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名人故居保護要藉助市場和專業力量

2020-12-15 山東頻道

山東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師慕啟鵬

濟南名人故居多處變身大雜院,現狀堪憂;老舍故居變身紀念館,成效顯現,但成本過高,形式難以複製。名人故居保護能否與商業開發相輔相成?國外的經驗是否有借鑑價值?

帶著諸多問題,鳳凰山東對話山東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師慕啟鵬。慕啟鵬曾在德國學習生活十餘年,取得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歷史建築遺產保護及其修復設計等。目前,他正與他的學生花費整個學期探討城市規劃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了不少國內外案例。

保護遇阻產權歸屬是最大問題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5年修正)》第二條規定,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包括「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顯然,名人故居在此行列。雖如此,我國名人故居仍面臨保護原則界定不清、缺乏相關法律規定等問題,尤其缺乏對於「名人」、「名人故居」的法律界定,缺少相應的準入標準、申報程序、篩選機制……

「現在有很多名人故居散落在各處,有的未被發現。如果按照法律框架,跟歷史有關係的建築,應該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一旦被列入,就應該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處理。」慕啟鵬說。

濟南鞠思敏故居、陳冕狀元府等多處名人故居目前由社會各階層人士混居,房屋和院落破舊不堪。慕啟鵬認為,該現象凸顯了中國在故居保護上面臨的最大問題:產權歸屬不清,導致名人故居成了大雜院。「所有人都是暫時居住者,沒有人會投錢、花心思去保護,所以很少會看到被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大雜院。」

慕啟鵬介紹,國外不存在類似問題,因為名人故居都有明晰的產權,要麼歸個人,要麼歸協會或基金會。

以維也納的施特勞斯故居為例,房子仍屬於這個家族及其後人。業主會專門空出一個房間,以不影響居住者生活為前提,稍微收取門票供外來者參觀。

「如果故居沒有後人繼承了,產權會歸屬於某一個基金會,比如在音樂方面有特殊貢獻的人,會有音樂方面的基金會進行相應資金支持保護。」

故居保護,要相信市場和專業的力量

今年11月爆出「蔣經國故居開麥當勞」,招致社會廣泛的反對聲音。人們擔心此舉會破壞故居的文物價值。對此,慕啟鵬認為,理性的商業開發有助於故居的保護,因為房屋閒置就是一種破壞,而交給政府進行專門的維護,又面臨資金、人力和精力等問題,不能保證保護的可持續性。

「交給商業開發一定會破壞嗎?如果破壞掉了,要政府幹嘛呢?「慕啟鵬說,交由商業開發後,政府的職責是監管,定期進行檢查,確保開發沒有破壞建築物。

在他看來,故居保護方面不能過於「迷信」政府,而政府也要改變「大包大攬」的思維,善用社會資源,「要相信專業,相信市場,政府起到中間監管作用即可,比如可以組織專家來對整個過程方案進行評估,這就是我們說的『小政府大市場』」。監管的同時,政府也應該就修繕費用進行部分出資,但參與力度要依據文物的保護等級而定,像故宮這樣的保護項目,可全部交給國家去做,但一個很小的故居保護項目,如果也交給國家做,就是浪費市場資源。

慕啟鵬認為公眾應理性對待商業開發的保護模式,或許該模式讓許多人不開心,但不能忽視實際問題:首先,如何確保故居能定期維護?其次,如何提高故居的知名度?

「如果靠政府投錢,用的就是老百姓的稅金。而通過一個商業模式,讓企業來做,可以在經營的同時順便把保護管理做了。」

10年前慕啟鵬去上海參觀外灘18號,這個樓的產權賣給臺灣的一個企業家,由其出錢進行保護修繕。「參觀完我覺得太棒了,就問那個建築師,整個改造翻修的費用是多少,他說1個億。」慕啟鵬驚訝極了,因為向國家文物局報一個保護項目方案,能申請到一棟樓300萬或者500萬就已經是巨款了。「100多棟樓5000千萬和1棟樓1個億,呈現出來的品質有可比性嗎?」

那次參觀後,慕啟鵬更堅定了文物保護不應該由政府具體操作的主張。他建議,由政府來推動,從政策的制定上嚴格把控,確定紅線,規範市場,然後剩下的交給市場,讓專業人士來做

「以旅遊為目的的開發叫透支」

1986年,國務院下發通知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中,濟南赫然在列,與之同榜的還有上海、南昌、平遙、麗江、敦煌、日喀則等另外37座城市。

歷史文化名城的劃定自然有其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歷史文化名城應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顯然,濟南之所以登上榜單,勝在它歲月悠長的歷史價值。

然而提起現狀,慕啟鵬深感遺憾:「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狀不樂觀,非常不樂觀。越保護越小,不用說濟南,全中國都是這個樣子。」

提起濟南新建的寬厚裡,慕啟鵬說:「那個提都不用提了,都不用從專業角度說,我就沒聽過一個人說它好的。」

濟南被列入歷史文化名城之後,所有相關的老建築、老街區等就應該重視保護。但慕啟鵬認為政府保護工作並沒有做到位。「像寬厚裡原來的老院,誰允許拆掉的?開發商有這麼大的權力想拆就拆嗎?最後誰批的?」

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所有人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保護的是一個房子,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

慕啟鵬說他不明白為什麼故居裡面不允許住人,致使現在的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全部變成諸如寬厚裡、芙蓉街、南鑼鼓巷、平江路、重慶磁器口等商業街區,「變成了一個迪斯尼樂園」。

「以旅遊為目的的開發,不叫保護,也不叫開發,叫透支。」慕啟鵬說,保護名人故居的目的並不是旅遊,而是因為曾經有一個歷史文化名人在這個地方住過,原有的生活氣息應該保留,並藉此形成社區文化,服務周邊居民。

慕啟鵬講述在維也納尋找施特勞斯故居的經歷:「拿著地圖到處找,下了地鐵上汽車,最後在一個小樓裡找到。進去之後在三樓的某一戶,摁門鈴,有人開門。裡頭非常精緻,時不時地會有一些小的展覽,變成了一種社區的文化。」

利用名人的聲譽可以給社區提供一定的文化生活,比如搞個小型的音樂會,或者為某個畫家搞個小型的畫展,「最終還是服務於生活,而不是服務於旅遊。」

針對大規模的老建築保護,則應該藉助商業力量。一些真正「高大上」的公司選擇某個建築是看中它的歷史價值,跟其品牌價值有契合度,在保護修復過程會完全尊重原來的樣子。例如上海榮毅仁的榮家大宅授權給普拉達使用。

「這樣政府就不用出太多錢,只負責監督商家是否保持了老建築的完整性,是否做了一些不必要的破壞改動。需要對外開放的,政府從中協調,單闢出一塊固定的展示空間對外開放,既達到保護目的,也不用專人做衛生清理等日常工作,節省了政府開支。」慕啟鵬說。

 解讀齊魯熱點、呈現焦點事件、更多原創趣評,盡在官方微信鳳觀齊魯。邀您掃碼一閱。

相關焦點

  • 名人故居要有「名」
    名人故居搞隱身,不能刷遍朋友圈,這種情況政府部門要加以重視,名人故居要有名有份,更要有「名」,才能發揮名人故居的文化意義。  要加大宣傳力度。文化引領方向,精神激發力量。名人故居是一種文化遺產,也是一種精神,是傳承城市文脈,塑造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礎,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
  • 保護名人故居 意義在於傳承薪火和教育
    北京名人故居眾多,以上所舉只是其中一例。2005年1月第十屆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關於北京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工作的調研報告》,記錄了300餘處名人故居。其中東城100餘處,西城200餘處,不包括朝陽、海澱、通州、大興等其他區縣。隨著調查的深入,名人故居當在500處以上。在北京,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著名或者比較著名的主要集中在東城區與西城區。
  • 保護名人故居的標準
    上海一中介1000萬叫賣康有為故居  這幾天,泰興路上的康有為故居重新熱鬧起來,房產中介帶著一批批客戶前來看房,此處名人舊居正待價而沽。「康有為的故居也要賣了?」  李耀申說,名人故居不僅是各地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是一筆極其難得的精神財富,名人故居中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的都要依法保護,但是,名人故居保護管理涉及到建設、規劃、文物多個部門,情況比較複雜。
  • 統戰視閾下的北京名人故居保護與發展研究
    加強統戰名人故居保護利用的重要意義1.彰顯文化柔性力量目前,中國社會正處於大轉型的現在進行時,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影響到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思想行為和道德準則以及價值取向和審美心理。
  • 北京市名人故居以清代居多 大部分故居亟待保護
    北京市政協文史委與北京聯合大學22名師生去年共同對北京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現狀進行深入調研,調研發現,除少數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院落外,大部分的故居已經殘破不堪,亟待保護。這次共調查了308處名人故居。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匡國良表示,雖然這308處名人故居的資料並不是北京名人故居的全部名錄,但完全可以反映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情況。
  • 保護名人故居 弘揚僑鄉文化
    原標題:保護名人故居 弘揚僑鄉文化   昨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到開平市檢查名人故居保護利用情況時強調,名人故居是不可再生的歷史寶藏,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名人故居保護修繕的重要性
  • 名人故居保護面臨三大困境【評論】
    在城市發展以及經濟利益的背後,鐫刻著一個民族文化記憶和精神靈魂的名人故居保護舉步維艱。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年林徽因竭盡全力保護北京城牆時所說的話,無意中卻成為了「梁林故居」今日慘遭「維修性拆除」命運的註腳:「你們現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 保護好名人故居也是文化傳承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曾配合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對該市舊城區332處名人故居進行考查,發現保存完好的僅有80處,多為紀念館、博物館、單位用房和名人後代獨院住房。譚嗣同在京的寓所——瀏陽會館,這處承載著滄桑歷史的故居,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掉漆的木門,破舊的房屋,成排的電錶,堆放的雜物,逼仄的過道……百年舊居已然淪為大雜院,破敗不堪。而這,就是當下北京名人故居的一個縮影,保護狀況不容樂觀。(12月11日《工人日報》)  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因為這些名人故居,是不可複製的文化旅遊資源。
  • 名人故居旅遊開發「阻」在哪?
    如果其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非常高,比如魯迅在紹興的故居——「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就可以由政府來保護開發,用納稅人的錢、用財政收入來對它進行開發;回到上海的豐子愷故居來說,它被強佔收回之後只剩下二三樓,規模較小,展品也不夠豐富,管理亦不太好,它的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較之魯迅在紹興的故居就差很多。
  • 寧波要對172處名人故居分等級保護 名單全在這兒了
    不同於一般民居建築,名人故居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內涵,較強的人文魅力和紀念價值。若活化利用,將為城市的文化復興之路添加一份光彩。  針對這些寧波市名人故居,市規劃局委託第三方設計了保護利用規劃。  來看看,名人故居的活化利用有哪些良方?
  • 豐子愷故居引出的保護難題 上海名人故居今何在?[圖]
    晨報記者昨日走訪了三位文化名人的四處故居(紀念館),深入了解了它們各自不同的命運和生存狀態。  這些名人故居有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原樣,也有的因歷史原因和公寓現狀導致無法開放。  文物管理部門表示,初步統計,上海名人故居大約有兩三百處,有40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17處是今年新增的。
  • 湘潭市政協專題協商聚焦名人故居 做好保護利用大文章
    「名人是湘潭的驕傲,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做好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工作是我們神聖的責任。」協商會上,副市長蘇健全在聽取調研情況介紹,以及與會人員發言後認為,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職,勇於擔當,共同做好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這篇大文章。
  • 名人故居的文化意味
    為避免此類情況在北京過多的發生,北京市在2002年9月就制定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整座城市的格局和歷史風貌區劃定了界限和範圍。特別是為名人故居的保護也制定了相關管理方法。現在來看,這些名人故居的保護始終是一個問題。
  • 北京政協委員:適當保護反面名人故居警醒後人
    北京市政協研討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建議保護名人蹤跡所至  本報訊(記者申劍麗)反面的名人故居也要適當保護,建議開發名人故居旅遊專線。昨日,在北京市政協「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討會」上,多位政協委員、文保專家為北京名人故居保護出謀劃策。
  • 專家建議適當保護反面名人故居 從反面警醒後人
    北京專家稱反面的名人故居也要適當保護,建議開發名人故居旅遊專線。4日,在北京市政協「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討會」上,多位政協委員、文保專家為北京名人故居保護出謀劃策。  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文史委特邀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燕稱,除名人故居外,名人蹤跡所至也要注意發掘保護,諸如偉人、各國政要曾在北京飯店下榻的房間、白求恩大夫為八路軍買過藥的王府井藥店。這些地方的古蹟即使不再,也可掛塊牌,讓遊客所至能思古發幽。  反面名人故居可警醒後人  會上多位專家、委員針對反面名人故居是否保護髮表看法。
  • 名人故居保護之路: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
    「龔自珍故居」的標識牌。院內的一位居民說,當時為了能住人,許多房子都翻建過了。上官雲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上官雲)由於自身蘊含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等多種因素,「名人故居」一直比較受關注。只不過,在漫長的時間裡,有些名人故居狀況較好,有些成為「大雜院」,不復原貌。這些故居應如何保護?
  • 專家稱北京名人故居保護不到位 文保面臨三大困境
    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題:專家稱北京名人故居保護不到位 文保面臨三大困境  記者 張中江  「梁林故居」最終難逃被拆命運,該事件也引發公眾對名人故居保護的新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故居值得保護?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崗認為,凡是在歷史上產生過一定影響的,都應算作歷史名人。只要能夠保護的,都應該保護起來。
  • 名人故居文化遺產保護遭遇「產權難題」
    故居平時不開門,銅像也沒能安放進去,王一飛烈士的後人憂心忡忡:  近日,上虞75歲的老人王天祥給晚報來電稱,革命烈士王一飛故居到現在一直關著,沒有開放。「如今我的年齡大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讓它能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實際作用。」王天祥說。  1920年,王一飛(原中共湖南省委書記)離開故鄉上虞參加革命。
  • 新區財經丨舟山名人故居遊:值得開墾的「處女地」
    這些年,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名人故居保護與開發利用,不僅喚醒了城市記憶,保留了城市文脈,更為當地旅遊添色不少。在舟山,城市在不斷更新,名人故居留存不多。近期召開的市委七屆九次全會指出,要保護古城古街古建,塑造可閱讀的建築、可漫步的街區、有記憶的城市。名人故居該如何開發保護,已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 名人故居保護舉步維艱:拆的是房子 痛的是文化
    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延安中路徐志摩故居已被拆遷,只留下弄堂口的銘牌。  京劇「四大名旦」荀慧生故居已被拆。  梁思成夫婦位於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故居,是1930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重要聚會場所,如今被遷除已成廢墟。  文/本刊特約撰稿 沙可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國都是一種文化標誌和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