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印度人就會讓人聯想到滿街的乞丐。那麼,為什麼印度有那麼多乞丐哪?
其實這跟印度的宗教和風俗有關。
印度是宗教大國,世界主流宗教之一的佛教就源自印度,此外印度教也擁有龐大的信眾。
印度教對印度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影響,人們的婚喪嫁娶無不與宗教息息相關。
在印度人看來,乞討並不是丟人的事情
印度教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業力說」,認為無論好壞,凡事都是業力的果報,所以只有做好事才會得好報,那麼給乞討者食物自然也會得到好報的。反之則會招來災禍。
所以乞討非但不會遭到白眼,反而倍受尊重。
而乞丐自己也覺得是在助人為樂,給了施捨者積德行善的機會。
試想,如果沒人來乞討將是一件多麼尷尬的事啊!
佛教之初也是以乞討化緣來維持的,即使是佛陀本人也要託缽化緣的。
很多乞討者是放棄世俗生活的苦修者
根據印度傳統,人生分四個階段,學生、居家、林棲和遁世。所以印度人到了一定歲數就會離家,在森林中生活,以野果為食,以天地為屋舍……
不過這已經是歷史了,現在很難找到森林,所以這些退隱的乞討者(Sanyasi)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乞討,晚上睡在牆根,大橋的下面,好在印度也不冷。
希瓦大神是乞討者的祖師爺
希瓦大神(溼婆神)是瑜伽士、苦行僧、乞討者的神。他總是在雪山上打坐,身上抹著灰燼,裹著獸皮、頭髮盤起……他不問世事,世俗的生活跟他毫不相干……他是遁世派的祖師爺。
達剎(Daksha)是希瓦的嶽父 ,但他並不喜歡這個不入流的女婿,為了讓其難看,他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沒有邀請希瓦,這讓自己的女兒心懷不滿,最終導致薩蒂(Sadi)投火自盡……憤怒的希瓦搗毀了祭祀活動,殺死了達剎。
看來在印度的「丐幫」也不好惹……
能夠死在恆河岸邊是印度教徒的夙願
印度人死後火葬,傳說恆河之水可以洗去罪孽,火化後將灰燼撒入恆河是至高的榮耀。
如果你去過瓦拉納西,你就會明白……
在瓦拉納西,你會看到大量苦行僧、乞討者生活在這個城市。對他們來說,這裡是生命終止的地方,是最終的歸宿……
2019年5月 北京
內容原創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