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寶寶睡覺的姿勢,家長真的有說不完的話來,踢被踹被360度旋轉前空翻後空翻等等不一例舉。其實在寶寶還不能說話的時候,每個寶寶都會用行為來表達述求,很多寶媽沒有系統學習過手語,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無師自通地理解孩子的行為。但是只有一樣行為,很多寶媽不理解,但是大多數寶寶都會有的現象之一就是——寶寶喜歡用投降的姿勢睡覺,這是怎麼回事呢?
1、本能反應:嬰兒這種睡覺姿勢,和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的姿勢非常相似,只不過此時寶寶可以伸展開來。這種姿勢可以給寶寶子宮般的安全感,所以稱為嬰兒睡覺時的本能姿勢。出生不久的嬰兒,其實四肢還不太能伸直,總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彎曲,所以不能像大人一樣採取「大」字睡姿。不光胳膊是這樣,腿也會這樣。
2、寶寶茁壯成長的表現:在民間有一種流傳的說法,就是「拔苗助長」,抻孩子的胳膊和腿,有助於寶寶長高個子,這個當然證據不足,但中醫的說法:寶寶投降睡覺,是寶寶身體健康的表現,就像小樹一樣,頑強的生命力,把手高高舉起,茁壯成長。
3、保持這樣的姿勢會有安全感:人在遇到危機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地用雙手抱住頭部。這是人的本能,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就是人的天性。在子宮中的時候,胎兒就是一直採用這樣的姿勢,這樣會使得胎兒有安全感,在出生之後,寶寶回憶能夠使自己有安全感的動作的時候,也就會採用這樣的動作。
4、可以幫助寶寶進行散熱:我們平時遇到氣溫升高的時候,腋下都會悶熱潮溼,但由於成年人身體對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較強,所以並不需要舉著手來散熱。寶寶則不同,寶寶遇到天氣較熱的時候,還無法正常通過毛孔排出熱量,此時腋下就會有悶熱感,寶寶夜間睡覺時感到腋下悶熱,就會不自覺地舉起手臂釋放腋下的熱量。
寶寶胳膊小手屬於血液循環末端,和身體軀幹相比保溫能力其實是不強的,天氣冷的時候寶寶胳膊體溫是較低的,如果摸到寶寶胳膊較涼,還是要給孩子蓋上點。蓋被子的時候仍然可以讓寶寶保持投降式睡姿,被子輕輕掩住孩子身體,在脖子處掖一下就可以,這樣能蓋住大部分胳膊,留下小手在外面是可以的。
「那寶寶的這種睡姿需要糾正嗎?」其實這種睡姿是不需要刻意糾正的,這是新生兒很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等到寶寶稍微大一些的時候,神經系統發育完善後,寶寶自然就會改變自己的睡姿,但對於長期保持這種睡姿的,還是要引起寶爸寶媽們的重視,畢竟一切都要以寶寶的健康為前提,最後祝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