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兒童禮儀童謠

2020-12-13 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兒童禮儀童謠

2016-05-04 09:43:5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進餐禮儀歌

  要做文明好寶寶, 就餐禮儀不能少。

  筷子勺子不亂敲, 講話嬉笑就不好。

  不挑食也不剩飯 細嚼慢咽腸胃好。

  餐後收拾少不了, 比比誰是好寶寶。

  吃飯歌小調羹手中拿,一口飯一口菜,

  吃飯時不喧譁,垃圾扔進小碗裡,

  自己的飯菜都吃光,桌面地面都乾淨。站立歌

  站像一棵松,小小青松青又青,天天挺立在山頂;

  風吹雨打都不怕、青松越長越精神。

  起立歌

  小腳跟找朋友,小手掌放兩邊,小肚皮收緊了,

  小肩膀往下壓,小眼睛往前看。

  端坐歌

  坐像一台鐘、小小膝蓋頭碰頭、小手小腿做朋友、

  眼看前方背挺直、快樂學習有勁頭。

  排隊歌隊伍一條線,立正挺胸向前看,對準夥伴後腦勺。

  走路歌走路挺起胸,擺動兩隻手,挺胸向前走。

  洗手歌

  小寶寶,愛洗手,大家一起捲袖口,

  擦一擦,搓一搓,我們的小手真乾淨。

  起床歌

  太陽公公咪咪笑,小朋友們起床早,自己動手穿衣服,洗臉刷牙別忘掉。

  背上我的小書包,歡歡喜喜上學校。路上不要貪玩耍,按時到校不遲到。

  午睡歌

  輕輕走進午睡室,自己的衣服折整齊;

  小被疊好床靠齊,環境整齊靠大家。

  待客歌客人來, 歡迎他, 請坐下, 請喝茶,

  客人問我,我回答, 我不害怕,陌生人。

  客人走, 送送他。 揮揮手, 再見吧!

  不打架小剛不小心, 踩了我一下。 我不把他罵,

  也不把他打。 打罵都不好, 不是乖娃娃。

  祝壽歌

  爸爸過生日, 我要送個禮。 不送大蛋糕, 不送小玩具。

  畫上一幅畫, 寫上祝福語。 唱支生日歌, 爸爸多歡喜。

  文明用語歌

  早上見面問個好,」good morning」少不了;

  遇事需要道個謙, 」對不起」心記牢;

  若是有人感謝你,」沒關係」別忘記;

  請求別人幫忙後,切記說句」謝謝你」

相關焦點

  • 童謠:童謠的內容
    、內容淺顯、思想單純,容易好記,讓孩子們容易記住童謠是在乳兒的搖籃旁伴著母親的吟唱而進入兒童生活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餵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向國旗敬禮」 呼和浩特大學路小學濱河校區唱響禮儀童謠
    向國旗敬禮——有禮儀,更陽光!大學路小學濱河校區,唱響禮儀童謠,感受美好生活主題活動。9月23日上午大學路小學濱河校區,全體師生列隊國旗下。開展向國旗敬禮,唱響禮儀童謠,通過感受美好生活主題活動引導小學生在學習禮儀、理解文明,成為文明行動的踐行者,學禮儀童謠,做講文明懂禮儀有道德有修養的新時代好少年!《校園規範歌》、《禮貌歌》、《學習歌》通過"學童謠、唱童謠、演童謠",通過古箏配樂,把一首首童謠廣泛傳唱。
  • 童謠: 爛漫無邪蘊真知
    優秀的童謠是生命、倫理、道德修養的天然教科書。     鷂兒放得高,回去吃年糕。鷂兒放得低,回去叫爹爹。     這首童謠是小兒放風箏時唱的,旨在鼓勵兒童從小要有競爭意識,在競爭中表現出精神與能力,激發兒童奮發向上的內驅力。
  • 客家童謠融入幼兒教育的實踐探索
    客家童謠是客家人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兒歌,通過口口相傳而代代相承。嶺南客家分散地聚居於韶關、河源、惠東、梅州、揭西等地,廣泛傳唱的童謠代表作有《月光光》《點指人堂》《螢火蟲》。雖然不同地域的客家童謠略有差別,但總體來說都保留了古漢語語音,其聲調豐富,念誦起來抑揚頓挫。
  • 童謠:搖籃歌
    >童謠:搖籃歌2015-07-21 10:36:2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搖籃曲摺疊搖籃曲也稱搖籃歌這是一種主要由母親或其他親人吟唱給嬰幼兒聽的,用於催眠、教話、認物的簡短童謠。  2、遊戲歌摺疊遊戲歌是兒童遊戲時伴隨著一定的遊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遊戲歌是兒童遊戲時伴隨著一定的遊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像《找朋友》、《丟手絹》、《拍手歌》、《數數歌》等。  3、數數歌摺疊數數歌是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寫來巧妙地訓練兒童數數能力的童謠。
  • 童謠為何被視為最原始的卜算,歷史上的童謠為何會預測未來?
    童謠,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歌曲之一,但是在歷史上,童謠的歌聲卻足以與神話傳說所媲美。它們傳唱於大街小巷,在兒童的口中傳遍天下。原本在我們眼中,童謠充滿了天真無邪的聲音,但是縱觀歷史,我們卻能發現童謠似乎和我們想像的有所不同。
  • 六一思考:「綠色童謠」斷代 兒童歌曲值得關注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兒童文學比較落後,因此,像童謠這樣的作品也比較匱乏。五四以後,出現了一些經典的童謠,很多是文學大家作為。但是現在很多寫童謠的只是愛好者,是草根階層,而孩子們缺少的是『兒童文學的守望者』。童謠是慢生活,但因為社會的浮躁,童謠已經變成了奢侈品。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我們需要大量原創的、優秀的、現代的作品。真正好的童謠不是生硬地教化,需要兼具文學性和思想性。」
  • 快快樂樂唱童謠
    優秀童謠推廣傳唱發布儀式 為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未成年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9月18日,滁州市2019年優秀童謠推廣傳唱發布儀式在解放小學舉行。
  • 打卡撈刀河街道「長沙童謠王國」唱著童謠,走進畫中
    孩子們參加長沙童謠基地表演,積極開展不同類型的童謠創編,如:「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和勤儉有個約會」、「傳唱童謠頌黨恩」、「安全兒歌記心中」、「誠信讓我更快樂」、「我是快樂大星人」等,成為新童謠的創作者。
  • 《小白船》是恐怖童謠?中國古代童謠,才是真·細思極恐
    中宏網江蘇7月3日電(記者 張瑜英)隨著《隱秘的角落》刷屏,童謠《小白船》也意外走紅,但跟它以往代表的"純潔天真"的意境不同,這首童謠已然有了"黑童話"的韻味。"中國古代的童謠往往如此,可以說是帶有'預言'的恐怖歌謠。"青年學者侯印國在接受採訪時"揭秘"。
  • 勞動人民智慧的傳唱——閩南童謠介紹
    童謠為民間口傳文學,它是歷代勞動人民以口耳相授方式流傳並繼承下來的。閩南話童謠的起源、沿革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從福建地方典籍中記載著唐代福建觀察使常兗州曾看到閩地民間流行著《月光光》的童謠。這首《月光光》童謠與今天閩南各地流傳的《月光光》童謠,雖然文字或多或少做了改動,但主題和結構十分相似。由此可見,閩南童謠的歷史源遠流長。
  • 六一兒童節 ,這些童謠和兒歌讀給孩子聽
    六一兒童節 ,這些童謠和兒歌讀給孩子聽 2020-06-02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吟唱閩南童謠 歡喜來逗陣」系列主題活動
    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是閩南歌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為進一步傳承閩南文化,讓閩南童謠文化重煥生機,7月20日起,北星社區「同心圓」兒童之家開展「吟唱閩南童謠 歡喜來逗陣」系列主題活社區志願者吟誦的充滿童趣的閩南童謠把小朋友們吸引住了,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閩南童謠的美妙世界之中。
  • 童謠:童謠歌詞大全
    >童謠:童謠歌詞大全2015-08-13 11:56:1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一 排排坐
  • 日本童謠《紅葉》,NHK東京兒童合唱團演唱
    NHK東京兒童合唱團是日本放送協會東京廣播電臺(JOAK)成立的兒童合唱團。自1943年日本NHK曾使用的音羽搖籠會,始建於1933年,是它的其中一個兒童合唱團,但自1951年以來已舉辦了自己的合唱活動。 通過廣播、電視和錄音活動後,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及海外地方推廣了日本的兒歌歌曲。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這首童謠正是根據這件真人真事編出來的,最後收錄進《鵝媽媽童謠》裡。《鵝媽媽童謠》是英國的著名童謠集,英國當時處於資本主義末期,貧富差距嚴重,導致謀殺等事司空見慣。05《妹妹背著洋娃娃》哪個真相都讓人害怕
  • 閩南語童謠大賽舉辦 傳承閩南文化
    為了讓孩子們能進一步深切感受閩南童謠的藝術魅力,弘揚民族精神,近年來,在翔安區政府部門的倡議、支持下,在翔安區,有不少像馬巷中心小學這樣的學校一直致力於引導更多的孩子學習閩南童謠,讓閩南童謠在校園中唱響。不僅如此,閩南語童謠大賽、閩南語童謠專場演出等在翔安區時常舉辦。
  • 好童謠的「雨露」滋潤孩子茁壯成長
    哈爾濱文明網   哈爾濱市香坊區以原創傳唱優秀童謠為載體,創新德育教育方式,經過十年的堅持、探索與實踐,如今創編童謠、傳唱童謠、感受童謠已在全區80餘所中小學校
  • 世界兒歌日 我們話童謠
    1949年,他開始創作兒歌和兒童詩。第一首兒歌發在《膠東日報》上,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1950年8月,新華書店山東總店為他出版了童話詩《小黃牛烙餅》,1951年又結集出版了兒歌集《寫封喜信給毛主席》。兩年出兩本兒童書籍,這對青島文教界頗具影響。為了培養人才,1952年8月,劉饒民調幹到山東師範學院進修,於1954年8月畢業,分配到山東大學附中(現在的海洋大學附中)任語文教師兼教導員。
  • 童謠:學校老師教的童謠——魯冰花
    >童謠:學校老師教的童謠——魯冰花2014-10-22 12:06: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