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鞋平臺相繼整頓,炒鞋熱迎來「末日風暴」

2020-12-2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當炒鞋現象不斷風靡、火熱、最終走向病態的時候,炒鞋塑造的暴富、投機泡沫也終將破滅。

顯然,圈外人的無端哂笑與不解,終是沒能打擊到鞋市資本的異化與扭曲。從潮流飾品逐漸演變成金融工具,這是我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屬於一雙球鞋的變異。

網傳「上個月買幾雙AJ5冰藍,這個月就能在北京全款買房」;「95後靠炒鞋一夜暴富」等外人眼裡無稽之談,幾經發酵,成為無數狂熱者期待親身著續寫的神話。

數據下的病態性炒鞋是最可怕的:

6月A股上證指數漲幅2.7%,而6月潮鞋漲價榜十款鞋漲幅均在25%以上,讓股市望塵莫及。

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然而,神話終究只是神話。頗為諷刺的是,一系列炒作手段並沒有催生出多少暴富者,反倒將不少交易平臺送上整頓之路。

此前,球鞋交易平臺「毒」APP在發布說明稱:「球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近日,球鞋交易平臺「nice」也在發布公告稱,將全面整頓炒賣行為。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事有因必有果,在利益誘因下,結局通常是殘忍的。如同曾經頻繁整頓的小紅書,炒鞋平臺正日漸暴露生存危機。

平臺與玩家的貪念衝突

頭部炒鞋平臺中,將鞋圈打造成迷你股市,卻聲譽幻滅的「第一人」當屬nice。對於閃購活動,大多圈外人在隔岸觀火,但透過原價為4.9元的鑰匙扣在平臺上一度賣出了上千元的百倍溢價的案例,依然要感嘆一句「不瘋魔,不成活」。

而當Nice被頻繁投訴只能充值不能提現,涉嫌非法集資;違規扣除保證金,侵害賣家的正常權利;縱容賣家哄抬價格增加GMV和收入,後以「鞋穿不炒」的由頭關閉相關商品,導致高價買家無法出貨時,平臺與玩家雙方矛盾便初現端倪。

9月26號,nice針對滿減活動提出進一步整頓炒鞋公告,並禁封部分帳號的舉動,在一時間引起滿城風雨。

從引領鞋圈狂歡到整頓道歉,可以悲哀地發現,曾經的痴迷者們似乎沒有這麼好騙了。最直觀地體現在網友對整頓措施的看法上:nice這番操作就是在「賊喊捉賊」、「帶頭割韭菜」、「陰謀論」。

外界惡評如潮,縱然nice自比竇娥,已是百口莫辯。顯然,鞋市監管匱弱,平臺搜刮行為嚴重似乎成為不爭的事實。隨意將球鞋證券化,鞋市金融化,這不僅在挑戰法律的的威嚴,更是在突破入局者的心理底線。

另一方面,正所謂:「鞋市有風險,入局需謹慎」。鞋迷玩家蜂擁而上,輸贏卻是涇渭兩分明。暴富的夢想沒有實現,反倒血本無歸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位參與閃購狂歡的網友表示:

人心不足蛇吞象,身邊朋友大多都成了韭菜被割了。操盤手在群裡喊衝,900進場,半夜組織衝匡威火焰到1500自己拋了,群也散了。我腦子一熱自己也衝了兩件clot,冷靜下來趕緊拋了,虧了杯奶茶錢,據說有人一夜虧了30萬,意圖輕生。這簡直堪比賭博。

輕生,痴狂,謾罵,觸犯法律……炒鞋也許本身就是一門懸線生意。玩家有貪念,平臺更是有,在利益熱潮中迎風而上,雙方自然針鋒相對。回顧這場負面纏身的閃購活動,無數玩家造就的狂歡裡,即使nice想通過整頓來明哲保身,其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也註定是一個抹不掉的黑點。

如今,雙方苦不堪言,這是一場鞋圈大逃亡,是炒鞋跌落神壇的現實縮影。值得注意的是,炒鞋的火經久不息,倒下一次閃購,誰敢保證不會有千千萬萬次「閃購」平地而起,反觀nice的處境,又何嘗不是其他平臺的放大版。

核心競爭力的遺失

「在國內倒鞋堪比販毒,圈子裡的人一遇到鞋,恨不得化身福爾摩斯,生怕遇到假貨。」一位炒鞋愛好者如是說。

假貨橫行,以假亂真一直是炒鞋圈最大的痛點。《中國新聞周刊》曾曝光部分假鞋產業鏈不僅仿製鞋子的技術出神入化,連鞋盒,購買清單與發票都一應俱全,有的交易平臺甚至在售賣正品鞋盒。

傾塌趨勢向下,市場漏洞越來越大,這促使二手鞋交易平臺抓住鞋市的「心臟」,通過嚴謹的真假鑑定和查驗服務提供正品保障,將球鞋鑑定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然而,不同於其他電商平臺,二手鞋交易平臺的特殊競爭點逃不開浮動波折,正品鑑定始終存在未知的變量與風險。

一名資深球鞋鑑定師表示:

「很多平臺的球鞋鑑定師每天要鑑定幾百雙球鞋,每雙球鞋鑑定時間僅有幾分鐘,加之國內的造鞋技術精熟,出現一些錯誤在所難免。」

失之毫釐,差之千裡。

在某種層面上,鑑定師的小失誤是平臺公信力在承擔後果:

2018年, RC 官方確認「毒」上出現兩雙莆田款。隨後「毒」發表聲明承認商品類目管理存在問題。這場假貨風波讓其作為頭部平臺,辛苦搭建的品牌公信力一夜之間慘遭重創。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電商平臺,核心競爭力並不應該局限於這一點,畢竟正品鑑定有太多不可控因素。

鞋迷對假貨的諱莫如深確實為二手鞋交易平臺崛起創造了最佳的時機,但可惜的是:平臺自身所重視的,仍舊只是「正品鑑定」所帶來的消費潛力,一味地將堅定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去致力構建一個健康的平臺生態體系。

有個鮮明的趨勢對比,一方面是被假貨消耗的公信力,而另一方面卻是售後與服務的風評下滑。

9月9日,有賣家向黑貓投訴平臺反映:Nice以球鞋瑕疵扣除保證金,侵害賣家的正常權利,而平臺扣除保證金卻不是賠付給買家的。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8月14日「毒」投訴量達7477件,Nice投訴量達2027件,投訴內容主要為不發貨、不退貨、售假及售後客服不回應問題。艾媒諮詢調查顯示,從零售電商的消費評級情況來看,「毒」回復時效性評分為0,平臺評級為「不建議下單」渠道。

於是,我們所看到的是,鑑定不穩,服務欠費,交易平臺本該有的核心競爭力似乎一文不值。因此,無法想像等韭菜枯萎,潮水退卻,作為電商平臺的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鯰魚」帶來的挑戰

往往是一陣熱潮改變一個行業。

國內的二手鞋交易平臺在當下的發展境遇可以說是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站在風口上,紅利招手即來;不幸的是,誰都不知道這陣風何時會戛然而止,落地後是生是死。

縱觀國內的幾大交易平臺,可以明確地說,其本身成熟性與喧鬧的市場氛圍匹配度並不高。

反觀國外,二手鞋交易平臺也是炙手可熱——Stadium Goods、Grailed、StockX、GOAT陸續誕生。

對於炒鞋人士而言,除了國內的「毒」與「nice」,還有一個平臺不得不提,即Stock X。

Stock X在美國上線後的成長速度絕非一般平臺可比——它在美國市場上僅用一年多的時間整體估值已經突破了十億美元,公開的交易數額一年大概在五千萬美元左右。

艾媒諮詢給出過具體數據:截至2019年7月15日,Stock X 平臺上共有51964件可交易商品,是包括毒APP、nice在內的三大頭部球鞋二手交易平臺中商品數量最豐富的平臺。

誠然,這並不能直接證明Stock X力壓群雄,畢竟單就鞋類商品來說,數量最多的是nice平臺,有17877件,其次是毒APP,有17252件, Stock X 的鞋類商品數量則最少。但值得國內平臺關注的一點是,在Stock X每年的巨額交易中,其中15%的用戶來自中國。

此外,從經營模式上來講,Stock X純數據型的股票運營模式未必有國內平臺普遍的數據+社交形式佔優勢,尤其是在倒鞋這樣一個更加注重交流分享的圈子。

但不可否認的是,純數據的直觀性與判斷性,的確有助於提高交易成功率。

很明顯,國內外頭部平臺的對標,無論是從數據上還是經營模式上,都沒有證據直接斷言孰勝孰負。

而另一方面,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在球鞋文化裡,類似hip-pop、電子音樂、街頭運動、NBA等潮流形勢,國外天然自帶成熟性。這讓國外交易平臺衍生於自身文化環境,在用戶認知上自然略勝一籌。

從高中開始熱衷買鞋的小鄭表示:目前慣用的都是一些國外交易網站,沒什麼原因,就是覺得國外網站比較靠譜。

事實上,國外交易平臺真的靠譜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諸如Stock X等平臺也曾曝出假貨風波。鞋圈假貨泛濫,國外也沒法成為一片「世外桃源」。

頗為現實的是:在多重壓力下,炒鞋大軍或理智或痴狂,為了純淨的交易環境,每一個人都在期待著有更多的大平臺加入中國的球鞋市場,也願意接受新的優質平臺。屆時,國內頭部平臺的紅利會被逐漸瓜分。

當然,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生存挑戰,但換個角度思考,或許不失為一個機遇,畢竟國內交易平臺始終未能發揮出積極的電商價值,「鯰魚」遊來,生死存亡,會激流勇進也說不定。

#專欄作家#

歪道道,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以人性觀察科技,用理性解讀熱點。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95分買鞋經歷分享/ 我是如何從什麼都不懂到現在二手鞋行家的!
    先說下為啥買二手鞋。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買二手鞋,別人我不知道,但我是因為純粹喜歡球鞋,但是我也不是蜈蚣,沒有這麼富有。 其實我剛開始接觸二手交易平臺的時候,最先下載的是一個其他閒置平臺(大家都知道那個)。
  • 炒鞋者往事:黃牛轉手就能賺數千 穿過的二手鞋也能翻倍賣
    神秘的炒鞋玩家周一運營著一家球鞋淘寶店鋪。店鋪是與品牌方籤訂合約,直接向品牌進貨的頭部商家。他入行已有3年。他告訴PingWest品玩,炒鞋熱對他「沒有什麼利好」,反倒是增加了不少煩惱。比如當店鋪上的球鞋價格低於市場價時,炒鞋方會瘋狂來拍下球鞋。淘寶店的價格是人工在後臺修改,不是隨市場價格自動調整。
  • 球鞋轉賣平臺nice打擊假鞋抵制炒鞋,sneaker叫好
    潮流電商nice對球鞋的交易機制的設置一直受到用戶和行業的廣泛關注,被評價為有助於嚴厲打擊炒鞋行為,維護球鞋市場的良性發展。nice採用C2B2C的轉賣模式,即賣家將商品上架銷售,買家購買後,賣家發貨到平臺進行查驗、鑑定,鑑定為正品後,平臺再發給買家。疫情當下,中小商家、實體店鋪為了去庫存,紛紛轉戰線上,nice作為運動品類垂直電商,以最低的成本為商家提供了最便利的渠道,同時也給喜愛球鞋的買家提供了更多交易場景,提升了平臺的活躍度。
  • 抑制炒鞋,毒APP「鞋穿不炒」背後有何玄機?
    早在今年 7 月,作為潮流電商平臺的毒 App ,公開對炒鞋現象表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點名表揚。毒App為啥主動提出「鞋穿不炒」?很多人看來,交易平臺或許也是炒鞋的獲利方,為什麼還會主動提出「鞋穿不炒呢?事實上,這對毒 App 來說反而是件好事,為什麼呢?1)炒鞋,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宏觀上看,炒鞋是一個雙輸的遊戲,在炒鞋的世界裡,沒有贏家。
  • 炒鞋風險驚動央行上海分行 炒鞋為何越炒越「邪」
    原標題:「炒鞋」風險驚動央行!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炒鞋,為何越炒越「邪」?最近幾年,球鞋收藏的話題逐漸火熱,一些球鞋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不過,這也催生出了一種新的市場現象,那就是——炒鞋。一些千餘元的限量版球鞋,甚至會被炒到上萬元。炒鞋圈,究竟有多瘋狂呢?
  • nice上的鞋是全新的嗎 nice上的鞋都是二手的嗎
    不過因為上面有很多二手球鞋,因此不少小夥感到好奇,nice上的鞋都是二手的嗎?具體情況如何,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nice上的鞋是全新的嗎 nice上有全新的鞋子也有二手鞋子,具體看你是在哪裡買的鞋子。
  • 「毒App」被棄用 變臉「得物」能否化解「炒鞋」風險?
    「炒鞋」能否化解風險?此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簡報提到,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 炒鞋能暴富?接盤俠們醒醒吧!
    ……在財富神話的刺激下,炒鞋成為一場近乎瘋狂的年輕人逐利熱潮,甚至出現「K線圖」「雲炒鞋」等金融花樣。近期,上海、深圳等多地監管部門相繼提示要防範炒鞋熱潮背後的金融風險。「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仍有多個App平臺存在炒鞋現象,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有的平臺仍然可以分期付款來炒鞋,還有的平臺花樣翻新,出現預售、寄存等炒鞋新方式。
  • 炒鞋有多熱?毒App平臺預計今年交易額60-70億元
    比較有名的球鞋需要搶購,官網和門店就算加一輪抽籤也買不到,因為球鞋早已通過各種途徑流向鞋販子和交易平臺,大家需要加價幾倍才有可能買到。「炒鞋」風起年僅21歲的唐小易尚未大學畢業,卻已是玩鞋老手。與大部分男生類似,他在初中開始看NBA,從喜歡籃球、球星到迷上球鞋。男生間相互攀比的虛榮心和家裡不錯的經濟條件,讓他一度瘋狂購買球鞋。
  • 新華社點名批評 nice,昔日圖片社區今成「雲炒鞋」平臺?
    最近,新華社旗下的新華視點及央視財經頻道相繼就年輕人「炒鞋」的話題作出報導。新華視點一篇名為《啥?炒鞋能暴富?醒醒吧!》的文章,指出「在財富神話的刺激下,炒鞋成為一場近乎瘋狂的年輕人逐利熱潮,甚至出現『K線圖』、『雲炒鞋』等金融花樣。」
  • 潮品交易平臺nice打擊炒鞋,成潮人買鞋賣鞋首選
    潮品交易平臺nice打擊炒鞋,成潮人買鞋賣鞋首選來源:聯商網2020-08-14 11:11不論是國外球鞋文化的擴張,還是國內球鞋經濟的下沉,都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來看一組數據。緊跟潮流趨勢的消費者聚集在nice等球鞋線上交易平臺,搖號搶鞋、曬單評測、分享穿搭,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日常。
  • 「炒鞋」有風險 參與需謹慎
    現在的炒鞋App通過閃購等手段,買家在平臺上購買球鞋後通過寄存,就可以實現再次出售,完成鞋不過手的交易,通過寄存+速達的閃購方式,實現多次頻繁交易,買鞋不是買到實體鞋而是買到鞋的交易權益,實質是脫離電商平臺的實物銷售,變成了證券交易的金融化操作。 據了解,整體炒鞋的操作包括實體店或線上旗艦店、炒鞋商戶、炒鞋平臺、消費者四方。
  • nice平臺嚴厲封禁炒鞋行為 成潮人首選網購平臺
    緊跟潮流趨勢的消費者聚集在nice等球鞋線上交易平臺,搖號搶鞋、曬單評測、分享穿搭,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日常。潮流電商nice是近兩年的後起之秀,採用區別於傳統電商的C2B2C模式,即賣家將商品上架銷售,買家購買後,賣家發貨到平臺進行鑑定,確保為正品後平臺再發給買家。有了平臺的專業化「背書」以及成立之出的潮流社區氛圍積澱,短時間內,nice球鞋交易量激增。
  • 兔區、八組、知乎相繼加入「整頓大軍」,娛樂八卦炒作之風迎來最強監管?
    消息稱,「今天北京網信辦發布緊急通知,『知乎』平臺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各應用商店下架「知乎」App七天。具體時間從今天15時開始,至3月9日15時恢復。」  據三方屬性以及各自公告所言不難發現,這是繼早前一大批八卦號被封、新浪微博熱搜榜、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等版塊下線整改後,又一輪針對娛樂八卦惡性炒作之風的集中治理。 在文化生產場域方面,當下整個網際網路風尚的「惡習」日益嚴重,概括起來就是八卦和炒作。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在平臺掌控趨嚴的當下,賣假鞋還是很容易備平臺限流和封號。大多數莆田鞋販都會做企業認證,來降低封號風險。有做企業認證的中介成,只要提供快手抖音帳號就能一手包辦。有了封號風險低的帳號後,莆田鞋販並不滿足,在抖音快手上想獲得流量,投放廣告莆田鞋也能做。違規投廣告吸引流量廣告代理商因為有營業執照的資質,所以基本不會被封,即使被封號,廣告代理商會更換帳戶來繼續為莆田鞋做投放廣告。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在平臺掌控趨嚴的當下,賣假鞋還是很容易備平臺限流和封號。大多數莆田鞋販都會做企業認證,來降低封號風險。有做企業認證的中介成,只要提供快手抖音帳號就能一手包辦。有了封號風險低的帳號後,莆田鞋販並不滿足,在抖音快手上想獲得流量,投放廣告莆田鞋也能做。違規投廣告吸引流量廣告代理商因為有營業執照的資質,所以基本不會被封,即使被封號,廣告代理商會更換帳戶來繼續為莆田鞋做投放廣告。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在2019年的下半年,很多人都被兩個熱詞顛覆了三觀,那就是「炒鞋」和「炒盲盒」。據媒體報導,2019年的炒盲盒熱潮中,有將近20萬消費者每個月在電商平臺上花費大量資金購買盲盒。另據相關球鞋交易平臺統計數據:2019年8月19日當天,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產品中,有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與此同時,大量與炒鞋、炒盲盒相關的App、創業項目也隨之誕生。
  • 肯亞人無鞋穿感染寄生蟲,臺灣教師在網上募捐10萬雙
    臺灣一名英語教師在聽到不少肯亞居民因為買不起鞋而感染疾病之後,在網上發起了捐鞋活動。該活動自去年四月開始,獲得了巨大成功。就在上周六,該活動的志願者已經募集了十萬雙二手鞋,準備送往肯亞基塔萊鎮。 臺灣一名英語教師在聽到不少肯亞居民因為買不起鞋而感染疾病之後,在網上發起了捐鞋活動。該活動自去年四月開始,獲得了巨大成功。就在上周六,該活動的志願者已經募集了十萬雙二手鞋,準備送往肯亞基塔萊鎮。
  • 95後靠「炒鞋」年入百萬,最貴1雙鞋能買成都8套房?
    前段時間,當紅男明星白敬亭數次因買鞋上熱搜,家裡堆滿的鞋能買北京三環的一套房。 「炒鞋熱」 炒鞋到底有沒有價值?鞋作為一種消耗品本身沒有價值,而且會隨著磨損程度來貶值。
  • 炒鞋平臺「鬥牛」擅自反覆修改規則拖延發貨,竟是為了配合鞋販低買...
    近日,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收到不少市民投訴,稱「炒鞋」平臺之一的「鬥牛」存在擅自修改規則、拖延發貨、拒絕退款等違約行為,還有不少用戶遭遇了提現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