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城廂區東海鎮東沙村海拔600多米的山頂上,經練山後的臺灣牛樟芝產業示範基地特別顯眼。該基地總經理張玲惠忙著指導工人,從運輸車上搬下苗木、揮鍬鋤草、挖坑植苗等,有條不紊地在牛樟樹間套種綠油油的咖啡苗。
咖啡是一種短日照植物,需要陽光但不適合長時間日照,多與喬木套種。其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東沙村山頭,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屬於山地高原地形,非常適合咖啡種植。今年初,經多方評估後,該基地決定在原有的牛樟樹下套種咖啡苗。於是,一粒粒來自臺灣南投縣霧社高山的咖啡種子被張玲惠帶來,悉心培植成苗後,栽種在牛樟樹間。目前,基地已套種咖啡500畝6萬株,2022年起可陸續開花結果。
提起當前的種植規模,張玲惠感慨萬分。12年來風餐露宿,張玲惠既悠然也繁忙……懷揣著培育珍貴藥用真菌——牛樟芝的夢想,她從實驗室走進深山,成立種植園。如今牛樟芝及其衍生產品迭出,這位年近6旬的臺灣人深耕莆田,留下難以割捨的情結。2019年9月整地時,她已在仙遊鐘山成功培育出咖啡樹苗,並栽種在東沙村山上以試驗存活率。
「在臺灣,我們土地比較稀缺,喜歡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效益最大化,套種模式比較成熟。」張玲惠介紹到。基於這一認識,基地在堅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以牛樟芝作為主導產業,在種植模式上,根據牛樟樹生長周期較長、種植行距較大的特點,探索「牛樟樹+咖啡」「牛樟樹+金花樹」「牛樟樹+迷迭香」等間作模式,以短養長、以耕促撫,提高林地綜合效益。目前,依據現有地理環境,該基地計劃套種咖啡面積為800畝。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努力將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的重要指示,鼓勵臺商來城廂區創業,扶持臺灣特色農林產業發展,該區在非重點生態區位改造桉樹林,引進臺資企業種植牛樟樹等臺灣特色珍貴闊葉樹,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東海鎮鎮長劉都峰介紹:「市級補貼600元/畝,區級補貼600元/畝,一期補助60多萬元已全部到位。接下來,將繼續支持該企業千畝變萬畝計劃,後期還可以藉助這片萬畝產業園助推鄉村遊。」目前,東海鎮成為牛樟芝主要種植產區,產業基地面積1025畝8萬株牛樟樹。
「咖啡3年便可收成,每株5年總產量20多公斤,每公斤最低40元。目前,每畝牛樟樹套種約120株咖啡苗,頭年產量約8公斤/株。」張玲惠說,「公司也銷售咖啡苗,今年會培育60萬-100萬棵苗,一年期苗25元/棵,兩年期苗50元/棵。咖啡目前市場價大約為每噸4萬元,畝產值能達9000元。」
牛樟樹全身都是「寶」。據張玲惠介紹,牛樟樹種植一年後便可修剪側枝,葉子制牛樟茶飲品、修剪的枝條可提煉精油,做為洗護產品,並可用太空包固態培育牛樟芝,作為食品原料。第八年開始疏伐,椴木人工植菌培育牛樟芝。目前,廠房正在選址中。
據了解,未來廠房落地後,該基地將建牛樟芝展覽館,集生產和旅遊觀光為一體,打造「兩岸牛樟芝中醫藥健康旅遊科普」文創產業園,叫響牛樟芝品牌。(陳麗君 金國旭)
來源:《今日城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