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幫扶「南山模式」碩果纍纍 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總結大會在廣西...

2020-12-21 SZNEWS

「多謝南山親人,建校支教樣樣來……」12月19日,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總結大會暨跨區域教育聯盟聯席會議在廣西省百色市田陽區南山實驗小學召開,深圳市南山區,廣西省百色市田陽區、德保縣,廣東省連平縣等四地教育者齊聚一堂,連平縣教育局副局長林慧萍發言時,情之所至,即興演唱一首山歌,唱出了田陽德保和連平三地對南山教育幫扶的感激與敬意。

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根平,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黃凌輝,田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區長朱應學,百色市教育局副局長韋海溢,田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源,德保縣委常委、副縣長周曉華,南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顏開等出席活動。會議由南山區教育局四級調研員、教育工會主席藍萬興主持。

早在2003年,南山區就開始對口幫扶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2016年起對口幫扶廣西省百色市田陽縣(2019年更名為田陽區)、德保縣。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後,南山區按照省、市、區黨委政府總體部署,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認真制定《南山區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科學推進實施包括辦學條件改善、學科課程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幹部跟崗掛職、學生實習就業等領域的教育對口幫扶實踐,既「輸血」又「造血」,推動了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發展,參與幫扶的四地中小學幼兒園達到96所,惠及三地中小學幼兒園近30%的教師、53%的學生,有力提升了當地的教育教學質量,為三地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南山教育力量,共享改革開放的教育紅利,打造出教育精準幫扶的「南山模式」。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南山區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總結南山區與田陽區、德保縣、連平縣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和跨區域教育聯盟工作成果。

五大行動打造教育精準幫扶的「南山模式」

南山教育對口支援、扶貧協作的三個地區,基礎條件和發展態勢、工作任務有所不同,教育幫扶呈現出一定特殊性,如何更好地結合地方實際做到因地施策,是讓政策有效落地的一個重要手段。南山區將教育扶貧供給與實際需求進行精準對接,通過五大幫扶行動,讓教育幫扶既治標又治本,助推三地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切實提高教育可持續發展能力。

開展全學段「1+1」校際結對幫扶。南山區教育局在傳統姊妹學校、友好學校模式基礎上,建立與三地的「校校合作」機制,開展覆蓋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全學段「1+1」校際結對幫扶。先後兩批次共48所學校與三地學校結對,其中16所學校與連平縣學校結對,18所學校與田陽區結對,14所學校與德保縣結對。結對學校開展相關活動共300餘批近4000人次,開設講座及公開課等共計1200餘場,接待跟崗鍛鍊教師270人次,新冠疫情期間結對校之間開展「雲交流」60餘次。

組建「集團+」跨區域教育聯盟。南山區已有近20年的集團化辦學探索,現有公辦教育集團7個,覆蓋全區公辦學校的近50%、學生總人數的近60%。南山區蛇口育才教育集團、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和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分別與百色市德保縣城關鎮中心校、百色市田陽區第一小學、河源市連平縣第一初級中學及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結成跨區域聯盟學校,建立跨區域教育聯盟聯席會議制度,實行聯盟管理。教育集團與三地聯盟成員學校開展相關活動共100餘次,召開2次跨區域教育聯盟聯席會議、2次跨區域教育聯盟視頻工作會議,1次南山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媒體報導會。4位集團總校校長先後7次帶領師生80餘人赴三地聯盟學校,開展教育講座、課題指導、同課異構、師資培訓、文藝演出、球隊互訪、捐贈書籍、認植果樹積累教育獎學基金等活動45場,網絡在線活動13場,接待三地聯盟學校來訪7批次47人次,開展相關教學教研等活動21場。

構建「職教+」協作共同體。南山區博倫職業技術學校(南山職業教育集團)與廣西德保縣職業技術學校結對幫扶,德保職校成為南山職業教育集團會員單位。3年來,南山區在專業建設、師資培養、教學科研、學生實習及就業等領域開展職業教育針對性幫扶,累計開展調研與互訪交流6次,籤訂1項東西部精準扶貧協議,達成6個合作意向項目,建成2個對口幫扶特色專業(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項培養珠寶加工專業教師4名,派駐11批次專業教師22名,招收珠寶專業學生69名(其中輟學生67名),這些學生畢業後統一由博倫職校推薦就業,月薪5000—12000元,真正做到了「開辦一個專業、培養一批工匠、脫貧一批家庭。」

實施「教研+」促進內涵提升。南山區通過「名師送教」「種子教師」「掛職跟崗」等活動,選派教科研專家、年度教師等開展支教,選派督學團隊指導督導工作,區域統籌培訓三地骨幹教師,舉辦網絡教研和科研講座,實現「1+N」名師名校長學術引領、「一對一」骨幹教師跟崗培訓,指導幫扶地區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幫扶地區課程改革內涵發展。共統籌選派84名優秀教師赴三地進行為期1個月至13個月的支教活動,三地近500人報名成為南山區名師工作室成員。南山區與三地還開展了「『我們的復學之路』雲論壇:北京海澱-杭州濱江-深圳南山三地教育對話」、「2020屆高三備考專題講座」網上直播等互動交流活動。

拓寬「資源+」改善辦學條件。南山區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整合多方資源,大力援建支助三地改善辦學條件。南山區投資2600萬元全資援建的德保縣城南移民安置小區配套小學——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辦學規模36個班,該校已於2018年9月正式開學,使德保新增學位1620人,涉及村75個,惠及貧困人口3000多人。通過項目撥款、捐款捐物、免費培訓等方式為田陽教育投入資金近5000萬元,援建田陽區南山實驗小學、第四初級中學、第六幼兒園等已投入使用。南山區教育局籌資約134萬元,硬化村道、修建水廠,援建的科教路、興中自來水廠,解決了困擾廣東連平油溪鎮興中村多年的「行路難」「吃水難」。幫扶三地教育信息化建設,南山區開放視頻會議系統和電子圖書系統,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實現遠程視頻會議。同時,與三地教育局擬定校址、協調參數、篩選品牌落實三地各35萬的援建錄播室項目。2019年援建三地錄播室項目已投入使用。2020年又投入195萬元,為三地各建2間高標準的錄播室和3個移動圖書館,惠及當地萬名學生。南山區為三地各撥款10萬元用於三地採購圖書,建設小型圖書館。相關結對學校、支教教師捐贈幫扶學校圖書共計7萬餘本,總價值150餘萬元,捐贈相關學習用品總價值20萬餘元。

為了支教推遲婚禮,三年84名南山優秀教師支教三地

在田陽區南山實驗小學內,長達百米的展架、近百所結對學校、上千個數字如同一個個腳印,將南山教育若干年來的努力,一幕幕呈現在眼前。而在這一串串數字背後,記者聽到、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南山教育人一張張生動的面孔,一顆顆誠摯幫扶的愛心。

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灣小學曹雪梅是一位小學英語老師,2019年12月剛剛領了結婚證的她,正期盼著疫情結束後可以迎來自己的婚禮,卻接到了4月22日來田陽區民族中學支教的任務。「第一天來到田陽,發現到晚上11點半了教室的燈還亮著,不少學生們仍然在學習,那一刻讓我覺得,這是一所有夢想、敢拼搏的學校……這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兩周放一次周末假期,所以老師們也是兩周才有一次休息日,所有的人都很拼!」

從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到初中英語老師,曹雪梅坦言,之前很難想像,田陽孩子的英語基礎如此薄弱。「田陽區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但是民族中學學生大部分來自周邊鄉村,初一才開始學英語,剛來時我覺得上課有點吃力,孩子們也羞澀於張嘴,深圳的教學模式在這裡似乎失效了。但在和他們逐漸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我嘗試著在課堂上引入小組合作,儘量讓孩子大膽開口說,增加詞彙量……到2021年1月29日這學期結束,我們就圓滿完成了這期支教任務,支教一年,我很開心明顯感受到了孩子們的進步,我更收穫了一段寶貴的經歷,希望我的到來能為當地教育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我會想念這些孩子,也會時刻關心他們的成長。」

記者獲悉,曹雪梅的愛人也是一位南山教師,待到明年曹雪梅老師完成支教工作,他們將開始籌劃這場「遲到」的婚禮,曹雪梅說:「領證後,都還沒來得及給大家發喜糖,要給大家補上!」

在南山的精準教育幫扶行動中,共統籌選派84名優秀教師赴三地進行為期1個月至13個月的支教活動,三地近500人報名成為南山區名師工作室成員……紮根學校教學一線,長、短期支教和培訓工作根據實際情況有序組織實施,真支教、真幫扶,南山教育人用心用情,為三地教育面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為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工作的落實、促進三地教育發展水平上新臺階作出了突出貢獻。

總結會上,為表彰紮根一線的南山支教教師,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灣小學曹雪梅、南山區陽光小學趙雁紅、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白霓、南山區南海小學陳禎禎、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大衝學校穆輕舟、南山區後海小學鐘琴、西麗小學吳慶洲、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文理一小汪兵、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中學陳太仲、香山裡小學那慶、松坪學校朱立奇等支教教師獲頒紀念證書。

另外,蛇口育才教育集團、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博倫職業技術學校、桃源小學、南頭中學、學府一小、海濱實驗小學、機關幼兒園、松坪第二小學等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單位獲頒紀念牌。

扶貧扶智扶志相結合,南山學校結對幫扶三地小學

2018年9月,南山區投資2600萬元全資援建的德保縣城南移民安置小區配套小學——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開學。該校辦學規模36個班,為德保帶來新增學位1620個,惠及75個村、3000多貧困人口。目前,該校在校生953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509人,易地搬遷子女422人。

該校納入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聯盟管理伊始,文理集團總校長吳希福用自己的工資為該校教師每人購買了兩件「文理紅」文化衫,這是文理集團的校園文化標誌之一,也成為南山教育標準輸出的一個範例。「這就是一所南山的學校,文理紅穿在南山小學老師的身上,紅遍德保縣城,代表的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追求。」

吳希福認為,扶貧工作最重要的是解決思想問題。祖國幅員遼闊,處處繁榮,新時代的人才發展觀認為人才的成長不拘泥於地點和區域,而是要承擔所在地的責任、義務,享受城市所賦予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的教育並非讓所有人最終走向大城市,我們更希望祖國處處是風景,人才處處有發展,讓每個人都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做出自己的貢獻、造福人類,這才是我們今天教育精準扶貧最大的意義所在——過去,我們在扶貧路上奔波;現在,我們實現脫貧目標;未來,我們將一起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為美麗鄉村建設繼續寫動人的故事。」

據介紹,文理集團近3年來先後牽手幫扶5家學校,包括廣西德保縣南山小學、雲山小學,廣西田陽縣田陽中學,貴州威寧縣新發二中、小海小學,做了三件事扶貧、扶智、扶志,付出財、物等各類幫扶累計價值89萬元……眼下,又到了德保柑橘收穫的季節,文理計劃啟動新一輪認植柑橘樹公益活動,以消費扶貧助力當地經濟脫貧。

或者,文理集團案例也只是掀開了南山教育精準扶貧的一角——三年多來,南山區組建了四大品牌「集團+」跨區域教育聯盟,南山區蛇口育才教育集團、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和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分別與百色市德保縣城關鎮中心校、百色市田陽區第一小學、河源市連平縣第一初級中學及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結成跨區域聯盟學校,建立跨區域教育聯盟聯席會議制度,實行聯盟管理。

先後兩批次、全學段共48所學校(幼兒園)與三地學校結對,主動作為,以需定產,在教育幫扶工作中施行南山教育在高質量發展中所積極倡導的「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從問題出發尋找根源,因地制宜打通出路,形成了一條可以稱之為「南山經驗」的教育精準扶貧新模式。

「南山是我們的親人」,援建學校對標「南山標準

南山區援建的田陽區南山實驗小學、第四初級中學、第六幼兒園等也已陸續投入使用。其中,田陽區南山實驗小學2018年底開工建設,2019年9月招生,2020年8月全面完工。今年,南山區委書記曾湃專程來到田陽,為該校揭牌。目前,該校已開設一至六年級共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21人,涉及田陽區老鄉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以及周邊村屯適齡的孩子。其中1288人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佔比85%。

「南山是我們的恩人,南山是我們的親人!田陽區南山實驗小學的建設體現了『深圳速度』,也是南山學校『建一所優一所』的生動實踐。」該校校長梁祖記表示,南山實驗小學從誕生之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雖然全校教師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幾歲,但是他們從起步就開始對標教育的「南山標準」,按照南山模式培訓學習、組織課程、共享成果,從硬體、軟體上都具備了飛躍的基礎。去年11月開始,田陽南實和深圳市南山區前海港灣小學結對,港灣「派一支隊伍、帶一個學科、成一個課題、育一個樣板」,繪就出一幅聯學共建的嶄新圖譜,正激勵著所有田陽南實人。

「今年高考,田陽高中一本上線達71人,黃智慧同學以651分考了清華大學,是百色12個縣市區唯一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田陽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武星如數家珍。他介紹,2019年8月,田陽高中組織了50名優秀學生到深圳南頭中學跟班學習,讓學生感受名校優良的校風、學風,並內化為奮發線上的學習動力,為2020年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南山區鼎力幫扶下,田陽區教育教學工作突飛猛進,在漢字聽寫大賽等各類技能比賽中,田陽師生連獲佳績,今年中考,田陽區總分A+達480人,比去年多了21人。

朱應學表示,自2016年9月,南山和田陽結對子,締結幫扶協作關係,兩地在教育、醫療、教育等各方面緊密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近幾年來,南山區堅持扶貧先扶志,主動聚焦教育工作,依託優勢的教育資源,給予田陽教育事業極大支持,助推田陽教育事業邁上了新臺階。希望未來,南山一如既往地支持田陽教育等各項事業發展,在更領域,更深層次加強交流合作。

連平縣內莞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黃小佩告訴記者,自己剛剛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南山跟崗學習,有一些感動不吐不快:「南山教科院教師研訓部部長銀豔琳告訴我們,『我們的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另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當下』,這種忘我的教育情懷在南山教育處處可見,忘我工作的教育人,主動擔當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育人先育己的閱讀積極性、終身學習主動性……真幹勁、真情懷,每時每刻都讓我感動。」

德保縣委教育工委書記李進激動地表示,「三年結對幫扶,三年親人鄉村,南山德保一家親。總結和回顧三年來的工作成效,不只是為了表達我們對南山親人的真誠付出心存感激、懷有感恩,更想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期待,繼續構建兩地教育共同體,結對幫扶永結不斷,交流合作深入開展。」

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收官,持續深化三大教育幫扶行動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教育精準幫扶行動的意義就在於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深圳是人民的深圳,南山也是全國的南山,蛇口改革開放開山炮春雷炸響,背後是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持,這份情誼和今天在社會、經濟領域所取得的成果需要共享,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也倡導共享,因此,南山實施教育精準幫扶行動,是推動者更是受益者,特別對南山教育、南山教育人都是一種歷練和提升,在幫扶過程中的交流、淬鍊,堅定的是教育信念、激發的是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和奉獻。」劉根平表示,南山教育在幫扶工作中,始終強調要堅持扛牢政治責任,強化使命擔當;注重頂層設計,壓實責任鏈條;堅持需求導向,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內生動力,促進位度發展;強化督導檢查,凝聚社會合力。脫貧攻堅,教育是關鍵,多年來,南山區教育局在完成幫扶規定動作之外主動作為,「一區連三地」把田陽、德保、連平納入教育精準幫扶行動計劃。近幾年來,南山把一批高質量教育的項目經驗和成果,在三地進行有效複製和推廣,並按照新階段、新理念和新格局的要求,搭建了線上線下的雙循環平臺,實現了南山優質課程、教研、名師工作室的共享、互通。

堅持擴大教育幫扶面與提升幫扶質量並舉,藉助大數據提高教育幫扶精準程度,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教育幫扶及鄉村建設。劉根平透露,「十四五」時期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期,南山教育人將用智慧、用行動,繼續深化扶貧行動,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為實現一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土中國做出南山貢獻。

藍萬興也表示,雖然南山區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到今年圓滿收官,但是東西部協作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四地教育永遠也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四地教育人在結對幫扶交流的過程中結下的深情厚誼永遠值得銘記,在共同努力下,四地教育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紀實|我校研究生支教團在雲南保山開展精準教育幫扶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帶著這份誓言與承諾2020年7月30日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第22屆暨中國傳媒大學第15屆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雲南分團抵達雲南保山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扶貧工作一起感受他們的精準教育幫扶經歷吧
  •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落實教育精準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落實教育精準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8-10-17 來源:規劃司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為深入開展教育扶貧,實現教育扶貧「精準滴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鐘山縣教育系統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科學謀劃,多措並舉,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將解決「大班額」問題和「全面改薄」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 貴州桐梓:創新教育幫扶模式 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今年以來,上海普陀區與貴州省桐梓縣創新教育幫扶模式,將原有教師互訪、赴滬培訓的面對面結對幫扶變為線上合作的遠程模式,不斷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促進兩地教育交流和發展。該縣婁山關街道教育黨總支副書記、婁山關將軍希望小學校長趙祖祿告訴筆者。為更好的讓線上交流達到線下「往來」的效果,上海市普陀區57所學校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根據一對一所幫扶桐梓的57所學校的需求,制訂了「一校一課表」,精心編排課程430節,做到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
  • 長沙明德教育集團來龍山縣調研教育幫扶工作
    紅網龍山縣分站11月14日訊 (通訊員 龔秀萍)11月11日,湖南省長沙明德中學校長劉林祥帶領明德教育集團調研組來龍山縣思源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縣委副書記賀代貴陪同調研。
  • 院區結對幫扶,助推芒市教育快速發展
    「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是黨中央賦予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神聖使命。2013年,中國教科院根據「扶貧先扶智,扶智必扶教」的理念,對口幫扶德宏州芒市。中國教科院精準聚焦芒市教育發展「癥結」,充分發揮「教育智庫」的資源優勢,助推芒市收穫順利脫貧、持續脫貧、斬斷返貧鏈條的「幸福果」。
  • 深圳對口幫扶和平縣首個技術教育精準扶貧項目落地
    南方日報訊(記者/孫穎 柳燕 攝影/朱洪波 通訊員/馮金軍)30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深職院」)對口幫扶和平縣禮士鎮下澗村精準扶貧「電工雙證」技能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深職院舉行,這標誌著深圳市對口幫扶河源市和平縣首個技術教育精準扶貧項目順利落地。
  • 教育幫扶為孩子們點亮「心燈」
    順德樂從幫扶工作組對口幫扶雷州新家村,圖為改造升級的新家小學校園一隅。 記者 李忠 攝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自2016年5月派駐雷州市以來,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駐雷州扶貧工作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通過發力教育扶貧,助力被幫扶地區培養更多人才,推動貧困村出列和貧困戶脫貧致富。
  • 關注|院區結對幫扶 助推芒市教育快速發展
    「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是黨中央賦予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神聖使命。2013年,中國教科院根據「扶貧先扶智,扶智必扶教」的理念,對口幫扶德宏州芒市。經過大量實地走訪調研,中國教科院針對控輟保學、教育扶貧等發表研究文章30多篇,開展「教育精準扶貧的政策措施研究」等相關課題88項,為破解教育扶貧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解決路徑和實施策略。
  • 廣州市技師學院——精準扶貧牽善緣,技能幫扶結碩果
    「湘西州班」職業教育技能幫扶從這裡起航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廣東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打造「勞務協作」的精準扶貧模式,根據省的工作部署由廣州市對口湖南龍山縣、花垣縣、湖北的鄖西縣。
  • 貴州桐梓:跨越山海情相連 教育幫扶開新花
    自上海市普陀區對口支援桐梓縣以來,普陀區通過資金項目援建、人才援建、學校結對幫扶等多種方式,不斷為桐梓縣教育傳經送寶,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精準幫扶。引進資金項目 改善教學環境「還記得2015年新學校投入使用時,附近的村民都圍在學校周邊觀看,教師、同學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 點燃鄉村教育希望的火炬——安徽省教育廳駐村教育精準扶貧的...
    2016年3月14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安徽:教育精準扶貧的「炎劉模式」》的文章,教育部新聞辦更是將「炎劉模式」定格為「教改新舉措」,予以高度評價。  地處安徽壽縣東南的炎劉鎮,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屬國家級貧困地區。受經濟條件限制,炎劉鎮的基礎教育十分薄弱、師資力量有限、師生流出現象嚴重。教師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失衡,學歷層次低,教育觀念落後。
  • 中國扶貧故事|敏捷集團:紮實推進「五扶一美」幫扶模式紮根梅州五華
    2019年7月,敏捷集團捐贈善款2億元,積極動員各方力量,並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支持五華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推進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黨建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具有敏捷特色的「五扶一美」幫扶模式,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助力五華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 深圳幫扶廣西巴馬實現整縣脫貧
    原標題:深圳幫扶廣西巴馬實現整縣脫貧   沿著崎嶇但又平整的盤山公路蜿蜒向上,漂亮的鄉村小學、新蓋的居民房、整齊的菌菇種養大棚、成排的太陽能風能發電路燈一一從眼前掠過。貨車上卸下了自來水管道,林茂溝深的大山裡正在實現自來水的全覆蓋。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一場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在每一個鄉鎮山村裡悄悄發生。
  • 學而思·愛智康1對1精準幫扶 助推甘肅臨洮因材施教
    、好未來旗下1對1學習領航品牌學而思·愛智康,共同發起「因愛連接 一起發光」1對1教育幫扶計劃,創新開展定製化教育幫扶,改善貧困地區教學現狀和學習條件,助推教育均衡發展。  愛智康本次公益項目在99公益日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好未來公益基金會一起發起,希望通過精準的一對一教學幫扶,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智能化設備帶到偏遠貧困地區,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插上飛向未來的翅膀,加快縮小城鄉教育水平的差距,為推進教育公平貢獻一份力量。從根本上幫助全縣師生共享「教」與「學」之樂,實現長效進步。
  •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總指揮劉渤赴河源市連平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8月12日,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總指揮、河源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劉渤赴河源市連平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了解產業扶貧情況。南山區對口幫扶連平縣工作組組長莫劍波,連平縣委委員、常委洪綱,連平縣副縣長謝石庭,深河指揮部相關組室負責人等陪同調研。
  • 對口幫扶打出精準「組合拳」,龍田街道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根據市、區相關部署要求,龍田街道黨工委對口幫扶廣東汕尾陸河縣螺溪鎮螺溪村,協作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思林鎮實現脫貧摘帽,打出愛心捐贈、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駐點扶貧等精準扶貧「組合拳」,切實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 廣西河池市羅城縣教育脫貧攻堅紀實
    從縣教育局遴選10名中層領導幹部到鄉鎮各初中掛任第一副校長,主抓學校控輟保學工作,每月通過書面總結或召開座談形式,定期向縣義務教育保障戰役指揮部匯報工作開展情況,研判和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廣西中新網等權威媒體的充分報導。三是強化宣傳教育。
  • 深圳對口幫扶廣西6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已公示
    據了解,此次公示脫貧摘帽的8個縣中包括深圳市對口幫扶的那坡縣、樂業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6個縣。具體來說,那坡縣隸屬於百色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邊陲,是廣西陸上疆界線最長的縣份之一,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 烏魯木齊市精準幫扶和田地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烏魯木齊市七區一縣對口幫扶和田地區七縣一市以來,在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統籌安排和協調下,各區縣和各部門主動對接,精準服務,凝聚工作合力,確保對口幫扶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助力和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
  • 順德多措並舉幫扶,精準發力「拔窮根」
    近年來,在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與順德區人民檢察院精準幫扶下,青桐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全村50戶157名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梁帝容介紹,該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每年收取10%的收益進行分紅,並對貧困戶種植的菠蘿進行保底收購,避免因市場價格波動而造成種植虧損。「發展菠蘿產業不僅讓貧困戶獲得分紅,實現『輸血』,還能夠帶動貧困戶積極參與種植經營,向『造血』發展,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梁帝容說道。