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庭母公司華住集團千億上市港股,53歲的季琦迎來人生第四次創業巔峰

2020-12-14 騰訊網

53歲的季琦迎來了自己「創業史」上的第四次上市。

9月22日,華住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上市首日市值達968億港元。截至發稿,華住集團報收339.6港元/股,市值約1090億港元。

作為華住的實際掌舵人,季琦33歲聯合創辦攜程,36歲創辦如家,39歲創辦漢庭,華住港股IPO後,季琦不僅成功締造了一家千億集團,按其31.37%的持股份佔比,身價一夜之間增長了超過270億元人民幣。

從「攜程四君子」開始的創業之路

創辦15年,華住儼然是國內酒店業「巨無霸」——旗下包括經濟型酒店漢庭、你好、海友、怡萊、宜必思;中檔酒店全季、桔子、星程;中高檔酒店水晶、漫心、美居、美侖、IntercityHotel,高檔酒店禧玥、花間堂等。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共擁有6187家在營酒店。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季琦最初的目標「把漢庭開到中國的每個縣城去」。

1966年出生在江蘇如東農村的季琦是「學霸改變命運」的典範,33歲以前他完成了上海交大研究生、出國「鍍金」、央企就職、內部創業、自己開公司等一系列在那個年代引人注目的「事跡」,但在他自己看來,「還是有些默默無聞」。

1999年,季琦按捺不住了。網際網路浪潮讓他躍躍欲試。那年他33歲。他想到通過客戶關係結識的朋友梁建章。當時梁建章在甲骨文中國區擔任諮詢總監,其自幼有「神童」之稱,15歲初中沒畢業直升復旦大學計算機本科少年班。接著,季琦又想到了號稱校友中最有錢的沈南鵬。沈南鵬當時是德意志銀行亞太區總裁。

一場交大校友會後的暢談,他們籌劃出了一個旅遊網站的雛形,但還少個在實操層面懂旅遊業的人。季琦又想到了交大校友範敏。範敏是上海旅行社總經理兼新亞酒店副總,掌握資源,熟悉業務。這便是當時的「攜程四君子」,即便放在今天,這都算得上是一個絕佳的創業團隊,因此很快就吸引了資本入場。創業30個月後,他們帶領攜程赴美上市。這也是季琦第一次「敲鐘」。

從出走如家到再造漢庭

就在攜程發展正順風順水,有網友發帖說攜程上的酒店價格過高。季琦也在攜程後臺看到,用戶預定量最大的是新亞之星,一家經濟型連鎖酒店。於是,攜程決定由季琦帶隊,在經濟型酒店市場投資,季琦的身份也由攜程總裁變為了如家酒店連鎖CEO。

眾所周知,後來如家大獲成功,但季琦卻在這時離開,對於這場「出走」眾說紛紜,「被創業夥伴踢出局」在當時廣為傳播。2011年季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離開如家,絕非外界傳的是因為爭奪公司控制權,也絕非是為了股份等經濟利益。我認為自己還算是個知識分子,對權力、財富看得不是很重,如家的股權比例是創始之初就定好的,不用去爭什麼,而且創建如家時,我們幾個人都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不再看重經濟利益了。在這裡,我首次披露一下離開的最本質原因——挑戰自我,找到可以讓自己終生從事的事業。在創建了攜程、如家後,我就想做一個不再醉心於上市、不再過於依賴風險投資,可以慢慢發展的企業。如果說攜程、如家是個很漂亮的簡單的財富故事,那麼漢庭就是一個值得我花一輩子時間去做的偉大事業。」

採訪中提到的「偉大事業」是從2005年開始,這一年季琦再度殺回來酒店業,開啟他的第三次創業,成立漢庭連鎖酒店,出任CEO。2010年3月,漢庭酒店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漢庭開始進軍中高端市場,成立了全季酒店。2012年,漢庭集團改名為華住集團。

時至今日,以經營的酒店客房數量計,華住已是中國第二大及全球第九大酒店集團。同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住的酒店數量為3746家,至2019年12月31日拓展至5618家,複合年增長率為22.5%,淨增1872家酒店,這一期間的淨增長幅度居全球所有公開上市酒店集團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完整的酒店產品矩陣,也為華住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會員體系。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住擁有1.53億名會員,為中國最大的酒店忠誠計劃。2019年,約76%的間夜來自華住會的個人或企業會員,在全球十大酒店集團中比例最高。

圍繞漢庭的泛居住生態版圖

華住崛起的背後,不是漢庭一個品牌可以支撐的,是近6000家酒店涵蓋了低中高更檔位的全面布局,同時也是靠不斷收購的買買買鋪就的擴張道路。

2012年,季琦覺得漢庭的目標遠應不止於上市,更是要打造中華住宿業的世界級酒店集團,因此取「中華住宿」之意,把公司名改成了「華住」。此外,在經營戰略上也做出了調整:開店以加盟為主,破局中端的同時,也打算推出高端品牌。這包括收購了攜程旗下的中檔連鎖酒店品牌星程,鞏固了中端市場;投資禧玥涉足高端市場。

在隨後的全面布局中,華住以36.5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桔子水晶酒店集團100%股權。後者旗下擁有桔子水晶酒店、桔子酒店·精選、桔子酒店等品牌,其中桔子水晶由著名海外設計師設計,每家酒店都是不同風格。2018年又以近4.63億元收購北京青普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及同程旅遊合計持有的花間堂71.2%的股權,收購後華住合計持有花間堂82.5%股權,進一步豐富了其中高端產業布局。

同時,華住也在加速海外布局。2019年11月,其通過位於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完成了對德意志酒店集團(簡稱「DH」)100%股權收購協議的籤署。DH是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旗下5大酒店品牌包括豪華酒店品牌詩德堡(Steigenberger)、高檔酒店品牌MAXX by Steigenberger和IntercityHotel,及設計型酒店品牌Jaz in the city和Zleep。

疫情的影響還未消散,近日華住財報顯示,今年集團二季度淨虧損5.48億,相較於第一季度,二季度虧損環比大幅收窄。接下來抓住回港上市的機會融資之後,華住還將加速擴張,重倉中國。

事實上,在酒店連鎖業務之外,華住還是個活躍的戰略投資方。華住官網顯示,其已投資包括城家公寓、禾之湯、友寶、辦伴、方糖小鎮在內的十餘家企業。更引人注目的是,華住聯合光大安石在去年5月成立了安住此間,共同發起設立泛居住地產投資基金,專項投資於中國境內的酒店及公寓等居住類不動產物業。

至此,季琦圍繞泛居住生態打造的商業版圖已然成型。

相關焦點

  • 如東名人堂——華住酒店集團董事長季琦
    季琦繼續創業,現任華住酒店集團董事長。華住是國內第一家多品牌的連鎖酒店管理集團,全球酒店20強。自2005年創立以來,華住在短短數年間已經完成全國31省市的布局,並重點在長三角、環渤海灣、珠三角和中西部發達城市形成了密布的酒店網絡。2010年3月26日,「華住酒店集團」的前身「漢庭酒店集團」(NASDAQ:HTHT)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 華住集團半年淨虧27億負債猛增 季琦等3創始人外國籍
    若進展順利,華住集團將成為繼網易、京東、百勝中國之後,今年以來第四家完成在港二次上市的企業。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截至2019年底,以經營的酒店客房數量計,華住集團是中國第二大及全球第九大酒店集團。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共有6187家在營酒店,包括758家租賃及自有酒店,以及5429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經營酒店。
  • 華住集團將赴港二次上市,為擴張鋪路
    緊隨中概股回歸的浪潮,酒店巨頭華住集團的二次上市也塵埃落定。9月10日,華住集團在招股書中披露,已經申請將公司的股份按規定於香港主板上市。2010年,華住已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對於此次赴港上市,業內人士分析,不少中概股在美股市場的價值被低估,因此有一批企業選擇通過私有化或二次上市等方式來實現自身應有的價值。
  • 華住集團CEO季琦:2022年酒店將達萬家,要把漢庭開到每一個縣城
    文/李惠琳 12月12日,重任華住集團CEO的季琦,在2019年華住世界會上現身,分享過去一年對酒店行業的思考。他提到新四大紅利將引領酒店變革,同時大秀肌肉,重申了華住10000家酒店規模的 「萬家燈火」目標,將在2022年「100%實現」。
  • 華住集團香港上市:市值千億港元 做空機構指其偽造報表
    華住集團今日在港股開盤價為305港元,較發行價上漲2.7%;目前市值約1000億港元。這意味著在美股上市多年後,華住集團實現在香港二次上市。不過,華住集團上市前夕,遭遇到做空機構阻擊,做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公司(Bonitas Re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華住製造虛假的財務報表。博力達思稱,在北京和上海進行實地調查證實,華住酒店對未披露的華住現任員工和其他未披露的關聯方擁有的特許經營酒店的運營費用提供秘密支持。
  • 華住集團赴港上市認購遇冷,酒店行業缺乏想像空間?
    此前,華住集團(NASDAQ:HTHT)已於2010年3月2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市值約280億元人民幣,如今市值約900億元人民幣。華住集團赴港二次上市,與此前在香港上市的農夫山泉(09633.HK)、阿里巴巴(1688.HK)相比,在資本市場受到的關注度存在明顯差距。
  • 季琦:華住已經是全球最大,要把漢庭開到中國每一個縣城
    季琦:華住已經是全球最大,要把漢庭開到中國每一個縣城 澎湃新聞記者 唐瑩瑩 2019-12-12 22:33 來源:澎湃新聞
  • 華住離「全球最大酒店集團」還有多遠?
    華住集團二次赴港上市即將從傳聞變為現實。近日,香港聯交所披露了華住酒店集團通過上市聆訊後的資料集。華住計劃全球發行2042萬股普通股,其中在香港公開發售204.2萬股,股票代碼為1179.HK。對於華住來說,每一次上市,都是一次新的擴張,而擴張的最終目的,或許正是野心勃勃地劍指「全球最大酒店集團」這一寶座。
  • 國際化發展遇阻 華住欲回港上市「脫困」
    6月18日,有香港媒體報導稱,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連鎖酒店運營商華住集團(NASDAQ:HTHT)正計劃回港二次上市,最快於今年底回港上市,集資最多10億美元。對此,華住方面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不評論市場上的猜測。而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認為,華住回港二次上市是目前中概股比較普遍的動向,主要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 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 華住緊急回應
    原標題: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公司緊急回應來源:紅星新聞10年前,華住酒店的前身漢庭酒店集團(NASDAQ:HTHT)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63%,募集資金達1.1億美元。
  • 創業十一年,三家公司上市,他旗下的酒店你肯定住過其一
    作為華住酒店集團的董事長,季琦的經歷一直被奉為傳奇。1999年參與創立攜程,上市前離開,創立如家酒店;如家剛剛發展起來時,他又被踢出董事會;2005年,他帶著「漢庭」重新歸來,5年內漢庭上市。華住酒店集團前身為漢庭酒店集團,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擁有2100多家酒店,覆蓋中國近200個城市,旗下擁有漢庭酒店、禧玥酒店、全季酒店、星程酒店、海友酒店,以及漫心度假酒店在內的6個酒店品牌。
  • 季琦:山就在那裡,華住將繼續勇敢攀登
    雙12這天,已入深冬的上海迎來一個豔陽天,酒店業也迎來了華住世界大會的如期舉行。相比去年,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依然是黑色中服裝扮,只是換了一雙整體風格低調卻帶有一抹亮色的歐式皮鞋,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在挑戰中敏銳捕捉到機會的堅定和自信。今年,季琦的身份再次加回「華住集團CEO」的頭銜,重回一線執掌帥旗。
  • 華住集團掛牌上市
    9月22日,華住集團(01179,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上市首日市值達968億港元。2010年,華住已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對於此次赴港上市,業內人士分析,不少中概股在美股市場的價值被低估,因此有一批企業選擇通過私有化或二次上市等方式來實現自身應有的價值。
  • 華住季琦:發力萬億下沉市場——把「小、低、平」做出眾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華住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CEO金輝、湖南省頭部企業代表、數百名加盟商等出席大會,就華中地區酒店行業新趨勢和新格局展開探討和分享。今年是華住集團連續第七年舉辦世界大會,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大會以全國巡迴的形式在五個核心城市依次展開。
  • 3個月虧21億,漢庭、宜必思母公司回港,能否重回巔峰?
    事實上,它們都出自華住集團之手。隨著中概股紛紛掉頭回歸,這家2010年便在美國上市的連鎖酒店集團,似乎也有了「回家」的意願。8月10日,國內多品牌酒店集團——華住酒店集團(簡稱:華住集團)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再起。據媒體報導,華住集團回港二次上市步伐正逐步加快。
  • 華住赴港上市遇冷,與農夫山泉形成鮮明反差,酒店業不被看好嗎?
    此前,華住集團(NASDAQ:HTHT)已於2010年3月2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市值約280億元人民幣,如今市值約900億元人民幣。華住集團赴港二次上市,與此前在香港上市的農夫山泉(09633.HK)、阿里巴巴(1688.HK)相比,在資本市場受到的關注度存在明顯差距。
  • 華住立志成為世界級酒店集團:要將漢庭打造成「國民酒店」
    在這場盛會中,華住酒店集團旗下全品牌集體亮相可謂一大亮點:包括漢庭、全季、宜必思、海友、美居、美爵、桔子水晶、桔子精選等在內的18個酒店品牌以各自獨有的個性化生活方式展示了酒店品牌的獨特魅力。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大會上,華住第一次公開宣布了其進軍世界級酒店集團的雄心壯志。
  • 華住酒店的老大季琦又火了!
    言商吟詩的生意經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的9月22日,季琦領導的華住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發行,首日開漲就超過4.5%。隨著華住集團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成功,季琦第四次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而在此之前,季琦的經歷可謂傳奇。
  • 華住的邊界
    此外,季琦還會關注公共衛生間的潔具牌子是不是優於客房、馬桶幹不乾淨。「特別喜歡到一個酒店去看衛生間」,成了CEO們對季琦巡店的印象之一。因為季琦覺得,一個國家、城市、組織、家庭的生活質量,都可以從衛生間看出來。2005年創建漢庭時,他就希望能把衛生間做好。作為華住酒店集團旗下的第一個品牌,漢庭如今已經開了2600多家門店,而整個集團也擁有了21個品牌、6000家酒店。
  • 多招應對沽空,華住在港二次上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由於華住表態堅決反駁沽空報告,其股價在港交所首日表現良好。 第五隻從美國前往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華住集團,在疫情陰霾和沽空報告的雙重壓力下,於9月22日在港交所「驚險」上市。根據其未經審計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31.7%至19.53億元,淨虧損5.5億元。通過在香港上市,華住本次籌集了59.25億港元(扣除上市費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