要有心改變,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
  • 佛說:這五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
    心中有佛的人,無論在哪裡,佛菩薩都無處不在;心中無佛的人,就是天天抱佛的大腿也無用。我們燒香拜佛,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不是說誰供養越多,佛菩薩就越加持誰,這是迷信。佛菩薩不需要眾生的供品,佛菩薩歡喜的是我們那顆善良清淨的心。我們不要帶著功利心、賄賂心,去做「表面功德」,否則都是自欺欺人。
  • 佛說,常行這10件事,是為最吉祥!
    也並沒有所謂的「什麼時候不吉祥,什麼時候不能誦經」之說。在時間上,我們已經知道時時刻刻都是吉祥如意。但什麼樣的人最為吉祥?這在佛教經典《佛說吉祥經》中亦有提及,一日,佛在舍衛國祗陀園孤獨精舍,曾有眾神和眾人來到佛的住所。請佛開示:「我等天人眾,願永遠幸福,我佛慈悲,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吉祥?」
  • 馬伊琍直面父母的生老病死,1句話引起觀眾的共鳴,說的太對了
    導語:馬伊琍直面父母的生老病死,1句話引起觀眾的共鳴,說的太對了!一直以來,娛樂圈都是備受人們的關注。一提起娛樂圈,大家就能想到娛樂圈中有很多男明星、女明星們。他們都是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大眾看在眼裡。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生活之中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為自己及親人求財求福報。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供奉地藏王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重!
    根據《地藏經》記載,供養地藏王菩薩可以得到諸多功德,所以很多人都把地藏王菩薩的聖像,請到家裡去供奉。我們在供奉地藏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嚴重,一定要切記,俗話說:「不知者不怪。」有時候我們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即使犯了錯也值得原諒,但如果你已經選擇了供佛,並在佛前立下誓言,要改過自新,這四件事決不能再做了。
  • 佛說:人的一生都有「四個情人」,但生死不離的只有一位
    如果非要問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且給它們排個順序的話,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幾樣——健康,財富,感情。這三樣是我們生活中最不能缺乏的,少上任何一樣,人生就會因此而變得不完美。然而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三樣世俗之物,其實就是佛門俗稱的「色身,外物,眷屬,」若是再加上佛家所講述的業力,那麼這四樣東西也就成了我們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問題來了,這四者之間到底孰輕孰重,該怎麼給它們進行一個正確的排列呢?這個問題哪怕是用佛法也很難詮釋清楚。
  • 南山老人說:人與人關係再好,一旦遇到這四件事,就會徹底無緣了
    我告訴南山老人,說我最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有時候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真是無趣啊。南山老人聽了,正色道:人與人之間的友情,是需要呵護和經營的,人與人關係再好,一旦遇到這四件事,就會徹底無緣的,所以,你一定要避免發生類似的事情啊。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四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 佛教:佛說,人生能夠達成這三個願望,就是有福報之人!
    佛教:佛說,人生能夠達成這三個願望,就是有福報之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看到那些家庭和睦、夫妻和美、兒女孝順的,往往都要由衷的稱讚一句:「這一家人可真有福氣。」這是眾生通俗的說法,按照佛教的角度而言,這也就是有福報。那麼,什麼是福報呢?是財富金錢、權利地位,還是身居陋室,但仍然開心快樂,這幾者相比,哪一種才能給人帶來快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從佛教的角度,探討一下福報這個問題。佛說,人生能夠達成這三個願望,就是有福報之人!一定要珍惜!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娑婆世界即是堪忍,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苦難,不過苦多苦少罷了,依個人因緣福德而定。其實,當人看破了生死,也就無所謂生死;看破了無常,一切皆為平常;看破了名利,其實不過是虛幻假相。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人這一輩子,有四件事不能太執著
    文|嘉禧《鎮魂》中有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有四件事不能太執著,一是長久,二是是非,三是善惡,四是生死。」看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弟子對弘一法師說,現在的僧人濁俗,不戒行,讓人們憎惡,自己不知道如何讓他們改掉毛病。弘一法師說:「說人過失,殊非所宜。出家僧人,凡聖參差,薰蕕不一。吾人既不深知其究竟,怎可隨便議論?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作如是觀,恭敬尚且不遑,何敢怠慢?」
  • 與佛有緣的人並非身在佛門,而是有這3個特點,看看你有嗎
    真正信佛學佛,就是把佛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人,不能依教奉行就是無緣。一邊燒香拜佛,一邊不知悔過。不能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不能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不是修行,這一生還是與佛無緣。真正修佛的人身上一定有下面三個特點,有其中一個,你也是與佛有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