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tsy Bair
編譯 | 陳麗佳
國際獎勵旅遊管理者基金會與美國獎勵旅遊協會委員會做了一份名為「參與者角度看獎勵旅遊」的研究報告,其中的數據包括可以幫助會議策劃者做難忘的、提高其企業忠誠度的獎勵旅遊項目。
「我們曾經同時對買家和賣家做了關於獎勵旅遊的調查,因此我們很清楚酒店老闆的想法;我們也獲悉了特約買家與團購商家的數據,他們對中介商以及供應商的要求比較挑剔,」2011年國際獎勵旅遊管理者協會主席的Steve O』Malley說:「目前為止我們所或缺的便是與會者的觀點,特別是在後經濟蕭條時代裡,慶幸的是大多數人都能明白會獎旅遊的影響力之大。」Steve O』Malley還說:「企業數據告訴我們95%的公司總經理都很關注如何留住他的核心員工; 47%高端執行者在尋找工作機會;每三個員工中就有一個對公司不夠忠誠並對公司感覺不滿。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我們需要證明獎勵旅遊是可以做公司的優勢之一而納入員工合同之中,且可以作為挽留員工的砝碼之一。會將旅遊不僅僅關乎其活動本身,而其能否激勵員工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效益才是重點。」
更有意義的激勵目標
參與者是如何看待獎勵旅遊的價值呢?O』Malley說:「我們要求的是給出清晰的定義以及可達到的目標,77%的受訪者表示,管理就是要建立目標,並實現業績;39%的人會說,在如何實現業績目標上沒有做到很好且有效的溝通,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O』Malley還說,企業在完成一個項目中,應該將合同中的內容完善化,然後集中10-18月去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將社交媒體加入溝通項目中,但始終要遵守公司的核心價值。管理是要與業績目標、大家前進方向、政府政策乃至整個股東大會的意見相統一的。」
獎勵計劃參與者的目的是什麼
研究的第二部分則是就參與者對獎勵旅遊積極面的回饋。Mary MacGregor是北美卡爾森鐵路旅遊局會議部資深董事,同時也任職於2011年國際獎勵旅遊管理者協會主席,她說「我為什麼這麼努力工作?」她表示這對激勵項目策劃者來說這是最有趣的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內容。「這個研究可以使獲得獎勵旅遊的員工與高層管理者間有良好的互動,接近2/3的受訪者覺得這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相似的情況是,72%的人希望與同事間可以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在獲獎者看來統一化是獎勵旅遊最基礎的一點,也是大家最看重的一點,71%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給獎勵旅遊做個定義的話那就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說獎勵旅遊給予的驚喜可以讓獲獎者有勝利的感覺,86%獲得獎勵旅遊的員工覺得這個獎勵讓他們覺得有被公司和同事認同的感覺,這種認同感會激勵大家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在問到如何提升獎勵旅遊項目時,70%的受訪者表示要減少強制性的項目。「在過去的幾年我們已經開始做出了變化,減少了一些大家常常會玩的項目,很多參與者還提出希望有更自由活動的時間。」MacGregor建議,可以將這部分預算用在其他項目上,可以是娛樂項目,也可以是更棒的體驗。
策劃一場難忘的旅行
Fay Beauchine(安米閣的總裁兼國際獎勵旅遊管理者協會基金會會長)曾指出,項目的內容策劃要看假期的長短,以及參與者與舉辦方的水平。好的獎勵旅遊會關注與會者的感受以及獎勵旅遊各方面的體驗性。「我們都知道休閒時光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但是卻不知道它是怎樣起到這個作用的。這個研究就能告訴我們項目的哪個部分可以讓我們記憶猶新並且一直存在我們的記憶中。」Beauchine補充說「我們調查了很多客戶後發現,被自己的同事認可對大家來說是最棒的事(比如在大會上登臺演講)。」90%的員工很感謝公司安排的獎勵旅遊,73%的人說這增加了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並提升了工作效率。
最後,Beauchine說, 「我們發現獎勵旅遊對一家企業來說已經是必不可少的了,它可以建立員工與公司間的信任、忠誠度和承諾。」
國際獎勵旅遊管理者協會基金調查:這份調查是在獎勵行業的資深經理人與其他獎勵行業專家的幫助下完成的,然後由市場調研公司總結。這份報告已經發放到世界各地對其有需要的公司、企業,大概有6,000個團體已經收到,同時,有1,003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從中受益。而受訪行業如下:技術/電子產業(19%),金融服務(15%),衛生保健(10%),汽車產業(4%),還有其他行業(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