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河自行車專用路方案基本完成:讓市民伴著河流騎回家

2020-12-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讓市民伴著河流騎回家」即將成為現實。日前市政協召開的「關於打造綠色出行『城市風輪』提案」協商座談會上,市水務局表示,通惠河沿線建設自行車專用路方案已經基本完成,將儘快實施。市規劃自然委也表示,將儘快編制完成全市綠道、巡河路與慢行系統融合發展規劃,並推進實施。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在解決通勤需求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8月份以來日均騎行量達到67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2019年11月8日,圍繞「推進公交線網規劃優化、加快慢行系統建設,加強非機動車管理,不斷完善綠色交通出行體系」主題,市政協、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議政會,會上有專家建議利用河道打造自行車綠道網,讓市民「伴著河流騎回家」。

今年初,北京市兩會上,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又提交專委會提案,呼籲打造綠色出行「城市風輪」。即利用連接二環與四環的河流如通惠河、小月河、壩河、亮馬河、涼水河等12條具備建設濱水自行車綠道的良好基礎條件,建設步行與自行車的綠色廊道,解決河道沿線大量居民的出行需求。市政協人資環建委還建議可以率先在基礎條件比較好的通惠河規劃建設連續自行車通道,滿足沿線居民綠色出行需求,打造從二環核心區到六環城市副中心的自行車騎行走廊,建成「城市風輪」首個示範項目。

針對提案中提出的「率先在通惠河規劃建設連續自行車通道」建議,市水務局啟動了通惠河沿線建設自行車專用路相關研究工作,目前方案已經基本完成,將儘快實施。通惠河慢行系統自東便門鐵路橋至溫榆河,將通過新建慢行道路、借用市政路自行車道和公園道路等措施建成濱水慢行系統,連接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串聯CBD、高碑店、定福莊等城市節點。

下一步,市交通委將繼續推進慢行系統建設工作,注重人性化設施的建設,鼓勵和支持市民更多採用「步行+自行車騎行」的出行方式,進一步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市規劃自然委將儘快編制完成全市綠道、巡河路與慢行系統融合發展規劃,並推進實施。市水務局將繼續推進通惠河自行車專用路建設工作,並對剩餘11條「城市風輪」濱水綠道建設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市園林局加快落實規劃目標任務,以濱水型、廊道型綠道為重點,建設潮白河、永定河綠道,著力滿足騎行功能需求,進一步促進全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

建議

完善慢行系統 改變居民出行結構

市政協委員、北京國道通公路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紀海英說,隨著城市規劃與設計理念的發展,將城市空間返還給城市生活的概念得到了世界範圍的推廣。《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也明確指出,要構建連續、安全的步行與自行車網絡體系,保障步行與自行車路權,創造不用開車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綠色交通環境。目前北京市3公裡範圍內小汽車出現比例較高,應為居民提供便利的綠色交通環境,改變居民短距離出行依賴小汽車的現狀。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也說,綠色出行已經有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海澱區率先在清華園東建設了雙清綠道,位於雙清綠道南端點向西過地鐵13號線高架橋洞處,平交到荷清路,和清華新東門對接,提供自行車和步行的通行條件,小汽車不能使用,啟用後日均流量約2萬人次,極大地調整了當地居民的出行結構。

來源 北京日報|記者 孫穎

編輯:高珊珊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從二環騎到副中心!北京將建這條自行車專用路!伴著河流騎回家
    「伴著河流騎回家」即將成為現實!通州小布(:bjtzfb)了解到:日前,在市政協召開的「關於打造綠色出行『城市風輪』提案」協商座談會上,市水務局表示,通惠河沿線建設自行車專用路方案已經基本完成,將儘快實施。市規劃自然委也表示,將儘快編制完成全市綠道、巡河路與慢行系統融合發展規劃,並推進實施。
  • 騎友組團「搶鮮」體驗自行車專用路
    今天起,連接回龍觀與上地地區的自行車專用路開始試運行。開通後,自行車專用路將直接服務於沿線約1.16萬通勤人口,按照設計時速,從回龍觀文華路起點出發,26分鐘即可騎到海澱上地軟體園。雖然開通時間定在早7點,可還不到6點,第一批身著自行車運動服的騎友就已經聚集到了龍澤地鐵站外,等待著自行車專用路的開通。
  • 「創意騎跑」,300餘名IT從業者打卡自行車專用路
    今天上午,2020「綠色出行 騎享京城」系列活動之「創意騎跑」活動在中關村軟體園區舉行。300餘名來自園區企業的員工以「自行車+步行」的方式打卡自行車專用路,花樣玩轉綠色出行。發令槍響起後,佩戴著各式創意口罩、面罩的參賽者分批有序出發,開始了騎跑兩項活動。選手們先騎車往返自行車專用路一圈(約18.5公裡),再沿中關村軟體園環形綠道跑步一圈(約2.6公裡),活動為完賽制,非競技、不排名,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籤到打卡並回到出發處,即可獲得活動特製獎牌。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開通 禁止騎電動自行車
    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禁止騎電動自行車本周將開通,東起回龍觀,西至軟體園,全長約6.5公裡,限速15公裡/小時5月23日,北京市政路橋養護集團施工人員鋪裝自行車專用路彩色面層。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有望緩解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軟體園交通擁堵狀況,惠及兩地之間約1.16萬「通勤族」。這條自行車專用路共設8個出入口,其中6個安有自行車助力裝置,路面防滑性優於普通非機動車道。新京報訊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
  • 自行車專用路,你確定它會被專用?
    通車後將滿足市民通勤需求,並緩解其他交通方式的擁堵現狀。  6月3日,據北京市交通委統計,經過三天試運行,自行車專用路運行情況良好。3天共通行47212輛次,也就是有4.7萬人次上路騎行。其中,由回龍觀騎往上地方向的為23802輛次,從上地區域騎往回龍觀方向的騎行量為23410輛次。
  •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將東拓 擬延伸至天通苑地區
    截至今年8月19日,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日均騎行量4000至6000輛次。交通部門長期監測發現,自行車專用路已培養約1500人的「通勤鐵粉」。今年7月底,自行車專用路西延段開通,直接服務於上地軟體園的通勤族。而東拓工程規劃路徑目前已基本確定,正在深化設計方案,計劃9月開工建設,推進自專路地面延伸至天通苑地區。
  • 深圳人騎自行車,有救了!
    肯定能 但是,能騎≠好騎 這就跟活著≠生活是同樣道理 於是近期 深圳對於自行車的交通發展 徵求市民意見了
  • 深圳人騎自行車,有救了
    在深圳騎自行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有網友開玩笑說這說明一個問題在深圳,自行車能騎嗎?肯定能但是,能騎≠好騎這就跟活著≠生活是同樣道理於是近期深圳對於自行車的交通發展徵求市民意見了>地勢平 風景佳 ···大力發展自行車交通首先你得有騎自行車的基本條件吧按目前來說,自行車的路權是遠低於其他交通方式的。
  • 北京晚報評論:期待自行車專用路連線成面
    王海欣/攝 資料圖作為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自5月31日開通,截至12月18日,已累計通行突破100萬人次;冬季工作日的日均通行量也保持在3000人次上下。騎行數據有力表明:專用路受到市民歡迎,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解決回龍觀及上地出行痛點」,是該項目建設的初衷。不過,刷爆騎行流量,只是「騎」出第一步。項目還期望達到另一個重要目的:「通過專用路的建設,帶動沿線自行車網絡通行條件的整體改善。通過構建連續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車網絡體系,保障自行車路權。」今後,回龍觀至上地一帶的居民,有望「騎」得更遠。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 自專路騎出通勤休閒新...
    原標題:無斷點、顏值高、服務贊,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 自專路騎出通勤休閒新風尚  藍天白雲下,塑膠車道紅綠相間,騎著各式各樣自行車的市民,穿梭在不斷變換景致的自行車專用路(簡稱「自專路」)上,享受著在「快車道」騎行的暢快,忙裡偷閒地品味著「慢下來」才能看到的風景。
  • 回天地區自行車專用路月底具備試運營條件
    原標題:自行車專用路月底具備試運營條件 自行車專用路月底具備試運營條件;北郊農場橋改建同月實現通車;人大附中、清華附小等優質學校進駐將於9月招生;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今年擴建……「回天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將繼續加快推進。
  • 盤點自行車專用路6大貼心設計 部分坡道有「助力」 - 新京報 - 好...
    按照設計時速,騎行者26分鐘可從昌平回龍觀騎到海澱上地軟體園。這條專用路有望緩解兩地間的交通擁堵狀況,惠及約1.16萬「通勤族」。在專用路開通運營初期,交通部門將安排專人在坡道上幫助、指導騎行者使用自行車助力裝置。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專在哪?電動自行車也禁入
    央視網消息:現在,不少人喜歡自行車出行,不過,總面臨著和機動車擠在一條道上的尷尬,給人感覺很不安全,對此,北京市昨天(23日)給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建設自行車專用路。資料圖自行車專用路的規劃是在去年啟動,耗時一年完成,那麼北京市的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為什麼選了這個路線呢?
  •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將設兒童騎行時段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昌平區城管委獲悉,自行車專用路受到了周邊小朋友的歡迎,為了滿足兒童騎行需求,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將定期設置兒童騎行時段路段(一小段道路),在不影響正常車輛通行的同時,給孩子帶來快樂。同時,為規範騎行秩序,專用路沿線將增加30個人臉識別攝像頭曝光違章騎行行為。
  • 滿足兒童騎行需求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將定期設置兒童騎行時段路段
    騎行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8%8月21日早尖峰時段,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北京自行車專用路起點看到,陸續有不少通勤族、自行車愛好者騎行各式各樣的自行車駛入專用路。市民王建介紹,自行車專用路開通之後,他經常在閒暇時間過來騎行,每周大約鍛鍊兩三次。
  • 自行車專用路會成為「標配」嗎
    自行車專用路會成為「標配」嗎  日前,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建成投入使用。開通試運行27天,累計通行25.93萬車次,工作日日均通行量約7500人次,周末日均通行量約8500人次。眾多的騎行俱樂部、各年齡層的普通市民、來北京辦事和旅遊的外地人等,爭先恐後地前來目睹和體驗這一新鮮事物。  那麼,什麼是自行車專用路?國內外對此有過哪些嘗試?
  • 自行車專用路將東拓南展 融入京張鐵路遺址公園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牽手文明綠色同行」主題騎行活動在中關村軟體園軟體廣場和自行車專用路鳴槍起航,來自上地地區的市民、中關村軟體園企業員工、海澱區自行車協會的騎行愛好者等100餘人參加了文明騎行打卡活動,號召市民主動放棄開車,綠色通勤,文明騎行。
  • 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累計通行突破100萬
    下一步,自行車專用路將向東、西、南三個方向加強與城市慢行系統融合、通聯,打造聯網成片的慢行網絡。通勤族不畏嚴寒堅持騎行上午9時,市民符女士騎車駛入位於同成街與文華路交叉口的自行車專用路起點,戴著頭盔、手套,圍著面巾,全副武裝的符女士並不覺得很冷。作為一名騎行愛好者,符女士一直堅持騎行上下班。
  • 結合市民建議 廈門空中自行車道規劃方案將從四方面完善
    而在線下,由市規劃委、市市政園林局組織開展的徵集意見活動,也在上周先後走進市政務中心、蓮前街道辦、金山街道辦、江頭街道辦、禾山街道辦、湖裡高新區、軟體園二期,針對《雲頂路自行車專用道示範段》規劃方案,徵求沿線企事業單位及居民的意見。  徵集過程中,方案獲得了許多市民「點讚」,更有一些熱心市民站在騎行者角度提出了一些不錯的意見建議。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
    自行車專用路從哪兒到哪兒?連接回龍觀到上地軟體園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通車後將滿足市民通勤需求,並緩解其他交通方式的擁堵現狀。長期關注綠色出行領域的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交通項目部主任劉岱宗告訴記者,限速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防止電動車闖入專用路,保障更多騎行者的出行權益。而且,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在開通第一個月的試運營期中,將聯合交管部門嚴查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沿途還將有不少工作人員對市民可能存在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制止。所以,建議有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飆車」願望的騎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