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要說中華美食最繁榮的時期那得是宋朝,宋朝人餐桌上的食物那是相當的豐盛!
除了豬肉,羊肉,雞鴨鵝以外,還有野味;魚蝦,甲魚,蛤蜊,生蠔,螃蟹等水產,隨處可見;蔬菜的種類也很多,現在我們飯桌上常見的「生菜,菠菜,黃瓜,冬瓜,萵苣,山藥,蘿蔔,芹菜,芋頭」等,在宋朝時就有了。
02
最受我們喜愛的火鍋,火腿;油條,燒餅,蒸餅(炊餅),包子,餛飩,麵條,都是來源於宋朝。宋朝面點的種類很多,單是麵條就有幾十種,雞絲麵,三鮮面,雲英面,燴麵等等,我們現在經常的麵條,宋代都有。湯和粥,在宋代也很普及。
03
著名的大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也是個遠近聞名的吃貨。蘇軾愛吃,也愛鑽研廚藝。那道著名的「東坡肉」就是蘇軾發明的。
蘇軾因「烏臺詩案」,他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但官場失意廚藝場得意,我們的大詩人竟然從乏味的生活中研究出了驚豔華夏的美味,味醇汁濃、肥而不膩、入口香糯的「東坡肉」,還留下了一篇《豬肉頌》!
還有「炭烤生蠔,炭烤羊蠍子,羊蠍子煲湯」等等,我們的大詩人妥妥的是中華吃貨鼻祖!
04
我們看到的一些有關宋朝的影視劇,小說,都有關於美食的記載,說宋朝人是吃貨,一點都不假。
《射鵰英雄傳》裡,黃蓉和郭靖在張家口那次傳奇的初遇,黃蓉點的一桌子菜:「四乾果、四鮮果、兩鹹酸、四蜜餞;乾果四樣是荔枝、桂圓、蒸棗、銀杏;鮮果揀時新的;鹹酸要砌香櫻桃和薑絲梅兒,蜜餞是玫瑰金橘、香藥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八個酒菜是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樟腿、姜醋金銀蹄子」
一頓飯吃了19兩銀子,按照當時的物價換算,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差不多是兩萬多,甚至可能是三萬多,這一桌菜,得有多豐盛啊!
雖然只是小說,但管中窺豹,由此我們也能看到宋朝飲食業的繁榮!
05
為什麼宋朝的飲食這麼發達呢?
中華飲食文化在宋代發展成熟並走向繁榮,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是分不開的。
能享用到豐盛的美食的前提是糧食多
而在宋代時,農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耕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進步,生產工具得到了優化,再加上宋朝氣候溫暖,特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而且宋朝的時候還出現了「稻麥兩熟」,這是一種農業複種形式,就是在土地上可以按時令輪流耕作水稻和小麥,有利於提升糧食產量;良好的外部條件使宋朝的糧食產量大幅度提升。除了種植水稻和小麥之外,有些農業十分繁盛的地區,還種植瓜果蔬菜,這就使當時的食物更加的豐富多樣。
06
同時,宋朝對商業的打壓程度並不高,認為追求財富並不是什麼壞事,是人之常情;宋朝為了解決國家龐大的財政支出,鼓勵經營商業貿易,商業在宋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城市中各種飯館酒樓很多,流動的小商小販隨處可見。
交通網絡的發達,為食物原材料的南來北運提供了便利。經過唐代的發展,到宋代全國性的商業運輸網絡已經形成。北宋定都開封,正好在運河邊上,地理位置優越,可以藉助運河航道運輸貨物;而南宋都城臨安(杭州)所處的東南地區,河網密布,水陸交通更加發達,運輸條件比開封更加優越;
形成以京城開封(南宋時是臨安)為中心,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運輸網絡,服務整個國家,為飲食行業的發展業提供了豐富的食材。
07
坊(住宅區)和市(商業區)的界限被打破
宋朝之前,實行的是坊(住宅區)和市(商業區)合一的制度,商鋪只能在國家規定的「市(商業區)」內擺攤,而且交易時間也受到限制,僅限白天。
但是到了宋朝,坊和市逐漸融合,商業區拓寬,飲食行業和人們的生活都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大小市場遍布大街小巷,酒樓餐館林立;宵禁也取消了,還出現了夜市,一些大一點的酒樓甚至還能經營到後半夜。
08
由於宋朝商業貿易發達,經濟強勁,許多富商大賈紛紛投資修建酒樓,大量資金的投入,這一時期的酒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有記載:「宋朝都城,正店七十二戶」,這還只是宋朝頂級的酒樓,至於那些小的酒館更是不計其數!
宋朝對於酒樓的建造也是別具匠心,有的酒樓選在園林內。
園林建築融入了大量的美學元素,把酒樓選在園林裡,飯桌放在迴廊上,頗有小橋流水,人在畫中遊的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除了選址,宋朝酒樓的規模也是很大的。
酒樓一般都有好幾層高,也不是單一的一座樓,周圍還有好幾座樓。樓與樓之間連成一個建築群,酒樓的內部還有上百個大小包間,可以單獨酌飲,也可群集宴會。這基本就相當於今天五星級大酒店的規模了,豪華的酒樓也成了城市裡的地標。
酒樓的出現,促進了飲食行業的發展。
09
當然,宋朝人對吃也極其講究,無論是在食材的選擇上,烹飪的技藝上,都十分精緻細膩,這些都有利於飲食行業在宋朝的發展。
宋朝的GDP總量是當時的翹楚,經濟實力的強盛和外部條件的鬆弛,帶動了宋朝飲食文化的繁榮!一幅《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市場繁榮的真實寫照,酒樓飯館鱗次櫛比,集市小吃流光溢彩,到處是生機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