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地產:加注內地|透析房企布局

2020-12-19 樂居網上海

樂居長三角劉亞楠 發自上海3月23日傍晚,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基地產」)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內實現營業收入241.84億港元,去年同期為219.82億港元。股東應佔基礎盈利為港幣146.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6%。若計及投資物業及發展中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變動(已扣減非控股權益及稅項),截至2019年12月31日,股東應佔盈利為港幣169.9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5%。

業績同比波動如此之「大」,據恒基地產在2019年報中解釋,主要由於去年出讓北角京華道商廈的權益,錄得約港幣56.09億元的基礎盈利貢獻,而本年度出讓尖沙咀「天文臺道 8 號」商廈控股公司一半權益,僅獲應佔基礎盈利港幣13.05億元。

來源:恒基地產2019年業績公告

內地銷售總額同比上漲53% 上海表現不凡

截止2019年12月31日,恒基集團從中國內地各發展項目錄得自佔合約銷售總額約港幣82.86億元,而售出自佔樓面面積則為520萬平方呎,較去年分別增加 53%及37%。

主要銷售項目為西安「御錦城」、宜興「譽瓏湖濱」、長沙「恒基旭輝湖山賦」、北京「祥雲賦」、蘇州「寬閱雅苑」、「和庭」及「弘庭」等。

在收租物業方面,截止2019年12月31日,集團在內地擁有約640萬平方呎已建成投資物業,全部位於一線城市,多個物業上半年出租情況均有不俗表現。受人民幣兌港元按年貶值約 4%的影響,集團本年度應佔租金總收入僅上升 1%至港幣18.49億元,至於應佔稅前租金淨收入則上升 2%至港幣14.64億元。

其中,在上海市,鄰近外灘的「恒基名人商業大廈」,於本年度繼續表現理想。其商場引進 一眾人氣食肆,以及「Nike」、「Fila」及「Columbia」等運動品牌,為顧客帶來多元化的消閒購物體驗,並且令出租率提升至超過 97%。至於其甲級寫字樓樓面亦備受大型企業歡迎,於2019年12月底出租率高達 98%。集團於上海市其他收租物業,在當地競爭激烈的商廈租賃市場中表現良好,在2019年12月底整體出租率維持約九成。

此外,集團另有兩項大型綜合項目正在興建,其中一個為位於廣州越秀區樓面面積達220萬平方呎的「星寰國際商業中心」,另一個就是位於上海徐匯濱江發展區樓面面積達300萬平方呎的「星揚西岸中心」。這兩個項目一期發展均已踏入完成階段。

其中座落於上海市徐匯濱江發展區的「星揚西岸中心」,項目將分兩期完成。當中一期包括一幢樓高六十一層的地標式辦公樓,可提供約180萬平方呎的甲級寫字樓樓面,現已有多間從事專業服務、信息科技或媒體行業的跨國企業及內地大型機構洽租。此外,其22萬平方呎的商場,亦接獲多間餐飲集團及著名運動品牌洽商進駐。「星揚西岸中心」一期項目預計可於2020年第三季落成啟用。至於餘下的二期項目,建築進展亦順利。當2021年落成時,將額外提供寫字樓及商場樓面合共逾 100萬平方呎。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物業銷售的總收入共為港幣 3.11億元。集團應佔除稅前盈利減少港幣 23.08億元,同比下降 74%,主要是由於集團在中國內地物業銷售的總收入減少所致。

此外,集團應佔聯營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度的物業銷售除稅前盈利貢獻減少港幣 10.82億元,同比減少99%,主要是由於本年度內位於中國內地蘇州市「恆 基旭輝城」項目物業銷售的本集團應佔除稅前盈利減少港幣 9.94億元所致。

內地土地儲備3186萬平方尺 住宅佔絕對主角

本年度中央貫徹「房住不炒」的主基調,對房地產延續偏緊政策。然而,各城市深化執行因城施策,適度調節供需,房地產市場得以保持平穩發展。改善型住房的需求繼續穩步釋放,在限價、限購、限貸及限售的政策調控下,住宅樓價累計漲幅收窄。至於土地市場方面,由於房地產金融監管持續從嚴,土地競拍整體表現仍算理性。

本年度內,集團繼續從不同途徑補充在內地土地儲備,在北京、上海、南京及合肥取得五個發展項目,合共為集團增添約200萬平方呎自佔可建樓面面積。集團取得穩定的土地資源,將為未來數年物業發展作長遠規劃,推動物業銷售業務持續發展。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除有自佔樓面面積約52萬平方呎的存貨外, 恒基地產在內地十三個城市另有可供發展的土地儲備,合共自佔樓面面積約3186萬平方呎,其中約 70%可發展為住宅物業。其中在一線城市集團自佔樓面面積約732萬平方呎,上海376萬平方呎,佔比51.37%,是其「重倉區」。

來源:恒基地產2019年業績公告

加強與內地發展商合作

目前,在香港經濟前景仍然面對多項不利因素的情況下,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生意受困的租戶提供租金寬減,與租客共渡時艱。

隨著多個項目,包括位於本港莊士敦道寫字樓重建項目,以及位於內地廣州越秀區「星寰國際商業中心」一期及上海徐匯濱江「星揚西岸中心」一期,均預計可於2020年建成,集團在本港及內地擁有的自佔收租樓面面積,於2020年年底將分別擴展至950萬平方呎以及1020萬平方呎。加上在建的本港美利道寫字樓地標式項目,以及內地廣州「星寰國際商業中心」及上海「星揚西岸中心」項目餘下數期,集團收租物業組合將進一步擴展及優化。

與此同時,在未來的發展中集團將密切注視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的住宅及綜合發展項目,以及大灣區戰略規劃帶來的開發機遇,並繼續加強與內地房地產開發商合作發展住宅項目。以集團品牌信譽、管理經驗及財務實力,結合當地發展商的市場信息、開發效率及成本優勢,期內發展項目的潛力再進一步提升。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

相關焦點

  • 資色·深度丨慢節奏VS高周轉 從恒基看香港房企的內地生存之道
    隨著時代背景的不斷變化,港資房產企業在內地的布局也有了一些不同。不少知名港企紛紛選擇逐漸撤出內地,但同時也有一些港企看好內地市場發展空間,繼續加碼。5月28日,恒基兆業摘得北京孫河宅地,再次回到北京住宅市場。距離上一次恒基在北京拿地,已經過了二十年。這二十年裡,也是內地房企迎頭趕上,高速發展的二十年。
  • 港資房企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港資房企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作者:林喆
  • 香港房企四十年:從引領到被超越
    按照他的羅列,著名的大地產發展商主要有: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恒基地產、新世界發展、信和集團等,而大地產投資商則有九龍倉、太古地產(港股01972)、希慎興業(港股00014)、置地等。新鴻基地產在北上廣多地購置地產物業,並以218億元一舉拿下2013年上海徐家匯中心的一宗商業用地。而恒隆地產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在香港停止買地的同時,加速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布局,發展高端商業物業。九龍倉儘管屬於第二波進入內地的港資房企,但發展勢頭並不弱。九龍倉方面提供給時代周報記者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數年,已發展及將發展的住宅和投資物業項目約100個。
  • 恒基地產每年物業收租近20億 香港IFC全世界租金最貴
    對於下半年的政策走勢,恒基地產預判將延續以往的調控力度,「估計在年內限購政策改變機會不大」。    鑑於此,恒基地產認為,今年開發商主要還是依靠剛性需求以及降價來促銷,所以下半年房價慢跌情況還會持續出現,今年會是房企去存貨的一年。  在談及房企發展真經時,恒基地產以六個字形容——發展不忘穩健。
  • 「內地最賺錢房企」中海地產曝管理漏洞
    「內地最賺錢房企」中海地產曝管理漏洞   「內地最賺錢房企」的管理漏洞  據上海當地媒體報導:近日,中海地產上海「地王」項目「紫御豪庭」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不過這次引人注目的並非 「地王」項目的「成本價入市
  • 香港賣地也瘋狂:恒基233億港元造地王 龍湖合景72億戰港島
    觀點地產網 5月16日,市場關注多時的兩宗香港地塊招標結果揭盅。位於香港中區美利道的內地段第9051號商業用地,由恒基兆業以232.8億港元摘獲,該地樓面呎價高達約5萬港元,成為最貴地王。另一邊,合景泰富自與龍光地產拿下鴨脷洲地塊後又再次布局港島,攜手龍湖擊敗了包括龍光地產在內的15家企業;龍湖地產則趁此首入香港,不再充當旁觀者「祝福同行」。除了結果所呈現出的意外之外,還出乎市場意料的是,被認為或遭內資哄搶的「二十年一遇」地塊——美利道商地,投標的內資僅有世茂房地產一家;而啟德宅地則吸引了萬科、龍湖、合景泰富、深圳控股、龍光地產等內資。
  • 香港5月成交創近3年新高 內地房企在港積極布局
    房企對於香港樓市的布局,從未停止。眾多內地房企碧桂園、萬科、恆大、中海、雅居樂等,已經布局香港,也有更多內地房企對香港有布局意向。近兩年來,土地供應稀缺、房價屢破新高的香港,也吸引眾多中資房企進入。房企三巨頭碧桂園、恆大、萬科在香港皆有布局。去年1月22日,據港媒報導,恒基兆業旗下子公司福彩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福彩公司」)的多名董事辭任,改為擔任恆大集團高管。福彩公司曾於2015年6月以36.28億港元拿下香港新界屯門第56區管翠路的一塊宅地。
  • 景瑞控股:發力長三角丨透析房企布局
    隨著景瑞控股對於長三角區域布局的不斷深化,截至2019年底,其在長三角地區的土地儲備超50%;業績方面,2019年長三角地區貢獻超60%。展望2020年,景瑞控股有限公司聯席主席閆浩表示,景瑞將順應國家發展戰略,繼續圍繞一二線核心城市和都市圈進行深耕,開發運營具備較高安全邊際和穩定投資回報的房地產項目。
  • 內地房企大舉入港 業界預警「淘金」風險
    據《每日經濟新聞》,曾經被內地房企視為學習榜樣的港資地產商,如今卻發現自己家門口多了一幫搶生意的學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年來內地開發商掀起了一波「進軍香港」的熱潮,萬科、保利置業、中海、越秀地產等房企陸續進入香港市場。
  • 港龍中國地產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今日正式上市
    來源:華夏時報2020年7月15日上午9點30分,港龍中國地產(股票代碼:06968.HK)正式登陸港股,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近半年來首家赴港上市成功的內地房企。受此次香港疫情升級的影響,港龍中國地產上市祝捷盛會於香港、內地同時舉行。港龍中國董事會主席呂永懷先生率股東代表呂永茂、呂永南先生等在香港發表上市致辭,呂永懷先生表示:今天是集團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本著美好生活築城者的願景,港龍中國地產將一如既地往以誠信、務實的作風,繼續用匠心打造產品,並且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精益求精。
  • ...頭條客」歸心地產|恒基兆業|李兆基|香港|內地|美麗華酒店|李家誠
    學成回國後,李家誠先進入新鴻基地產工作。此後,李家誠出任恒基執行董事協助父親打理恒基兆業業務,並獲晉升為執行董事。2005年,34歲的李家誠已經成為了恒基兆業的副主席。不僅在事業上一路晉升,李家誠與演員徐子淇的婚姻也受到父親認可,李兆基直言「娶媳婦與炒股賺500億一樣開心」。一場父親認可的婚姻,成為李家誠人生路上的墊腳石,兒女相繼出生更是為其添磚加瓦。
  • 永鴻集團:掘金文化地產|起底隱貴房企
    在香港回歸前的1993年,敏銳嗅到掘金機會的永鴻集團揮師進軍內地市場,開啟了在閩地長達26年的發展之路。此後,在「根植漳州,布局海西」的戰略定位下,永鴻集團快速發展壯大,布局福建福州、漳州、漳州港、福清、莆田等重點城市。這個由福清人創立的房企,帶有融商典型的特徵——以敢闖敢幹聞名,更以團結俠義著稱。
  • 香港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退任 兩子接棒 (1/3)
    香港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退任3) "← →"翻頁 5月28日,91歲高齡的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因年事已高
  • 港資地產商加倉內地商業物業,新世界4天內斥資138億拿地
    早在去年,新世界發展管理團隊就直言其在內地投資的決心,並表示大灣區是重中之重;除新世界外,近年多數香港房企,如恒基、恒隆、九龍倉、嘉裡建設等都在加倉內地房地產市場。港資房企曾在20年前引領內地房地產市場,成為房企的標杆,後被迅猛發展、高周轉的內地龍頭房企擠壓。
  • 租金收入增1% 太古地產稱仍對香港內地有信心
    此外,經常性基本溢利的增幅主要反映中國內地物業投資的基本溢利上升。在介紹完太古業績表現後,便進入管理層問答環節,而提問最先圍繞著疫情的影響展開,市場還尤為關注這家英資老牌房企對未來發展商業地產的態度和計劃。「目前業務都已經開始復甦了,但這個復甦會有多快,現在還言之過早。」太古地產管理層在業績會的提問環節中如是回應。
  • 太子地產集團成柬埔寨知名房企行業標杆
    近幾年,東南亞柬埔寨知名房企不斷被提起,柬埔寨知名房企不管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中心,還是東協博覽會的主題國,或是「下一個深圳」的投資地位,都足以看出柬埔寨知名房企正博得全世界的「C位」關注。柬埔寨經濟高速增長,柬埔寨知名房企市場愈加火爆據柬埔寨國家銀行報告顯示,2018年柬埔寨國家經濟增長率為7.3%,位居東南亞第一。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柬埔寨知名房企的繁榮。
  • 新世界捐地:香港地產商手裡的土地儲備分別還有多少?
    那麼,目前,掌握在香港房企手中的土地儲備還有多少呢?不妨來盤點盤點幾個主要巨頭的存貨。長實地產:擁有者李嘉誠家族。根據8月1日,長江實業集團公布的2019年中期業績報表顯示,該集團擁有土地儲備約1億100萬平方尺(約1千萬平方米),其中香港土地儲備400萬平方尺(約37萬平方米)(這一統計還未包括農地)、內地土地儲備9300萬平方尺(約840萬平方米)及、海外土地儲備400萬平方尺(約37萬平方米)。新鴻基地產:擁有者郭炳湘家族。
  • 香港恒基地產在蘇州陷囤地風波 拍地七年未開工?
    2007年,香港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一舉挺進蘇州市相城區活力島中心商貿城區域,拿下了共計665.18畝的地。這樣的利好消息讓蘇州的「城北人」為之一震,他們由此對區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然而,一晃七年過去了,周邊越來越多的住宅樓交房入住,處於商貿城核心區域的恒基地塊上,除了開發出一小塊住宅項目來,其他地方卻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與周圍的發展氛圍格格不入。
  • 港鐵公司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北京銀座mall煥發獨特魅力
    在香港,港鐵公司是香港站IFC、九龍站ICC在內的多個項目的土地擁有者,與各大發展商如新鴻基、恒基地產、九龍倉、恒隆地產等合作開發了多個城市綜合體,也投資了圓方、德福廣場等在內的14個購物商場,涵蓋高端、中端、社區型購物中心。物業管理服務也為50多個小區提供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