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來最冷天氣已上線!
中央氣象臺6日18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
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已拉開帷幕
你如果出門就會發現,開門就像開冰箱門,天上的太陽就像冰箱照明燈,出門的大家只有一個共同感受——就是凍,區別只是身處冰箱哪一層!
鄭州出現1994年以來最低氣溫
1月6日到7日,鄭州出現寒潮天氣。根據天氣預報,鄭州的氣溫將低至-12℃到-11℃。那麼這次寒潮作用下,鄭州的最低氣溫到底有多低?是不是傳說中的60年最低溫?
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從今日上午市氣象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鄭州氣象站過去24小時測到的最低氣溫是-11.1℃,這是自1994年以來最低的,也就是說鄭州出現近27年以來最低氣溫。
鄭州今早8時氣溫圖
那麼這是不是鄭州氣象站建站以來的最低氣溫?答案是否定的。自鄭州氣象站1954年建站以來,鄭州歷史最低氣溫是-17.9℃,分別出現在1955年、1971年、1990年。
過去24小時鄭州最低氣溫
本次寒潮天氣讓人感受了冷空氣的威力。近一周,受冷空氣影響,鄭州多大風天氣,氣溫會緩慢回升,12日最高氣溫會回升到10℃以上,最高可達14℃,請大家及時關注最新天氣預報。
鄭州市今後七天天氣預報:
1月7日(星期四):晴天間多雲,西北風轉西南風3-4級,-10-2℃;
1月8日(星期五):晴天間多雲,偏西風4級,-5-2℃;
1月9日(星期六):晴天轉多雲,偏西風3級,-4-4℃;
1月10日(星期日):多雲,偏西風4級,-3-5℃;
1月11日(星期一):晴天間多雲,偏西風3-4級,-4-4℃;
1月12日(星期二):晴天間多雲,偏西風3-4級,-2-13℃;
1月13日(星期三):晴天間多雲,-5-14℃;
1月14日(星期四):晴天間多雲,-4-8℃。
今天到底有多冷?來看鄭州的「滴水成冰」
不多說,直接上圖↓↓
鄭報全媒體記者 白韜 攝
今冬為啥這麼冷?
這次降溫後的低溫程度有一定的極端性,一些地方氣溫之低甚至可能是歷史同期少見。
是什麼導致氣溫偏低?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
第一就是北極海冰。
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
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拉尼娜事件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
鄭報全媒體記者 白韜 攝
大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多大?這次寒潮過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風大!
氣象專家介紹,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不過,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北方大部大風降溫,為何雨雪難覓?此次寒潮南下過程中,帶來的雨雪天氣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大風降溫,雨雪很少。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方翀:最近由於南支槽比較不活躍,沒有明顯的水汽上來,雖然到了降雪的溫度,沒有水汽就沒法出現降雪。所以這次過程,整體上雖然寒冷,但是雨雪的範圍並不是太大。
專家提示:未來幾天氣溫低,北方風寒效應顯著、南方溼冷,大家都儘量減少外出,尤其是小孩、老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穿上厚衣服、注意保暖。
鄭報全媒體記者 武建玲
部分資料來源 中國天氣網 央視新聞
編輯 李瑞蕊 牛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