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戰停戰60周年策劃:尋回逝去軍人的尊敬

2020-12-26 網易軍事

尊重國家的陣亡軍人,是每一個國家的政府和民眾應有的共識。當戰爭的仇恨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消弭時,該國甚至對當年對手留在本國的墓地也表示尊重,願意放下仇恨,增進兩國的外交關係,讓本國人民發揚光大人道主義。


圖為韓國京畿道坡州的「朝鮮軍和中共軍墓地」,也被稱為「敵軍墓地」。這裡共有362個中國軍人墓冢和718個朝鮮軍人墓塚。

有11萬4千具志願軍遺骸遺留朝鮮半島

2013年6月29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時,她提議:「今年是停戰60周年。我打算送還我軍方管理的360具中國軍人的遺骸,您認為如何?」「中國的遺屬們應該正在期待著他們回來嗎?」媒體據悉,樸槿惠的提議是突然進行的,韓國外交部也只有核心負責人知情。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的報導:埋骨在海外的中國軍人預計為11萬5217具,這其中高達99%的11萬4000多具分散在朝鮮半島上。韓國1997年創設的國防部遺骸發掘鑑別團發掘出了617具朝鮮軍人遺骸和385具中國軍人遺骸。其中,從1981年到1997年通過板門店軍事停戰委員會送還了43具遺骸。韓國方面表示「每當發掘出遺骸時,我方都會通過聯合國司令部停戰委員會向中國和朝鮮通報,但中國從未表示要接收」。國防部給出解釋,這可能是中國考慮到朝鮮的立場而表現消極。

韓國保存有中國軍人陵園上寫敵人墓地

外界預測,如果朝鮮繼續拒絕通過軍事停戰委員會或板門店代表部的協議,很有可能會通過韓中兩國間的外交渠道直接達成中國軍人遺骸送還協議。韓國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軍人遺骸送還也要通過軍事停戰委員會,但如果聯合國軍司令部同意,也可以採用經過韓中雙方協議的方法」。有人則認為,韓國是想通過此舉來推動朝鮮送還埋葬在朝鮮土地上的韓國軍人遺骸。

樸槿惠說到的360具中國軍人的遺骸,全是當年參加韓戰的志願軍官兵。根據韓國媒體的介紹,它們被埋葬在京畿道坡州的「朝鮮軍和中共軍墓地」,也被稱為「敵軍墓地」。墓地位於坡州積城面沓谷面的37號國道邊上,佔地面積為6099平方米。目前,這裡共有362個中國軍人墓冢和718個朝鮮軍人墓塚,有小墳丘以及由大理石製成的墓石等。在中國軍人的墓石上沒有戰死軍人的姓名,而寫著「300」等編碼,因為無法確認身份,只能按照遺骸被發現的順序進行編號。隨著遺骸發掘工作的持續進行,埋葬在這裡的中國和朝鮮軍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的報導:埋骨在海外的中國軍人預計為11萬5217具,這其中高達99%的11萬4000多具分散在朝鮮半島上。圖為在朝鮮的志願軍墓地。

中國老兵參觀韓國志願軍墓地表示感謝

今年7月9日中午11點,韓中文化協會組織了3名志願軍老兵訪問坡州的中國軍人墓地,他們在永遠沉睡的戰友們面前焚香默哀,場面讓人感動。3位老人分別裡,81歲的陳若必當年擔任女統計兵、85歲的賴學賢曾擔任駕駛兵、78歲的梁登高曾是通訊兵。他們都是四川省成都人,在二十歲上下作為士兵參加了韓戰。

陳女士感慨道:「看到他們在這裡安息,向韓國國民表示感謝」,她還說「韓國戰爭本是不應該發生的一場戰爭」,「希望韓國早日統一,實現和平」,「我知道,最近樸槿惠總統曾提議要送回中國軍人的遺骸,我非常高興」。梁先生說:「看到韓國為中國軍人設立了墓地,並管理得非常好,感覺韓國國民就像是親兄弟一樣」。賴先生說「希望以後韓國與中國能夠不斷發展友好關係」。

這是韓國第一次正式邀請中國參戰軍人訪問韓國,他們通過韓國駐華的成都領事館找到了這三人。三位老人當天下午到附近的坡州鰲頭山統一展望臺觀看,然後前往臨津閣與6名韓國國軍參戰老兵會面。7月11日,他們回中國。

74歲的韓中文化協會副會長鄭南圖宣稱:「本次活動旨在超越過去,以和解與理解為基礎,開啟韓國與中國新的關係。」各界輿論認為此舉動有力配合了最近訪華的樸槿惠總統提議送還360具中國軍人遺骸一事。


圖為2007年4月,朝鮮向美國新墨西哥州州長比爾·理查森移交6具美軍遺骸。

韓國總統出席韓軍陣亡者遺骸歸還式

2012年5月25日,韓戰之後被埋在朝鮮的韓國軍人遺骸首次被歸還。

12位陣亡軍人是1950年8月入伍後被分配到美國7師團的駐韓美軍附編韓軍中。他們參加了長津湖戰鬥,並就此身亡。根據2004-2005年朝美間尋找美軍遺骸的協議,他們在長津湖地區被找到。當時美方共找到226具遺骸,它們起初都被美軍運到了夏威夷美軍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JPAC),10多年來一直由美軍負責管理。在DNA識別等JPAC的身份確認過程中,他們被判斷為亞洲人,2011年8月通知了韓國國防部遺骸發掘鑑定團,從此韓美互助體系啟動了。韓國國防部在12具遺骸中提取了DNA同戰死者遺屬的DNA標本進行了比照,確認了金勇洙、李甲守一等兵的身份。

韓國派遣空軍的C-130運輸機專程運回這些遺骸,李明博總統參加了遺骸送還儀式,場面莊重。

韓國國防部遺骸發掘團,專門尋找和挖掘陣亡於韓戰的韓國軍人的遺骸。2009年1月,它的辦公大樓開館儀式在銅雀洞國立首爾顯忠院的廣場上進行,時年89歲的前陸軍參謀長白善燁出席了儀式。

發掘團團長是陸軍上校樸信韓,他告訴記者「正在建設的中央鑑識所具有可以復原遺失遺骸的三維掃描儀和數碼X光攝像機等先進設備。這是韓國唯一可以鑑別50年以上遺骨的研究設備。」其中還特別準備了保管毀損嚴重、以現有技術掌握不了DNA的遺骨,以便將來技術發達再進行身份確認的遺骸保存室。

當時的國防部部長李相熹,在當天賀詞中透露:「13萬名護國英靈在不知姓名的情況下就被埋葬,而遺骸發掘僅有2%。」

在軍人遺骸搜尋上,韓國是在向美國追趕。2000年陸軍總部內成立了限時的鑑識組織,根據居民上報,發掘出2229具遺骸,僅有74具被確定了身份。2008年,韓國政府制定了6•25戰死者遺骸發掘相關法律等,加快了戰死或失蹤者遺骨的發掘工作。

圖為2004年2月16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國際機場柬方向美軍移交一具60年代陣亡在柬埔寨的美軍遺骸。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共有80多名美國軍人在柬埔寨失蹤,到目前為止已有20多具遺骸被找到。

美向朝鮮支付2800萬美元 找回200具遺骸

美軍的JPAC成立於2003年,由包括30名博士級專業人員在內的18個國家的挖掘隊和6個調查隊等共440人組成。

美國為遺留在朝鮮的每具遺體都支付著相當於4800萬韓元的錢財,從1996年開始挖掘,2005年中斷。十年間,美國向朝鮮支付了約2800萬美元。直到2005年,美國以不能保障美方發掘人員的安全為由中斷了這項事業。2011年,朝鮮和美國再次啟動美軍遺骸發掘的會談,但受半島局勢影響,會談結果一直受阻。

如2008年5月,美軍為尋找當時墜落漢江的美軍F-7F戰鬥機殘骸和駕駛員遺骨,派遣了13名專家在江面上進行了仔細的搜查。這一幕給韓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年有個令美國軍史研究界振奮的消息,4月10日,美國國防部通過對2004年在朝鮮發掘出的美軍遺骸進行DNA鑑定和牙齒鑑別等,最終確認該遺骸為在韓國戰爭中去世的唐•貝斯中校的遺骸,他死於長津湖戰鬥,身後獲得了代表最高榮譽的「榮譽勳章」。

越南,也是美國搜尋軍人遺骸的重鎮。兩國於1988年開始進行聯合實地調查,迄今共同調查了3500起失蹤案,挖掘了500多處地點。2012年,越南政府同意開放之前管制的三座城市,以方便美國搜尋失蹤士兵。自1973年以來,已有968名越戰失蹤美軍士兵身份得到確認。

美有8.3萬名士兵遺骸未找到 多為二戰陣亡

據美國國防部戰俘與戰爭失蹤人員辦公室最新數字,尚有83348名在戰爭中失蹤的美軍士兵沒找到。二戰有73661人,韓戰有7910人,越南戰爭有1645人,越戰外的冷戰階段有126人,伊拉克戰爭有6人。美國每年投入超過1500萬美元用於挖掘遺骸,在朝鮮找到美軍遺骸超過200具,在越南是968具,在中國找到25具。

在德國牧場尋找飛行員遺骸的一位人類學家安德魯·蒂萊爾說:「我想,有人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你們永遠無法完成這項工作,那為什麼還要開始?』有些事情不一定非要有個結局,重要的是將事情本身作為一個目標,只有這樣,這些人的故事才會被人們銘記。」


臺灣圓山忠烈祠現在供奉著武烈士共396622人。圖為圓山忠烈祠大殿前,臺軍海陸空三軍每3個月到此輪崗一次,現在圖中為海軍在值崗。

2009年臺軍從南洋迎回抗戰犧牲者靈位

除了二戰時期的印緬,內戰末期的金三角地區,國民黨軍隊沒有其他的海外徵戰經歷,所以多數遺骸在大陸。但因為兩岸關係,臺灣政府沒有來大陸尋找遺骸。

2009年,圓山忠烈祠迎回了二戰期間葬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軍戰俘靈位。「中華民國國軍於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之木質牌位在重重護送下,從桃園國際機場送入忠烈祠。入祀儀式非常隆重,不過,軍人遺骸沒有遷過來。

臺有22座忠烈祠 最大者為圓山忠烈祠

臺灣目前共有22座忠烈祠歸政府管轄,只有位於臺北中山區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隸屬於「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其餘皆歸地方政府管理。

在基隆河畔的圓山忠烈祠,佔地5公頃,內分文、武烈士祠。武烈士祠供奉東徵、北伐、抗日等各時期犧牲的三軍將士。將軍級別的犧牲者,有單人牌位供奉;校尉級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士官、士兵則以集體名冊藏置在箱子裡,每箱1萬人名單。現供奉武烈士共396622人。

文烈士祠裡,領導人和具有特殊貢獻者設個人牌位,餘下設百人牌位,現供奉2536人。文武差別在於,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文職人員外,文烈士祠囊括了所有在黃埔建軍之前不分文武的國民革命烈士。

圖為臺灣圓山忠烈祠其中一座偏殿供奉的陣亡者靈位。

臺灣烈士檔案已電子化 可列印資料詳表

臺北圓山忠烈祠裡,所有檔案皆已電子化,只要提供被查人的姓名、籍貫、年齡、軍階、陣亡地點等消息,就能查得結果。管理人員會列印出一份《烈士資料詳表》,管理人員還將從牌林中找出故人所在的那一塊,放在桌案前讓遺屬祭拜。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在首都、地方上為忠臣烈士設祠奉祀的習慣,如各種忠烈祠、昭忠祠、忠烈廟、褒忠祠等等。儒家文化圈內的日本、韓國、越南皆有此傳統。抗戰前,國民政府即逐漸細化關於忠烈祠的法規條文,著手在全國推廣建設忠烈祠,但因陷入與日本強敵的全面戰爭,苦苦支撐,財力不敷於建設忠烈祠。

日本亦將收集尋找陣亡者遺骸當做責任

二戰中,有大量日軍死在國外。從戰爭結束至今,日本一直在收集士兵的遺骸。但因為戰爭性質的原因,日本但凡舉辦紀念陣亡將士的活動,必然會遭到昔日亞洲受侵略國家的嚴厲指責。2010年起,日本啟動為期3年的尋找更多二戰士兵遺骸的工作,日本聲稱把遺骸運回本土安葬是國家的責任。

2013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造訪了硫磺島,並在挖掘出來的日軍遺骨前跪拜。日軍在慘烈的硫磺島戰役中死亡2.2萬人,目前被收容的遺骨僅佔一半人數。


從中國遠徵軍到抗美援越,中國有大批士兵陣亡海外,而屍骨並沒有回到故鄉。圖為寮國孟賽的中國烈士陵園。

2000萬烈士現僅有180萬被收錄入名冊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並沒有看到解放軍堅持在國內、海外搜尋己方陣亡軍人遺骸的新聞。但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2010年,四總部聯合頒發《參戰軍人戰時失蹤處理工作暫行規定》。這是解放軍首次以軍事規章的形式全面規範參戰軍人戰時失蹤處理工作。

2011年4月3日,新華社記者衛敏麗從中國民政部獲悉,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先後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據介紹,這些先烈大多數沒有留下姓名。目前,有姓名可考、已列入各級政府編纂的烈士英名錄中的僅有180萬人左右。近日,民政部、財政部下發關於加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工作的通知,對相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據統計,目前,全國有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181個,其他縣級以上保護單位約3000個,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的有1133個。此外,全國還有100多萬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餘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

國家2年投46億修繕60餘萬座烈士墓

2013年7月,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共安排專項補助資金46.45億元,支持地方完成60餘萬座零散烈士墓和8000餘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搶救保護工作。

今年7月,民政部發表針對國軍抗戰老兵的政策聲明:一是再次重申將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優先優惠進入敬老院、福利院;二是支持、鼓勵、引導社會組織,通過社會捐助等適當形式,對其進行幫扶救助;三是建議當地黨委、政府對他們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關心和照顧。以上政策,算是點滴進步。

圖為2011年3月,年近八旬的烈屬田淑蘭第一次到越南北江省安世縣陶美烈士陵園掃墓。分別44年後,她最終找到了丈夫的墳墓。「終於尋見你了!」她一頭撲在墓上,泣不成聲。

修繕海外中國軍人墓地 關乎國家尊嚴

中國軍隊歷次出境作戰,在朝鮮、越南、緬甸、印度等周邊國家留下諸多墓地。其中除抗戰中國遠徵軍以外,還有上世紀60年代,中國出動高炮、工程、鐵道等部隊32萬多人,秘密抗美援越。很多人身著越軍軍服,在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宣誓後南行。據中國駐越南大使館2005年編制的《援越抗戰烈士名冊》,1951-1976年,中國軍隊在越犧牲1446人。

1960-1961年,應緬甸政府請求,新中國政府曾出境與緬軍共同打擊中緬邊境的國民黨軍殘部,犧牲人數、安葬情況不詳。

現存墓地中,除遠徵軍墓地外,越南、朝鮮、寮國的墓地均由墓地所在國管理,前兩者維護較好,寮國相對較差。

2011年3月,年近八旬的烈屬田淑蘭第一次到越南北江省安世縣陶美烈士陵園掃墓。分別44年後,她最終找到了丈夫的墳墓。「終於尋見你了!」她一頭撲在墓上,泣不成聲。

陶美陵園是越南境內安葬中國烈士最多的一個陵園,葬有中國高炮和鐵道兵部隊的217名烈士,現存墳墓216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烈屬和老戰士申請出境掃墓,很多人不知道親人的境外安葬地。田淑蘭一直以為丈夫埋在廣西,曾多次去公社詢問墓地位置,得到的答覆是:「不知道」。

2011年8月1日起,新《烈士褒揚條例》首次出現了有關境外烈士墓的規定:對於境外的中國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外交部等有關部門辦理。


美國是世界第一的軍事大國,它還是在搜尋本國軍人遺骸上花銷最大的國家。這一切,是為了讓軍人們覺得為國捐軀值得,國家永遠沒有忘記你的付出和犧牲。

2011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軍旅作家裘山山呼籲,中國應參照大英國協戰爭墓地委員會派專門機構管理、維護仰光墓地的形式,成立專門的海外烈士墓地管理機構,對遠徵軍緬甸墓地舊址、印度現有墓地進行重新整修、管理維護——這不僅僅是給烈士以尊嚴,也是還國家以尊嚴。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作者:陳祥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韓媒關注朝鮮停戰日未提中國 稱中朝「冷氣流」
    【環球時報記者邢曉婧 李梅】「朝鮮『戰勝節』意外不提中國」,一貫喜歡炒作中朝不和的韓國媒體有了新的發現:今年7月27日是韓戰《停戰協定》籤署61周年紀念日,而朝鮮官方和媒體在相關的紀念活動中均未提及中國志願軍參戰。韓聯社28日稱其為「朝中冷氣流」。
  • 韓戰停戰60周年:到底誰贏了?
    朝鮮把7月27日叫做祖國解放戰爭「勝利日」,韓國則稱之為「停戰協定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演講時,他背後寫的是「Korean War:the 60th anniversary」 (韓戰60周年紀念日)。按照朝鮮的說法,朝鮮贏得了這場戰爭,而韓國和美國的說法則有所不同。朝鮮為什麼說自己贏了這場戰爭?
  • 中途島之戰日本完勝的話,就能迫使美國停戰?別開玩笑了
    作為一部近年來很罕見的二戰海空題材的電影,該片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劇情核心的中途島之戰自然是被談得最多的。大多數討論集中在中途島之戰本身,畢竟這場戰役中戲劇性的要素實在太多了,很多情況微小的轉變就可能引發戰役結局的不同。當然也有討論是從戰略層面來談的:即中途島之戰如果是日本獲勝的結局,那麼會對太平洋戰爭有什麼影響?
  • 石獅籍老軍人王玉樹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10月28日,在獲悉又有一位石獅籍老軍人收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後,記者來到石獅鳳凰城王玉樹的家裡。這是一位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老人,雖然年滿90歲,但說起往事,滿臉自豪。他說:這枚紀念章是他的原單位天津社科院寄來的,自己剛收到。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王玉樹是石獅寬仁人,1932年出生。
  • 志願軍老兵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0周年
    7月27日上午,我市19名抗美援朝老兵在市烈士陵園紀念碑前,舉行了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活動。 據了解,我市共有500名戰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22人不幸在戰爭中遇難,每年清明節、中國軍隊赴朝作戰紀念日、朝鮮停戰紀念日,老兵們都會自發舉行悼念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兵年齡最大的已有84歲,其中有兩位老人專程從西安趕來。
  • 朝鮮停戰協定: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戰止戰,和平來之不易
    千米處,企圖不戰而攫取朝中方面控制的1.2萬平方千米土地。時年60歲的範佛裡特,對兒子非常疼愛,得知愛子犧牲,怒火中燒的範佛裡特發誓要報仇雪恨。 協議規定:停戰協定生效後60天內,遣返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未予直接遣返的戰俘交由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印度五國組成的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按其職權範圍的規定處理。
  • 韓戰停戰65周年 探訪非軍事區DMZ
    韓戰停戰65周年 探訪非軍事區DMZ 2018-07-27 1965周年 探訪非軍事區DMZ  中新社記者 曾鼐  7月27日是韓戰停戰協定籤訂65周年紀念日。
  • 了解世界各國軍人怎樣過軍人的節日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社會各界將舉行一系列活動來慶祝這個光榮的節日。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建軍節等和軍人有關的節日,而且每個節日都有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退伍軍人節」是從11月11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演變而來的。從1919年開始,美國人每年都要在11月11日舉行慶祝活動。但時間一長,人們慶祝的熱情就愈發減退,到1953年,美國已經很少有人來慶祝這個節日了。
  • 2019,那些讓我們「點讚」的中國軍人
    這是一個感動的年份:壯烈犧牲的鐵血戰士,用生命書寫著忠誠的誓言;這是一個奮鬥的年份:勠力強軍的新時代軍人,在戰位揮灑無悔的青春……歲末回望,2019,有太多值得我們「點讚」的中國軍人。「面對這些逝去的烈士,我有什麼資格來標榜自己啊,我有什麼資格再到處炫耀自己啊!」60多年來,張富清從未向別人提及過當年那些英雄往事,直到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採集信息時才被發現。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和張富清一同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還有一位老戰鬥英雄——李延年。
  • 南朝鮮為何沒參加《朝鮮停戰協定》的籤訂
    1951年6月以後韓戰大規模運動戰階段結束,曾經氣焰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開始試圖與中、朝方面接觸談判,韓戰由此進入到邊打邊談的階段。這一階段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儘管開始與中、朝方面接觸談判,但仍試圖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以逼迫中、朝方面在談判桌上讓步。
  •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籤訂經過及全文(圖)
    同日,金日成元帥、彭德懷司令員向朝中部隊發布停戰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籤字後的十二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  朝鮮停戰協定籤字後,談判雙方根據停戰協定的規定,於當日成立了軍事停戰委員會。軍事停戰委員會由十名高級軍官組成,其中五名由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官共同指派。五名由「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派。
  • 韓戰停戰後,美國輿論集體沉默,世界各國什麼反應?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停戰協議》上正式籤字,標誌著打了三年的韓戰宣告停戰。協議籤署之後,彭老總中氣十足地對來訪記者說:西方殖民者在東方海岸線上架起幾座大炮就能霸佔一個國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韓戰70周年:韓方呼籲和平,朝方指美敵朝政策愈演愈烈
    6月25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出席韓戰70周年紀念活動並發表講話,講話中強調朝韓意識形態競爭早已結束,韓方無意將自己的制度強加給朝方,今後仍將繼續探索朝韓和平共處之路。同日,朝鮮也發表了一份報告,指責美國敵朝政策愈演愈烈,這給朝鮮民族帶來了不幸。
  • 直到現在都尊重中國軍人
    在板門店籤訂停戰協議後,克拉克沮喪地說:我是首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美國將軍。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沃爾·特赫姆斯在《韓戰中的美國陸軍--停戰談判的帳篷和戰鬥前線》一書中寫道:「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在這場戰爭中顯示了堅強有力的領導和巨大的力量,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 板門店停戰協定後,為什麼志願軍又過了五年,才從半島回國呢?
    從這個時候開始,半島局勢扭轉了,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還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甚至轟炸中國的丹東。 在朝鮮的請求下,中國組建了志願軍,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一共進行了兩年零九個月,期間,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1953年朝鮮板門店停戰協定籤字廳的建起
    朝韓的代表在1953年7月27日於此籤定《朝鮮停戰協定》而聞名。板門店之名,得自於停戰條約籤定地點附近一個賣香菸的雜貨店。板門店與柏林圍牆一同被視為冷戰時期的象徵。朝鮮停戰談判經過兩年的時間,敲開了板門店停戰協定籤字廳的大門。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設計 | 清華...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向公眾開放,吸引了人們踴躍參觀。展覽位於軍博展覽大樓一層西側1至3廳,面積約3300平方米,主展線長500米。
  • 朝鮮勞動黨成立70周年 金日成廣場舉行閱兵式
    綜合外媒報導,10月10日是朝鮮勞動黨建黨70周年紀念日,從下午2時50分起,朝鮮在平壤金日成廣場開始舉行勞動黨建黨70周年閱兵式,這可能是該國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慶祝活動之一。  原定於上午舉行的閱兵儀式由於平壤當地連夜大雨而推遲數個小時至下午舉行。
  • 日本大海嘯四周年 民眾為逝去親友祈禱
    日本大海嘯四周年民眾為逝去親友祈禱 (1/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