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鎮牛樟樹下套種咖啡苗6萬株,2022年起可嘗到本地產咖啡

2021-02-17 東海時訊


  6月1日,城廂區東海鎮東沙村海拔600多米的山頂上,經練山後的臺灣牛樟芝產業示範基地特別顯眼。該基地總經理張玲惠忙著指導工人,從運輸車上搬下苗木、揮鍬鋤草、挖坑植苗等,有條不紊地在牛樟樹間套種綠油油的咖啡苗。

  咖啡是一種短日照植物,需要陽光但不適合長時間日照,多與喬木套種。其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東沙村山頭,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屬於山地高原地形,非常適合咖啡種植。今年初,經多方評估後,該基地決定在原有的牛樟樹下套種咖啡苗。於是,一粒粒來自臺灣南投縣霧社高山的咖啡種子被張玲惠帶來,悉心培植成苗後,栽種在牛樟樹間。目前,基地已套種咖啡500畝6萬株,2022年起可陸續開花結果。

  提起當前的種植規模,張玲惠感慨萬分。12年來風餐露宿,張玲惠既悠然也繁忙……懷揣著培育珍貴藥用真菌——牛樟芝的夢想,她從實驗室走進深山,成立種植園。如今牛樟芝及其衍生產品迭出,這位年近6旬的臺灣人深耕莆田,留下難以割捨的情結。2019年9月整地時,她已在仙遊鐘山成功培育出咖啡樹苗,並栽種在東沙村山上以試驗存活率。

  「在臺灣,我們土地比較稀缺,喜歡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效益最大化,套種模式比較成熟。」張玲惠介紹到。基於這一認識,基地在堅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以牛樟芝作為主導產業,在種植模式上,根據牛樟樹生長周期較長、種植行距較大的特點,探索「牛樟樹+咖啡」「牛樟樹+金花樹」「牛樟樹+迷迭香」等間作模式,以短養長、以耕促撫,提高林地綜合效益。目前,依據現有地理環境,該基地計劃套種咖啡面積為800畝。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努力將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的重要指示,鼓勵臺商來城廂區創業,扶持臺灣特色農林產業發展,該區在非重點生態區位改造桉樹林,引進臺資企業種植牛樟樹等臺灣特色珍貴闊葉樹,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東海鎮鎮長劉都峰介紹:「市級補貼600元/畝,區級補貼600元/畝,一期補助60多萬元已全部到位。接下來,將繼續支持該企業千畝變萬畝計劃,後期還可以藉助這片萬畝產業園助推鄉村遊。」目前,東海鎮成為牛樟芝主要種植產區,產業基地面積1025畝8萬株牛樟樹。

  「咖啡3年便可收成,每株5年總產量20多公斤,每公斤最低40元。目前,每畝牛樟樹套種約120株咖啡苗,頭年產量約8公斤/株。」張玲惠說,「公司也銷售咖啡苗,今年會培育60萬-100萬棵苗,一年期苗25元/棵,兩年期苗50元/棵。咖啡目前市場價大約為每噸4萬元,畝產值能達9000元。」

  牛樟樹全身都是「寶」。據張玲惠介紹,牛樟樹種植一年後便可修剪側枝,葉子制牛樟茶飲品、修剪的枝條可提煉精油,做為洗護產品,並可用太空包固態培育牛樟芝,作為食品原料。第八年開始疏伐,椴木人工植菌培育牛樟芝。目前,廠房正在選址中。

  據了解,未來廠房落地後,該基地將建牛樟芝展覽館,集生產和旅遊觀光為一體,打造「兩岸牛樟芝中醫藥健康旅遊科普」文創產業園,叫響牛樟芝品牌。(陳麗君 金國旭)

來源:《今日城廂》

相關焦點

  • 莆田東海鎮牛樟樹下套種6萬株咖啡苗,2022年可收穫!
    該基地總經理張玲惠忙著指導工人,從運輸車上搬下苗木、揮鍬鋤草、挖坑植苗等,有條不紊地在牛樟樹間套種綠油油的咖啡苗。  咖啡是一種短日照植物,需要陽光但不適合長時間日照,多與喬木套種。其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東沙村山頭,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屬於山地高原地形,非常適合咖啡種植。
  • 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在墨脫播種培育咖啡苗5000多株
    原標題:區農科院在墨脫播種培育咖啡苗5000多株   試種熱帶作物,從雲南引進咖啡種子3千克   區農科院在墨脫播種培育咖啡苗5000多株   提起菠蘿蜜、香蕉等這些水果,大家可能會認為它們只有在我國三亞
  • 區農科院在墨脫播種培育咖啡苗5000多株
    2017年,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熱作中心分別引進了澳洲堅果、荔枝、龍眼、菠蘿蜜、菠蘿、毛葉棗、火龍果、芒果、番荔枝、蓮霧、黃皮、果桑、咖啡、柑橘、枇杷、楊梅等17種59個熱帶亞熱帶果樹品種,分別在拉薩、墨脫縣背崩鄉和察隅縣下察隅鎮進行了栽種。
  • 【林木科普】臺灣牛樟樹——珍貴保育樹種
    「鳳梨」紋牛樟,每公噸市價約30萬元,「貓腳」紋牛樟每公噸20萬元,一般的牛樟約8萬元。3.數量據估計,密度較大之天然林每公頃不超過2株,且多為逾齡老熟木。在自然狀態下,也很少有天然更新叢生,偶有天然下種,也因林下光度不足、種子又因枯枝落葉過厚而不易著床發芽等原因,多致失敗,我們很不容易在林下找到牛樟小苗的原因便在於此。因此,如果不加予人為之復育,這種樹種必將慢慢的消失。5.牛樟種子繁殖困難,林試所十數年前即開始研究其無性繁殖,但因為技術及設備的不足,使髮根率困難的情況一直無法突破。
  • 印江產業發展嘗到科學套種甜頭
    「果椒套種,即一行辣椒一行果樹,一般只在經果林未產果子的前三年實施。」縣農技專家張金信每周要到地裡轉一轉,以便在管理、病蟲害防治、果林修剪等技術方面及時提供幫助。他說,間作套種的模式並不新鮮,一地多能,讓土地增效、農業增收的種植方式已在多地取得了成功。蒙子溝有一塊狹長的地帶,石頭遍布,難出莊稼。
  • 咖啡紅了!「遠山樹林的味道」來了
    只見咖啡曬場鋪滿了咖啡豆,一旁機器嗡嗡響不停,五六個村民洗咖啡、曬咖啡、翻咖啡,正忙得不亦樂乎。採摘咖啡豆走進茨米竹咖啡地,可以用咖啡林來形容,一米七八茂密的咖啡林,根本看不到人。我們剛鑽進咖啡林就遇到了摘咖啡豆的扎努,背著竹藍,左右手開工採摘咖啡豆,通紅透亮的咖啡豆,映紅了扎努的笑臉。陽光的照射下,咖啡豆似一顆顆紅珍珠,一串串披在咖啡樹上,漂亮極了。
  • 瓊中農民林下套種粽葉 「搭車」網際網路年入920萬元
    瓊中農民林下套種粽葉  「搭車」網際網路年入920萬  村民將剛採摘回來的粽葉打包。  「老楊,給我送1萬張粽葉過來,還是原來的地址!」 7月11日上午10時,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南利村委會的一片橡膠林裡,密密匝匝的棕葉長得正翠綠。
  • 隆桑鎮:臍橙林下套種香芋南瓜一舉多得
    現在的隆桑鎮恆瑞千畝高原臍橙基地,漫山的臍橙果花正熱情綻放,遍野飄香,果農正在臍橙林下忙碌的勞作,呈現一幅充分希望的春種畫卷。 護理員正為香芋南瓜苗培土 原來,恆瑞臍橙基地正在臍橙林下套種香芋南瓜,目前已經完成瓜苗種植18萬株,面積達
  • 玉米「自然套種」好不好?如何套種?
    而作為」高稈「農作物的玉米來說,」株與株「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玉米葉片之間會有一部分」散射光「投射到地面,如果不套種低稈「或」低莖「農作物的話,這些」散射光「就會白白浪費掉;如果套種了低稈「或」低莖「農作物,就能夠充分利用到這些」散射光「,從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 建德:油茶套種白茶,引來泰國專家
    早在2009年,在鎮源村的這塊近百畝油茶基地上,種的就不是一般的油茶苗,它是建德積極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進行技術合作引進的「長林」系列優良品種,產值是普通油茶林的4倍;該基地還領先獨創「油茶林套種白茶」的林下生態複合經營模式,可實現百萬元的溢出產值,是「一畝山萬元錢」的佼佼先行者;這片油茶林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全國油茶良種套種茶葉複合經營示範點。
  • 楊梅山套種葡萄柚 畝產值增加6萬元
    農場場長鄭海亞告訴筆者:「今年葡萄柚喜獲豐收,大約畝產量3000多公斤,畝產值6萬多元。」三門綠馨家庭農場位於亭旁鎮上蔣村,種植面積170多畝。該農場在亭旁鎮任家村山上還有400多畝東魁楊梅基地。鄭海亞看到楊梅山上很多山地荒蕪了,覺得很可惜。她決定把山林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空地上種植水果,增加經濟效益。
  • 兩岸咖啡文化節舉行 土樓故裡咖啡香漂「坑外」
    兩岸咖啡文化節舉行 土樓故裡咖啡香漂「坑外」 2014年08月01日 10:13:09  來源:中國臺灣網綜合
  • 玉米地最佳適合套種的農作物有哪些?怎樣確定是不是適合套種?
    玉米一般株高兩米以上,屬於典型的高杆農作物。在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朋友,對於間作套種,是非常普遍採用的增產增收的措施之一,合理的間作套種,會有取長補短,增加經濟效益,如果間種套種不合理,就會白搭功夫,比如,在玉米田間作套種,玉米一般株高兩米以上,屬於典型的高杆農作物,在玉米田進行間作套種的農民朋友不少,有的能見到經濟效益,有的只會不了了之。
  • 臺灣國寶【牛樟樹】全身都是寶
    牛樟樹又名名:牛樟木,有木,香樟木,樟木。生長於山谷、低海拔闊葉樹林處。常綠喬木。樹苗期樹皮為綠色,老樹變褐色。樹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葉面綠色光滑,背麵粉綠色。牛樟樹全身都是寶,今天我們來介紹下用牛樟樹葉焙制而成的黃金牛樟茶,及它對我們人體健康的功效及作用。
  • 新華橋6棵樟樹將喬遷,以後可去天池湖公園、明照湖公園看它們
    昨日下午2點,株洲新華橋頭,園林綠化工人給一棵待移栽的樟樹做好修枝,又用保溼棉細細地將每一個「傷口」包紮起來。昨日起,株洲市城管園林綠化部門開始對新華橋上6棵需要移栽的樟樹進行枝杈修剪。這6棵樟樹預計下周完成「喬遷」。
  • 知識|從咖啡苗到咖啡果實
    上期我們認識到咖啡從種子到杯子需要經歷多重複雜過程。
  • 薄殼山核桃林下套種鳳丹栽培關鍵技術
    薄殼山核桃林下套種鳳丹栽培關鍵技術基金項目:安徽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薄殼山核桃速生豐產林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201907d06020022 )。薄殼山核桃和鳳丹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薄殼山核桃幼樹栽植後 3~4 年才能掛果有收益,可以通過林下套種的方式來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增加短期產出。筆者主要從鳳丹的品種選擇、選地整地及栽植株行距、適時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採收貯藏等方面總結了薄殼山核桃林下套種鳳丹的技術要點,為發展薄殼山核桃林下經濟提供參考。
  • 臺灣至寶的牛樟樹的經濟價值在哪裡?
    作為臺灣至寶的牛樟芝的實體--牛樟樹,究竟有哪些經濟價值呢?
  • 福建南平:泓森槐林下套種 精準提升森林質量
    在泓森槐林下套種閩楠、紅豆杉等鄉土珍稀闊葉樹種,發展杜鵑、中藥材等林下經濟,變單一泓森槐林為針闊混交林,變單層林為復層異齡林,是順昌縣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的一項創舉。近年來,順昌縣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實施改主伐為擇伐、改單層林為復層異齡林、改單一針葉林為針闊混交林、改一般用材林為特種鄉土珍稀用材林「四改」措施,重點實施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發展林下經濟等措施。「以錢墩這片林子為例,原來每畝200多株,經過三次間伐,選擇保留優勢泓森槐32株,套種閩楠80株、杜鵑苗200株。
  • 這個天主教神父好神奇,他怎麼就成了中國咖啡的始祖?
    他怎麼就成了中國咖啡的始祖?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在雲南大理朱苦拉傳教期間,親手在教堂外種下了中國大陸第一棵咖啡樹,慢慢孕育成一片片咖啡林,朱苦拉這片古老的咖啡林也便成為中國咖啡的發源地,田德能神父因此被譽為中國咖啡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